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开局直播造火箭(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299

  苏玉堂本人名下就有几家公司,他同时还担任几十家公司的技术顾问。
  杜星宇的想法,也让北大很满意。
  医学部和附属医院愿意共同出资,帮助杜星宇成立公司并且进行管理。
  杜星宇本人直接出任董事长,他拥有最大股份和一票否决权。而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将由他们聘请专业的CEO进行管理,杜星宇还是可以进行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因为杜星宇的杰出表现和重大研究成果,对于人类社会有巨大意义,北大特批杜星宇将成为北大生物系教授。
  “对不起,杜星宇先生拒绝了一切商务合作。”在面对来自米国、法国、瑞士等国家医药巨头的邀请时,杜星宇的助理直接全部回绝了。
  “杜星宇先生真的不考虑一下?”这些大公司的代表们非常纳闷,他们开出的条件,还能有人不心动?
  这么多年,多少华国的专家教授都被他们的福利待遇吸引,为他们效劳,但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华国,居然连杜星宇的面都没见到!
  “不好意思。”杜星宇的助理说道,“事实上,不仅仅是商务合作。杜星宇先生连各种颁奖、宣讲会一个都没去。他现在还有几十个国内外重要奖项,都没有去领。”
  “真是奇怪,怎么会有这样的人?那他研究生物科技,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些人疑惑了。
  ……
  北大医学部的效率很快,在敲定合作方式后,杜星宇的生物技术公司,名为“星河生物科技”的公司成立了。
  这家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研究。
  而这家公司刚刚成立,就宣布以授权的方式将干细胞诱导与培育,体外器官培育技术共享给北大医学部。
  这些技术,将用于研究和治疗大量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
  这个消息一出,全世界的医学机构、医药公司和医院都在联系北大医学部与星河生物科技公司。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想要获得授权,以及在他们这里订制培育人体器官。
  而这项技术,监管部门也在进行紧急审查,证明其安全性。
  ……
  在外界还在讨论体外器官培育技术时,杜星宇已经开始了他的下一步研究计划。
  现在实验室在建,研究公司也有了,因为技术授权,资金方面暂时也能满足。
  “现在我有三个方向可以走。”杜星宇看着科技模拟器上的分支,陷入了沉思。
  一开始的设想,他是想把人类打造成星际种族。那么肯定要改造人类基因,让人类寿命更长,能够承受各种宇宙辐射,在恶劣条件下生存等等。
  但现在这个世界,改造人类的基因的还是不被允许的。
  这一点,还没有到研究的时机。
  第二个,就是继续研究生物医药,杜星宇对这一点其实兴致阑珊。能让他觉得又挑战性的,就只有基因缺陷疾病和癌症这些人类尚未攻克的绝症了。
  人类已经与癌症做了很久的抗争,至今没有能找到完全治愈癌症的方式。
  杜星宇主世界的朋友,吕良,也因为身患癌症命不久矣,选择了冷冻自己,前往一万年后寻找治疗方式。
  杜星宇肯定会在这个世界找到攻克癌症的方法,但这个方向,也不是他现在想研究的。
  第三个方向,则是杜星宇最看好的方向——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也称仿生计算机,主要原材料是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并以此作为生物芯片来替代半导体硅片,利用有机化合物存储数据。
  信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波沿着蛋白质分子链传播时,会引起蛋白质分子链中单键、双键结构顺序的变化。
  生物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比当今最新一代计算机快10万倍,它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并能彻底消除电路间的干扰。能量消耗仅相当于普通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且具有巨大的存储能力。
  生物计算机的究极目标,就是打造“人造大脑”,即利用生物材料之熬出一个计算设备,达到人脑和计算机的统一。
  杜星宇上个世界的老师刘远在临终前曾经感慨过,随着人类社会信息的增长,人类需要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
  一个人从小学到老,才能在一个细分领域里成为专家,而真正想要继续突破时,他的大脑已经开始变得迟钝,寿命也无法继续支撑。
  如果人类拥有生物计算机,不仅仅用来代替工作计算机,而是真正在大脑里拥有一个“额外人造大脑”。
  无论是储存知识,还是信息传递,都将提高无数倍!
  而生物计算机所需要的生物芯片,也能像电脑检测硬件性能一样,实时检测到人体的健康状况,这样对于攻克疾病也会有质的改变!
  “决定了,下个研究方向,就是生物计算机,人造大脑!”杜星宇在科技模拟器上,建立的新的研究方向。
  而生物计算机和常规计算机一样,想要完成,其重中之重,便是蛋白质芯片。
  蛋白质芯片进行信息收集和处理,再经过生物计算机其他各部分的表达功能,才会形成真正的“人造大脑”!
第152章
你们想知道什么?
  自从米国在1983年提出生物计机的概念后,各国都在研究生物计算机。
  华夏自然也有,中科院就曾经有院士系统的研究过生物分子电脑以及分子电路概念图。
  杜星宇还特意请老师联系那名院士,拜读他的研究材料。
  “你就是杜星宇?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南方,某生物科技研究所内,杜星宇见到了这位院士,他叫做耿哲,今年已经七十五岁了。
  “耿老,是这样的,我对您在生物分子电脑和分子电路的研究非常感兴趣,所以特意拜托了老师向您学习。”杜星宇知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比自己摸索要快的多。
  “难得,现在还有对生物计算机感兴趣的。”耿哲欣慰的说道,“自从量子计算机高速发展以来,科学界对生物计算机的关注就少了许多。”
  “有年轻人愿意研究这个方面,我当然是知无不言。”耿哲说道,“不过我那一套,也是十几年前的东西了,现在米国和德国在这个方面比我当年的研究先进了很多。”
  杜星宇一边等待自己的实验室落成,一边跟耿哲在南方的生物科技研究所里学习。
  “我设计的分子电路,其实是一种计算机仿生学!”耿哲讲述道,“利用生物分子的特性,来产生类似于计算机电路的效果。”
  “DNA(脱氧核糖核酸)的资料储存及运算能力远远超过目前电脑所使用的硅晶片,将生命活动的指令进行编码的遗传分子DNA和RNA里可以储存比常规存储芯片多的数据,试管状的生物计算机中含有大量的遗传物质片断,每一个片断就是一个微型计算工具,因此生物计算机能同时进行数千次甚至上百万次计算。”
  “你想要构建生物计算机,首先要掌握有机分子的生理运行原理……其次,你还要对人脑的结构、思维规律要有深入的了解。”
  杜星宇一边点头,一边记下。
  “这是我以前的研究笔记,这些天我也不断在研究,加上从国外获得的一些信息,足够你琢磨一阵子了。”耿哲交给他一大堆资料。
  杜星宇消化这些资料,花费了足足两个月。
  两个月后,他才告别耿哲。
  “耿老师,您的研究对我非常有用,我回去了。”杜星宇告别道,“如果我有最新的发现,一定会及时联系您的。”
  “好。”耿哲笑道,“我花了一辈子,也没有真正实现过一台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计算机。如果你能实现,我这辈子也没有白做研究!”
  ……
  杜星宇回到北大的时候,他的实验室基本告成,除了一些特别昂贵的订制设备还没有交付以外,已经能够进行工作了。
  于是,北大校区内,挂名为“杜星宇生物实验室”的国际顶级实验室正式启动。
  “首先,我得研究出可以储存信息的蛋白质芯片,并且能够让人脑进行接收。”杜星宇已经开始工作。
  他在科技模拟器上,开始设计一种“蛋白质微阵列”。
  每一种蛋白质代表一种信息,而无数蛋白质组合成微阵列,就是一个信息载体。而这个信息载体,就是记忆芯片!
  相当于计算机里的“内存”,可以用来存储数据。
  而想要研究出蛋白质代表的信息以及大脑读取信息的方式,杜星宇又必须要研究人脑的运作规律。
  还好科技模拟器已经在第四维度记录了人体的所有生理信息,否则杜星宇很难弄清楚其中的机制。
  ……
  时间又过去一个多月,北大的新学期开始了。
  刚刚离开高中校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霸们,开启了第一年的大学生涯。
  大一新生的宿舍里,几名生物系的学生正在选课。
  除了必修课以外,他们还需要选修几门课,完成进修和学分。
  “雷华,你准备选修什么课啊?”其中一名学生虞博艺问道。
  “我对《理财规划》很感兴趣。”雷华说道,他是今年某省的理科状元,选择了相对冷门的生物系,“听说生物系以后不好找工作,学点理财知识挺不错的。”
  “我打算去上一门心理学的课。”室友陶立群说道。
  “心理学?你还对那感兴趣?”雷华好奇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2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