大秦工程兵(校对)第5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2/609

  这么一来,就真像赵高说的那样,沈兵控制的地域就有河套、西域、草原三大块,而且还是连成一体的三大块。
  这些地域已远大于中原……
  此时的中原一带主要还是黄河地区,面积并不大。
  西域草原一带若是按面积算自是比中原大得多,但人口却不如中原密集,尤其是有大片沙漠的西域。
  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是沈兵手里还控制着大批骑兵精锐,这些骑兵要是挥师南下……便连中原也挡不住。
  那岂不是连嬴政的性命都掌握在沈兵手里了?
  一想到这,嬴政的脸色就十分难看。
  接过奏折再接着往下看,嬴政就越看越心惊。
  因为沈兵对月氏、右贤王及西域地域的分割安排体现出相当强的政治手腕……其看似只是简单的分配,实则却是使其彼此仇恨互相掣肘。
  若是如此分配,各国哪里还能逃出沈兵的手掌心?
  想了想,嬴政就为难的说道:
  “如今之计,难道还要将那沈兵调回咸阳?”
  赵高一听,暗道一声不好。
  沈兵要是调回咸阳,那扶苏岂不是也跟着回来了?
  于是赶忙说道:
  “皇上,属下以为万万不可。”
  “此时沈兵已拥兵百万,若是贸然将他调回,只怕他会受刺激。”
  “何况,此时龙城刚下我军立足未稳。”
  “将沈兵调回……冒顿单于再打了回来,我军岂非前功尽弃?”
  嬴政想想觉得也对,现在还不是削沈兵兵权的时候。
  但一想沈兵手里控制的力量心里又发毛……原本还希望沈兵与匈奴一战之后元气大伤,不想这兵却是越打越多了。
  赵高哪里还不知道嬴政的心思,眼珠子一转就建议道:
  “皇上,为今之计,属下以为我等应稳住沈兵。”
  说着便凑到嬴政耳旁,如此这般的小声说道一通,只说得嬴政连连点头。
  身在龙城的沈兵当然不知道嬴政和赵高有什么打算。
  其实说完全不知道也是假的,功高震主这话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为人臣子的势力大到中等程度就刚好,再往上就越来越危险,史上的王翦也是在灭楚之后便因此告老还乡的,他沈兵又如何能例外?
  不过功劳这东西并不是沈兵想要的,有时还真是身不由己。
  比如这西域,一场场都是生死之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沈兵当然不可能选择死,但活下来……结果就是功劳大一些势力大一圈。
  再比如匈奴,同样也是生死之战。
  甚至还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为匈奴是西域联军的意义所在。
  如果不打匈奴,西域就是一盘散沙。
  一步步走下来,结果就是现在这局面。
第四百八十章
挑明
  从沈兵的角度来考虑,其实实力还不足以捍动大秦。
  原因是西域三十六以及匈奴右贤王乃至月氏都有各自的利益,并非沈兵一声令下让他们干嘛就干嘛的。
  真要说沈兵能完全控制的,应该就属剺所带领的两万余蒲类军……这支军队是由沈兵自西域召募并训练而成的,他们可不知道什么嬴政什么始皇帝,在他们眼里就只有沈兵这个大将军,甚至剺也不例外。
  于是沈兵才可以说对它有“完全的控制”。
  其它的部队比如河内兵……那其实是杨端和的子弟兵,沈兵若要跟大秦翻脸首先得策反杨端和。
  神武军和大梁军虽说是自沈兵召募并一手训练对沈兵也可以说是忠心耿耿。
  但这个“忠心耿耿”是建立在沈兵是秦国大将军这个身份上的,他们知道秦国有多强大,清楚嬴政有多少能量。
  有朝一日若是沈兵要反秦,这些将士心下就要惦量惦量了,是站队大将军还是站队秦国?
  所以这也不算是能“完全控制”的军队。
  至少,到时沈兵还要寻找一个“清君侧”的借口,让他们以为自己还是秦军兵士。
  沈兵是这样算的,但在嬴政那就是另一种算法了:
  杨端和与其乃生死之交,河内兵便有十余万精锐,加上大梁军、神武军及河套新征的军力,仅中原兵力便有二十余万。
  西域有十余万兵,月氏又有五、六万兵,匈奴那又降了三、四万兵……
  这岂非有四十余万兵力?
  大秦也不过才四、五十万兵力,且这些兵力有许多还是新征的没有作战经验的更卒。
  反观沈兵手里的却个个是百战精兵尤其那西域、月氏、匈奴骑军便更是精锐。
  往常秦军便是对付匈奴一家骑军都困难,此时这些骑军已被沈兵合为一军团结在一起……
  那还了得?
  哪天沈兵要是想当皇帝,自己是不是也得让位了?
  幸运的是,沈兵手里还有个公子扶苏。
  扶苏作为大秦的法定继承人是没理由叛秦的,所以嬴政便数次在信中询问扶苏是否有兵权能否参与决策。
  嬴政何许人也,他当然知道若沈兵要造反首先就是要架空扶苏使其在秦军中失势,否则秦军将士只怕会选择站队扶苏一边而不是沈兵这个大将军,就算是神武军、大梁军只怕也是如此。
  不过扶苏的回答却让嬴政放心了些:
  “自大将军兵出西域后,河套事无巨细皆由儿臣与杨端和决策。”
  “大梁军、神武军、以及河套军尽由儿臣指挥训练。”
  “之所以如此,一是大将军身在西域战事繁忙无法顾及,二是给予儿臣锻炼的机会。”
  “大将军还常与儿臣通信,教导儿臣作战及练兵之法,此外还有治国之道。”
  “多谢父皇让儿臣随大将军历练,儿臣自感获益良多。”
  嬴政听了扶苏这些话,不仅放心了些同时也甚是安慰,若扶苏有朝一日能成材,甚至能像沈兵一样开疆拓土,那他也就后继有人了。
  沈兵也深知这道理,其实他自始自终也没有反秦之心,而是辅佐扶苏之心。
  之所以会与秦的裂痕越来越大,除了势力过大遭嬴政所忌之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赵高与李斯是站在扶苏的对立面想扶胡亥上位,于是双方才势同水火。
  此时沈兵已经感觉到危险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原因是嬴政回的圣旨虽是同意沈兵的做法,不过令沈兵将右贤王及其置下千夫长以上的将领尽皆斩首示众。
  其说法就是:
  “匈奴右贤王及一干将领长年劫掠中原为害一方。”
  “匈奴兵士可饶其性命,但右贤王及其置下将领却是罪魁祸首。”
  “其虽是降我大秦却始终非我族类,虽万死不足以谢罪。”
  “大将军应立时将其一干人等拿下并斩首以示天下。”
  扶苏看了这话不由大惊:
  “父皇为何会如此糊涂。”
  “若我等此时杀了右贤王一干将领,匈奴兵士又如何能服?”
  “草原岂非又乱作一团,匈奴恐将东山再起……”
  沈兵制止扶苏继续说下去,然后挥退了左右,等只剩下沈兵和扶苏两人时,沈兵就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2/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