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0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3/1605

  待到邢恕走了,王珪看着桌上朝廷发下来的的几部新著作,不由得哀声叹气:“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又让司马君实和苏明润拿了这么大一功劳!”
  突然想到一件事情,走到书案前唰唰唰写了一封信:“来人啦!”
  管事的进来:“相公,有何吩咐?”
  王珪却又想到了另一件事情:“算了,没事儿了。”
  等管事的退出去,王珪将信件丢到了火盆里:“我都想得到,苏明润始作俑者,他肯定更想得到……”
  可贞堂里,苏油已经将一帮小子召集了起来:“还有三个月不到就要礼部试了,你们心里都打好底没有?”
  苏迈是这帮人里最大的,拱手道:“不敢说有完全的把握,只敢说大家一起砥砺切磋,都感进境颇多。”
  苏油说道:“今年的试题,你们有没有什么大的方向?”
  几人面面相觑,苏迈说道:“倒是猜了几个,军事上就是西事和南海;民事上就是治河和备灾;政事上就是吏治和廉洁;大家各拟了几个题目,然后制策了几回。”
  苏油乐了:“是吗?文章拿来给我看看,你们当中谁的文章最好?”
  苏迈说道:“大家公推黄晟仲、刘德初不分轩轾,其余皆下一等。”
  黄晟仲就是黄裳、刘德初就是刘正夫,苏油将苏迈送过来的文章一一看过:“大家都不错,尤其是晟仲和德初,笔力已经超过我应举之年了。”
  两人连连谦逊,黄裳说道:“不敢与国公比肩,如今二十年过去,国公的文笔,那是更上层楼了。”
  苏油笑道:“这就是瞎捧了,我告诉你们,我文章的巅峰就在科举那一次,之后就是江河日下。这方面,你们要跟大苏看齐。人贵自知,这点数我还是有的。”
  刘正夫说道:“我以为不然,国公二十年来祥研义理,让正气充盈士林,这等功绩,不是几篇上等文章可望项背。”
  苏油摆手:“今日前来,不是听你们吹捧的,试卷已经看了,没有大毛病,不过说到义理,怎么没见你们拟作这方面的考题?”
  几人再次面面相觑,刘正夫说道:“自安石相公改革科举以来,朝廷多试策事务,义理,好多年没有考究了……”
  苏油说道:“今年可能有些不一样,今年恰逢朝廷对礼乐、仪典、官制多方改良,元旦朝会上,陛下会宣布大宋改制,复盛唐规模。”
  “这是一篇大文章,明年的考题,考官肯定会朝这方面倾斜。”
  “改制的基础是什么?天命。大宋的天命是什么?火德。”
  “可火德又是什么呢?”
  这个是黄裳的强项:“《册府元龟》有说,五精之运,相生为德,乘时迭王,以昭统绪。故创业受命之主,必推本乎历数,参考乎征应,稽其行次,上承天统。”
  张方平对苏家人的影响很大,苏迈说道:“张公曾说过,夫帝王之作也,必膺筑受图,改正易号,定制度于大一统,推历数以叙五运,所以应天休命与民。”
  苏油笑道:“但是你们这些都站不住脚,还是有隙可乘。我就问一个问题,如此说来,大宋的国运,终会被水德倾覆?”
  一帮小子都傻了,谁敢在试卷里这么写,那恐怕不光光是降黜的问题。
  有荫官的,只怕要落一个追毁文字,白身的,怕是要落一个永不录用。
  可问题是,苏油说得一点没有错,如果按照五德始终来讲这个火德,那就跳不出这个怪圈。
  周代商,秦代周,汉代秦,那么以此类推之……是不是大宋最终也会被后浪给代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就问你考试的时候敢写出来吗?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学习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学习
  苏油笑道:“范文正公曾经写过文章驳斥这种观点,认为古王者之兴,乃盛德所致,非偏于一德。以王者一德之说,益之五胜之术,皆非圣之曲学也。”
  “故《传》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统。”
  “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和天下之不一也。”
  几个小的都快要急疯了,这题目可实在是太难。
  大家心里觉得范仲淹说的方是儒家正统,但是要是考官偏以宋承火德来命题,你敢在卷纸里跟范仲淹一样,驳斥说考官你的观点不对?!
  即便是范仲淹,他考进士的时候都不敢!
  敢写的要被驳斥,合理的却又不敢落笔,这还要不要人活了?
  黄裳对着苏油深施一礼:“要囿于陈说,这卷子就做不出采,沦为平庸;可要是持范公之说,那干脆就不用考了。”
  “那就只有跳出窠臼,别成一说,还要鞭辟入里。”
  “后学驽钝,实在想不到这等深文周义,然知国公必有破题之法,还请赐教。”
  苏油笑道:“其实是有办法的。那就是推火德为文明之始,人治之始。朝廷科举,考的终究不是天理,而是人治。”
  接下来苏油将火德为文明之始的理由讲了一遍,然后说道:“论据历代典籍之中多的是,引申你们可以各自发挥。”
  “连接范公至论也可;引述由火德而兴人治,其后发展轮替,历朝各自有偏,导致有兴必有替亦可;甚至独自发挥,自成其说亦可。”
  “只要最后将结论落到大宋可以永续,文明可以终继。这篇文章,是不是就算是做下来了?”
  一帮小子不由得心痒难耐,恨不得立刻抓起纸张动笔。
  这才是大宋科举前三,理学大擘的眼光和格局,盛名之下,乃无虚士!
  苏油见到一帮人欣喜若狂的样子,知道都是文化精英,一点即透,笑道:“你们记住一点,科举,是为大宋政治服务的,因此试官的考题,必定会带有倾向性。”
  “所以你们要多关心朝廷的动向,从哪里知道呢?京中的时报,商报,两浙的官报,潮报,还有衙门的邸报,可贞堂里每一期都有,你们最近关心过吗?”
  众人都是满面通红,黄裳说道:“最近都在砥砺九经,诸子章句,忽略了朝政。”
  苏油笑着站了起来:“对你们的文字功底我是放心的,能说的也就这么多,你们继续揣摩,我就不打扰了。”
  说完又问王仲煜和邢居:“你们俩过年回不回家?我觉得回去看看也是应该的……”
  王仲煜摇着脑袋就跑了:“我去找报纸去,麻烦国公告诉我父亲,今年就不回去了……”
  邢居躬身道:“家中年节里只怕没法读书,还请国公替我问候父亲安妥,今年我也不出这小楼了。”
  苏油点头:“你们如此上进,想必家中长辈也是欣慰的,左右不过几个月,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那行,有什么需要的,告诉仆人就是,别的再不用操心,我走了。”
  士子们将苏油送出小楼,苏油又去图书馆找扁罐和毕观:“观儿,扁罐,回家了。”
  俩小的一人捧着一本书出来,苏油看着他们在管理员那里做的登记记录:“观儿都看了这么多书了啊?真厉害。”
  毕观有些不好意思:“都是囫囵吞枣。”
  苏油笑道:“挺好,诸葛亮的读法,先把大三观塑造起来,再慢慢细究,观儿是会读书的。”
  一大两小慢慢在街上走着,毕观问苏油:“伯伯,什么是大三观?”
  苏油说道:“大三观啊,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就是关于这个世界如何运行的外省之学;人生观则是关于人的存在意义的内知之学;价值观就是将前两观中的光怪陆离,进行分析判定的思辨之学。”
  “每个人,每个族群,对于这三个哲学概念都有不同的理解,而对于这三观的认识和依从,构成了一个人,一个族群的发展基础。”
  “也就是说,一个人,一个族群的大三观,决定了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族群是什么样的族群。明白了吗?”
  扁罐一头的黑线,毕观却似懂非懂:“所以人要成为更好的人,就要有更丰富完善的世界观,更善于思存求真的人生观,更善良无私的价值观,是不是伯伯?”
  苏油笑道:“能做出这样的发挥,观儿你已经远胜同龄人了。”
  “但是这个看起来简单,真要细论起来,却不是一时半刻说得完的,这完全可以构成理学的大根基。”
  “等观儿以后书读得多了,学问更加深厚了,有了思辨的能力了,慢慢地就懂了,三观也就成型了。”
  扁罐在一边拆台:“那我觉得娘亲和爹爹的三观就不一样。娘亲总说爹爹性子懦,喜欢把一件事情想得十件事情那么复杂。”
  苏油停下来,看着天空想了一下:“扁罐,你娘亲说得还真对。”
  “不过好在这世界,能容下所有不同性格的人。而爹爹,也好歹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这性格的行当。”
  扁罐好奇:“什么行当啊爹爹?”
  “傻孩子。”苏油叹了一口气:“当然是做官啊……”
  扁罐:“……”
  尉氏的棉花糖爆米花泡筒小车生意很好,年底了,汴京城的小孩手里都有些钱,这些东西也不贵,扁罐就问观儿:“观儿你吃爆米花不?我给你买。”
  观儿捧着书:“嗯,你买一包吧,一小包就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3/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