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挖土党(校对)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788

  大伊万随手将罐头丢到一边这才继续说道,“先从那台BA6装甲车开始吧,如果能修复好重新发动至少能卖8到10万以上,很多剧组对它都很感兴趣。但最高超不过15万,除非能遇到傻子。当然,如果修复不了的话也就一两万美金而已。”
  “那门Pak38炮呢?”
  “超不过两万!这种炮存世量太大了,我去过的几乎每家博物馆里都有至少一门Pak38,它甚至还不如这些迫击炮值钱。”
  说到迫击炮,大伊万眼睛都开始冒绿光,“这些GrW34迫击炮等回去做个除锈重新刷上油漆至少两万起。”
  大伊万信心满满的指向了那两台餐车,“最贵的是这个!这两台餐车简单修复之后,一台至少六七万美金!这可不存在是否能发动的区别!只要随便抹点儿润滑油连油漆都不上换新的。”
  “这么贵?!”
  “咱们如果能把这些弄到英国,拍卖价至少还能翻两倍!”
  大伊万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写满了遗憾,他在斯摩棱斯克再怎么折腾也只不过是个地头蛇而已,不管是想把这些古董弄到英国还是卖出最终成交价格都无异于痴人说梦。
  把几样东西的估价翻译给何天雷,石泉暗自盘算起来,这个价格已经可以了,哪怕按最低收益也有20万美元。
  这些钱要先把上次拖欠大伊万的提成以及这次的提成全部支付了,这就差不多六七万美元没了,不过好在剩下的那十三四万美元已经足够未来一段时间的花销。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账,每次挖宝也是需要成本的,别的不说两台车的油费就不便宜,每辆车百公里五六十升的柴油就要五六十美金,两辆车就100美金。
  剩下的还有何天雷的工资,虽然兄弟俩一直没来得及聊过这事儿,但石泉已经暗中给他开出了5000美金的月薪。
  这工资不高不低,虽然折算成人民币都过三万了,但何天雷毕竟是他按照处理爆炸物的专业人员标准招募的。换句话说,这是个和爆炸物打交道的高危行业,三万多还真不算太高。
  啥时候钱这么不值钱了?
  石泉盘算了一圈发现还是得继续挖,他还准备在古董店周围买套落脚的公寓和足够大的停车位呢。
  “走吧!该回去了!”
  大伊万亲自拉着一台餐车小心翼翼的往外走,石泉拉上另一台紧随其后,至于何天雷则抱起了两门迫击炮的炮管。
  跑了两趟把战地厨房仓库里的值钱东西搬完,大伊万根本不管现在时间是否合适直接将电话打给了维卡。
  电话接通的瞬间,哪怕站在两米远之外的何天雷都能清楚的听到电话另一头儿为爱鼓掌的声音。
  大伊万对维卡的喘息置若罔闻,神色如常的说道,“开上卡车来叶利尼亚,这边发现了不少保存状态还不错的德军罐头,具体位置等下我文字发给你。”
  挂掉电话,大伊万摊手,“说实话,我很佩服她的男朋友们。”
  “拜托聊点儿阳间能听的东西吧。”
  石泉可是见过维卡的,他根本不敢脑补那吓人的场面。
  “别管这里了,等下维卡就会带人过来扫尾,咱们赶紧回去!”
  大伊万说完便迫不急的钻进了驾驶室,就像华夏那句老话,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放在大伊万身上同样说得通,别管挖到什么宝贝,在没把它们运到乌拉古董的仓库里之前都不算自己的。
  何天雷拉着Pak38反坦克炮,石泉拉着BA6装甲车,至于那两台餐车则被大伊万用绞盘装进了货柜,他在货柜里加装了一台小型绞盘以及摇臂,只要不超过500公斤很容易就能吊上去。
  夜深人静,正是偷偷进村...进城的好时候。
  打头的大伊万速度放的足够慢,别的倒是都无所谓,但货柜里那两台餐车可经不起折腾。
  短短70公里的路程,等三辆车停在乌拉古董店门口的时候都已经凌晨四点多了。
  “趁着人少,赶紧卸车!”
  大伊万招呼一声拉开了车库的卷帘门,得亏了前些天已经把占地方的桶车卖了,不然根本没地方停下这台将近五米长的前苏联装甲车。
第88章
胜利节特别活动
  连着挖了两天两夜,不管是石泉还是何天雷早就累的筋疲力尽。强打着精神把车开到超市停车场,兄弟俩根本就没回古董店直接在车里蒙头大睡了一整天。
  等到太阳西斜,大伊万拎着一堆吃的喝的砸响了车门,“起来吃饭了。”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石泉睡眼惺忪的打开舱门,“难得啊,你还能想起来给我们送吃的?还是馅饼?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怪不得他这么问,馅饼对于俄罗斯人来说那真是从生吃到死,甭管是婚丧嫁娶还是国庆过生日,可以说大到结婚小到吵架,都要吃个馅饼纪念一下。换句话说,俄罗斯这个民族的一生全都浓缩到了各种形状各种馅料的馅饼里了。
  “我去喊雅科夫,等吃完了带你们去洗车。”
  大伊万也没解释的意思,说完便把手里的餐盒塞给石泉,亲自去叫醒了何天雷。
  “怎么想起洗车了?”
  吃着大伊万不知道从哪买的俄式馅饼,石泉好奇的问道,这货可真算不上个爱干净的,况且这洗车费也不便宜。
  就像他那辆乌尼莫克从从买回来到卖掉,石泉也就见他洗过三次。第一次是刚提车回来那天,第二次是去乌兰乌德见娜莎之前,最后一次是卖车的前一天。
  “明天一早,由斯摩棱斯克博物馆组织的胜利节特别活动就要在罗斯拉夫尔战役的战争遗址上举行悼念苏联红军的仪式了,等仪式结束就是遗址挖掘环节,咱们要提前过去占位置。”
  “这和洗车有什么关系?不干净还不准入场怎么着?”
  石泉越发的好奇了,之前那张邀请函他根本就没细看,压根没注意到活动开始时间。
  “当然有关系!”
  大伊万掏出一张活动流程表详细介绍道:“26号,也就是明天一早十点半,大牧首会亲临现场举行安魂仪式,这可是个大人物,到时候会有各个电视台的记者到场,这可是做广告的好机会,所以等下我带你们去洗车,等洗干净好把乌拉古董店的广告贴上去!”
  石泉举起手里吃了一半的馅饼,“所以这广告位租赁费就值几个破馅饼?”
  大伊万含糊的摆摆手促催道:“我今天也起来晚了,等事情结束再请你们吃大餐,现在赶紧吃两口凑合一下,再晚点儿就只能咱们自己动手贴广告纸了。”
  把前因后果给何天雷简单的解释了一遍,石泉两人在大伊万眼巴巴的注视下三两口吃完垫饱了肚子。废话不多说,三辆车以大伊万为首排成一溜开进了城外一家占地面积颇大的洗车场。
  这里不但洗车,同时还经营着汽车装饰的工作,大伊万准备贴在车身上的广告就是在这里定制的。
  乌拉古董店的广告和名片上的如出一辙,黑色为底的背景色上是一枚印着反战符号的金色“大伊万氢弹”剪影,在这剪影之下是血红色的“乌拉”艺术字。
  趁着工人给三辆车贴广告纸的功夫,石泉转头问道,“这个胜利日特别活动持续几天?”
  “从明天开始一直到胜利节前一天的中午12点,你想在那儿挖多久都可以,博物馆和联邦政府提供三餐和简单住宿以及基础的电力需求。”
  俄罗斯胜利节是每年的5月9号,这个日子是苏联时期卫国战争胜利后德国投降书生效的日子,后来虽然苏联解体了,但胜利节却被俄联邦给继承了下来。
  大概盘算了一番,前前后后竟然能挖半个月的时间,更巧的是他给林雨寒买的往返航班是1号中午抵达4号回国,相当于刚好赶上这次挖掘活动。
  原本他还在考虑要带林雨寒去哪体验挖土党的生活,这下倒是刚刚好,再没有比在战争遗址保护区里挖宝更好的了,在这里他甚至有信心哪怕不用地图视野都能挖到宝贝。
  想起这个,石泉继续问道,“那挖到的东西呢?归个人所有吗?”
  “你做梦呢?”
  大伊万看傻子一样打量了一番石泉,“遗址里挖出来的东西当然归博物馆。”
  “相当于白打工呗?”
  “也不能这么说。”
  大伊万摇摇头,“博物馆里有很多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如果这次挖到的东西价值足够高,作为感谢博物馆会开放一些非公开资料,这些资料里包含的线索往往都能带来巨额的收益。另外,如果挖到的东西有收藏展出的价值,也会在捐赠栏写上挖土党团队的名字。”
  “这倒是还行。”
  石泉不置可否,对其他挖土党来说这些非公开档案的吸引力非同一般,可对他来说却不过如此。可这事儿自己知道就好,肯定不能明说,至于那个什么捐赠人署名,如今在博物馆展出的那架轰炸机就写的自己的名字。
  到时候随便挖点儿什么出来和博物馆打好关系,然后送走了林雨寒就撤,这大好时机可不能全浪费在义务劳动上。
  石泉现在所有的心思其实都在叶利尼亚那片森林里,虽然那里是一片沼泽,但出产率绝对是石泉见过最高的,他有预感,只要再找几张地图肯定还能在那里发现更多的宝贝。
  等了一个多小时,三台车相继贴好了广告纸,依旧是大伊万领头,三辆车连夜开拔赶到了罗斯拉夫尔战役遗址的待挖掘现场。
  来的路上听大伊万介绍,这片遗址保护区上准备盖一片独立于城区之外的产业园,所以计划挖掘的面积足有十多公顷,而博物馆邀请过来的挖土党团队总共也不到30支。
  石泉原本还觉得来早了,可等到了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
  这片荒地的中心早就提前搭好了台子,围着台子最里圈的是十几台新闻车,这些电视台基本上全冲着神秘的大牧首来的,看来明天这个台子上又会举行一次热闹的“开光”仪式。
  新闻车往外,是联邦警察派过来的十几台维持现场秩序的警车。
  在警车再往外空出来50多米的隔离区,隔离区之外才是临时用彩旗划分出来的停车位。
  三辆车赶到的时候,停车位上早已经停了三十几台各种型号的卡车和越野车,无一例外,这些车上全都打满了各种各样的广告。
  这里面有大伊万的同行,车身上印的是各类古董店的名字和联系电话,也有挂着打捞公司名号的挖土党团队直接贴上硕大的联系电话,更有一大部分专营挖土党装备的器材店广告。
  石泉甚至发现这些卡车的广告里竟然还混进来几个语言辅导班和历史辅导班的广告,听大伊万的解释,这些辅导班的主要客户竟然是新入行的挖土党,辅导的内容基本上也以德语和苏德战争史为主,甚至连授课人都是资深的挖土党。
  “这特码不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吗?”何天雷目瞪口呆的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7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