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0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6/1605

  启人主骄侈聚敛之心,此其一;
  纵将士贪财好利之欲,坐食晏安之骄,此其二;
  示敌寇我有可欲之财而无必战之志,则敌焰百倍,我则不战而气自索,此其三。
  更后来还有无数人为这种论点叫好,认为“燕云既为汉唐旧疆,石敬瑭割地,亦未尝取值于契丹,何用赎为?况今日赎之,异日当可售之,国土而可赎可鬻,吾不知此为何说?”
  但是后世美帝国无数国土都是买来的,这又如何解释?
  还有一种观点是针对太祖的下一句,认为“此视将士贪鄙与敌寇等,且敌寇不屑取之财,而命将士取之,是以贱辱将士,更在敌寇下矣。又何以明大义,养正气,激忠愤,而与强敌争锋于疆场哉?”
  认为这是一种思想和行为模式的错误:自己的目标明明是正义的,却偏偏想以一种庸俗的实用主义方法来达到;本来光明磊落的事业,却偏偏做得贼眉鼠眼,猥琐不堪,终于作茧自缚,贻笑千古。
  而苏油认为,这样以果推因的方式来否定封桩库,其实才是真正的可笑。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思想,对于个人来说,固然是崇高的美德;但是对于国家和民族,却绝对是毁灭性的灾难。
  道德归道德,政治归政治。
  光明磊落,目标正义,就一定能获得最后胜利?就不需要庸俗实用主义?
  这种话,敢不敢跟跟非洲的黑人奴隶,美洲的印加帝国,马岛之战后的阿根廷,被苏联德国瓜分之后的波兰说?
  纯瘠薄瞎扯。
  封桩库不管是用于购地,还是用于武装军事力量、奖励军人,它至少是让国家多了五百万贯“燕云专用拨备”,这就是它存在的积极意义!
  不过后人将车开翻了,再后来仁宗小俭大费,渐渐将封桩库掏空了,也不能说是设立者的锅。
  三十年努力,二十年生聚,王安石和苏油,终于帮助赵顼将封桩库重新充实起来,不仅仅如此,还另外再修了二十库,将封桩库扩大到了五十二库之多。
  加上今年十五库元丰库,共计一千两百万贯。
  这就是赵顼的底气!
  绢帛之类不耐久存,如今军机处正在和皇宋银行一起,实行“封桩库货币化”,逐渐将仓储能力,转换为皇宋银行专项科目上的资金池。
  金融能力的大增,本身也有这样的需要,但是苏油一向小心谨慎,从最不容易引起动荡地方开始逐渐试点,封桩库这样的死库存,无疑是最好的对象。
  这才有了封桩钱迅速调拨陕西的能力。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再见司马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再见司马
  今年的金融试点,就是将部分封桩库减去库存,将里边的绢帛发售,和所存铜币入皇宋银行,然后划拨给陕西路转运司专款专用。
  陕西路转运司,取到票据之后,与皇宋银行陕西路分行进行清算,将这笔钱打入转运司的户头上,并由陕西分行进行监督,专款专用,作为陕西路马本纲银,为陕西路今冬的榷市增加三百万贯的底本,可以将榷市规模扩大三分之一。
  而这扩大的三分之一,第一步将作为大宋从狼渡马场购入骏马、健骡、牛羊的经费,而这一部分经费,则由商州胄案以金属制品支抵,用于二林部和青唐各部,王厚和李文钊、禹藏花麻贸易所用。
  这里头已经涉及到金融杠杠原理了,三百万贯的底本,带来几处总体收益,也是不菲。
  也就是说,苏油通过这样的措施,将汴京的钱拿到了陕西来用,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在榷市上给赵顼赚回上百万贯。
  沈括再能耐也玩不来这些,不过他是陕西路转运副使,相当于白捡了一份功劳。
  卖给蕃人的东西里边,除了商州的搪瓷、金属器皿;岷州、狼渡的羊毛制品、奶制品;兴洛仓的粮食深加工产品也占了贸易物品中非常大的比重。
  精面粉,机制挂面,被蕃人带到了西夏,让西夏权贵们吃到了精致的面点,面包,蛋糕,面条……
  有了南海的大量锡料,大宋的镀锡铁皮需求量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
  镀锡铁皮可以制作成各种金属容器罐,用来盛放运输茶叶,香料,酱料,制作各种罐头。
  因为比起陶罐来,镀锡铁皮罐具备密封好,不易碎等特点,立刻从南海风靡到两浙。
  这东西本来计司沈括的发明,他还发现了一个好处,就是镀锡铁皮可以用来密封制作面粉的机械外壳,大大减轻机械的重量,方便拆卸不说,密封性比木制外壳更是好上很多倍。
  这就能够增加风程,可多设风筛和清粉机,可以得到品质更高的面粉。
  这个机械结合第三代高压蒸汽机,直接将大宋的面粉品质与产能都提升了一个量级。
  沈括在洛口仓面粉厂安装了五台面粉机,一台日产面粉五十石,一天就是二百五十石,换成理工度量衡,就是日加工能力突破十吨。
  放到后世,一天处理能力小于三百吨小麦的,都叫小型面粉厂,但是放到大宋,已经是破天荒的成绩。
  兴洛仓一个大仓窑能存放五十万斤粮食,也就是五千石。兴洛面粉厂,二十天就能将一个窑仓的小麦清空,将它们变成各种档次的面粉和麸皮。
  更为重要的是,配合上高压蒸汽设备,面粉可以变成香喷喷的炒面,制作出压缩饼干等行军速食干粮。
  精面粉还有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可以和杨枝素,青霉素,黄蒿素配比,制作成有效成分稳定的药片。
  药品,比军器的利润还高,在宋夏贸易里吃掉西夏人商品的大头。
  对于沈括攀科技树的能力,苏油是一万个放心的,审查完兴洛仓之后,苏油便沿着洛水向上,前往洛阳。
  冬日里的洛水清澈碧绿,完全不如北邙之隔外的黄河。
  去洛阳要经过偃师,如今那里也发现了重要遗址。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说的就是这一带。
  《史记·夏本纪》云:“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羿即后羿,为东方夷族的一个首领,他乘太康无道、夏民怨愤,入居斟鄩执政,拒太康于外。
  太康卒,夏人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鄩。
  故而《括地志》云:“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
  这地方就在洛阳城东边,司马光的睡眠时间更少了,资治通鉴的工作还要继续,一个商都,两个夏都的连续发现不说,在这里还发现了一个商都,大有可能就是商汤的西亳!
  司马君实觉得自己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幸福的历史学家,他现在对苏明润实在是太佩服了,用理工之学引入考史稽古之后,竟然引发了一场夏商周三代文华考证的井喷式爆发。
  据韩纯彦在安阳殷墟整理的的甲骨文字记录,司马迁《史记》当中记载的商王世系年表已经得到了证实!
  偃师码头上停了一艘黑棚大船,不过船体的格式一看就是纵帆船龙骨结构,眉山型。
  这就是来接司马光的跑不了了,苏油命船夫将船靠了过去。
  一个年轻人正在码头上指挥将箱子上船,见到苏油站在船头就连连拱手。
  苏油见着他也是高兴:“我猜这就是你们的船,果不其然!淳甫兄,别来无恙?”
  码头上那人正是范镇之子,司马光的弟子范祖禹。
  当年司马光洛阳园林落成的时候,范镇带着范祖禹,邵雍带着邵伯温参加,苏油也见过。
  然后范祖禹跟了司马光修资治通鉴,进士考中了都不去赴任;而邵伯温高中进士之后,出使日本,高丽,墙内开花墙外香,传回大宋,反过来震惊天下。
  邵伯温之前也算是司马光的半个弟子,苏油对司马光一派也很了解。
  从船上下来,苏油对范祖禹拱手:“范世兄,久违一晤了。”
  范祖禹拱手:“国公客气了。”
  苏油问道:“司马公呢?”
  范祖禹说道:“还在城中收集典籍,此番事起仓促,老师说都怪国公你提前报之了陛下,还得他手忙脚乱。”
  说完又到:“老师年纪大了,行马困顿,就让文物随车,我服侍他坐船。”
  苏油哈哈大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啊,司马公这是在独乐园里待得太久了,出来透口气也是好的。”
  “好什么好,瞎耽误我时间……”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苏油转身见到来人,顿时大吃一惊:“哎哟,君实学士,数年不见怎么老了这么多?”
  司马光容貌苍老了不少,但是眼神却比以前更加明亮:“不都是你给我找来的事情?提举商周文字考易局的差遣,不是明润你的推荐?”
  苏油拱手做了一个长揖:“学士就不要矫情了,我怕推荐了别人,你要跑到汴京来找我的麻烦啊。”
  司马光一把拉住苏油:“正好有件大事,要跟明润你讨论一下。”
  苏油见司马光神色郑重,赶紧问道:“什么大事?”
  司马光说道:“据文献记载,郑州乃是仲丁所迁都的隞都所在,现在有了西亳汤都在这里,是不是也是一个佐证?”
  “隞都本就在西亳之后,不能因为在郑州甲骨文上发现了‘亳’字,就认定那里是西亳吧?甲骨乃是国家占计大事的记录,迁都时肯定要携带的,那些甲骨,完全也可能是从这里带过去的嘛!”
  说完眼神期盼地看着苏油,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苏油的支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6/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