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0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9/1605

  辽朝使节很馋,但是也有顾忌,然后小心翼翼地提到,能不能别派宋朝官员?这样显得我辽朝太无能了。
  赵顼也认真考虑了这个问题,提出了另一个方案,如果辽国顾忌这些的话,那我请太后她老人家出面,人员方面,以皇家慈善总会的名义,召集民间人士,再从天师府,大相国寺抽调得力人手。
  以慈善,宗教人士的名义入辽救灾,辽使你看如何?
  如果你们同意的话,大宋可以答应给辽朝援助五万石的粮食,价值两万贯的各种药物,并且同意扩大贸易规模,在现有通商贸易协定上,增加四万根木头,以及三万贯的北方药材的订单。
  一句话,同不同意?
  ……
  辽国,白沟馆。
  薛忠如今就坐在正厅,一脸的憨厚:“国公给贵朝争取到的援助,大致就是这样,一句话,同不同意?”
  耶律慎思和萧惟信对视一眼,仿佛都看见了对方眼中的苦涩。
  参知政事陈义在陛下那里嚎哭泣血,大辽南方两道,今年大荒已成定局,现在已经赤地千里,五月一过就要死人!
  刚刚到任的时候,两人还雄心勃勃要搞一番事业,萧惟信在雄州搞那些小手段,目的就是为了立威。
  两国虽然表面上进入蜜月期,其实底下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萧惟信将宋辽密谍刺探当做了战场,准备狠狠和对面那个老棺材瓤子斗上一回。
  第一回合吃了个小亏,但是萧惟信并不在意,听说宋人在汴京大名部署了犀利的火器,但是却不敢将之部署到大名以北,就是怕了辽朝密探的赫赫威名。
  这下好了,人家压根不跟你来遮遮掩掩的招数,咣咣咣粮食药品钱财丢出来,要不要?要就乖乖把门打开,请老子进去!
  窦舜卿接到了军机处传达的方案,笑得到现在都还在抽抽,害怕在辽人面前失仪,干脆派薛忠过来交涉。
  薛忠一脸的诚恳:“就算不答应也没有关系,四通作为和辽朝关系良好的贸易伙伴,就算协议不成,也会私下捐助辽国百姓一千贯。”
  “听说辽朝百姓受苦,我发动了河北路,鹿岛,獐子岛的伙计们,大家从自己的衣食钱里挤出来了一点,杯水车薪,只是一个意思,还望都总管和留后一定要收下我们的心意。”
  耶律慎思看着对面的大胖子,一时间有些恍惚,分辨不清这娃到底是在幸灾乐祸还是真心同情百姓。
  高层的意思是,最好拿到宋人的援助,但是人员敬谢不敏。
  但是有这可能吗?
  耶律慎思咬着牙:“薛使臣……”
  薛忠赶紧摆手:“别别别,我就是一商贾,身上没有大宋任何职衔,一个礼部员外郎都是花钱捐出来的,只图行走方便而已。”
  “都总管可以叫我薛经理,薛掌柜,哪怕是薛老弟都可以,使臣这事情跟我不沾边,我就是个牵线搭桥的而已。”
  耶律慎思有些吞吞吐吐:“我主的意思……能不能够……辽朝只收下贵国的部分好意,啊……就是粮食,药品和绢帛……这人嘛,可不可以就不用派了?”
  薛通似乎很讶异,好像弄不明白辽人为何会拒绝这般好意,突然又好像明白了过来:“啊,我知道了,你们信不过我们,信不过涪国公是吧?”
  萧惟信插了一嘴:“正是因为涪国公,宋辽通商协定才得以顺利施展,绢钞也是他的意见,我们是非常感激的。”
  “如今我朝求助,又是涪国公积极推动,岂能说不信任。”
  “但是天气已经暑热,麻烦贵国组织人力来帮助我们,实在是太麻烦了,今年的西京道和南京道,注定了不会太安稳,万一贵国人员在我朝有失,我们也承担不起这责任。”
  薛通一脸没心没肺的样子:“那也随你们的便,唉,如今已是五月,再拖下去,老百姓真的就没救了……”
  耶律慎思拱手道:“薛兄,能不能在通融融通?”
  薛通说道:“官家倒是说过,用太后的名义,让皇家慈善总会出面,召集民间人士,以及大相国寺,天师道的方外之人入辽,要是这样,你们能接受吗?”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五台山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五台山
  耶律慎思和萧惟信低声商议了几句,萧惟信说道:“要是这样,陛下那里可能会同意,不过僧侣嘛……可否不由大相国寺派遣,五台山的行不行?”
  薛通笑道:“留后不要想差了,你们急需的药品,一半还得着落在大相国寺头上,五台山的和尚们也不通医术啊,去辽国干嘛?超度吗?”
  耶律慎思说道:“那可否这样,让五台山的僧侣们也加入进来,多一个人多一分力嘛。”
  薛忠心头清楚得很,窦舜卿早就接到了商贾们的情报,言契丹遣蔚、应、武、朔等州人来五台山出家,以探刺边事。
  不过假作不知:“若是能请得动五台山的禅师们参与,那可就真是太好了,五台山离辽国近,想必不少禅师在辽国都颇具声名,如此一来也可减轻贵国百姓对我们的抵触。”
  “不过这是苦差事,禅师们每日修行打坐,怕是过不了苦日子,总还得自愿才好,我这便回去禀告官人们,让他们贴招榜。”
  “还有一事。”耶律慎思说道:“薛兄,援助抵达之前,四通能否先借我一些粮食,周转数日?”
  薛忠叹了口气:“唉,此次长城以南被灾,情况有些悲惨,要不是蝗虫不能渡海,怕是鹿岛獐子岛都难逃,我倒是在那里备有一些粮食,给兄长筹措万把石都没问题。”
  “不过老家有句俗话,救急不救穷,而且我也只是一介管事,做不了更多的主啊。”
  “两位官人,其实,能不能自己想想办法?”
  耶律慎思急道:“如果有办法,我还能找薛兄你借粮吗?”
  薛忠抠着没几根胡子的下巴:“其实吧……对了,这次拉绢钞过来,你看我们四通商队护卫的马匹怎样?”
  耶律慎思说道:“那些马都相当不错。”
  薛忠笑道:“你看,大宋如今其实不缺好马,既然都不缺了,那贵国的马禁是不是可以开一开?匹马入宋死全家这样不友好的法令,是不是可以去一去了?”
  耶律慎思和萧惟信对视了一眼,不说别的,这死胖子这次骑来的马就让两人眼馋,听胖子说,是女直人送到獐子岛上贸易的。
  薛忠说道:“你们这样做,除了白白便宜女直,什么好处都没有。他们的马可不比你们差,而且也没有什么顾忌。”
  “对我而言,从他们手里买,跟从你们手里买,其实都一样。”
  “鸭渌江南岸,贵国的势力也虚弱,如今女直人就从那边运马,到河口上我们的船,那生意,啧啧啧……”
  “不过如此一来,大宋就多了海运两百里的麻烦和损耗,要是能从白沟馆购入,兄弟我的业绩,那可就漂亮了。”
  “要不,两位跟贵上说说?万一贵上就同意了呢?”
  耶律慎思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说道:“此议倒是不错,我们可以试试看,如果陛下同意,那可就解了两道这场大难了。”
  薛忠说道:“那我们就各行其是,争取早日救得黎民百姓脱离苦海!”
  ……
  五台山,自唐代时就已经成了佛教圣地,文殊道场。
  经过后周辟佛运动,五台山一度衰败了下来。
  大宋立国之时,太宗刚刚平晋,就在太原平晋寺,诏见了五台山鹿泉寺沙门睿谏,且询问了台山兴建之由,又赐予许多财物,令建太平兴国寺。
  下诏“五台深林大谷,禅倡幽栖,尽蠲税赋。”
  太平兴国五年,太宗又诏修五台真容、华严、寿宁、兴国、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十寺。
  太平兴国七年,十寺修建完毕,赐鹿泉寺为太平兴国寺。
  从此之后,五台山寺庙“雕梁榱栋,焕然一新”,佛教开始重新昌盛。
  景德四年,真宗敕五台山真容院建重阁,设文殊像,又赐额“奉真阁”。其“绮焕殊丽,映曜林谷”,盛极一时。
  到了如今,五台山共有寺庙七十三座,几乎便恢复了唐代规模。
  真容寺里,一名中年儒生正与自己的妻子一起,欣赏精美的文殊造像。
  殿阁左右两壁上雕有三头六臂的准提佛母和八臂的摩利支天像。
  佛母前双手合十,后上双手各捧日、月,后下两手左持镜右握才印,才印上刻“仙佛同宗“四字。
  支天八臂各手分执日、月、玲、标、绳等法器,与佛母遥相对应,横眉怒目。
  大殿后壁,塑有多变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活泼可爱,与两侧的佛母和支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殿中间,端坐着驾乘狮子的文殊菩萨。
  菩萨顶结五髻,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
  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一手持手持如意,象征智慧成就。另一手持经典,代表智慧的思维。
  座下狮子,表示威严猛厉、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
  这个大殿虽然远处河北,但是工艺却是顶级的宫廷内将作的手艺,除了规模小一些,其精美程度,丝毫不比大相国寺的大雄宝殿三圣像稍差。
  那读书人看着庄严精美的菩萨造像:“世人心里,如何是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9/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