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霸权(校对)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540

  十月中旬,星辰期刊第二期正式发行,迅速宛如一场飓风,横扫整个世界。
  星辰创刊号由于准备不足,只印刷了一万本,被全球学术界疯抢。
  负责这个项目的沙展和顾鹏东,不得不紧急加印两次,足足印刷了十六万本,才勉强满足国内外研究机构,以及普通科学爱好者们的需求。
  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期刊,竟然卖了十六万本!
  这绝对是创造了纪录,而且按照每本四十八元售价,成本不足十元来算,出版部当期就实现了几百万元盈利……
  一本综合性学术期刊,居然不仅不赔钱,每个月还能赚几百万,也算一个小小的奇迹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购买者都是为了看懂里面的论文,很多人纯粹是抱着支持或者收藏的态度,买回家之后便束之高阁。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出版部将星辰第二期,做成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国内售价依然是四十八元,境外售价则定为四十八美元,接受维萨或者万事达信用卡支付。
  结果星辰第二期,又卖出接近二十万份,出版部一算账,盈利高达一千五百万元!
  沙展和顾鹏东兴奋的都快疯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星辰期刊竟然成了一门大生意。
  现在提起纯中文期刊星辰,全球学术界就没有不知道的,其知名度完全可以和自然,细胞,这类老牌学术期刊媲美。
  星辰期刊的横空出世,对全球学术界的影响真是太大了,无数知名学者泪流满面,华夏大地终于有了和自然齐名的顶级学术期刊,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啊!
  沙展和罗佳商量了一下,决定除了在公司内部征稿之外,开始面向全球征集一流稿件,一旦被星辰期刊采用,给予发稿人丰厚回报,相当于把星辰期刊挣的钱,再花出去。
  罗佳没打算靠期刊赚钱,他直接拍板决定,任何学术论文一旦被星辰采用,一百万元稿费起步,上不封顶!
  这个消息传出后,立即在学术圈引发巨大轰动。
  不了解学术期刊的朋友或许不太清楚,由于销量太低,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多数是没有稿费的,反而要根据占用页面的多少,支付版面费用,倒贴钱给出版社。
  罗佳现在铁了心,要把星辰打造成全球学术期刊领域的航空母舰,所以不惜重金约稿,华夏学术界可以发,境外同样来者不拒,唯一的条件是,你要把论文翻译成中文。
  期刊征稿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所有搞件都需要审核,万一把抄袭的作品刊登出去,会直接影响期刊的声誉。
  好在沙展在学术界朋友不少,他找来很多国内知名学者,组成了一个联合审稿团,所有投稿需要前后三次审核,最终由审稿团全票通过,才能在星辰期刊发表。
  虽然这样会导致审稿团工作量倍增,但学者们对此毫无怨言。
  毕竟,这是华夏第一本真正位列全球顶级的学术期刊,而且还是纯中文版,星辰的意义,相当于在全球学术界,引爆了一颗核弹!
  在一次京城举办的高级学术研讨会上,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举着一本封面为银河全景图的星辰杂志,用颤抖的嗓音宣称,“从现在开始,发达国家的学术霸权,被彻底打破了!”
  ……
  瑞典,斯德哥尔摩。
  西古德森先生在支付了九十六美元,购买星辰创刊号和星辰第二期的电子版之后,他的内心终于得到了平静,不用再承受阅读盗版的良心谴责。
  日复一日,西古德森先生坐在计算机跟前,期待着论文翻译版的出炉。
  毕竟星辰是全中文期刊,西古德森先生完全看不懂那些方块字,他为此焦急上火,懊恼自己年轻的时候为什么选修法语,而不是中文。
  等着看翻译的论文,就好像在起点中文网等待小说更新,只不过过程更加痛苦而漫长。
  论文翻译要十分严谨,涉及大量专业术语,进度缓慢。
  每当有一篇论文翻译完成,西古德森先生总能兴奋好一阵子,随后又是漫长的等待。
  两个月来,被翻译问题折磨的何止是西古德森先生一人,全球学术界都在承受着不懂中文之苦。
  而来自华夏的教授和学者,则被学术界奉为上宾,因为那些神奇的方块字,只有他们才能翻译。
  西古德森先生已经六十多岁了,可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了中文培训。
  他的老师是一名工程师,名叫高贺祥。
  自从吉利汽车收购了瑞典沃尔沃汽车之后,高工程师就从华夏来到斯德哥尔摩,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和瑞典语。
  当第一天课程结束的时候,高贺祥送给西古德森先生一副自己写的毛笔字,洋洋洒洒一大篇,滕王阁序。
  西古德森先生望着那些龙飞凤舞的神奇文字,感到莫名惊诧,仿佛这篇文章里,蕴含着某种强大的力量。
  “高先生,请问,我什么时候才能读懂这篇汉字?”西古德森先生认真的问。
  高贺祥笑了起来。
  “您想读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很抱歉,西古德森先生,虽然您是一位令人敬重的老先生,但您恐怕永远也没有办法读懂。”
第八十二章
立冬
  进入十一月初,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越过边境,向华夏大地挺进。
  罗佳决定趁着寒流到来之前,带机器人出海转一圈。
  两台大马力船用柴油机发出轰鸣,推动罗佳的钓鱼艇快速,向东海方向挺进。
  得知将有大浪的消息,附近作业的渔船开始纷纷返港,罗佳一直开,开到海洋深处,四周再也见不到渔船和货轮的时候,他才关闭发动机,让小船随着海浪起起伏伏。
  机器人们走出船舱,每个人都搬着一只小板凳,在甲板上静坐。
  无尽的大海带给机器人们巨大震撼,盘旋在头顶的海鸥,发出鸣叫,也让他们感到兴奋。
  机器人们很安静,一来是因为本就有着乖巧的性格,二来也是因为省电,内置的3.5KWH锂电池容量有限,如果高速运动的话,很快就会导致电量耗尽。
  海上风大,比陆地冷,罗佳裹着羽绒服,陪他们在阳光下坐了两个小时,而后他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
  “你们现在满意了吗?”
  机器人:(=^_^=)
  “那好,我们返程,天气预报说,今晚要来寒流,过不了多久,海上就要起浪了。”罗佳说。
  机器人:(((^^)(^^)))
  罗佳重新开启引擎,返回宝山基地。
  他一边开船一边琢磨,要是能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弄块土地就好了,机器人现在的生活还是不自由,每天靠着玩游戏看电影来了解这个世界。
  按照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私人购买大片土地恐怕是不行的,眼光要放的更远一些。
  钓鱼艇在码头上停泊之后,罗佳让机器人通过那条暗道回家,自己将船用缆绳牢牢捆结实。
  罗佳让机器人们自己玩,他开车回了父母那里。
  今天是立冬,按照北方惯例要吃顿饺子。
  又有很长时间没见宿舍的兄弟们了,罗佳约他们到家里吃饭,叶秋和聂小豆那群女生也会去。
  在路上的时候,母亲给罗佳打电话,让他捎点大蒜回家。
  本来这些食材都可以通过配送公司购买,可惜父母并不习惯网购,还是会在清晨,拖着一辆小车,去买超市里每天的新鲜菜。
  于是罗佳只好又去了趟超市,等他从超市出来的时候,外面果然开始降温了,天空阴沉着,飘起了小雪。
  今天是周末,学校里没有课,蒋雷他们已经提前来了,四个女生陪着罗佳父母一起包饺子,蒋雷,高峰,王天文,他们三个则在厨房里忙着炒菜。
  家里没什么人,罗佳也不常回来,一直冷冷清清,所以同学们的到来,让罗佳父母格外开心。
  特别是聂小豆为首的女生,她们是学法语的,打扮漂亮洋气,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母亲像查户口一样,打听她们家里的情况。
  “聂小豆这姑娘虽然长的漂亮,但有点娇生惯养,我看苏萍和江微澜不错,儿子,机会可要抓住哦。”母亲偷偷对罗佳说。
  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罗佳真是败给母亲了,请同学吃顿饭,有那么复杂吗?
  再说,自己这个钢铁直男团的团长,无论如何都要有点以身作则的勇气不是,手下那么多单身汉的问题还没解决,自己才十九岁,急个锤子。
  饺子有两种,白菜馅和玉米虾仁馅,母亲担纲调味,味道香的很,要说缺点嘛,大概也就是女生们不善此道,包出不少奇形怪状的东西。
  而蒋雷担纲的炒菜重任,则把大伙都惊到了,没想到他做饭的手艺如此了得,切菜,摆盘,调味,全都像模像样。
  连母亲也夸个不停,说蒋雷比罗佳强,罗佳到现在也就会弄个西红柿炒鸡蛋。
  世道可能真的变了吧,聂小豆和陆秋这群女生,没有一个会做饭,而男生这边,水平最差的罗佳,至少也会炒个鸡蛋。
  南方潮湿,入冬之后其实蛮冷的,空调全部打开,依然感觉不如北方用暖气来的舒服。
  罗佳喝了点酒,又开始说烂话,声称要造个巨大的风扇,和西伯利亚对着吹,把每年的冷空气都给他赶回去,引发众人一阵哄笑。
  父母知道自己在场年轻人玩不尽兴,于是吃完饺子,早早上楼回了卧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5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