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挖土党(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788

  大伊万拍了拍马克的肩膀,这俩壮汉站在一起活像俩门神,“反正咱们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的第一步只是搜集线索情报,如果真的发现任何线索决定开挖的话一定会通知你的,到时候会等你们赶过去再开始的。”
  闻言,马克松了口气,“那我们先和尤里一起去利达,等那边拍完再去找你们。”
  “既然这样,现在我们就出发吧!”石泉将桌子上的资料收起来说道。
  一行人这就开始行动,最先开出维修厂的是艾琳娜的人,清一色全都是老拉达越野车,而且每辆车里都装的满满当当。出发前石泉还特意去看了一样,除了之前用到的探针和锚针以及气泵之外,剩下的全都是各种露营装备。
  同步了无线电频道,车队在一群孩子们的欢送下离开了维修厂一路北上。
  早在从斯摩棱斯克出发之前,石泉便已经烧掉了从瓦列莉亚拿得来的作战地图。
  如今的地图视野里除了当初寻找和平矿钻石遗留的那枚金色箭头之外,还多出了一枚绿色箭头和一枚黑色箭头。
  其中绿色的箭头就在利达的郊外,而那枚黑色箭头则位于大伊万的目的地沃罗诺沃。
  就像之前说的,白俄罗斯本身就不算太大,从巴拉诺维奇市到利达也只有100多公里的路程。甚至就连这里的地形都一样的沼泽挨着森林,森林挨着城镇,城镇周围又连着沼泽。
  石泉一行三辆车赶到当初米哈伊尔的游击队战斗的位置的时候,这片森林已经有一小半被开垦成了农田。紧挨着农田的小村镇看着不大,总共也没超过30栋房子。
  “半个多世纪让这里发生了太大的变化了。”
  石泉站在车头,一边打量着周围的环境一边对比着当初米哈伊尔每次来都会拍下的照片。
  这些照片从发黄的黑白照到彩色照,中间的时间跨度超过了50年,却忠诚的记录了这座小镇的变化。
  最早的照片里,这里只有三五栋房子,照片里还能看到遗留在路边的坦克废墟。
  再晚一点,房子变成了十来栋,路边的坦克废墟依旧,但紧挨着小镇的森林边缘却多了一座木材厂,小镇中心也多了一座列宁像。
  当照片从黑白变成彩色,小镇的房子没有增加,木材厂却没了,一起消失的还有停在路边的那台被炸毁的坦克废墟,而这张照片背面记录的时间恰恰是苏联解体的前一年。
  继续往后翻,小镇的房子变成了如今石泉看到的样子,列宁像依旧存在,紧挨着列宁像的旁边还多了一座坦克纪念碑,看照片上的特写,这座纪念碑上停放的坦克恰恰是当初被丢在路边的那台T34坦克。
  石泉继续翻动照片,彼得堡来的摄影师依旧在石泉的肩膀后面借位拍摄着他手里的照片。
  最后一张照片里,是已经坐在轮椅上的米哈伊尔和小镇上的一些老人的合影。
  这张合影的背景依旧是那台变成了纪念碑的T34坦克,坦克侧面装甲板上那个巨大的伤口依旧存在,但旁边却摆着一支灿烂的向日葵。再次看了眼照片背面,拍摄的时间是一年前的夏天。
  “艾琳娜,有这些合影也许我们能在镇子里找到不少线索。”
  “交给我吧!”艾琳娜接过照片,带着众人走进了镇子。
  简单的问了一圈,众人发现这个镇子上的所有人几乎都知道米哈伊尔,甚至就像早有准备一样,在得知了石泉等人来访的目的之后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建议他们去镇子里的小博物馆看看。
  “这么小的镇子还有博物馆?”
  包括艾琳娜在内所有人都颇感意外,不过等他们赶到所谓的“博物馆”才恍然大悟。
  这所谓的博物馆完全是用一座闲置的木头仓库改造的,就连地面上都还保持着泥土和杂草的芬芳,墙角的小桌子上甚至还摆放着一些维修工具。
  “我们小镇的名字以前叫游击队村”
  跟着一起过来看热闹的老人面对着摄影师的镜头显得非常从容,“当年白俄罗斯战役的时候,我们村子很多人都参与针对德国人的游击运动。”
  “能说说米哈伊尔吗?”记者马克引导着话题。
  “当然,米哈伊尔的游击队当时帮了我们村子不少忙,为我们的游击队员提供战斗培训,提供武器,甚至救治在战争中受伤的村民...”
  马克在采访曾经和米哈伊尔合影过的老人,艾琳娜则在外面和当地人闲聊试图找到些线索。而石泉则认真的打量着这座小博物馆里的藏品。
  很显然,那些锈迹斑斑甚至都没有经过基础修复的苏德单兵装备应该是这座镇子的农庄在日常耕种过程中发现的。
  除了这些实物,周围大大小小的相框里还有很多文字信息。
  这里面包括《消息报》当时对战争进度的报道,包括几张苏德双方的地图和遗留下来的日记或者信件,当然还有米哈伊尔的战争回忆录以及每次来小镇留下的照片。
  很难说这个小博物馆是在让人民记住战争还是在吃米哈伊尔的“名人红利”,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存在至少让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对当年那场战争了如指掌。
  石泉甚至看到艾琳娜在和一位行将就木的老奶奶聊天的时候,旁边还有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在不时的补充他们从父母从爷爷奶奶那里听来的关于那场战争的细节。
  这些信息固然有夸张或者虚假的成份在内,但作为一个局外人,石泉却能清楚的看到那些孩子身上对历史和荣耀的认同与传承。
  采访在继续,艾琳娜的聊天同样没有停下。
  但石泉的注意力却被相框里的一条电报消息给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7月3日,截获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无线电消息,明斯克失守,”
第40章
高地
  “这条电报是当年驻扎在我们村子的游击队员们截获的,这个消息极大的鼓舞了....”接受采访的老人颇有些照本宣科的说道。
  “抱歉请稍等一下”
  石泉问道,“请问您是在什么时候出生的?”
  老人一怔,表情变得有些尴尬,“1948年...”
  “您继续说”
  石泉礼貌的不再出声,随后悄悄离开了小博物馆。
  “怎么了?”艾琳娜问道。
  “利达距离明斯克有多远?”
  “车程...”
  “不不不,直线距离。”
  “150公里左右。”艾琳娜满头雾水,“你发现什么了?”
  石泉暗中打量了一眼地图视野里距离自己只有不到5公里的绿色箭头,开口解释道,“刚刚那条电报截获的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从150公里外发来的无线电消息。”
  “你是说这消息是用那辆通信车截获的?”艾琳娜眼前一亮。
  却没想到石泉摇摇头,“我对无线电通信不太了解,但据我所知,能截获消息,至少要有相对应的无线电频道,而且既然能收到,至少说明这里的游击队用的无线电设备接收能力很强,或者说离德军的无线电中转站非常近,甚至它本身就是中转站之一!”
  “那台通信车?”艾琳娜双眼放光的低声喊道。
  “你去问问关于截获的无线电相关的资料,如果找不到的话就要换个思路了。”
  艾琳娜点点头,和围过来看热闹的小镇居民开始了新的话题。
  这种找周围人闲聊搜集线索往往效率最低,不过一旦找个某条有价值的线索,却有很大几率换来重大收获。
  不过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对当年那场战斗还有记忆的孩子如今也已经变成了迟暮的老人,甚至其中很多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艾琳娜带着摄影师和记者几乎将整个小镇问了一遍,得到的线索也记了满满当当的好几页。
  接过笔记本翻了一遍,石泉颇有些失望,“看来没有任何人还记得当初驻扎在这座小镇的无线电具体位置了。”
  “他们小镇里经历过那场战争而且还活着的老人们不多了,对这件事有了解的也只记得当初那条截获的消息来自一位游击队员,但是那位游击队员在截获消息的当天就被德军抓到了。”
  艾琳娜指着小镇中心的广场脸色稍有些苍白的说道,“当时德军就是在那里杀死了那位游击队员。
  他整个人被绑在教堂门口,身上割出了很多伤口,上面还洒满了盐和伏特加,据那几位幸存的村民回忆,他被折磨了整整两天才断气。当时还有些游击队员曾经组织过营救,但全都被埋伏在附近的德军抓住后杀掉了,全都是同样的死法...”
  “嘶...”躲在镜头后面的摄影师情不自禁的倒吸一口凉气,这已经是在虐杀!
  石泉默不作声的打开提前打印的卫星地图,沿着游击队村画了个圈,“艾琳娜,虽然线索断了,但至少我们可以做个推测。”
  艾琳娜闻言拿回了属于自己的笔记本等着石泉的分析。
  “首先,那位游击队员是在截获消息的当天被抓到的,我们假设他就是截获消息的无线电操作员的话,德军士兵是怎样抓到他的?”
  “无线电追踪?!”
  记者马克脱口而出,“我退役以前就是无线电通讯员,如果只是接收无线电信号是不会被发现的,但是如果他往外发出无线电信号,很容易就能通过三角定位法确定大概的位置。”
  “我们假设当年德军就是靠马克说的那种方法追踪到了大概的位置,然后抓到的那位无线电操作员。”
  石泉随意在地图上画了个三角形,“这里是利达附近,当初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控制地,虽然这个军群已经被苏军的第1、2、3、方面军围住了,但这位游击队员同样在德军的包围封锁之内,那么作为敌后无线电通讯操作员,他没理由把无线电站放的太远,这太容易暴露了。”
  “同时他也要找个足够高的位置!”
  马克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记者身份,一屁股坐在石泉的旁边,抓起桌子上的铅笔和一张等高线地图简单的画了几笔,“这座小镇周围地势比较高的只有这四个位置。”
  “马克,有没有兴趣换个职业?”石泉笑着问道。
  “额...”马克重新拿起被他丢在桌子边的话筒,“算了,我还是做个记者吧,我现在爱死了这个职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7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