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9/1605

  而且二哥很快也派人来了,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偷偷告诉了自己。吓得自己当即开始闭门不出,只声称要修道闭关,精研医术。
  这小一年里边,大哥、二哥、老娘,都对自己关切备至,但是越是关切,自己心里越是害怕。
  赵孝奕其实是自己的第二个儿子,不过因为长子早夭,他就是自己爵位的继承人,又因为性情顽劣,在宗室士林里边基本就是个笑话。
  那些笑话在汴京城广为流传,要说没有有心人撺掇煽风,赵頵自己都不信。
  于是自己只好更加严厉地整肃家风,棍子都打断了好几根,只希望尽量给大哥留下些好印象,一边又唯母后和二哥马首是瞻,心态就是反正天塌下来有大个儿的顶着。
  知道自家儿子安然返回抵达杭州之后,赵頵躲在修行的密室里边痛哭了一场。
  只有神仙才知道,自己有多爱自己的儿子,但是变态的天家伦常,将自己和儿子的关系活活逼得如同反目。
  越担心就越拘束,越拘束就越叛逆,越叛逆就越担心,自己和儿子的关系,就是一个恶性的死循环。
  王从之是琴道妙手,经他修缮后的鸣琴,果然恢复了名琴应有的风采。
  赵頵非常满意:“多谢道长了。”
  王从之稽首道:“该是贫道多谢王爷才对,若非王爷,贫道也见不到如此精美的唐琴,这道来凤,实乃雷威的巅峰造诣。”
  赵頵说道:“雷氏制琴常自分品第,上者以玉徽,次者以琴瑟徽,又次以金,又次以螺蚌。看来虽是名家,却也怕知音希赏,明珠暗投啊……”
  “不过道长你说,大宋如今奇巧珍玩迈越前朝,为何偏偏这琴之一道,却新不如故?”
  王从之说道:“这个有很多的解释,想必王爷都听过,不过蜀国公曾有一个解释,倒是别开生面。”
  “哦?”赵頵不禁好奇:“蜀国公却是如何说的?”
  王从之笑道:“我是姑妄听之,也为王爷姑妄言之。”
  “蜀国公曾说制琴用了胶漆桐木,而这些东西,是依赖人力,强行拼凑到一起的。”
  “材料和材料之间,会产生机械应力,因此也需要一个应力释放期。”
  “待到应力变得舒缓,琴的各个部分之间不再紧张,才能和谐融处,音色自然就会更加优美了。”
  “古琴上漆纹的产生,就是应力释放的明证。”
  赵頵说道:“似乎也有些道理。”
  王从之说道:“因此并不是我大宋的制琴工艺不如前朝,而是有些东西,只能交给时间去处理。说不定百年之后,我朝的琴,便会胜过今日这道来凤。”
  说完叹息一声:“然而到那个时候,王爷的来凤,却又已胜过今日多矣。”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唐琴比宋琴,它就是要年长一些呢?”
  赵頵心头巨震:“頵闻教矣。”
  ……
  元丰七年十二月,乙未,资政殿学士王韶抵京,赵顼在武英殿予以极高规格的接见,升大学士,提举军机处。
  同日,临翰林院,参观赵孝奕、扁罐、椅子带回来的诸多海外文物、资料,听取这次航海沿途的风物,以及大洋对岸的部落,城邦状态,了解当地民情。
  最重要的,是听取翰林院对于椅子童鞋关于大洋彼岸人口为商周余裔推测的论证。
  最搞笑的是,苏颂、陈昭明等理学派大臣,扁罐和椅子的尊长,对这种推论表示严重的怀疑,认为那些人或许在血缘上和华夏人相近,但是其文明,不能简单地从少量的相似就可以武断。
  这或许是每一个文明发展所必然经历的时期,只能说,大洋彼岸北部部落的文明程度,还处于中土夏朝时期,而南部城邦的文明程度,接近中土商朝时期。
  但是不能因此就断定人家的文明是继承了夏商文明而成。
  但是与扁罐椅子的长辈们浇冷水不一样,翰林院的其他学者却认为椅子的推断非常有道理。
  而且还振振有辞地给出了证据!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证据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证据
  有人就指出,根据史书记载,周武灭商的时候,当时的淮夷将军攸侯喜正带着殷商军队在讨伐东夷。
  之后这支部队在历史上再无记载,只说攸侯喜带领殷商遗民东渡“天之浮桥”,去了另一处地方。
  王安石在江宁府指出,《左传·僖公十六年》中有过记载:“六鹢退飞过宋都”。
  但是能够“退飞”的鸟,在中土从来没有发现过,这次扁罐他们从东胜州带回来物产中,却有一种食蜜鸟,能够退飞和空停。
  这说明当时殷人的后裔和中土,可能还有过联系,带回了足以在中原炫耀的东胜州食蜜鸟。
  而刘攽则列举了《竹书纪年》,里边记载着夏代命九夷,狩猎于大海,获大鱼。就是扁罐他们出发所选择的北线。
  苏轼则引用了《诗经·商颂》记载,“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相土”指殷商的第十一代君主,而这“海外有截”这句话,说明在殷商时,中原王朝就已经拥有了海外领土。
  而此次扁罐从托尔特克,呸,什么破名字,玉黍城!
  此次扁罐还从玉黍城的神庙当中带回了两个玉雕和两个刻有玉圭,玉圭上有汉字!
  经过司马光的解读,第一块上的文字,应该是“俎娀茧翟”,而第二块上,应该是“妣辛十二示土”。
  茧翟是有娀氏的长女,殷商的祖先。帝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也是殷商的一位祖先!
  十二示土就是十二社,而“十二示社”是殷商祭祖的制度。
  所以这是当地人祭祀先祖母茧翟和高辛氏的玉圭!
  那两个玉人,其服饰和发型,也和殷墟出土的玉人形象,非常接近!
  韩纯彦也是考古专家了,指出当地的神庙形制、人祭风俗、用动物形象分军队旗帜等情况,和商周风貌很接近。
  还有那个蛟龙的图腾形象,以及当地龙神所管辖的风、雨、云、丰收等神职内容,都和华夏的龙非常相似!
  此外还有《山海经》,《神异经》很多以前看似荒诞的记录,现在都有了来路,他们描述的是那片老远老远的陆地。
  于是翰林院就闹开了——这么多证据,难道还不够吗?
  蜀国公坚定地认为,奉行华夏文明的民族,就是华夏民族。西夏、大理、交趾、日本、高丽和辽国南部,都应该被囊括在华夏文明圈子里边。
  这就是韩昌黎所谓的“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然而现在有这么多华夏痕迹的东胜州文明,却还说值得商榷,这是看不起人家落后吗?
  在冷静务实的学者眼里,这些都属于无厘头的胡说八道,那几个玉圭上的文字,都和中原文字似是而非,最多只能算是巧合。
  但是即便如大宋顶级的学者陈昭明,也拿不出可以驳斥自己儿子的有力证据,相反,翰林院一堆老冬烘,就跟打了鸡血一般兴奋。
  陈昭明无力地列举了当地没有青铜器,而殷商青铜器异常发达的例子作为反驳,然而却又被老冬烘们驳倒了——陈子鸣小先生说那可能是第一文明期和第二文明期之间出现了断代,有那些宏伟的建筑,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当地曾经出现过金属加工工具嘛!
  只不过后来第一文明期覆灭后,金属工具都锈灭在丛林当中,或者还深埋地下没有发掘出来而已。
  最有力的一击来自天文资料,这个陈昭明都得认账,玉黍人的天文记录相当完备,甚至超过了中原保留的记录,说明了那个文明对天文的重视程度,和华夏文明是一样的。
  陈昭明一口老血憋在肚子里吐不出来,对天文的重视,那是每一个农耕民族的本能好不好?不然他们怎么知道何时该播种?
  最后赵顼出来定性,昭明学士这种在学术上谦虚谨慎的家风气,我们大家还是要学习滴,毕竟椅子童鞋年纪尚小,这也才是我朝第一次渡过大洋抵达彼岸,说服力稍微有些欠缺,也可以理解滴。
  但这事情并不难,我们只要多派些船,多派些人过去,继续深入了解不就是了?
  然后大家就一起躬身,陛下圣明。
  于是赵顼又紧跟着提出下一个问题,那么这次大发现,该不该奖掖?如果该,那又如何奖掖?
  扁罐现在的朝请郎,文散官正七品;椅子因为苏小妹得太皇太后和太后宠爱,恩荫得比较早,现在是通直郎,文散官从六品。
  这个官阶已经相当高了,要是再升官阶,搞不好就要走上苏油现在的路子。
  于是大家都提出反对意见,不能再升官了,最起码,不能再升文阶了。
  蔡确建议道:“既然不升文阶,要不就授职吧,降两级授实职,将作监、军器监丞就挺合适。”
  赵顼想起俩孩子在武器设计上也有天赋,蔡确的这个建议也算合情合理,两个职位虽然是八品,但是已经比宰相子初得授职高了一级。
  不过一个十四一个十二,就领受了京官职务,却又是难得的殊荣了。
  而且扁罐和椅子在这次大航海中,一个表现出管理能力,一个表现出设计能力,蔡确这道建议,可以说四平八稳,考虑了各方意见,没啥好说的。
  然而关于赵孝奕的任命,就有些麻烦和敏感。
  頵王爷的儿子,不好安排啊……
  见群臣都噤若寒蝉,赵顼直接开口:“那就升雄州观察使,重新做回机宜厅知河北事。明明是干才,却偏要放浪形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9/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