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霸权(校对)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540

  罗佳白了安然一眼,“我怎么知道,会上讲的明明是给大家盖房子,搞小区,让年轻人能够在大城市安家,可能是因为带了几句工程机械方面的展望吧,引起大家对于基建方面的联想。”
  话锋一转,罗佳认真的说道:“但从某种方面来说,大家期待程度高,并不是什么坏事,说明群众并没有被房地产冲昏头脑,大家心里还是明白的,基础设施建设,远比搞几个小区重要,华夏虽然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巨大领地,但环境恶劣的地区也有很多。”
  “咱们的人口世界第一,耕地面积却仅仅排在世界第三,甚至还不如两百九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印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
  “相比遥远的太空,大家显然还是更关心脚下祖祖辈辈居住的家乡,所以我们涉足土木工程后,才会如此关心,提出如此多的设想。”
  “反正在星辰大海之路上,断然少不了基建和采矿这类土木工程,干脆就当练手吧,努力把土木工程给做起来吧。”
  众人纷纷点头,土木系虽然不如太空电梯那么高大上,但却意义重大,属于早晚都要涉足的领域。
  “那行吧。”安然挑了挑眉毛,“一步步来,先把工程机械拿下,有时候我就纳闷了,为什么但凡我们不涉及的领域,发展都那么缓慢呢,知道今时,工地上还是清一色德国宝峨的打桩机,仿佛只要我们不造打桩机,其他企业就没办法掀翻德国人的机械霸权。”
  李默然想了一想,“软件领域要好一些,但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星图验算,卫星信号分析,这类顶尖工具软件,还是需要我们来做,似乎民间对于高技术等级的项目,缺乏必要攻克手段。”
  曹原道:“是啊,这个现象我也发现了,原来以为咱们会带动国内其他企业,走高技术路线,然而事到如今,他们依旧发展缓慢,真正的高精尖前沿科技,还是要依靠我们。”
  管理局众人觉得不可理解,国内企业的进步相比星辰科技,速度显然是比较慢的,尽管和国外比已经好多了,但人类永远不会满足,既然是华夏企业,就应该以星辰科技为标杆。
  罗佳脸上露出一抹复杂的神色,沉声道:“很简单,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
  “不会吧。”安然道:“咱们每年培养全世界最多的工程师,比所有国家加在一起还多。”
  罗佳摊开双臂,“我也没说工程师不足啊,我们真正缺乏的,是你,是曹原,是水平达到博士或者博士以上的顶级人才。”
  “数据不会撒谎,截止2018年,我国拥有大学毕业生一点九五亿人,而北美是九千九百万人,在大学等级的人才比拼中,我们碾压北美,也碾压全世界所有国家,这两亿大学生是华夏前进的基石。”
  “我们有这么多大学生?”李默然惊讶道:“不尽然吧,这数据是不是有错误?”
  罗佳道:“错误没有,但统计的比较宽松,专科毕业生和成人高考,函授毕业生,全都算在里面了,众所周知,我们的父辈和爷爷辈,很多都有函授大专文凭,而那种文凭通常拿来混职称,水分很大。”
  “当然了,在北美的统计数据里,也包含社区大学这类比较水的大学生,大家半斤八两。”
  众人连连点头,怪不得,原来函授大专也包含在统计之内,然而你也不能说函授大专就不算文凭吧,只是在过去特定的时代,教育质量堪忧而已。
  顿了一顿,罗佳继续说道:“无论如何,在大学生这个统计范畴,我们是两倍于北美的,但到了研究生等级,情况就反过来,我们反遭北美碾压。”
  “同样是来自2018年的统计,我国拥有硕士八百多万,而北美是三千八百多万,是我们的四倍还多。”
  “到了博士以上的顶级学者,差距就更大了,我国是一百多万博士,而北美是一千零四万,所有生活在北美的人中,百分之三点一六是博士,当然了,这里面也包括医学,药学,甚至牙科博士,但就算只比较PhD,也就是科学研究型博士的数量,北美也是我们的八倍之多。”
  罗佳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便爆发出惊呼,所有人都被夸张的数据吓到了。
  “不会吧!顶级人才差距那么大!?”
  “怪不得狄五常所在的人力资源部,最近两年疯狂在东亚挖角人才,原来是因为我国在顶级人才方面匮乏啊。”大伙议论纷纷。
  罗佳微微点头,然后随手拉过白板,在上面写画。
  “我们的专业团队正在向一百万大关进发,其中单单具有博士学位的顶级学者,我们就有二十几万人,几乎全国六分之一的博士在星辰科技,所以我们才能快速发展。”
  “我们还要明白另外一个事实,我国虽然有八百万硕士和博士,但他们都还很年轻,都是最近这些年培养的,平均工作年限只有五年。”
  “而北美的三千八百万硕士和博士,平均工作年限是十五年,在科研这个领域里,天赋很重要,但经验同样不能忽视,北美的高级人才不仅数量多,还在各自专业领域里修炼多年,战斗力十分恐怖。”
  “但是大家也不要灰心,八百万对三千八百万,我们尚且能和北美打到如此地步,假以时日,随着顶级人才差距得到弥补,未来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毕竟今天的华夏正在疯狂追赶,只可惜以前几十年,我们培养的顶级人才太少,这是历史造成的差距。”
  听了罗佳的介绍,众人心里稍稍舒服了一些,或许加班真是这一代科学工作者的宿命啊,数量上的差距,只能用工作强度来弥补。
  在现实世界里,二十个本科生带八十个高中生能造出来的东西,比如家用电器,基础工业品等等,我国以绝对优势吊打北美。
  二十个硕士带八十个本科生才能造出来的东西,比如手机,电脑,汽车等等,我国跟北美平分秋色。
  但是到了二十个博士带八十个硕士才能造出来的东西,比如航空发动机,芯片,航天飞机等等,我国就和北美差距很大了。
  罗佳淡淡说道:“差距固然很大,但留给北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早在公元2015年,我国的硕士供应量,就已经达到了北美的四倍!博士供应量是北美的一点五倍!人才供应方面,我们已经实现反超,剩下的问题,就交给时间来回答吧。”
第五百五十六章
冷泉港实验室再出江湖!罗佳悲壮的预言!
  罗佳在管理局例会上,提出了人才的问题,我国和北美的对抗如此艰难,很大程度也是因为顶级人才缺失,但好在我国的教育基础比较牢固,本科和专业毕业生数量远超世界各国,所以我们拥有地球上最牢固的基础,这也是巨大的竞争优势。
  根据北美专业杂志,【博士学位调查】提供的资料,2018年,共有14815亚裔博士毕业,其中6182名博士拥有华夏国籍,他们中百分之七十九点四表示,会留在北美工作和生活。
  虽然数量巨大,但相比过去,已经有了不小提高,要知道在二十一世纪之初,教育部曾经绝望的表示,要是能有百分之十的留学生愿意回国,就算谢天谢地了,而实际情况是,归国留学生的比例只有个位数,一百名留学生中,只有那么几个人回国。
  另外,别看问卷调查数据是百分之七十九点四,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华夏留学生,是准备毕业后在北美工作几年,攒点工作经验和资历再回国,毕竟国内的竞争,可比北美惨烈多了。
  新闻没少报道,留学生回国月薪三千元当实习生的例子,由此可见,留学本身不值钱,值钱的是博士等级以上顶尖留学生,这一批顶级人才,才是我们和北美争夺的关键,指望国外混个本科,回国发大财的同学,还是洗洗睡吧,能考上985或者211,谁去国外啊。
  练级之后再回国竞争,是聪明人的选择,当然也不乏练着练着老婆孩子都有了,考虑到搬家不易,最终只好留在北美的例子。
  反正身为华夏人,要有一种自信,不怕任何人出去。
  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明型帝国,别说全国,一省之内生活习惯都能差距巨大,真正把我们聚集在一起的,是文化和文明的力量,别说人有根,就连食物也是有根的,同样一碗面,同样的配方,你在外地吃的,和在家乡吃的,味道也会有差别。
  最近一些人说,硅谷三巨头,微软,谷歌,苹果,它们的CEO都是印度人,我国在人才方面落后了,这种说法十分奇怪,世界五百强中,华夏企业数量排名第一,它们的CEO都是华夏人,怎么就落后了?
  而且辛辛苦苦培养起本国精英,跑去给洋大人打工,就是一份工作而已,用不着骄傲感爆棚吧。
  在留学生问卷调查中,最愿意留在北美的就是印度和伊朗人,他们中百分之九十五声称,自己就算死,也要死在北美清新自由的土地上,回国什么的根本不考虑。
  所以说,华夏与印度之流有着根本不同,他们绞尽脑汁希望成为北美人,而我们想的是,怎么才能把所有公知都扔到太平洋对岸去,永远也别在回来了。
  ……
  转眼就到了七月二十日,罗佳的二十七岁生日,早上起来刮胡子的时候,罗佳摸着自己日渐浓密的胡茬,感觉十分奇怪,似乎他还没怎么青春过,就直奔三十而立去了,同学中已经有不少人结婚生子,罗佳全都让秘书按照惯例,送上一份丰厚贺礼。
  而罗佳自己依然是钻石王老五,世界上最著名的单身狗,随着时间推移,平羽樱,叶无尘,聂小豆等等这些过去关系还不错的女生,也不知怎么的,渐渐都没了联系。
  刷牙的时候,罗佳感觉自己可能真是无可救药了,年龄越大,人情越淡,明明人在同学群里,可罗佳就是不喜欢说话,同学们组织聚会,罗佳想想,也觉得蛮有意思,但最后还是算了,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喝海鲜粥。
  “或许也有其他人和我一样,并非喜欢孤独,只是习惯了一个人呆着吧。”罗佳一边嘟囔,一边用毛巾擦干净脸。
  走下楼梯,厨房里母亲正在做饭,父亲在沙发上喝茶看报纸,这位北方糙汉子,不习惯功夫茶的繁琐,永远都是用白陶瓷大茶杯,罗佳孝敬他的好茶叶,硬是被喝出了五块钱一两,茶叶沫子的风采。
  不用猜罗佳也知道,母亲在准备长寿面,能把一碗碳水化合物说的如此清新脱俗,也是华夏民族独有的能力,罗佳曾因为好奇,点过一道名叫乱棍打死猪八戒的菜,上来一看,原来是黄豆芽炒猪头肉。
  “晚上还回家吃饭吗?我给你包点饺子。”母亲说道,在她老人家眼中,饺子能解决一切问题,如果一顿饺子无法解决,那就两顿。
  罗佳吃着清汤寡水的面,摇了摇头说道:“就是因为今天有重要的事情,可能要加班到很晚,所以昨天才提前回来看你们的。”
  “整天忙得像兔子一样,过个生日也不消停,什么重要的事情能比你过生日还重要?”
  在母亲的嘟囔声中,罗佳一大清早离开家,去往公司,来到生命科学部。
  除了温家兄弟,管理局其他人也在,今天例会转移了地方,在生命科学中心举行,这间会议室条件也不差,可惜就是位于地下,四周是厚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壁,没有阳光,宛如电影里的末世避难所。
  “我说,这也太夸张了吧,地下好几十米啊,简直像末日地堡一样。”多动症患者曹原用手指敲击墙壁,惊讶的说道。
  他平时不太常来生命科学部,所以对这里的情况十分陌生,倒是沈浪和曹原同时进管理局,但因为沈浪是罗佳的学生,所以经常跟着罗佳来这里,也见识过生命科学部不可言说的另一面。
  “生命科学部和材料部是不同的,我们除了研究基因科学,遗传科学,也涉及生物信息和细菌传播。”温成岭笑着说道:“别看细菌是地球上体型最小的生物,但是它的杀伤力,却绝对不亚于任何核武器啊,所以生命科学部的安全规格,是公司最高的之一。”
  罗佳笑了笑,“谢天在西南的核聚变中心,安全等级也很高,这个问题就不用纠结了,项目不同,安全规格自然也不同,今天之所以例会在这里开,原因大家都明白,冷泉港实验室重出江湖了,还选在我生日这天,估计是要搞事情。”
  众人纷纷点头,李默然道:“冷泉港还真是宿命中的对手啊,上一次他们惨败给咱们,就此转入地下研究,应该是憋着一股恶气的,如今重出江湖,肯定带着杀手锏。”
  曹原蹙眉,“杀手锏?会不会是之前匿名信提到的富勒烯技术?也不知道冷泉港的选择和我们的选择,究竟谁才能笑到最后,真的好想长命不老啊,乘坐星舰去到宇宙的尽头呐。”
  说罢,曹原露出神往的表情,竟仿佛真的在星际间翱翔一般,这位是管理局的天真烂漫派,有他在,管理局倒也不至于死气沉沉。
  喜欢唱反调的温成峰开口道:“在免疫激活一途,我们和冷泉港,其实采用的是同样一种方案,他们的失败并不是技术原因,而是贪功冒进,论实力,冷泉港其实在我们之上,莱因哈特,詹姆斯沃森,是我们的老师,甚至是我们老师的老师。”
  “现在,我们两家的目标,都是通过控制新陈代谢,延长人类寿命,但在技术层面,我们却很可能走向了两条不同的路,冷泉港选择了富勒烯,而我们选择了MTOR基因信道。”
  “简单来说,冷泉港的方案是用外力介入,而我们是从内部调整,通过调整基因信道的信号释放,从而达到控制新陈代谢的目地。”
  曹原蹙眉,“生命科学的事情我并不懂,但是温老师,以您的经验来判断,内力调整和外力介入,究竟哪一个才是最优解决方案?”
  温成峰挑了挑眉毛,“你知道外来物种入侵吗?”
  众人听了这话皆是一怔,轻轻点头。
  温成峰声音沙哑道:“前两天看新闻,澳洲野兔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十亿只,很多网友宣称,要发扬大华夏吃货精神,把澳洲野兔吃干抹净,澳洲人办不到的事情,华夏却可以。”
  “对于这种想法,我只能说,实在太天真了。”
  “别说澳洲野兔,华夏境内的小龙虾,吃货们消灭了吗?”
  “没有,无论吃掉再多,小龙虾这个外来入侵物种,依然在华夏各大水系中肆虐,严重破坏物种的平衡,所谓吃货消灭论,其实并不成立,充其量就是吃货压制入侵速度罢了,外来入侵物种永远会留在我们的家乡,躲在阴暗的角落里,虎视眈眈。”
  罗佳砸吧砸吧嘴,如果说温成岭是白天的话,那么温成峰就是寒风冷冽的黑夜,虽然温成峰很有危言耸听的嫌疑,但这正是管理局需要他的原因,只要罗佳等人翘尾巴,温成峰就会狠狠将他们打回现实,挺好的,智慧和知识从来不是妨碍星辰科技进步的障碍,傲慢才是。
  曹原惊慌,“如此看来的话,冷泉港用外力修改人类寿命,还真是有够简单粗暴,你们说,他们会不会搞出生化危机呢?该不会为了预防生化危机,我们才躲到地下开会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5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