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2/1605

  兰州,赵禼领着李庸、石勇巡视寨堡。
  西军中的冤家,除了高遵裕和刘昌祚,还有赵禼和李宪。
  熙宁征交趾,本来是以赵禼为正,李宪为副。
  后来两人意见不合,赵禼上书请罢李宪。赵顼问可代者,赵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郭逵为宣抚使,赵禼副之。
  郭逵统军之后,赵禼与郭逵的进兵方略又发生了冲突,导致进军一度失利。
  最后朝廷又遣苏油总揽后勤,并发两浙水师相助,终于取得大胜。
  事后南征诸将皆获功赏,只有赵禼未得升迁,甚至作为最初军事失利的主要负责人,被贬当了一任桂州知州,后又转河北庆州任职。
  这人和汉代李广差不多,能力出色,却总是倒霉,从来摊不上好事儿。
  跟王姥姥那种躺赢福将相比,在八字上简直就是一天一地。
  兰州城的位置很重要,但是却过于偏远,虽然有数万宋军在此驻囤,但是主要都是蕃部。
  除此之外,还有青宜结鬼章和笃乔阿公各领了两万青唐军,也是一个变数。
  赵禼数次上书要求六路都经略司重视兰州,毕竟西域凉州尚有夏人的精锐,赵禼探知,图干部和野利部正在西域大肆招募蕃落,足有八万多人。
  而且这些人的装备乃是夏人中最好的,除了旋风炮,听说还有那种在囤安寨下曾经出现过的巨大的抛石机——回回炮。
  但是六路都经略司似乎对西路一直都不重视,不但没有给赵禼加强兵力,甚至将李宪、苏烈和包顺都给调走了!
  不过赵禼基本上也算是大宋的救火队员之一,一辈子都在边疆打转,也算大宋军略水平前几位的文官。
  好在这么多年下来,赵禼早就习惯了命运的蹂躏,也早就对自己上峰们的德性没有期待,就没有指望过都经略司会给自己多大的支持。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把手中现有的兵力用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幸亏自己手里不缺钱粮,不缺空白告身,兰州周围不缺险阻,手下的军队也算是给力,赵禼谋算着即便是夏人西军尽数过来,他也能仪仗兰州城和周围的城防工事,来个势均力敌。
  不过紧张是肯定的,诸将请益戍兵为备,赵禼将他们全部召到兰州:“戍兵不可益也。第谨斥候、据形胜、整戈甲,无为寇先而已。”
  然后将骑兵斥候放出八十里,直到凉州附近的红水河口,同时利用返国的于阗使臣,多备货物,派遣商队跟随,深入凉州探取情报。
  而剩下的,就是加固兰州的堡垒工事,挖掘壕沟,建立望哨,用旗号传递消息。
  这中间石勇带领的理工小队功不可没,初抵兰州,石勇便将城中的所有工匠收集了起来,然后让他们带路,接收了兰州周围的铁冶,煤矿,石膏矿,硅石矿,芒硝矿,建造起了几个炼焦,炼铁,制造水泥、玻璃、黑火药的工坊。
  兰州周围蕃部牛羊骡马极多,石勇还将人畜的尿液收集了起来,制造氨水,然后用酸塔法制备出了少量的硝铵和雷银。
  有了这些东西,石勇造出了不少铸铁地雷和土味震天雷,赵禼的心里头才算是有了点底气。
  兰州城头,甚至还布置起了榆木大将军的进阶货色——利用黑火药发射铁砂铁丸的铸铁炮。
  赵禼老实不客气地剥夺了石勇的冠名权,毫无创意的将之命名为镇戎大将军。
  另一边,有了芒硝这一鞣皮的神器,石勇让浑脱匠人们直接将羊皮筏子升级到了牛皮筏子。
  牛皮筏子用牛皮浑脱编织而成,每一个牛皮浑脱的开口处比羊皮浑脱大了许多,因此可以装东西。
  一只牛皮浑脱内,能够填塞一百二十斤羊毛。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会打仗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我真的不会打仗
  羊毛既是货物又是填充物,将羊毛填满浑脱之后,再扎紧胎口,用大木椽六根、小木椽四十根作为骨架将它们组连起来,牢牢地缚于骨架下面,就成了一只巨筏。
  筏子的大小由组成的浑脱数量决定,大型筏子,由一百二十八个牛皮浑脱组成,小型的只有一半,由六十四个组成。
  经过测试,大筏子可载重三万斤,小筏一般载货一万五千斤,吃水仅半米,这便有利于在复杂的河道上航行,还不怕触礁。
  就算划破一两个浑脱,也丝毫影响不了正常航行。
  木架的连接方式,都是用的铁构件和螺栓,标准不说,还方便灵活拆卸组装。
  两层木架,将牛皮浑脱夹在中间,就好像放置在盒子当中一样坚固。
  牛在兰州不算精贵,一贯半的宝钞,或者一匹绢帛,便能换得一头,即便如此,一个大型浑脱的造价,也在一百五十贯左右。
  这可把包顺开心死了。
  打兰州,包顺的大军也得了不少的战利品,加上从部族里带出来充当军粮的牛羊,手里边相当不少。
  结果苏油大笔一挥,买下包顺的一万五千头牛,用于制造大型浑脱筏子三十个,小型浑脱筏子六十个。
  然后用这些东西运送人员和物资,顺流而下,支援已经占领了应理关的囤安军。
  今天第一次试航的浑脱已经回来了,是取走羊毛之后压扁成牛皮,通过厢车运回来的。
  如今正在骚泥泉重新填塞羊毛组装,赵禼没有见过这玩意儿,特意过来观看。
  骚泥泉,是兰州城西一处汇入黄河的溪流。
  因为水温较高,冬天里也不结冰,因此本名叫做暖泉。
  大军过来之后,这里变成了每日里物资周转,骡马饮水的地方,加上硝铵工坊也在这里,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子尿骚味道,被蕃人们谑称为了“骚泥泉”。
  码头上热闹至极,无数的蕃人围成了一个巨大的圈子,人声鼎沸,似乎看见了什么厉害的好东西。
  赵禼的大旗一到,蕃人们纷纷匍匐礼拜,让出了一条通道。
  赵禼大步进入圈子,却见这里搭建起了几个很大的帐篷,帐篷后堆满了厢车和各种各样的宋地货品,几个商贾模样的宋人带着上百伙计在这里卸货。
  见到赵禼这位红袍大员,一名看起来像是行首的年轻商贾赶了过来,递上自己的名帖:“下官见过赵学士。”
  “哦?还是官身?”赵禼不由得上下打量了这年轻人一眼,打开名帖,抬头却是:“后进晚生工部员外郎,朝奉郎眉山苏辐拜见。”
  “眉山苏家,车字旁,你和大苏同辈的?”
  “哎哟可不敢这样抬举自己个儿!”苏辐赶紧摇头,拱手道:“学士言重了,可不敢拿夫子名声自重。下官这个官身是捐的,不过在交趾立了些功劳,陛下又赏了三阶。”
  “交趾路?哈想起来了,你是大名鼎鼎的四通小财神!”
  苏辐一脸的不好意思:“哪里哪里,都是同行瞎捧。”
  赵禼笑道:“说起来你可亏了,国公怎么不给你谋个恩荫?要是恩荫,起码都是三司一个案判了!”
  苏辐笑道:“扁罐都还没恩荫呢,咱怎么敢想?咱就一商贾,有个身份傍着行走江湖,就足够了。”
  赵禼问道:“那你们此次过来是?”
  苏辐说道:“有笔生意,想与赵公谈谈。”
  赵禼问道:“什么生意?”
  苏辐说道:“四通商号想在这里修个港口。目前嘛,主要用作给应理关调配军需,然后呢,再从应理对岸拉到鸣沙,通过韦州运入内地。”
  “内地的物资,也通过这条道过来,比从青唐绕道,节省了不少的人力和马力。”
  赵禼问道:“你们需要什么货物?”
  苏辐说道:“青海的青盐、青油、皮毛;湟水、洮河附近的粮食、药材;临潭、卓尼等地的木料;都是大宋急需的商品。”
  “西夏各州,俱产羊皮,尤其是灵州羊皮,能出长毛麦穟,能制出一等一的绒裘。兰州的羊皮虽然不如灵州的,但是品质也是上乘。”
  “还有狐皮,亦随处多产,另外,小姑奶奶说甘草、枸杞、银柴胡、黄芪,都是西北的道地,有多少,汴京药局便能要多少。”
  “哦,还有,国公给说了,戈壁绿洲昼夜温差大,种葡萄是最好的,葡萄可以做葡萄干和葡萄酒……”
  赵禼明白了,这是苏油给自己如何发展兰州支招呢,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国公有何要求?”
  苏辐说道:“国公说,黄河沿岸要考察沙区,然后在沙区上广植抗旱的植物,减少黄河中上游的含沙量,让汴京城以下好过一些。”
  “还有就是养殖方式要改变,种植几种优良的牧草,对牲畜施行棚养,精养,一来将部落拆解成家庭,便于管理;二来保护水土,利于长久发展;三来可以扩大牲畜的养殖规模和产量,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
  “还有呢?”
  “没了,如果赵老你同意,四通商号将在兰州各县,都捐资建立一所小学,在兰州城建立书院,聘请嵩阳书院和郑州理工学院的学子前来任教。”
  “还有,每次拉货回来的厢车,就是给赵公你的见面礼,如何?”
  “好!”赵禼激动得白胡子都飘了起来:“如此我也就不和苏明润掰扯兰州兵力不足的问题了,只有一个要求,在兰州设立皇宋银行分行,宝钞和银行户头,这可是羁縻蕃族的神器!”
  ……
  “羊毛!才是羁縻蕃族的神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2/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