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5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6/1605

  华山发生了山崩!
  地动天变,这是必须有人出来负责的。
  这口锅苏油不背,那就得赵顼来背,于是苏油主动上表,去职,请求朝廷处置。
  原因还不好找,因为陕西这两年的政绩和战绩,那是硬邦邦的什么毛病没有。
  最后苏油还是给自己找到了一条罪过,年龄太轻,权力太大,最恐怖的时候,一人独揽大宋十分之一面积的军政大权,麾下蕃汉正军义勇三十万,占大宋军力四分之一,德能不称,以致上苍示警。
  ……
  朝堂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邓绾,曾布,以及刚刚丁忧完毕的吕惠卿,认为应当立即召回苏油,另行委派职务。
  文彦博坚决反对,认为华山崩塌,和之前河北的蝗灾,是上苍在警示皇帝和宰相,是新法苛毒,政务紊乱造成的。
  张商英则弹劾文彦博庇博州亲戚,失入死罪,及纵院吏任远犯法十二事,于是文彦博、吴充、蔡挺并上印求去。
  赵顼很痛苦,他知道这里边最无辜的是苏油,真要惩处他,心中充满了罪恶感,甚至有一种背叛了战友的可耻心理。
  王安石也很痛苦,一是他本来就不畏天命,二是他不知道会不会因此将苏油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府邸中,王安石和吕惠卿正在讨论这个问题。
  吕惠卿劝解道:“相公,之前我就劝过你召回苏明润,如今既是机会,也是天意。”
  王安石说道:“华岳崩摧,与人事何干?苏明润在陕西政绩如此突出,本当封赏才是。”
  “他既是蜀中的经济人才,又是陕西的军政干员,我在想,三司,枢密,给他寻个地方。”
  吕惠卿连忙阻止:“使不得,说句不好听的,苏明润,非相公能驭。”
  “他在陕西的举措,一直与中书乖谬,用貌合神离,阳奉阴违来形容,那是恰如其分。”
  说完幽幽地道:“相公,枢密院文公,就是最好的例子,苏明润要进了枢密院,文公怕是如虎添翼。”
  “计司就更不行了,苏明润一直得张方平,赵抃看重,当年在胄案,是高使相,洪江的臂助。”
  “这些都是计司出来的干臣,所以苏明润在三司的根底,那是深厚无比。”
  “他要是进了计司,计司上下,还能听邓文约,曾子宣的管束?更别提吕望之这样的小辈儿了。”
  “新法的重要口岸,一为农,一为财,所以苏明润,两处皆去不得。”
  “如今正好有这件事情,不如就以此为契机,将之召回,先与陕西司马,富弼之辈隔离,再问问陛下的意思,如何?”
  王安石也觉得吕惠卿说得有理,不说别的,市易法苏明润可是上书坚决反对的,他要去了三司,一定会阻挠这项法令的施行。
  就在这时候,室外传出了王安国的笛声。
  这笛子一听就是按十二平均律新定的诸音,绵绵泊泊,柔续不绝。
  王安石正自烦乱,不由得走到门口:“平甫,放此郑声如何?”
  王安国应声接口:“大哥,远此佞人如何?”
  这是个典故,出自出自《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
  其原因就是“郑声淫,佞人殆。”
  兄弟俩以此相问答,风雅固然风雅,室内的吕惠卿,却一下子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
  第六百三十四章召回
  宫中,太皇太后正被太后高滔滔扶着,在池塘边散步。
  太皇太后叹了口气:“哥儿这几天没来了。”
  高滔滔说道:“这不华山崩了嘛,还毁了六个村子,埋了上百户的人家。朝中纷议,有说是新法惹的祸,有说是苏油惹的祸。”
  太皇太后停下脚步:“苏油?不是说陕西政绩斐然,百姓日子好过,打仗又打出了国威,西夏人都不敢再闹腾了吗?”
  高滔滔回答:“是不敢闹腾,前些天还进献名马,求取佛经来着。不过苏油上书朝廷,说自己权力过重,德能不称,以致上苍示警,避位待罪了。”
  太皇太后叹了一口气:“哥和苏油同岁,一君一臣,都难。”
  “滔滔,去跟哥儿说,既然苏明润他已经主动上表,这事情拖不得了。”
  “这是归怨于己,为君上开脱。便不要辜负那份心,先召他回来吧。否则朝中首鼠两端,希进妄议之辈,便要踩着他求进了。”
  高滔滔有些愤怒:“大郎如今翅膀硬了,有了当代孔颜,可曾把我们的话听进去一次?上次文彦博家诰命来问起居,说是汴京几十年的薛家冰雪老字号都被市易司逼得关张了。”
  “不少宗室子弟,如今过了科举,换了文资,在各家皇坊,胄案,军器监谋职。听说生产出来的东西,都要先入市易司,赊贷给京中小商贾们卖。”
  “平白无故让百姓多出钱,这哪里是什么良法,这明明是搜刮!”
  太皇太后听得有些心惊肉跳:“以哥儿的性子,当不至于此啊?听闻市易务的本钱出自内库,这不是糟践皇室的名声吗?”
  高滔滔越加生气,大声说道:“皇室如今还有名声?!太医局来报,连给慈济院,举子仓用的成药,都要先过一次市易司的手!那可是百姓们报效的善款!”
  “这……”太皇太后愣住了:“仁宗皇帝虽酒酣耳热、嫔御在列,尚不忘四民。怎么,怎么能够这样……”
  赵顼如今正在便殿勾校诸军武技。
  种谊现在是西上合门使,两班指挥,随赵顼检阅。
  御龙内直控鹤班和囤安班,军服已经改制,冬装是羊毛呢的,贴身紧凑,背挂新式皮带,弹带,手雷袋,大裆呢裤,高筒皮靴。
  下身黑色,上身灰色,因宋承火德,裤腿侧线,袖口,衣领,都是大红色。高高的带沿钢盔上,是大红色的毛缨。
  班指挥们身侧皮带上,还有一个枪匣,里边是一支转轮铳。
  鼓声响起,紧跟着种谊将手一抬,鼓声戛然而止。
  一排等待校阅的军士立即填弹,举铳,射击。
  五发之后,收枪,有书记员奔向靶子,记录射击成果。
  赵顼也穿着相同的军服,不过钢盔的正中什么都没有,不像种谊,有三个金色的短横线。
  那是军阶的标志。
  大宋的武职比文职还要蛋疼,因为是五代军阀势力起家,所以大量的乱七八糟的称谓充斥着宋朝。
  其中散官从从一品骠骑大将军,到从九品陪戎副尉。
  寄禄官又分了正任官,遥郡官,横行官,诸司正使,副使,大小使臣等多套系统。
  然后还有一套内侍官,太监们升职到一定地位,也转入武班,而且他们也的确经常出外带兵监军从事军职。
  苏油的设计就很简单,使,统,领,卫,每阶三级,卫还多了个准卫,一共十三级。
  如今种谊一共就带一百人,就是个比准卫高一级的副卫而已。其余的都是设给赵顼过干瘾的。
  赵顼对种谊笑道:“八郎,猜猜这次成绩?”
  种谊眼皮都没抬,在本子上记录着他觉得不满意的地方:“不猜,平均四十五环以下,加练半个时辰。”
  赵顼说道:“你也别置气,把将士们操练的这么狠。明润那话我觉得有道理,如今又不是养不起你们,好钢就得用到刀刃上……”
  一名内官走了过来:“陛下,王相公求见。”
  赵顼叹了口气:“半天清净都躲不过。”
  这时射击结果统计出来了:“报告陛下,副卫,平均射击成绩,四十五点三环!”
  赵顼眉飞色舞正要说话,种谊抬头冷冰冰地说道:“你们都是暗隼出来的,钢弩用得精熟,所以这次成绩作废。明天起,靶子安放到一百二十步,凡是囤安控鹤出来的,以后这就是及格距离!”
  赵顼都傻了,底下士兵却自信满满,昂首挺胸一个立正:“是!”
  回到殿内,王安石一看赵顼那一身就有些受不了:“新式戎服是为了方便军士行动没有挂碍而设计,臣冒天下之大不韪,协从此事。但陛下为一国之君,尚需注意体统。否则浅薄之人见了,又要多事。”
  赵顼点头:“刚刚打完靶,还没来得及换。那待我易服,再见相公?”
  王安石躬身:“不用了,是关于苏明润的事情,臣思来想去,既然苏明润已经自劾,不如便如他所请,召回京中,尽快平息山崩带来的不利舆情。”
  赵顼接过内使抵来的热毛巾擦了脸和手:“那这诏书如何写?如果将山崩之罪加在他头上,我怕朝臣们会蜂拥而上泼污水,那就是薄待功臣了。”
  王安石说道:“是,臣想就以叙职为由召他回来,不提他自请避罪一事。毕竟青唐,西夏,军政民事,很多情况的确需要他详细禀报。”
  “张商英攻击枢密,文彦博、吴充、蔡挺尽皆挂印,臣请贬放商英,复起枢密,也能分散朝臣部分视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6/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