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5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4/609

  “你们只能站在我们这边。”
  “否则,有一天塞琉西军队再打回来,你们就是违抗他们意志的奴隶!”
  “你们知道这会是什么下场。”
  “所以,你们要么继续呆在这里等塞琉西军队回来,要么就死心塌地的和我们站在一边。”
  这话很有说服力。
  因为所有奴隶都知道塞琉西军队打回来后会是什么下场……他们就算不死,也依旧还是奴隶。
  于是他们就没有选择,只能与秦军站在一起并希望丝国人能赢得这场战争。
  这招很有效。
  因为霍木桑总人口五十余万人口就有六万多奴隶,比例超过九分之一。
  而且霍木桑中只要超有些财力的百姓,也就是有能力组织起大规模的行动的百姓或商人,手下都有不少奴隶。
  这些奴隶恢复自由身后可以凭着他们的人脉及原主人的熟悉获得许多消息。
  沈兵能扑灭那两次反叛就是奴隶告的密。
  在城内沈兵唯一能相信的就是奴隶。
  但大多数霍木桑百姓却不乐见这一点,尤其是较富裕的百姓……他们手里的奴隶变成了自由民,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沈兵知道这个,但他还是宁愿相信奴隶。
  因为他知道奴隶才是自己的“死忠”,而战争要的就是“死忠”。
  事实也证明沈兵的做法是对的。
  因为霍木桑已组建了一支由两千余名角斗士武装起来的一支军队守城。
  另外还有一支五千余人的“奴隶军”……确切的说是由奴隶组建的军队。
  而且这两支军队还士气高昂战力不俗,指挥这两支军队的是个叫贾拉里的角斗士,他甚至还向沈兵请战:
  “让我的军队去与塞琉西人作战吧,将军!”
  “我们的剑渴望敌人的鲜血,渴望为我们的亲人、朋友复仇,渴望洗涮我们身上的屈辱!”
  沈兵回答:
  “你们会有机会的,但不是现在!”
  “目前你们要做的,就是保证霍木桑内部的稳定。”
  “你们对霍木桑更熟悉,甚至知道谁更有可能反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心与敌人作战!”
  贾拉里点头回答:
  “一切都交给我了,尊敬的将军!”
  “我绝不会让霍木桑出现叛乱。”
  贾拉里做得很好。
  确切的说是有些“太好”了……奴隶一旦翻身,他们就会把自己的仇恨翻倍的还给他们的主人。
  这使霍木桑出现很多“审叛”,许多奴隶主都被认为有“反叛”嫌疑而身首异处。
  沈兵默认了这一点。
  这一方面是沈兵认为这些人的确有罪……在奴隶制下,哪个奴隶主手下又没有几个奴隶死在他们手下?
  另一方面,则是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霍木桑内部的稳定。
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将风度
  沈兵认为,在敌我兵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与反秦联盟硬拼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即便神武军有火绳枪,还有霍木桑坚城,且城内还有大量的粮食和装备为支撑。
  但罗马军团及马其顿军团的结合却是一守一攻互相取长补短,这种以严格的秩序队列以协同对敌的方阵,如果硬拼的话很容易形成敌我双方不对称的伤亡。
  秦军又是兵力少的一方,只要一次不对称的伤亡,秦军就会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
  因此沈兵认为最可行的战术就是打击的就是敌人的指挥系统,也就是擒贼先擒王。
  如果敌人只是一支部队,擒贼先擒王这策略的效果或许并不理想,这其中尤其是罗马军团。
  因为罗马军团采取“十一抽杀”律及指挥官替补的方式,也就是副官。每支军队都指定了这种替补军官,一旦指挥人员负伤或阵亡很快就有人顶上代为指挥。
  在这一点上,不是说别的部队没有,事实上战前指定指挥官是很容易的事,比如二五百主死了由五百主顶上,五百主死了由百将顶上,秦军也不例外。
  问题在于这些五百主、百将等,他们平时并没有参与更高阶层的指挥,五百主仅指挥五百人,指挥一千人就在能力之外于是便慌了手脚,还可能出现部下不服的问题,这些在战场上都是致命的。
  罗马军队优秀的地方,在于其副官平时就做为主官的助手参与、协助指挥,代替主官指挥往往能达到无缝链接。
  当然,主官若是战死还是有可能出现士气下降等情况,这是无法避免的。
  重点在于,此时沈兵面临的是联军,一支由塞琉西为主导,马其顿、罗马、托勒密几国为辅的联军。
  这些国家平时就矛盾重重,比如安条克三世为了实现梦想总是东征西讨,不久前还在与托勒密和希腊作战。
  他们只是因为秦军这外来的强敌以及沈兵手里的新装备而临时结盟共御外敌而已。
  对此沈兵并不觉得意外,因为史上蒙古西征欧洲时,平时在内部打来打去的欧洲也联合起来在波兰、匈牙利一带共御外敌。
  这也是波兰被称为“上帝之矛”,匈牙利被称作“基督之盾”的原因。
  不为别的,就因为欧洲各方势力过于分散,单独一国兵力太少根本不值一提,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面对强大的蒙古。
  如果,沈兵能击溃塞琉西的指挥系统,就会严重打击联军的士气和信心,这时联军的内部矛盾就会再次暴发出来并不战而溃。
  然后沈兵就得到了塞琉西军的位置……霍木桑东北十五里的一个山丘上。
  情报是由信鸽送来的,上面甚至还画着塞琉西军的兵力布署:一万兵力布置在偏北五里处,另一万兵力布置在偏东五里处,山丘处只有五千亲卫防御。
  沈兵明白阿凯夫斯为什么会这么布置。
  偏北的部队随时准备增援罗马军团,偏东的部队则是准备用于增援马其顿军团的,这可以体现出他两者兼顾对马其顿和罗马都是同样关心。
  至于自己所驻扎的山丘只用五千人防御……阿凯夫斯认为秦军已被严严实实的围在城内,同时这五千人还是居高临下的布下阵势防御,两翼还有两万大军随时可以增援,哪里还能出什么纰漏。
  这其实就是之前所说的“攻大于守”的战术。
  攻大于守并不是说守城一方就是“守”,攻城一方就是“攻”。
  是“攻”还是“守”,看的其实是战略方向。
  比如此战虽然塞琉西联军是攻城一方,但他们采取的战略是围而不攻想困住秦军,这其实是“守”。
  而秦军却是要主动出击突破塞琉西联军乃至将其击败,所以其实是“攻”。
  处于“守”的一方,也就是塞琉西联军,必然就会出现这种因兵力问题出现漏洞的情况……原因无它,处处都得防,于是兵力虽多但却平均分摊,当然无法与处于攻势的秦军集中兵力突破相比。
  沈兵没多想,马上就让神武军做好战斗准备。
  进攻时间选择在午时,也就是在中午十一点左右。
  会选在这时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神武军是骑军,他们需要白天良好的视线,尤其他们同时还是火枪兵,如果选择在夜里的话,不利于火枪的远射程反倒利于敌人近身作战。
  其次,此次出战是类似现代特种作战的快打快撤,不需要太长时间也不能计划太长时间……时间一长,敌人两翼距离不过五里的援军就赶到了,到时大军团团围上来,任神武军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抵挡。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沈兵知道塞琉西联军的生活习惯与秦军有些不一样:
  塞琉西联军是一日三餐也就是早、中、晚各一餐,中餐通常是午时也就是十一点半左右。
  秦军却只有早、晚两餐没有中餐的习惯。
  进攻时间选在午时,就正是敌人中餐的时候。
  那么塞琉西军是吃中餐还是不吃中餐呢?
  吃的话,就意味着应敌的准备不充分,不吃则因为这饮食习惯必然状态不佳,而秦军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领军的当然是王贲,此时的他已学会了使用火绳枪并对其有很大的兴趣,他使用火绳枪时甚至有些不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4/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