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霸权(校对)第3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9/540

  那是他担任激光攻坚组负责人半年来,所有的工作记录,温成岭和公司里一些老派员工一样,并不习惯无纸化办公,还是更愿意把认为重要的一切都写下来。
  “你这是打算卸任吗?”罗佳起身,请温成岭坐在沙发上说道:“或许你应该已经得到消息了,SPACE
X公司,已经启动了星链计划,也就是北美超级天才马斯克的那家公司,他们准备在太空中建立群星观测链。”
  “目前,我们公司在太空观测领域的对位研究机构,是光学部下属的太空观测组,也就是负责开发天文望远镜的那批人马,如果让你去领导太空观测组,准备将来对抗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你觉得如何?”
  罗佳很认真的说,他也为公司的研发任务越来越分散,而感到头大不已。
  可惜这个世界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随着东西方的对抗越演越烈,战线也随之越拉越长。
  星辰科技作为华夏科技界硬汉天团,要在汽车领域对决丰田和大众,要在化学领域抵抗杜邦和信越,在光学领域挑战佳能和蔡司,在能源领域把西门子和美孚拉下马,在半导体领域冲击英特尔和三星的统治。
  一语成谶。
  当年罗佳说,搞不好,星辰科技以后要单挑全世界呢,结果没用几年,预言真的实现了,公司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打的不可开交。
  如果说生命科学和半导体,是北美射出的前两支箭,那么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就是第三支箭。
  明面来看,星链是太空观测技术,然而只有资深专家才会清楚,星链最恐怖的地方在于,它将会测试太空信息传输平台,也就是传说中的星联网络。
  5G技术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北美就算联合欧洲,也难以超越华夏,现有5G专利中,华夏独占三分之一,这是国家队敢于提前发放5G牌照的底气。
  但未来永远在前方,北美输掉了5G,他们绝不愿意输掉未来,所以才有了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无论十几年还是几十年,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北美,志在赢得星际网络争霸。
  温成岭摇了摇头,十分平静的说道:“科技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永远也不会结束,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我看了,与其让我来领导,不如请一位量子通信领域的大牛出山,至于我嘛,虽然是学激光的,也研究过激光通信技术,但这么多年以来,我和弟弟都在搞生命科学,已经习惯了。”
  罗佳轻轻点头,“那好吧,我会让选定新的负责人,你们交接一下,然后你就去生命科学部,和你弟弟两人双剑合璧,生命科学那条战线同样很重要。”
  温成岭欲言又止,他犹豫了片刻说道:“罗总,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都是自家兄弟,客气就没意思了。”罗佳说。
  “嗯,我有一种感觉。”温成岭说,“对面又在加速了,今后各条科研战线的对抗,恐怕会越来越激烈。”
  聪明人之间对话,往往是不完整的,因为大家都有着强大的理解能力,温成岭开了一个头,罗佳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随着星辰科技的不断扩张,西方在变的越来越团结,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以公司现在的人手和实力,还能顶得住,但这样发展下去,早晚有顶不住的那天,硬汉天团又不是神,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同时推进。
  “抓大放下,我明白了,生命科学与半导体优先的策略不会变,星链那边,我们只是开启一个研究小组,做些预研和准备工作,并不会投入大量资源。”罗佳说,“对面想仗着科研积累强横,吸引我们把战线越拉越长,硬生生拖死我们,我是不会上当的。”
  温成岭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他和罗佳告别,转身来到弟弟负责的生命科学部。
  在一间阴暗的手术室里,僵硬发青的尸体正在被锐利的手术刀切开,那双手异常稳定,刀刃轻巧一拨,便将死者的胰腺整个取出,仍在早已准备好的托盘里。
  “内脏损伤很严重啊,这具实验体的胰腺都萎缩了。”温成峰说:“真想知道,冷泉港实验室,莱因哈特博士的团队,他们是怎么克服超级线粒体过度燃烧问题的。”
  温成岭耸了耸肩,“大概也和我们一样,拼命进行人体实验,用人命来堆数据吧,等搞完了这个项目,咱们兄弟只怕是要下地狱呢,毕竟身为科学家,我们手上却沾了太多鲜血。”
  温成峰淡淡说道,“或许吧,但我一点也不在乎。”
  “因为自从目睹爹妈走的那个夜晚,我就已经在地狱里了。”
  ……
  元旦,突然南下的西伯利亚寒流,让气温骤降到接近零度。
  北风刮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罗佳起床的时候,发现机器人们已经给自己准备好了羽绒服,还有一杯没加糖的热咖啡。
  走出冥想中心,罗佳在公司里稍稍巡视了一圈,随后便坐上一辆商务车,去到位于浦东的中芯国际。
  距离四代光刻机发布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当时向外界展示的是原型零号机,而今天,是四代光刻系统一号机,正式试机的大日子。
  “安然怎么没来?”中芯国际的老总唐博云,略显紧张问道。
  “他老婆要生了。”
  “今天?那可真是够巧的。”
  “的确很巧,我提议他们俩的孩子就叫安光刻,因为咱们的光刻机也是今天试机,结果齐梦舟学姐不同意,还差点把我打了一顿。”罗佳说。
  噗呲~
  唐博云笑出声来,“是该打,安光刻这名字实在糟透了,结果呢,他们打算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
  罗佳想了想,“安心,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叫安心。”
  唐博云轻轻一怔,夸赞安心这名字起的妙,其实做父母的并不指望孩子一定出人头地,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他们也就安心了。
  安然和齐梦舟学姐,都是对国家民族建立过不世功勋的人啊,但愿好人有好报,他们俩的小安心,能有快乐且健康的人生吧。
  罗佳和唐博云一边聊天,一边走进刚刚建成的中芯国际C1生产线,只见巨大的四代光刻系统,安静的矗立在绝尘工作间里,整装待发,周围是无数工程师,兴奋到涨红的脸庞。
  第四代光刻系统的发布,其实只是一个开始,全世界都在等着这套划时代的机台,真正开动起来。
  超极紫外混合型激光刻蚀,超声波电机稳定系统,超大功率激光散射系统,任何一个元器件,哪怕一颗螺丝钉一颗电容,都不能出任何问题才行。
  唐博云深深叹了一口气,他看了一眼腕表,对罗佳说道:“成了,我们就是半导体领域的英雄,不成,我们就是西方眼中的笑话,准备了那么久,全看今天了。”
第三百八十一章
C1线试机成功!
  喜欢星象学的人时常念叨,紫色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颜色,它难以捉摸,又常在不经意间,显示出独特的华丽和优雅。
  此时此刻,超紫外光正从激光发生器中爆射而出,它以光的速度,穿越一层层精心打磨的透镜,在反复的折射和变幻之后,终于被调整到合适的角度与能量值,裹挟着锐利和精确的强大气势,在硅晶圆上迅速一抹而过。
  “成功了!试车成功了!我们刻蚀出了制程为七纳米的晶圆!”项目工程师确认了机台数据后,大声宣布,随即是震天的欢呼声,伴随着人们抑制不住的眼泪。
  三十四点五亿美元,是中芯国际C1生产线的造价。
  经过无数努力和交锋,四处求爷爷告奶奶般的祈求之后,中芯国际终于拿到了一台ASML生产的第三代EUV光刻机。
  然而谁又能想到呢,随后的情况竟急转直下,科技大战不断升级,不等ASML的三代机投入使用,星辰科技就发布了第四代光刻产品。
  C1生产线原本是为三代机准备的,但是当星辰科技的四代机亮相之后,中芯国际的唐总和董事会,立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去他娘的ASML!”唐总在董事会上咆哮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不优先上星辰科技的四代机台,继续执行ASML的三代计划,我们还算个人!?”
  由董事提醒唐博云,C1线是和ASML签了合同的,配套设备也都是为三代机准备的。
  “去他娘的合同!”唐博云吼道:“照价赔钱!让那帮白皮猪拿了钱滚蛋!C1线必须上星辰科技的四代机台!如果放弃刚建好的C1线,重新为四代机打造一条生产线的话,少说也要半年时间,半年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出生在这块土地上,沐浴华夏文明成长的人,谁还没有点家国情怀。
  就这样,原本给EUV准备的生产线,被强行换上了星辰科技的四代机,而那台从荷兰用运来的三代机,直接扔在角落里吃灰。
  罗佳听着耳边的欢呼声,他也很高兴,但却没有表现的过于激动。
  没有任何成功是天上掉下来的,总控室外面的走廊上,那一排排凌乱的行军床,无疑就是最好的证明,星辰和中芯的团队,已经一个多月没合眼了,他们吃住都在C1线,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今天一次性试车成功,这些耿直的工程师才是最大的功臣。
  “接下来,我们还要解决隧穿的问题。”罗佳说,“现有的硅晶圆受到物理性能的限制,顶多用到三纳米,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上硅烯或者石墨烯。”
  唐博云冷静了下来,轻抬眼镜,冲罗佳点了点头,“是啊,我们现在终于有了四十纳米,二十八纳米,十四纳米,和七纳米线,算是追平了全球一流水准,但仅仅追平是不够的,接下来,我们还要绝地反超。”
  普通消费者或许并不了解芯片代工产业,一座顶级半导体工厂,必须是全架构和全制程的。
  七纳米制程虽然是当前全球最先进的水准,但同样造价昂贵,样品一次流片就要几亿美元,只有少量全球顶级芯片产品,例如英特尔和苹果的处理器,德州仪器的载波,华为和高通的基带,只有这些顶级芯片,才舍得花大价钱采用七纳米制程。
  而一些廉价半导体产品,例如用在老式收音机,耕地用拖拉机上的芯片,采用的都是几百纳米,甚至微米级别的廉价芯片。
  所以说,一家顶级芯片工厂,需要很多条生产线,才能生产全套工艺的产品,C1线是中芯国际的第一条四代线,也是星辰科技的试验线,目前的设计标准只有七纳米,毕竟本来就是为三代七纳米准备的,临时才决定更换光刻系统。
  未来,中芯的C2线,将采用五纳米制程,C3线两纳米,D1线零点五纳米,D2线零点一纳米……
  总之,星辰科技和中芯国际,一直都是最亲密的战略合作伙伴,硬汉天团今后将长期在中芯驻扎,帮助他们把所有次世代生产线,一条一条的全部建起来。
  当然,建造生产线的同时,材料中心还要先把硅烯和石墨烯拿出来,只有这两种材料,才能解决制程超低阶段,产生的隧穿和电子迁移,现有的硅晶圆技术,已经走到了历史的终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曹原的石墨烯实验室最有希望,他们到了该出成果的阶段,毕竟罗佳把这位超级天才请来坐镇材料学,时间已经快两年了,也砸下了不可思议的重金。
  “最晚春节,我们就能上石墨烯晶圆。”罗佳信誓旦旦道:“石墨烯这个东西,其实一直就能做,只是产量很低,价格又太高,不适合量产。”
  “用石墨烯做出来的芯片,一片要卖一百多万元,真的很离谱,狗大户也消费不起啊,曹原的石墨烯实验室,一直再做工艺优化,据我所知,他的进展还不错,把石墨烯这种材料打到白菜价,指日可待。”
  哈哈哈哈~
  唐博云大喜,石墨烯可是大名鼎鼎的未来材料,不仅芯片能用,几乎所有高科技产品都能用,一旦价格被打下来,就能够迅速占领全球市场,冲击西方在高级材料方面的垄断。
  星辰科技有着大名鼎鼎的材料学三剑客,季明,曹原,朝安邦,据说,朝安邦的超导材料实验室,进展也十分神速,或许将来会成为又一件征战全球的利器。
  罗佳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时间说道:“不好意思,我必须离开了,今天是元旦,星辰传媒那边有新年专题栏目。”
  “既然如此,那罗总就快去吧,这里交给我,归总数据之后,就让大家放假,过新年。”
  “哎,不知不觉又是一年过去了。”罗佳感慨,目光转向窗外萧瑟的冬日,“星辰科技创立五年了,我也又老了一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9/5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