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1605

  他足不出户,偶尔就是在门口活动活动腰肢,便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这个城市,有后世上海人的“格调”。
  “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
  “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
  就连当叫花子都有讲究。
  这个城市,有后世北京人的热情。
  “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借助动使,献遣汤茶,指引买卖之类。”
  这个城市,有后世沈阳人的耿直。
  “加之人情高谊,若见外方人为都人凌欺,众必救护之。或见军铺收领到斗争公事,横身劝救,有陪酒食檐官方救之者,亦无惮也。”
  这个城市,有后世成都人的悠闲。
  “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
  还有后世所没有的很多很多……
  比如人与人的信任:“其正酒店户,见脚店三两次打酒,便敢借与三五百两银器。以至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供送。有连夜饮者,次日取之。诸妓馆只就店呼酒而已,银器供送,亦复如是。”
  比如职业素养:“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这是有钱人的天堂。
  “其阔略大量,天下无之也。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地,香山药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不欲繁碎。”
  也是中产阶级的乐园。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你若养马,则有主动上门“日供切草”的;你若养犬,则有“供饧糟”的;养猫,“则供猫食并小鱼。”
  日常需要修补什么东西,“自有锢路、钉饺、箍桶、修整动使、掌鞋、刷腰带、修幞头帽子、补角冠”。
  还有“日供打香印者,则管定辅席人家眚额,时节即印施佛像等。”满足你宗教生活需要。
  没井的人家,“其供人家打水者,各有地分坊巷。”
  “及有使漆、打钗环、荷大斧斫柴、换扇子柄、供香饼子、炭团,夏月则有洗毡淘井者,举意皆在目前。”
  所有这些,只要想要,随叫随到。
  普通酒店——“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可以按菜单点菜。
  大型酒店——樊楼,仁和店、会仙楼。“常有百十分厅馆”。
  服务也非常周道。“动使各各足备,不尚少阙一件。”
  你如果要在店里吃,“客坐,则一人执箸纸,遍问坐客。都人侈纵,百端呼索……人人索唤不同。行菜得之,近局次立,从头唱念,报与局内……须臾,行菜者左手杈三碗、右臂自手至肩驮叠约二十碗,散下尽合各人呼索,不容差错。一有差错,坐客白之主人,必加叱骂,或罚工价,甚者逐之。”
  这哪里是在上菜,简直就是玩杂技。
  你如果要家里办席的话,“凡民间吉荔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国寺
  第二百六十七章大相国寺
  “吃食下酒,自有厨司,以至托盘、下请书、安排坐次、尊前执事歌说观酒,谓之‘白席人’。总谓之‘四司人’。”
  要想环境高雅些也没问题。
  “欲就园馆亭寺院游赏命客之类,举意便办,亦各有地分,承揽排备,自有则例,亦不敢过越取钱。虽百十分,厅馆整肃,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
  半夜里想吃东西,也可以——“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一样不缺。
  如今正是天热,除了日常瓜果,苏油最喜欢的就是还能吃到雪糕,冰激凌那样的东西——这东西,在大宋叫冰雪。
  “是月时物,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大小米水饭、炙肉、乾脯、莴苣笋、芥辣瓜儿、义塘甜瓜、卫州白桃、南京金桃、水鹅梨、金杏、小瑶李子、红菱、沙角儿、药木瓜、水木瓜、冰雪、闵水荔枝膏。”
  “冰雪惟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悉用银器。沙糖菉豆、水晶皂儿、黄冷团子、鸡头穰、冰雪、细料馉饳儿、麻饮鸡皮、细索凉粉、素签、成串熟林檎、脂麻团子、江豆栗儿、羊肉小馒头、龟儿沙馅之类。”
  冷饮凉食,品种还非常的齐全。
  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只,要,你,有,钱。
  “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之类,新出每对可直三五十千,诸濩分争以贵价取之。”
  刚上市的茄子,瓠子,一对能买到三五十贯!这里是铜钱!落到眉山一贯铜钱能得一亩上田!
  李老汉一年开出五千亩梯田,就值汴京新上市的一车茄子!
  这就是商品经济!
  在这个商品经济的汴京,苏油很差钱——因为蜀州大船还没到。
  老堂哥准备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可不是苏油的风格。
  那就得想办法。
  叫来苏小妹,张藻张麒:“家里没钱了,我们得开始变戏法了。”
  张麒开心得摩拳擦掌:“早就等你吩咐了少爷!”
  苏油笑道:“那就少废话,找工人来盘窑!”
  没两天,一个精致异常的石棉内衬小坩埚窑诞生了。
  娃子们开始在大宋现有的化学基础上制备各种物质。
  搞玻璃镜片的手艺,石通非常清楚,很快给小师傅弄来了一套锡槽设备。
  让石通和张藻张麒用金属圈弄各种形状的平板玻璃,自己带着苏小妹开始搞化学制剂。
  制剂其实无需太多,但是工艺异常复杂。
  先用矾石干馏法得到浓硫酸。
  煤粉干馏法得到氨气。
  氨气以铂金为催化剂,与硫酸反复反应,通过冷凝管,得到浓硝酸。
  银粉溶于浓硝酸得到硝酸银溶液。
  因为银一般含有部分杂质铜,因此还需要除铜。
  金属丝温度计,能够测量数百度的温度。
  将硝酸银粉末放置到两百到三百度的油中隔离加热,硝酸铜分解为氧化铜。
  溶解,过滤,去除氧化铜固体,就得到纯净的硝酸银溶液了。
  烧碱和纯碱的实验室工艺,苏小妹等人早已经掌握。
  接下来,用硝酸银,烧碱,氨水三种溶液,制得银氨溶液。
  运送书本用了大量的硅胶干燥剂,这东西是最佳的过滤材料
  用少量的水润湿葡萄干将其软化,然后压榨被挤出的汁,经过硅胶吸附掉杂质,提纯浓缩后,得到了一种糖——葡萄糖。
  葡萄糖溶液和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就会得到苏油最终想得到的化学反应——银镜反应。
  其实再过上几百年,欧洲威尼斯人用锡箔和水银涂在玻璃背面制镜,照起来已经很清楚了,再后来发展出锡汞齐,效果更好。
  不过苏油认为,仅仅一个锡汞齐,不足以挑战大宋的金属镜面加工工艺,于是才用了这么麻烦的方法。
  这是一直沿用到现代的工艺,也就是说,这是制镜的终极工艺。
  苏油,苏小妹,张麒,张藻,石通五个人搞了半个月,搞出了大大小小十多面镜片。
  石通看着镜子,很失望,当然不是对自己的手艺:“这东西对长得不怎么好看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友好的存在。”
  不怎么好看?苏油都要笑昏了,徒儿你的相貌,可能比不怎么好看还要更低一档哟!
  “达之,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面性。为师很欣慰,能明白这个道理,你终于开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