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挖土党(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788

  将最里面几层棉布拆掉,一枚用料奢侈的东正教十字架露出了真容。
  石泉用螺丝刀柄轻轻敲击十字架的主体木料,响声清脆好似在敲击金属。再用刀尖在侧面的角落划了一下,棕红色的木料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真奢侈!”
  石泉赞叹不已,他虽然看不出这枚十字架的木料,但这么坚硬又这么重的木头如果放在国内绝对是会被拿去车珠子级别的。
  在本体木料如此稀有的情况下,这枚十字架上的装饰也异常奢华。正反两面各镶嵌着一尊黄金苦像,苦像周围甚至还用细小的各色宝石做了繁复的点缀。
  再一次回头看了眼那座破败的教堂,石泉敢肯定这枚十字架绝对不是从这座教堂里拆下来的,如果一座普通的小镇教堂都能用的起这么奢华的十字架,那现在俄联邦可能根本就不是普京大帝说了算。
  没时间去探寻十字架背后的故事,石泉再次试着搬动十字架,虽然依旧非常重,但至少已经可以搬离地面了。
  吃进肚子里的才是自己的,故技重施先把条石盖回井口,然后再依次拉起帆布的四角用挖出来的泥土和拆下来的蜡壳填平了土坑。
  接下来先把帆布叠好放回后备箱,再一点一点的把沉重的十字架挪到帆布上,最后将还没来得及打开的相框也放进去固定好,第一枚白色箭头的挖掘就只剩下了最后一点的收尾工作。
  重新检查了一遍现场,石泉把提前铲走的草皮挪回了原来的位置。
  “搞定收工!”
第67章
诡异的倒扣
  顺利挖走第一枚白色箭头之后,石泉并没有急着离开。
  自己一不偷二不抢也没什么好怕的,挑晚上偷偷摸摸的挖无非是不想惹上不必要的麻烦而已。
  抱着冰糖一觉睡到大天亮,石泉先去镇子上溜达了一圈解决了早饭问题这才不慌不忙的往奥博扬方向走。
  从废弃教堂赶往奥博扬这段路仅仅70公里左右,而且相对来说要好走的多,虽然路面偶尔还是会遇到坑坑洼洼的情况,但这对太脱拉来说几乎和公路没什么区别。
  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太脱拉沿着奥博扬城南的普肖尔河一路向东开了十多公里终于踩下了刹车。
  石泉下车前再一次登录了俄联邦的官方确认了下自己所在的位置。险之又险,只要沿着普肖尔河再往普洛霍罗夫卡方向走最多十公里就将进入遗址保护区。
  此时他所在的位置是普肖尔河的一处河湾地带,距离河湾不远的农田边缘,至今还能隐约看到大片残存的反坦克锥。
  前苏联历史记载里,这里爆发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普洛霍罗夫卡战役。
  事实上,这场战役只能算第二大,真正意义上的最大规模坦克战应该是布罗迪战役。
  而真实的普洛霍罗夫卡战役参战坦克数量并非广为人知的1500辆。甚至根据一些历史学家考证可能连1000辆都达不到,但这依旧算得上二战苏德战场上少有的大型坦克战。
  交战双方在这场战斗中各有胜负,苏联红军战术上输给了德军,损失了超过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甚至这场战斗还导致了苏军181坦克旅全军覆灭。
  高达70%的战损换来的却仅仅只是击毁德军60辆左右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这交换比几乎达到了10:1,所以才说苏联在战术上输给了德军,所以才在历史上大书特书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来掩盖战术上的失败。
  反观德军一方,虽然消灭了十倍于己的敌人的,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被前赴后继的苏联红军成功阻挡住了北上的步伐。
  就这样,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去了唯一的一次对苏军库尔斯克突出部合围机会,这也直接导致了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的溃败。
  “但愿这次还是德军装备,千万千万不要是苏军的。”
  普洛霍罗夫卡战役的结果让石泉对这次的绿色箭头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德军的损失太小了,从概率上讲,这次的绿色箭头很可能代表苏军装备。
  而苏军装备,因为其巨大的保有量和苏联一贯奉行“简单实用”的理念,除了极个别稀有装备,二战苏军文物价格一般都会比同类的德军装备要便宜不少,甚至很多时候根本就卖不出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T34坦克,职业挖土党最不愿意挖到的坦克型号里排在第一的永远是T34,这玩意儿甚至都不如同时期的苏联产拖拉机值钱。
  为啥?因为太多了!
  之前石泉挖豹式,大伊万拉来的推土机是用T34底盘改装的,前两天开车来库尔斯克的路上,那个守着泥潭赚拖车费的漂亮毛妹开的也是T34底盘。
  甚至曾经有人戏称,“随便走进一个俄罗斯乡下小镇都能找到至少三台还能启动的T34坦克底盘,但你在这个小镇却不一定找的到教堂和医院。”
  “能挖到啥就是啥吧!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嘛!”
  石泉自嘲的笑了笑放下心中的担忧,没什么可抱怨的,虽然职业挖土党们不愿意挖到的坦克是T34,但如果真挖到了也从没见谁放弃过,这玩意儿再怎么不值钱不得比尸体卖的高?
  挖土党确实挑食,但从不浪费。
  扒开河边的灌木丛,石泉往里走了不到百十步就看到了绿色箭头标识的挖掘目标。
  确实是看到的,而且还是一台锈迹斑斑的德军坦克!
  这是一台露出肚皮倒扣在地的四号坦克,以炮塔为支点车头高高翘起,车尾半埋进土里看着就像个巨型跷跷板一样。
  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遭遇了能让这台体重将近20吨的大家伙以这样一个羞耻的姿势足足摆了半个多世纪。
  绕到坦克残骸另一边,只见几乎完全埋进泥土里的炮塔和坦克底盘已经有些分离错位,而炮塔上那门75毫米主炮则像被阉割过一样只剩下根部光秃秃不到十厘米的一小截。
  不止主炮,这台坦克上能拆走换钱的零件基本都被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有最不值钱的厚重装甲层和车架。
  透过炮塔和底盘之间的缝隙,一颗手腕粗的白桦树生长的异常茁壮。蹲在小树边缘,石泉发现绿色箭头距离自己仅有不到一米的距离,看来这次要找的东西就在这炮塔里。可惜,炮塔侧面的观察窗和顶部的舱盖全部压在了坦克下面。
  爬上“跷跷板”抬高的一头扒着车头的舱盖往里看,炮塔位置被扭曲变形的内部结构以及各种垃圾堵的满满当当根本进不去。
  “先拽一下试试!”
  驾驶着太脱拉绕过绵延一百多米的反坦克锥,石泉将车屁股对准了灌木丛中的坦克残骸。
  这次和之前拖拽桶车不一样,他可不敢再用绞盘直接拽。四号坦克哪怕体重最小的B型也超过了17吨,就算上面的零件能拆的都已经拆的差不多了,这重量怎么也得有10吨以上。
  如果他敢用绞盘上自带的那根仅仅比大拇指略粗的钢缆去拖拽侧翻的坦克,一旦钢缆被崩断巨大的力量绝对能把太拖拉鞭挞出巨大的创伤。
  好在车屁股上还有原车自带的钢缆,这东西虽然只有不到三米的长度却足有香蕉粗细,是专门为拖拽同吨位车辆准备的。
  将钢缆的一头固定在坦克拖拽钩上,石泉挂上了从没用的低速蠕行档。
  所谓蠕行档恰如其名,这速度慢的几乎能让人发狂。
  干脆任由太脱拉自己慢慢往前蹭,他自己则下车站的远远的观察着坦克的情况。
  峰值扭矩能达到3250牛米的太脱拉如同被拴在倒扣坦克上的恶狗一样,八条粗壮的轮胎虽然缓缓转动,但却只是在原地打滑根本没能往前移动半步,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换挡停车,石泉再次蹲在那颗几乎折断的白桦树旁边头疼的来回打量。
  他总算知道为什么没人发现炮塔里的东西了,除非能调来一台大吨位吊车把底盘弄走,否则的话根本别想拿到炮塔里的东西。
  可这里是哪?
  这里可是普洛霍罗夫卡战役遗址保护区的边缘地带,哪个挖土党敢明目张胆的开着吊车过来?那纯粹是给联邦警察送福利。
第68章
流言者步枪和雷利斯克
  开着车在奥博扬城转了一大圈,石泉重新把车开回了普肖尔河畔的灌木丛。
  “成不成就看这一次了!”
  石泉从后备箱里搬出来两个刚刚在奥博扬城买的50吨起重量千斤顶。这东西一个就有六十多斤,搬起来死沉。先给地面垫上厚木板,然后将一台千斤顶塞到坦克尾巴下面缓缓加力。
  第一台千斤顶成功的将“坦克跷跷板”埋入地面的一头儿给举起来将近十公分的高度。
  这台千斤顶保持不动,再用第二台垫上厚木板继续加力把坦克尾巴再次抬升了十公分,以此类推,两台千斤顶轮流作业用了快半个小时才让跷跷板的两头高度持平,此时支撑住坦克尾巴的千斤顶下面已经垫起了七八层厚木板。
  确定暂时安全后,石泉这才把换下来的千斤顶卡住炮塔炮口的厚重的装甲层稍稍加力做好准备。
  再一次用钢缆把坦克和太脱拉连在一起挂上蠕行档,趁着太脱拉缓慢拉进三米长的拖车钢缆的时间飞速跑回第二台千斤顶开始同步加力。
  有太脱拉在侧面源源不断的用力拖拽,第二台千斤顶几乎刚刚将炮台举起地面,整个平衡便被瞬间打破。
  炮塔崩飞千斤顶重重的砸落地面,手腕粗的白桦树干瞬间折断,而就是借助炮塔砸落地面这一瞬间空隙,太脱拉已经拖拽着四号坦克的底盘和炮塔彻底的分开。
  “咚!”
  第二声沉闷的巨响中,倒扣了半个多世纪的四号坦克底盘残骸终于在山摇地动中咸鱼翻身。可惜,此时根本没人关注它的成功。
  先把车停好熄火,石泉揉捏着被千斤顶震的发麻的肩膀溜达到了炮塔边上。
  不管是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次倒扣还是刚刚的二次抱摔都给炮塔座圈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伤,但好在炮塔的装甲层够厚够结实,里面的空间并没有被挤压变形。
  先用铲子扒拉干净外面的垃圾,不多的泥土中除了一团虬结的树根之外,还埋藏着一只外表镶嵌着破碎金属的扁平金属盒子。
  当石泉的手触碰到盒子的瞬间,地图视野里那枚绿色箭头终于化作一团雾气消散的无影无踪。
  拎起盒子弯着腰继续在炮塔里翻找。除了刚刚的金属盒子,炮塔里还有一支锈迹斑斑的Stg44突击步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7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