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开局直播造火箭(校对)第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299

  “是的。”杜星宇肯定的说道,“我以人格担保,这些照片绝对是真实的。而且在拍摄之后,我们就跟预知者一号卫星失去联络,怀疑它被殒神星上的激光武器给摧毁了!”
  “而殒神星,本身不仅仅是一颗小行星,而是一枚动能武器!根据动力学原理,一个物体只要有足够的质量和较大的运动速度,就能拥有惊人的破坏力。毫无疑问,经过推进器加速后的殒神星,将拥有超过十亿颗超级氢弹同时爆炸的威力!”
  “现在我把这个消息公布出来,是想告诉大家。各位,我们的敌人不止是殒神星,还有它幕后的主使者!”
  “一个有能力推动小行星的敌人……一定具有星际航行的能力,他们要摧毁人类,太容易了!”已经有成员感觉到绝望!
  “他们的科技很可能已经碾压我们,我们再怎么做也是徒劳的!”即便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现在也想不到什么办法。
  “我们对他们一无所知!一颗殒神星,就让全人类面临灭绝的危机,只要他们愿意,人类毁灭只在旦夕!”
  悲观者不在少数,杜星宇见状,说道:“各位,还没有到轻言放弃的时候。”
  “据我们的观测信息,殒神星的推进器可能早就耗尽了能源。而且它是从太阳系外围飞来,这说明,我们的敌人,可能距离我们还有很大的天文距离!”
  “不仅如此,我认为我们的敌人还不是那种让我们真正绝望的对手。不然他们完全可以用太空战舰消灭人类,而不是使用殒神星撞击。”
  “我们虽然对他们一无所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应该没有掌握光速航行的科技,而且并没有随着殒神星一直进攻地球。”
  “不然按照时间计算,他们的太空战舰速度应该比殒神星的飞行速度更快……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为什么敌人要攻击我们,采用殒神星撞击的方式。其背后可能有种种理由,但我知道一点,我们绝对不能坐以待毙,也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众人稍微冷静了一些,开始思考杜星宇的话。这件事的确是谜团重重,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不能等死!
  “假设敌人是一个外星文明,也许我们可以想办法跟他们交流!试探他们的目的。”有人提议道。
  “他们是恶魔!”一名北美专家大声道,“他们一开始就用殒神星锁定了地球,分明是没有想跟我们谈判的想法!”
  “摧毁殒神星!”毛熊国的军事专家发声道。
  “我认为,在预知者一号被发现后,敌人一定知道了这个信息。他们应该能明白,殒神星不可能将人类灭绝!”华国的一名成员说道。
  “对。”一名成员分析道,“按照我们现在的科技,即便对付不了殒神星,也能让部分人类离开地球。他们一定会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他们想彻底消灭人类,就会派出更强的武器!”
  “现在我们最困惑的,是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我们可以肯定,几乎没有与任何外星文明发生过交集和矛盾,他们究竟是为了殖民掠夺,还是处于某种我们难以猜测到的目的?”一名宇宙学专家发出疑惑。
  “这个问题目前没有人能回答。”杜星宇说道,“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调整《殒神星危机计划》。因为危机发生改变,计划也会随之变动。”
  “请说吧。”众人看向他。
  杜星宇说道:“首先,我们要尽量获得更多的敌人信息!以敌人的科技,想要跟我们取得交流应该很简单。但很明显,他们现在不愿意跟人类交流。”
  “所以我们必须要利用非常规的手段去获得信息。殒神星就是我们的目标!”
  “怎么获得信息?继续用卫星探测吗?”有人疑惑道,“殒神星上的激光武器,应该能对付探测卫星,那么我们就需要太空战舰。”
  “没错,太空战舰是必不可少的!”杜星宇点头道,“无论如何,人类都必须要在尽快的时间内拥有一支足够战斗力的太空舰队,并且研发出更先进的太空武器,以免未来不可知的危险到来!”
  “另外,就是对付殒神星的计划。”杜星宇继续讲解道,“我认为,为了获得更多消息,我们不仅要迫使殒神星停下来,而且还要将它捕获!”
  “什么?捕获一颗直径三十公里,高速飞行的岩石小行星?而且它还是外星文明的动能武器!”听到杜星宇的想法,没有人不感到吃惊,这简直哪里叫大胆,分明是惊世骇俗!
第103章
太空动能武器(求订阅!)
  “怎么做到?”
  “这可是外星人的动能武器啊!就算是超级氢弹,也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
  “小行星撞击器就算建成,也只能稍微改变殒神星的轨道,想要捕获它,几乎不可能!”专家们说道。
  “还是有可能的。”杜星宇认真起来,“小行星撞击器还是要建造,严格意义上来说,小行星撞击器也属于太空动能武器,和殒神星是一样的。”
  “不过我们没办法制造出殒神星这样的大质量动能武器,所以我们需要建造多个小行星撞击器,来迫使殒神星减速和改变运动方向。”
  “现在可控核聚变技术掌握了,倒是有可能。只是,我们怎么捕获殒神星?”有人问道。
  “这就是要方案要修改的地方了。”杜星宇会议前用科技模拟器模拟了几百次,得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我们原先的计划是在火星轨道附近用小行星撞击器迫使殒神星改变运动方向。现在我们要把防御线延长,到木星轨道内!”
  “利用木星引力来控制殒神星?”很快就有天文学家猜测到了他的想法。
  木星是太阳系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气态巨行星,距离太阳第五远的行星,占据太阳系行星质量的百分之七十!
  而且木星的引力是地球的2.5倍,很多小行星在飞行到地球之前,就会被木星引力牵引,然后吞噬!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木星多次为地球挡住了陨石、彗星和小行星。
  “对。”杜星宇说道,“单靠我们的技术,想要捕获殒神星的确很难。但我们可以通过小行星撞击器,改变殒神星的轨道,让它在飞入木星轨道范围内的时候利用木星的引力将其捕获,变成木星的一颗卫星。”
  “这样,我们的太空飞船或者太空战舰,就能前往殒神星研究,同时也能解决殒神星危机。”
  “这一切的前提是,殒神星这颗动能武器,的的确确在休眠。而且外星文明不会干扰我们的动作。”有人说道。
  “这也是我们的试探。”杜星宇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的方案能顺利进行,就说明我们的敌人现在还不愿意或者还没有能力投射更强大的武装力量来到地球。”
  “即便捕获不了殒神星,我们也可以利用小行星撞击器将殒神星撞到木星上去!将其直接销毁!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其撞击地球的风险!”
  “我赞同!”
  “我也支持!”
  “目前看来这个方案的确比之前的要好,如果顺利,我们就能获知更多潜在敌人的信息——只是,木星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有7.8亿公里,这样就是说,我们的小行星撞击器要发射到7.8亿公里外的地方,精准撞击!”
  “不仅是动能要满足,时间上还要比之前的计划提前至少四年半。来得及吗?”有人担心道。
  “如果各方全力配合,还是有机会的。”杜星宇早就计算过,他说道:“理想状态下,我们还有八年时间来完成太空战舰以及小行星撞击器的制造。”
  会议结束后,人类守护联盟重新调整了危机应对计划。而对外界,他们并没有公布在殒神星上发现外星文明制造产物的消息。
  各方一致认为,既然全人类已经联合在一起,刚刚取得一些成果,没有必要现在再制造恐慌。
  也因为这件事,各方的合作更加紧密。
  ……
  杜星宇要做的事情更多了,太空防御以及太阳系卫星网络的计划被进一步推进,新型的探测卫星飞往太阳系更远处的地带,寻找敌人的痕迹。
  而他自己,则是太空战舰和小行星撞击器的主要设计师,工作繁重。
  “小行星撞击器属于太空动能武器,结构并不复杂,主要难点在于大功率的核聚变推进器。”杜星宇仔细思考着,“也就是说,只要能完成超大功率核聚变推进器的设计,小行星撞击器就能制造出来。”
  “作为动能武器,它的质量一定要大。理想的状态是用大质量的金属造物制造。先准备外壳吧。”
  杜星宇先安排了小行星撞击器的项目,他计划利用太空电梯和飞船往月球运输物资。
  在月球新建的太空武器工厂里生产小行星撞击器的“主体”,一个巨型,实心的大块金属物。
  推进器方面,杜星宇打算和太空战舰的推进器一起研究。
  既然是太空战舰,其动能肯定要比现有的太空飞船要强得多,所以也需要设计全新的核聚变推进器。
  科技模拟器上,杜星宇开启了全新的科技分支——太空战舰。
  “已消耗一千万能量点开启分支。”科技模拟器提示道。
  在分支下,杜星宇能看到许多图像黯淡,各式各样的太空战舰,还分为各种等级。
  行星级:拥有在单个恒星系内打击与飞行能力的太空战舰。
  恒星级:拥有在一个及多个恒星系打击与飞行能力的太空战舰。
  星河级:拥有在一个河系星系内打击与飞行能力的太空战舰。
  ……
  每一个等级的太空战舰,又分为许多种。
  科技模拟器的解释是:“太空战舰并没有真正标准的等级划分,只能大致估算。现在你能研发的核聚变动力战舰,都属于行星级战舰。即便同样是行星级战舰,因为动力、武器等科技装备的不同,差距也非常大。”
  杜星宇点开行星级战舰,继续看。
  这里的战舰也有无数细分支,比如行星级巡航舰、行星级战列舰、行星级补给舰、行星级驱逐舰、行星级工作舰、行星级补给舰、行星登陆舰……以及行星级战舰中的顶级存在——行星级歼星舰!
  所谓歼星舰,就是一艘战舰的战斗力,可以摧毁一颗行星!
  当然,这种超级战舰,人类目前还没有能力制造。
  杜星宇心中满是憧憬,只有拥有这样的太空舰队,人类才走上了星级文明的第一步!
  之前的火箭、飞船、空间站和太空电梯之类的,都是小打小闹,归根结底,还是在地球附近玩。
  “第一个研发目标,就选择为第一代行星级巡航舰吧!”杜星宇很快确立了目标。
  行星级巡航舰,动力充足,将拥有自由进入大气层的能力,这点很适合在地球建造。
  其次,它的火力虽然没有战列舰高,但速度更快,更适合前往太阳系更深处,去寻找地球,对付殒神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2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