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挖土党(校对)第6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0/788

  跟着这位负责人在当地的一家并不算豪华的餐馆吃了一顿颇有当地头特色的晚饭,除了几个胆子大的花了一笔小钱儿住进了当地人的家里,其余大部分都选择了回到邮轮上过夜。
  而在破冰船的会议室里,石泉等人再次围坐在了一起。
  “尼涅尔的伤至少要三个月才会彻底痊愈”
  刘小野端着个当地生产的冰激凌一边吃一边说道,“另外经过评估,他的身体状况如果继续住在那座矿厂里会有很大问题。”
  “既然这样,就别让他回去了。”石泉直接提尼涅尔做出了决定,“伊万,你负责尼涅尔的说服工作。”
  大伊万点点头应下这份差事,“尤里,如果59号矿场没办法开放的话,我们的游客怎么安排?”
  “暂时就安排在季克西吧”
  石泉斟酌片刻说道,“大不了以后可以把不远的利亚霍夫群岛的北极科考站当作一个观光点,总之,接下来几天大家在季克西体验下苏联时代的生活,下一站我们去那座热核灯塔看看,然后就去阿萨克的故乡。”
  “我已经通知我的朋友在夏季牧场等大家了。”
  阿萨克紧跟着说道,现在正是冬天的时候,他的族人们已经驱赶着驯鹿迁徙到了南方近千公里的夏季牧场。但未来这条航线又不是只有冬天的时候才在这里跑,自然不用担心没人接待的问题。
  简单的安排好了接下来的行程,众人在季克西继续停留了两天的时间,这才再次启程继续沿着海岸线往西航行。
  至于尼涅尔这个并不算固执的老家伙,在大伊万的花言巧语连哄带骗之下,总算勉强同意了留下来。
  只不过这老头儿终究还是不愿意回到欧洲,只是同意了石泉给他在邮轮上安排的导游服务,至于他养的那些狗子,在换上维卡亲自给它们缝制的燕尾服西装之后,自然也成了哈士奇号邮轮上的吉祥物一样的存在。而当初从59号矿场搬回来的那些化石,更是直接摆在了邮轮的各处充当文化展品。
  随和两艘船往西缓慢的航行,极夜的范围也在日渐扩展,并最终笼罩了他们正前方的航线。
  当两艘船的公共无线电频道里开始出现单调重复的嘟嘟声的时候,他们曾经造访过的那座热核灯塔也越来越近。
  在悠扬的汽笛声响起之后不久,左前方的海岸线上,一座矗立在礁石上,常年累月对抗着风雪的灯塔顶部也跟着亮起了橘黄色的光柱。
  两艘船缓缓降低了船速,随后不久,石泉等人搭乘着救生艇靠上那座礁石,带着涅涅茨水手们带着的各种生活物资补给,沿着结冰的台阶小心的爬上了礁石。
  然而让他们诧异的是,在这灯塔的门口,拎着手电筒等待他们的,除了那位气象学家之外,曾经还有莱蒙托夫号破冰船的船长科罗廖夫。
  “你怎么也在这儿?”大伊万看着眼前这位老船长惊讶的问道,当初他们从本尼特岛带回托尔男爵之后,就是在对方的带领下拜访的这座灯塔。
  “我为什么不能在这里?”
  科罗廖夫船长先是反问了一句,然后这才笑着解释道,“我去年就已经退休了,之后不久就搬到了这里和斯拉法分享他的灯塔。”
  “很高兴再次看到你们”举着手电筒的斯拉法和石泉等人打了个招呼,“等下你们走的时候能不能带走这个老东西?他比我养的那只金翅雀还吵。”
  “我们才刚来”石泉苦笑道。
  “进来坐坐吧!”斯拉法一点儿没客气,伸手在涅涅茨水手们抬着的木头箱子里翻了翻,拎出一瓶伏特加拧开瓶盖灌了一口,开着玩笑问道,“这些不用我付钱对吧?”
  “换一杯带辐射的热咖啡就行。”石泉笑着说道。
第646章
北冰洋里的谢尔曼
  在热核灯塔和这俩斗嘴老头儿一番沟通之后,石泉成功的以时不时给他们送一些生活补给品为代价,成功换取到了以后经常带游客来这里坐坐的权利。
  而斯拉法在听闻他们不但已经找到那架在北冰洋漂浮的二战德军飞机,并且已经运到了华夏的博物馆进行永久展出之后。惊讶之余,起身从抽屉里又拿出了一张照片,“尤里,伊万,这些东西你们有没有兴趣?”
  接过这张只是用A4纸打印的彩色照片,石泉仅仅只是扫了一眼便好奇的问道,“这不是美国人的谢尔曼吗?您在哪拍的?怎么冻成这个样子了?”
  他之所以如此问,实在是因为这台谢尔曼坦克仅仅只把半个炮塔露在了外面,其余位置全都被冰雪覆盖的严严实实。要不是自己的雷达站后山曾经就有过一台同款,他还真不一定能认出来。
  “当然是北冰洋发现的”斯拉法理所当然的说道。
  “哐当!”大伊万震惊的站了起来,压根儿没管被自己碰到的酒瓶子,“您说什么?!在哪发现的?!”
  “北冰洋”斯拉法重复了一遍,顺便还把酒瓶儿扶起来摆在了自己的身旁。
  “摩尔曼斯克扬马延还是冰岛?”大伊万一口气几乎说出了当年二战时英美根据租借法案给苏联提供军事物资援助时,运输船队航行过的整个北极航线。
  斯拉法指了指窗外,半遮半掩的说道,“就在我们现在的位置北边。”
  “这不可能!”大伊万近乎肯定的说道,“美国人的坦克根本不可能被送到这个经度。”
  “我亲眼看到的”
  斯拉法指着自己浑浊的眼睛强调了一遍,“而且那只是我看到的,在我看不到的冰面之下,说不定还有更多。”
  “这里距离摩尔曼斯克或者阿尔汉格尔斯克有多远?”
  跟着进来看新鲜的艾琳娜问出了第二个关键问题,不管摩尔曼斯克港还是阿尔汉格尔斯克,在当时都是盟国物资进入苏联的口岸。
  “大概两千公里左右”常年跑北方航线的科罗廖夫船长回答了艾琳娜的问题。
  石泉走到墙边,看着当作墙纸用的那张苏联地图,“坦克是不可能自己跑到这里的,但送它到这里的那条船,偏航偏的是不是有点儿太夸张了?”
  “并没有你想象的夸张”斯拉法和大伊万几乎同时说出了同一句话。
  大伊万见状拱拱手,示意那位气象学家先发表自己的看法。
  斯拉法端起酒杯一口喝光,随后晃晃悠悠的起身,从靠窗的办公桌抽屉里翻出一张世界洋流图展开用图钉将其固定到墙纸上,他这才指着地图最顶端的一条断断续续的红线说道,“就像你们之前找到的那架飞机一样,在风和海流的推动下,别说从摩尔曼斯克到这里,就算飘到本尼特岛甚至白令海峡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伊万,该你了。”石泉饶有兴致的问道。
  “我不太懂洋流之类的东西”
  大伊万咧咧嘴,“但我懂历,我猜那台坦克,不,应该说运载那台坦克的商船,很有可能来自PQ船队。
  举个例子,仅仅以悲剧的PQ-17船队来说,因为指挥官的愚蠢,那些满载着物资分散逃命的商船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逃离德国人的飞机和潜艇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往东航行躲避德军的追杀倒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
  说到这里,大伊万皱着眉头看向斯拉法,“能具体说说您是在哪发现的那台坦克吗?”
  “当然”
  斯拉法格外痛快的点点头,可紧接着却提起了条件,“不过作为交换,你们帮我个小忙怎么样?”
  “如果有什么是我们能做的,尽管开口就行。”
  石泉格外痛快的说道,如果真的像大伊万推测的那样,乐观情况下也许能找到一整船的二战军用物资,相比之下,斯拉法提些要求并不过分。
  “很简单”
  斯拉法示意石泉等人凑到那扇小窗子前,指着被冰雪封冻的海岸说道,“这座热核灯塔已经工作太久了,它能提供的电力也越来越少。尤其科罗廖夫这个混蛋动不动就要给他的平板电脑充电的情况下,我们的电力缺口也越来越大。
  所以小伙子们,帮我们在陆地上建一个小型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站,顺便再建一座足够抵抗北极风雪的房子怎么样?”
  “当然没问题,这并不是什么麻烦的事。”
  石泉想都不想的便应承下来,别的不说,邮轮上就有个包工头在呢,而且两艘船在抵达摩尔曼斯克港之后肯定还要返回海参崴,到时候正好拉着包工头老张和他的工人们,以及各种建筑材料和发电设备一起过来。
  “另外燃油补给和生活物资也多送来一些吧”已经退休的科罗廖夫船长厚着脸皮说道,“以后你们的游客来了,我们会好好招待的。”
  应下了这俩老头儿的所有要求,顺便答应额外帮他们翻修一下这座灯塔和外面的气象站。斯拉法这才招呼着众人重新坐下,一边喝酒一边说起了一年多前的经历。
  “当时我应北极科考站的邀请,去施密特岛调研全球气候变暖对极地冰川的影响。无意中在冰帽边缘的西南侧发现了那台坦克。”
  “只有您看到了?”大伊万追问道。
  “还有我”
  科罗廖夫船长举起酒杯说道,“那是我最后一次出航,当时这个老家伙乘坐的就是安德烈先生的那艘莱蒙托夫号破冰船。
  在他发现那座坦克之后,我们往上浇了些水给它重新冻上了,而且上面还盖了一层积雪,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应该不会融化。”
  石泉神色古怪的看着科罗廖夫船长,“你没和安德烈先生说起过这件事?”
  “这是斯拉法的发现”
  科罗廖夫坦然的捏起一片火腿卷上酸黄瓜塞进嘴里,“安德烈先生虽然是个好老板,但这个老东西可是我的好朋友。”
  石泉等人不着痕迹的偷偷瞟了眼娜莎,随后又齐齐的看向了斯拉法。
  斯拉法摊摊手,“我可不想万一那台坦克又引出什么秘密,再被安德烈打扰我的研究,当年的托尔男爵就是个惨痛的教训。”
  额...众人面面相觑,但却跟不敢看脸色难看的娜莎。
  拿到了斯拉法提供的具体坐标,众人适时的转移了话题,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石泉再次做出保证会尽快安排人过来给他们建造发电设备,随后便心满意足的返回了船上。
  趁着哈士奇号邮轮上的乘客们参观灯塔的功夫,何天雷找上包工头老张,带着他去被积雪覆盖的陆地上查看建房地基。而破冰船的会议室里,石泉等人也在忙着调整计划。
  “马上就要年底了,再跑一趟显然不值得。”
  石泉先给行程变更计划定好调子,这才继续说道,“我的想法,这里距离涅涅茨人的夏季营地只有不到一千公里,让哈士奇号贴着海岸线自己过去应该没什么危险。”
  “分头行动?”艾琳娜扭头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0/7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