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7/1605

  为了不刺激萧古里,守卫铁厂的力量种锷用的是退伍的新军六百人,不过武器装备一点不比新军弱,甚至霹雳炮都配了十门。
  铁厂所在的地方现在还是山麓森林,鞑靼人称其为“包克图”,意思是“有鹿的地方”。
  七月,棉花收获的季节,宋辽两国关于西夏问题的谈判,正式展开。
  谈判地点选在了獐子岛,名义上那里属于高丽,既不在大宋,也不在辽国,双方都能够接受。
  谈判级别很高,辽国派出的使节,是让大宋吃过很多亏的萧禧;而大宋派出的使臣,是新任中书侍郎苏颂,以及军机处机宜司司副,知辽国厅晁补之。
  当然晁补之的这个职务不能对辽人公布,名义上他是新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郎中。
  负责护送大宋使团的,是宁海军节度使,北洋水师总督张散。
  负责护送辽国使团的,见鬼了,依旧是宁海军节度使,北洋水师总督张散。
  辽国人马上厉害,海上就是怂包,萧禧晕船!只有在巨舰上才感觉好点!
  工部尚书室纯听说之后,也死皮赖脸地混进了使团里,他想要知道宋人巨舰的细节。
  在保州登上张散的旗舰乳狮号,室纯心底哇凉哇凉的。
  辽国对宋国,如今还存在着一种普遍的优越感,毕竟曾经是战胜国,逼夏国签订过城下之盟,到现在一年还拿着宋国送来的五十万贯岁币,外加两岛榷市的大利和二十五万贯绢钞。
  其实局面已经在悄然翻转,宋国能造出这样的巨舰,就一样能造出犀利的小型船只,从桑干河、滦河、辽河、鸭渌江等水路切割西京道,全包中京道,联络女直部落,辽国在南边占不到任何便宜!
  这些地方是辽国的精华,一旦失去,宋人扼守燕山,就可保无失。
  要是再进取临潢、通州、沈州,就能够合兵鞑靼,女直。
  如果成功,辽国便只剩下黄龙府、长春州两处祖地!
  可是如今朝中还做着旧时的迷梦,认为辽国庞大强盛,依旧乃当世第一。
  大宋,那就是陛下的钱粮匣子而已。
  其实国衰已然有了征兆,今年二月,黄龙府女直部长内附,便是一个信号。
  女直部完颜部落,有了木材之利,势力正在迅速扩张,相继吞并了周边几个部落,成为一方巨大的力量。
  年初完颜部与高丽冲突了几次,被王颙击败,几次胜仗,让王颙在高丽的地位明显上升。
  傅贤妃给獐子岛海关写信,如今宋人正在帮助高丽,沿着鸭渌江西岸的崇山峻岭修建长城。
  往高丽方向发展的道路被堵死,完颜部便对自己的同族动起了屠刀,啊不,伐木斧。
  黄龙府女直便是因为被完颜部逼迫,被迫附辽的。
  换到以往,辽人一般会派遣大军征讨,扫灭完颜部,但是现在辽国已经外强中干,而且那里是对宋贸易重要物资产出地,更加投鼠忌器。
  所以只能尽量将黄龙府女直扶持起来,和完颜部相对抗。
  然后,黄龙府女直被打得更惨。
  “室老在想什么呢?”
  室纯回头:“张节度,没想什么,就在想你这艘大船,在风涛之中如履平地,能用八面来风,端是神奇啊……”
  张散笑道:“其实原理昨日在船长室已经与室老说得清晰明白,这就是我宋船纵帆的好处。”
  “南边天方人的木兰舟,大则大矣,可是一旦风向不利,那船就能倒着走,因此沿途海商还是愿意搭乘宋船。”
  室纯看着乳狮号高大的铁桅:“要是没有这个,你们的帆会比他们小一半,逆风好说,顺风的时候,你们的优势也就不显了。”
  仰头看向桅杆顶部高高飘扬的红色宋字牙旗:“你们是怎么做出这么长的铁管的?大宋理工进境,简直堪称日新月异。”
  端着酒杯的侍从从身边走过,张散取过两杯葡萄酒,递了一杯给室纯:“这个就算说了,以辽国的器械之能,也无法做到。”
  “这需要大辽首先具有能够辊压出一寸厚度钢板的辊压机,能够将这种钢板卷压成柱子的卷压机,还需要能够将它们锻成一体的锻造机。”
  “需要有能够将不同粗细的桅杆部件进行套铆,焊接的工艺。”
  “这些都有了,才制作得出这样的大桅杆。”
  “其实没有必要,辽国本来也没有这么大的船体来匹配这么高大的桅杆。”
  端起杯子敬了室纯一个:“大哥回来给我们都说了,老尚书也是理工一脉,听说已经能够将风车复原出来,让辽国能够用上自产的风车了?”
  室纯老脸一红:“还是过于粗笨,和大宋精良的技艺无法比肩。”
  张散说道:“其实理工讲究的就是实用,蜀国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咱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说好不好的问题。”
  室纯犹豫了一阵:“三郎,如果,我是说如果,辽国要想引进大宋一台机床,大宋会同意吗?”
  张散说道:“引进是没有问题,但是机床加工的工料、工件,被加工材料的品质,都是有要求的。还有各种刀具,辽国自己生产不出来。”
  “机器的维护保养,技工的培训,怕是也得好几年才能成为熟练工。”
  “要是让我建议的话,我建议辽国不如引进纺织机械,缝纫机械,粮食加工机械。这样可以立竿见影的收到红利。”
  “老尚书,还是那句话,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机床是一切机械的基础,的确是毋庸置疑的好东西,但是这东西,适合不适合如今的辽国?”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谈判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谈判
  张散继续说道:“所以我认为第一步,不如先让辽国有机械,让机械能够为辽国带来利润,让所有人看到机械带来的好处,让辽国先有工厂,工业,之后才能产生对机械的需求,机械制造工坊才能得以顺利成章的建立,才说得到一步步的提升,这些都是有个过程的。”
  室纯点头:“的确如此,不过人才可以先培养起来,我大辽要是送子弟去大宋皇家理工学院学习,大宋会同意吗?”
  张散靠在船舷上,朝另一边言谈甚欢的萧禧和晁补之一眼:“老尚书你看他们,要是这次和议能够顺利达成,两国关系依旧良好的话,我觉得是应该没有问题的。”
  “可要是谈不拢,多半就麻烦了……”
  友好亲密的气氛只在乳狮号上体现,等到大家坐到了獐子岛海关官署都厅谈判桌前,立即开始了唇枪舌剑争锋相对的斗争。
  萧禧对苏颂说道:“侍郎、制诰,宋国吞并夏国,是对辽国最大的敌意与挑衅,我大辽是绝对不会容忍的。”
  苏颂扶了扶玳瑁眼镜,从身前翻出几份文件:“萧枢相说笑了,首先来说,宋国并没有吞并夏国,而是秉常在临终之前,因乾顺尚幼,将国家托付与大宋代管。”
  说完将文书递给萧禧:“这里,是秉常的遗诏,还有我朝蜀国公与夏国群臣商议的纪要,以及乾顺、原夏国各路军司、州郡太守给我朝的谢表。”
  萧禧将文书看了一遍,立刻找到了漏洞:“蜀国公的上表当中,将西夏分作了三路,这是将西夏纳入宋土的实质举动,我大辽不能容忍这样的举动。”
  苏颂笑了:“这也不是蜀国公自己的决定,这项建议的发起人是夏国旧臣巢谷、梁屹多埋、李济。原因就是夏国决定取消军国之制,改行汉制。为了方便施政,蜀国公才建议朝廷,做出这样的调整。”
  “经过朝廷商议之后,认为这项改变的确有利于夏国的发展,因此才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无咎!”
  晁补之立即将事先准备好的朝廷公文递交给了萧禧。
  萧禧看完,将公文扔到桌上:“就算是如此,我要告诉苏公的是,夏国虽然是南朝的藩属国,可同样的,也是我大辽的藩属国。”
  “如果要置官管理,那也理应由两国共同派遣官员,共同管理!”
  苏颂毫不相让:“禧公,大宋是个讲礼守礼的国度,辽国只看到大宋对宁夏三路实施代管,以为会有什么巨大的利益,殊不知,大宋为了存亡继绝,完成宗主的责任,所付出的代价。”
  又让晁补之送过去几封文书:“为了让夏国安然度过大乱,朝廷应蜀国公之请,成立了三家银行,前后拨付了五百万贯金、银、铜充实库本,让三路经济复苏。”
  “于此同时,大宋援助了三路大量的粮食、物资、总数不下四十万石。”
  “大宋就是这样,这与年前贵朝幽云遭遇旱情、蝗灾,我朝立即派出慈善救助团体,无偿援助数十万石粮草,帮助贵朝百姓度过艰难,是一样的。”
  “你们只看到了利益,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宗主的责任,这是我泱泱大国,华夏正统的气度!”
  “官员之设,是为了带领夏国百姓走上幸福的道路,拥有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敲诈吸剥。”
  “否则,大宋何必在三路免税十年?!”
  萧禧不依:“夏国兴庆府,佛法昌隆,我朝贵人也多有前往礼佛的,如今宋朝代管,那我们礼佛之路还能继续通畅吗?”
  苏颂笑道:“有来必有往,夏国对辽国,也是藩属,每年辽主捺钵、生辰,夏国都要遣使入贺的。”
  “如果辽国能够保证从五原城到中京的朝贡之路继续通畅,那么宋国就能够保证从五原城到兴庆府的道路同样通畅。”
  “对了,兴庆府佛法之所以昌隆,是因为那里有红衣活佛吉多大师的缘故。”
  “大师如今已然移驾贺兰山大陷谷双塔寺,贵朝的贵人们如要礼佛,倒是节省了很多路程……”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以让宋人摸清楚从阴山东进辽朝中京的道路为代价,换取辽国摸清从阴山到贺兰山的通道,对辽国来说,绝对是得不偿失。
  光路程长短都相差数倍。
  谈判桌上你来我往,萧禧算是碰到了真正的对手,苏颂和晁补之,对辽国内部的情形可以说是知晓得一清二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7/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