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开局直播造火箭(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299

  杜星宇请的几名代表上台,首先是北大的校长徐畅,他对众人说道:“我是北大校长徐畅,我可以证明,在试验之前,杜星宇教授和雷华同学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
  紧接着是生物系的院长方谨,也站出来证明。
  还有生物系几名教授,他们都是学术界的权威人士,其中还有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他们的证明,也让大多数观众所信服。
  “那么紧接着,我将邀请几名朋友,来考察我们对记忆芯片信息的掌握。”杜星宇问道,“嘉宾们有愿意上来的吗?”
  嘉宾席立刻有一群人举手,杜星宇挑了十个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对记忆芯片质疑的专家们。
  他们来自米国、英国、毛熊国等六个国家,刚好也懂得世界六种通用语言。
  杜星宇介绍规则,说道:“我把储存在记忆芯片里的信息,全都放在电脑数据库里。其中包含几千亿个字符,即便穷尽人的一生,也不可能完全记住。”
  “只要是上面的信息,你们可以任意挑选,以任意方式让我们说出。只要出现任何一点问题,记忆芯片都算是失败!”
  “好。”加州理工大学的斯摩克教授首先说道,“但是在验证之前,我们必须检查你们的身体,确保你们没有携带任何作弊工具,包括镶嵌在耳朵里的电子仪器!”
  “当然可以!现场准备了X光扫描仪器。”杜星宇坦然说道。
  十名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认真检查了杜星宇和雷华的X光扫描情况,确认他们没有携带任何电子仪器。
  “现在大家可以轮流提问了。”杜星宇和雷华分别站在舞台的两边,等待这些专家们的验证。
  斯摩克说道:“我先来。”
  “杜星宇先生,记忆芯片里记录了六国语言。你之前只会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我们在场也有俄语的专家。我现在请你用俄语现场翻译我的一篇文章。”
  “这是我还没有正式发表的科学论文,既然你号称记忆芯片可以掌握躲过语言信息,那么请翻译吧!”
  斯摩克拿出一个笔记本,这是他的手稿。
  他心里微微得意,为了“揭穿”记忆芯片的谎言,他准备的十分充分。
  这份手稿,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甚至都没有在计算机上保存过。即便是会俄语的人,也翻译不来——因为上面的专业名词太多了!
  要让一个华夏人把一份英文的学术材料翻译成俄语,难度奇高!假设杜星宇的记忆芯片是假的,第一个考验,他就会露馅!
  “当然可以。”杜星宇立刻开始,同时雷华也开始翻译。
  两人之前的确没有学过俄语,但是记忆芯片记录了完整的俄语信息,包括语音、文字、语法等等,他们的大脑可以随时查看。
  现场,几千观众和网络上几十万观众都在耐心的等待着。他们也想知道,通过记忆芯片,是不是能瞬间掌握一门语言!
  斯摩克的手稿是一个小短篇,用时一刻钟,两人便翻译完成。
  在纸上,他们写的也是俄文,虽然字迹不算标准,有“照葫芦画瓢”的感觉,但内容描述都非常准确。
  杜星宇甚至当场念了一遍,斯摩克本人也不懂俄语,他请现场的毛熊国分子生物研究所专家瓦列奇卡看完,惊呼道:“确实是这个意思,杜星宇先生和雷华同学的翻译没有一点问题,非常标准!”
  “翻译出来了,厉害!”现场观众们纷纷鼓掌。
  “杜星宇教授我不知道,但是雷华之前肯定不懂俄语!”雷华的同学陶立群惊奇道。
  “好神奇啊!”直播间观众也惊叹不已。
  “这简直是学生党的神器!福音!”
  “这项发明我爱了,你们呢?”
  “我觉得这不能说明什么,也许他们之前就懂俄语,或者他们看过文章,把它背下来了呢?”依旧有人表示质疑。
  斯摩克等人心里也在怀疑,难道他们俩之前就懂俄语?
  验证团队中,一名阿拉伯语专家法希尔说道:“我也想知道,你们是不是懂得阿拉伯语,我这里有一个阿拉伯语文章,请你么把它翻译成西班牙语。”
  同样的考验,杜星宇和雷华依旧顺利通过,而且两人分别用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都读了一遍,证明他们不仅是会翻译,还能朗读。
  “非常准确!”法希尔惊叹道,“你们的描述和发音都非常准确!我的这篇文章同样是没有发布过的,这说明你们的确掌握了几种语言。如果不是记忆芯片的功劳,那只能说明你们是精通六国语言的天才!”
  “杜星宇教授精通六国语言,有那么一点可能,毕竟他是天才。”嘉宾们议论着,“那他的学生雷华,也是一样的语言天才吗?”
  “雷华是高考状元,记忆力肯定不成问题。但要说他一边精通六国语言,还一边能靠立刻状元,说出来我也不信,难道记忆芯片真的有效?”
  ……
  “这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斯摩克继续说道,“精通语言只是记忆芯片里的一部分不是吗?还有超过几千亿个字符,无数条信息的《现代大百科全书》。”
  “现在,我们要验证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大百科全书里的所有内容!”
  斯摩克和一群专家们在想办法“刁难”他们,他们企图找到任何杜星宇作假的证据。
  “我先来。”斯摩克提问道:“现在,请杜星宇先生说出米国《宪法》第四条,第二款的内容。请雷华先生说出米国《宪法》第四条修正案的内容。”
  杜星宇的大脑立刻读取了记忆芯片里的信息,他念道:“每州公民应享受各州公民所有之一切特权及豁免。凡在任何一州被控犯有……而应依照有权要求该项服役或劳役之当事一方的要求,把人交出。”
  雷华也紧接着说道:“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除依照合理根据,以宣誓或代誓宣言保证,并具体说明搜查地点和扣押的人或物,不得发出搜查和扣押状。”
  “非常准确。”斯摩克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斯摩克先生,还是让我来吧!”英国专家哈罗德忍不住了,说道:“我必须要提几个有难度的问题。”
  “在大百科全书中,其中《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第一个版本是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
第一卷
售价是多少,一套的售价是多少?一共售出了多少套?”
  哈罗德问的都是冷门知识,他提到的信息,即便是英国最博学的学者,都不会去关注。
  这些信息,在大百科全书里,也只是提到过一次,就算现在给两人一整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两人估计一时半会也查不到这个信息。
  “果然难度增加了啊!”现场,已经有学生在网络上查询了,但因为年代久远,又不是什么重要信息,他们一时半会还没查到。
  杜星宇没有丝毫犹豫,不假思索的说道:“《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第一个版本一共有三卷,是爱丁堡书商和印刷工人科林·麦克法卡尔、雕刻家安德鲁·贝尔以200英镑的酬劳聘请当时的印刷工人和博物学家威廉·斯梅利完成。他在1768年12月完成了
第一卷
,售价六便士。1771年,完成剩下的两卷。一整套售价12英镑,一共卖出了3000套。”
  他回答的如此流利,就像答案早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就连提问者哈罗德自己也有些怀疑了,如果不是他随机翻到这部分信息,他都不会注意,更别说准确的记住了!
  这记忆芯片,真的如此神通广大吗?
第156章
人形自走数据库!
  “请问,《拉鲁斯大百科全书》
第八卷
第三篇讲了什么?插画作者是谁?画的什么内容?”
  “《米国大百科全书》的数学卷中一共记载了几个世界级数学猜想?分别是什么?”
  “罗马帝国第三任君主是谁?他一生做了什么事?”
  “请倒着念出百科全书中对于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人物传记描述。”
  “请说出罗浮宫的面积,里面有哪些重要藏品,以及卢浮宫从建成到现在经历过哪些战役?”
  ……
  十名外国专家,开始根据《大百科全书》中的内容,不断对杜星宇和雷华提问。
  提问的内容也越来越掉转,天文地理,哲学艺术、法律医学、从古生物到外星人,从具体数字到插图的内容……一个正常人就是拿着最先进的计算机在查找,只怕也要花费很长的功夫才能找到这些答案。
  而杜星宇和雷华回答这些问题时,没有一丝丝犹豫。
  刚开始,观众们还有人觉得,这是表演好的节目。
  可是随着杜星宇用几国语言将好几篇正常人完全不会了解到的信息倒着背出来,随意的讲述任何百科全书中任何一页里的所有内容,包括第几行第几个字是什么都能精准的说出来!
  这时候,没有人还会质疑这是“提前背诵”的内容!
  因为他们很清楚,这玩意就是背也背不了这么齐全,正常人类的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记住一些毫无关系、繁杂的信息。
  “科拉超深井是前苏联于1970在科拉半岛临近的一项科学钻探,最深的钻孔SG-3在1989年达到12,263米,这个井深记录在2008年和2011年被在卡塔尔的阿肖辛油井(12,289米)和毛熊国在库页岛的Odoptu
OP-11油井(12,345米)打破,并且还在持续更新中……”杜星宇再次回答完一个百科全书上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2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