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4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1/1605

  王彦弼笑道:“凿壁偷光,这典故还能如此用?”
  王晦大笑:“寓意虽不是这么个寓意,可情状,真就是这么个情状嘛!”
  王彦弼也笑:“故而只要不仅提四善,外加十二事细考,我河北四路,想不出头都不行,此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
  王晦再次大笑:“辅之倒是学得快,哈哈哈……寓意虽不是这么个寓意,可情状,真就还是这么个情状!”
  笑完又道:“河中一开,吏部阙额又多了,以往上件人须二年以上闲居,伺候引见,及至改官,授得差遣,待阙又须一二年。”
  “前日有司上奏,只要各是举主足,才行政事有可观。宜及时甄用,令宣力四方,惠养百姓。”
  “我大宋以前是冗官,现如今,竟然开始缺官了。”
  王彦弼知道王晦的意思,王晦这是在提醒他,如果想要走仕途的快车道,现在就是好机会。
  斟酌了一阵,王彦弼还是开口道:“我可没有漏勺那般狡黠,能在广州翻云覆雨,还是想跟在司徒身边,再多学几年。”
  王晦满意地捋着胡须:“辅之也历练出来了,这个主意拿得定。看看苏子由,此实似缓而疾之上策也。”
  苏辙的仕途,之前在大佬们庇佑下蹉跎了几十年,但是却也因此学习到了诸位大佬们丰富的治政经验。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如今离宰相也不过两步之遥。
  王晦又问:“对了,近日司徒却在何处?”
  苏油现在对河北四路治政可谓是大放手,真正如文彦博守河北那般,只行监督之事,再也不管理细务。
  王彦弼和王寀,一个负责行政,一个负责提刑,还有个高世则负责监察,高公绘负责治安,然后转运副使王克臣在台前,顶级幕僚王晦在幕后。
  工业有沈括,水利有宋用臣,金融有苏辐、赵仲迁,军事有一群杀才。
  农业还在吃轮作、畜耕、优良高产作物推广和化肥的红利。
  一个河北四路都转运司,运作得稳稳当当。
  王彦弼笑道:“去定州了,陛下大婚在即,司徒准备了一船纲运作为贺礼,这是取货去了。”
  ……
  定州,冯家窑。
  史大感觉自己身上责任重大,一脸的端肃,将一件件的瓷器认真检查了再检查,确定毫无瑕疵之后,才放入特制的草箧当中。
  装完一摞,再将草箧移入木箱。
  冯掌柜在一边盯着,手底下还要计档,还要往木箱上贴标签,虽然激动得手都在哆嗦,却绝不假手他人。
  账房老头想要凑上来写两笔,都给冯掌柜赶开,只能在一边羡慕地看着。
  大宋如今已然可以将火窑的温度烧到近一千八百度,如果是电炉,能够到两千多度,已经远超瓷器烧造的上限。
  因此瓷器,就成了苏油穿越到大宋以来,首先进化到巅峰的作品,如今的定州剔红花瓷器,堪称瓷器中的经典。
  当然从美学角度来说,剔花瓷器其实远不如明清官窑诸多红色系瓷器如豇豆红,胭脂红,祭红、郎红那般富于自然韵味,但是胜在色正,喜庆。
  宋尚火德,这般以雪巴珠原料为釉色的正红瓷器,可以说如今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
  苏油和程岳抵达了工坊,进入仓房:“哟,还忙着呐?”
  冯掌柜上来拱手:“正查验最后一次,给陛下的大婚贺礼,可不敢轻忽。”
  苏油笑道:“老冯你也别把这个时时刻刻挂在嘴边,有这功夫还不如去《汴京时报》找晏小山买个广告。”
  剔红瓷器有凹凸痕迹,用来做餐具指定是不行的,因此老冯查验的这一批都是装饰和文房所用。
  餐具也有,那就是在器具外浅刻然后喷釉,内里洁白如雪,外部全红覆盖,细看才能察觉外壁上边还有花纹,精美异常,冯家窑老供奉的手艺,堪称巧夺天工。
  苏油取过一只水洗来看了,又弹了弹听声音,点头道:“解决了炉温问题,理论上,任何瓷器,老冯你这个窑口都可以烧造出来了,接下来将有大量的外贸订单,恭喜冯掌柜,你发财了。”
  冯掌柜乐得胡子都在抖:“发财事小,能给内中供奉,那是老冯家到我这代,光宗耀祖的体面,全是使相的恩情……”
  苏油懒得听恭维:“对了,那几口子孙缸呢?”
  冯掌柜说道:“在内库房,月前就烧好了,都不敢轻易示人。”
  苏油说道:“走,看看去。”
  四口大缸是钵型缸,缸径一米,高度八十公分,这样大的缸,以往大宋也烧造不出来。
  大缸用了石膏模具灌浆技术,之后经过精细修胎,烧胚,挂釉,剔花,喷釉,烧色等多道工序,老供奉在剔花的时候还创造性地引入了漆雕技术,不再是两个平面的叠加,而是剔出了浅浮雕的层次效果,营造出大苏朱砂竹画的层叠感。
  这个对于烧造的要求就太高了,稍不留意,边缘便会过度融化而变得层次模糊。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不行特支
  但是大宋的工匠们就是喜欢这样给自己上难度,跟苏油理工之道的先求有再求精不一样,他们对自己要求极高,知道是要给陛下烧造大婚器物之后,更是精益求精,力求尽善尽美。
  少年官家的仁善,已经四海传扬。
  尽罢天下积欠,直接移走了天下四分之一人口头上的阴云,重见朗朗青天。
  此等德政,旷古皆无。
  谁没有几个穷亲戚,如冯掌柜这样粗通礼义的老百姓,对皇帝的崇敬更是无以复加,虽然自己并不在免放之列,一般早早在家中供起了牌位。
  打碎瓷器也不再心疼了,官家对咱老百姓这么好,必须没有一丁点瑕疵的子孙缸才配得上!
  小心翼翼地将几百件瓷器移上小火轮,苏油看到程岳收束装裹,配上转轮铳,长剑,还抄起一口朴刀,突然莫名其妙想到青面兽杨志。
  《水浒传》里,杨志曾和林冲说过:“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
  之后杨志到了梁中书手底下做了提辖,梁中书命他给岳父蔡京送价值十万贯金珠宝贝的生辰纲,可恨又给梁山泊贼寇给夺了去,被逼无奈只好落草。
  据苏油所知,蔡京并没有姓梁的女婿,而且水浒传里故事发生的时节,也还有不少年头,但是小说里梁中书便是坐镇大名府……
  呃,应了地头,不可不防。
  于是对程岳谆谆叮嘱:“这批瓷器,就算是失陷在黄河里,或者被草寇劫走,皆不打紧,当时我就命冯掌柜和史大烧作了两批,还有备份。”
  “因此你千万要回来,我也不会责你,再送一趟也就是了。”
  “好不容易有份差遣,你那些三山五岳的兄弟还指望你活成个人样子,万不可逃去他处……”
  程岳听得莫名其妙,四路如今还有盗匪吗?特么罪囚都被你送去工矿那啥……劳动改造了,照样一天两百五十文,与役夫等例,官府先存着,罪满发给。
  这还是囚徒的待遇?!
  以你探花郎和赵宋小官家如今在河北的名声,就算三山五岳的兄弟还在,敢劫这道皇纲?
  所谓盗亦有道,能跟沂河二侠抗手的剧盗,都讲江湖规矩,若是寻常小蟊贼,又敢到我跟前来撒野?
  气呼呼地拎刀上船,跟这狗官生不完的气,就是看不起俺们江湖人士,如此低瞧洒家!
  好在京中还有国夫人,此番进京又可以讨教一回金仙玉剑,顺便告状,哼!
  苏油看着程岳脸色铁青地上船,觉得他更像青面兽了,不由得又是担心又是懵逼,问身边的史大:“我刚刚哪句不是好话?怎么他还生气了?!”
  ……
  汴京城,因为皇帝婚事特支之事,大佬们们又展开了掰扯。
  三省、枢密院同奏:“册皇后故事,在京诸军各有小特支,依端午例。”
  大宋是军阀头子起家,对军人有很多偏袒的赏格,每年端午、秋郊、冬至、皇家大小喜事,军中都会颁发赏赐。
  因为这些赏赐是只有军人才有的福利,故而称为“特支”。
  吕大防内心里是想将这场婚事办得热闹的,于是上奏:“景佑元年册光献时,为明肃丧未除,皇帝不曾临朝发册,故为小特支。今既临朝,欲与大特支。”
  高滔滔说道:“那就依冬至例。”
  冬至例就是大特支了,不过大宋如今也不差这点钱,吕大防点头道:“当如此。”
  高滔滔却又说道:“还有在外新军、旧军、工程军,我想皆与,新军五百,其余三百。”
  呃这个……好像过头了,吕大防只得说道:“如此一来,比太皇太后受册时都高了,还是宜有所等差才好。”
  高滔滔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又叮嘱道:“且要均溥。”
  吕大防说道:“如此待臣等商议之后,再行进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