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挖土党(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788

  石泉三两口吃掉“浓汤泡馍”,“说正事儿吧,等下到了雅库茨克你真不下去找找那些钻石了?”
  “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大伊万戳起一块煎鱼塞进嘴里,含糊不清的说道,“别尔卡基都没找到,还想在雅库茨克找到?”
  “看来咱们兄弟俩是没那个命了。”
  石泉给大伊万何天雷分别倒了一大杯伏特加,“介绍下接下来的这段路程吧。”
  “没什么可介绍的,咱们接下来要沿着勒拿河航行大概1200公里左右才能抵达日甘斯克,不过由于这段航道里沙洲比较多,安全起见咱们大概需要一周才能抵达目的地。”
  “这几天咱们就在船舱里等着”石泉把刚刚只喝了一口的伏特加放下问道。
  “怎么可能!”
  大伊万指着头顶,“那上面还有改装厂的人,这些天他们将会完成车辆最后的改装。”
  “最后的改装?”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大伊万露出神秘的笑容,显然不肯多说。
  不过,这次大伊万的关子并没有卖多久。
  兄弟三个吃饱喝足还没来得及收拾,十来个年轻人便带着各种设备来到了昏暗的船舱。
  “升起液压助锄,打开货柜,剩下的交给我们。”带队的年轻人用怪腔怪调的俄语说道。
  兄弟三个对视一眼,各自返回车子依言而行。
  这批人最先做的便是拆下了所有的轮胎,随后换上了胎面更宽花纹更深的轮胎。
  “这是芬兰一家公司专门为南极科考站的科考车设计的超低温防爆胎,但是在极地低温环境中还是尽可能的温柔点儿,它们一样会因为低温变脆然后开裂。”
  “你是芬兰人?”大伊万轻声问道。
  年轻人点点头,“怎么了?”
  “这三台车也是你的人改装的?”大伊万再次问道,年轻人则再次点点头。
  “知道我将要驾驶进入北极圈的车是芬兰人改装的,我就放心了一大半,认识一下,我叫伊万。”大伊万极为夸张的做出松了口气的样子。
  芬兰可不止盛产赛车手,同时芬兰的改装技术在北欧也是神话一样的存在,这群sisu小可爱们别看平时就是个社交恐惧症晚期,但只要让他们摸到方向盘,就没有他们不会的不敢的。
  远的不说,达喀尔和F1这两项赛事,别看参赛车辆来自五湖四海,但参赛车手里最多的却是芬兰。
  “谢谢您的夸奖。我是阿蒂·海宁”年轻人沉默了足有半分钟,这才干巴巴的说道。
  “很标准的芬兰名字。”
  大伊万恭维了一句,却发现海宁张了半天嘴却根本不知道要说什么,那张年轻的脸上甚至有些焦躁。
  这大概就是社交恐惧症吧?
  石泉暗自嘀咕了一句,主动递过去一支烟,“尤里”
  “阿蒂·海宁!”
  石泉亲自给海宁点上烟,拍拍他的肩膀后拉着大伊万给海宁留出了一点儿舒适的安全距离,随后便把注意力投入到了那群忙的热火朝天的年轻人身上。
  前后不到20分钟,这群动作麻利的年轻人便给三辆车换好了轮胎,接着又马不停蹄的在车身两侧安装“煤气罐。”
  “这些同样是用来防止落水后侧翻的,之前没有装上是因为会增加车身宽度,会给行车带来一定的危险。”
  海宁示意兄弟三个跟着自己绕到车屁股位置,只见另一拨年轻人正两两一组给三台车尾部的取力器(PTO)上安装一套造型怪异的螺旋桨。
  “这是借用PTO提供动力的水上推进器,速度并不快,一小时大概能游两三公里吧,而且不能转弯,只能根据PTO的正反转提供前进或者后退的动力。但至少在车子落水之后不至于像个充气鸭子一样只能飘在水面上。”
  聊到车,这位刚刚还不知道怎么进行正常人际交往的海宁就变得像个常年出入洗头房的那啥一样眉飞色舞门门是道,甚至连他那怪腔怪调的俄语都顺溜了不少。
  等车尾那个造型怪异的螺旋桨安好,海宁引着兄弟三个站的远远的,任由他的同伴给车窗玻璃、所有车灯以及车顶的太阳能板都贴好报纸,并且还在车辆四周围了一圈塑料帷幔。
  “他们现在做的是给三台车喷上雪地迷彩。”
  海宁语速极快的说道,“这些喷漆是可冲洗的,只要用60度以上的热水冲淋十分钟以上就能洗掉。
  另外,在喷漆凝固之后,车厢外侧还会额外增加一组保温层和防红外伪装网,这些你们都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选择把车恢复原状。”
  “伊万,留下这个海宁的联系方式,有机会挖过来,我收回刚刚的话,厨师什么的远不如一个机械师重要。”石泉压低了声音在大伊万耳边说道。
  “我试试!”大伊万用力点点头。
  海宁用余光打量着那双看着自己直冒绿光的牛眼,下意识的缩紧了菊花,同时暗暗决定等完成这边的工作马上从雅库茨克逃回莫斯科!
第61章
冬天的铁栏杆贼甜
  大伊万PY机械师海宁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鬼知道这个芬兰小哥儿是怎么回事儿,在完成改装后竟然根本没和兄弟三个打招呼,直接带着他的人在附近的码头下了船。
  也许这就是社恐的标准操作?
  海宁怎么想的,石泉和大伊万兄弟俩不得而知,但至少他确实完成了最后的改装工作。
  如今,停在货仓里三台车化身长毛雪怪,车身上下包括轮毂上都挂上了一层白色混杂着零星冰蓝色和灰色的防红外探测伪装网。
  这层伪装网极为密实,上面是一条挨着一条筷子长短打火机粗细的布条,这层东西不但可以完美的盖住车身的轮廓,而且能有效屏蔽车辆本身散发的红外线,缺点就是车顶的太阳能板彻底成了摆设,不过等到探险的时候说不定会遇到极夜,倒也无所谓。
  而在伪装网之下,还有一层厚达四五公分的保温层,有这层材料在,就算去温度更低的南极都不用有任何担心。
  除了改装本身,海宁走之前还给大伊万留下了一些物资。
  这里面就包括足足六套俄军前些年才配发的最新款极地防寒服,这种防寒服不管是石泉还是大伊万都是第一次见到,整体呈银白色,还带着冰蓝色和一丝丝灰色的迷彩纹路,包含了靴子手套帽子上下里外等等可谓一应俱全。
  除了这几套造价昂贵的防寒服之外,其余的便是整整16条备用低温胎,这些轮胎全都提前在轮毂上黏贴了伪装网,等需要的时候直接装上就行。
  破旧的货船沿着勒拿河蜿蜒北上,中途遇到的沙洲越来越少,河面也越来越宽。但与此同时,货船外的温度也一天一天低。
  在勒拿河上连续飘了整整一个星期,水面上的水蒸气也一天比一天浓郁,这是因为水的温度和空气温度相差太大造成的奇景,同时这景象也预示着货船即将抵达此行的终点——日甘斯克。
  只不过,货船的停靠点却并非日甘斯克小镇,而是在更下游大概100公里左右的一处荒废码头。
  从未谋面的船长刻意控制着航速,几乎掐着点儿赶在凌晨三四点钟左右将货船靠岸并打开了货舱门。
  三台披挂着一身白色长毛的太脱拉连车灯都没开,仅仅凭借石泉兄弟三个戴在头上的微光夜视仪悄然离开货仓,开上码头,随后便消失在了茫茫冻土荒原之上。
  目送着三辆车越开越远并最终和周围融为一体,站在船长室的老家伙按动开关,破旧的货船缓缓离开码头继续沿着勒拿河北上。
  驾驶室里,石泉扫了眼仪表台,此时车外的温度只有零下9度,而头顶的鹅毛大雪只要最多二十分钟就会把他们身后留下的车辙印完全覆盖,这一路上的天气简直帮了他们大忙。
  跟着大伊万的车辙印,三台车碾过一块块碎石,穿过一片片针叶林,最终将车停在了一栋灰白色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前。
  离得远远的,三人便看到一个将全身都藏在皮毛大衣里的人影在缓缓晃动着手里的老式煤油灯,在这人影的身边,还停放着一只深蓝色的集装箱货柜以及三个紧挨着的超大充气帐篷。
  在这个完全看不清长相的人影指挥下,三台车分别倒退着停进帐篷。
  “带上你们的枪和子弹,跟我来,记得把帐篷帘子弄好。”那人影一直藏在煤油灯照不到的暗处,但苍老洪亮的声音却让兄弟三个一听便记住了他。
  背着带过来的AVS36步枪,怀里抱着一脸生无可恋的冰糖,石泉关好车门,将棉帘子放下来拉上拉链,这才跟着那老头儿沿着结冰的台阶钻进了楼里。
  等兄弟三个完全进来,这老头将煤油灯交给大伊万,然后转身摸着黑反锁了铁门。
  带着兄弟三个一路上到三楼,老人轻车熟路的推开一座房间的大门。
  很难想象,这个面积巨大的房间竟然被布置的格外有烟火气儿。
  正对着门靠窗的墙角有一个用碎石垒砌的壁炉,壁炉里蒸腾的火焰散发出的热量不但让放在旁边的咖啡壶一直在咕嘟嘟的冒着气泡,同时也将这房间里的温度提升到了20多度。
  而在壁炉的右手边,是个用原木拼起来的方桌,上面摆满了各种吃的喝的。
  再往里,则是一张大的离谱的睡床,而在这床的另一边则是整整两排书架,其中一个摆满了各种书籍,另一个则分门别类的存放着各种衣物乃至枪支弹药以及必不可少的酒精饮料。
  “啪嗒”
  房间里仅有的一盏昏黄小灯被点燃,那已经脱掉外衣的老头儿生怕这点儿光芒跑了一样,将房间里仅有的三面窗户全都用胶合板给堵得严严实实。
  “我是尼涅尔,这座59号矿场的看守人。”
  等完成了堵窗户的工作之后,这位脸上已经长起了老年斑的老爷子这才一边引着兄弟三个来到壁炉前的破沙发上坐下,一边简单的做了个自我介绍。
  只听他这极有时代特色的名字就能看出来苏联时代给这位老人留下的深刻烙印。
  尼涅尔这个名字,其实正是“列宁”的反写,这是个只有在苏联时代出生才会被用到的名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7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