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6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2/1605

  “气温高、蒸发量大的夏天,是芦沥盐场最适合晒盐的季节。但这个季节海边天气多变,常有大暴雨。”
  “盐池又都是露天的,一旦下雨,盐池内的卤水变淡,制卤工作就功亏一篑了,这时就需要赶在雨前,把卤水引入盐池旁边的卤池,用覆盖物盖上。”
  “下雨时还要检查盐池,确保盐池内的雨水顺利排走;雨后再把卤水从卤池引入盐池,继续制卤。”
  “另外还要将已经堆积的盐坨,加固压实,进行遮盖。”
  “生产上的事务,大致就是这些。”
  苏油点头:“那如今便是整修盐场的季节?”
  晁补之说道:“正是,看,他们就正在夯实盐池。”
  盐池上,工人们正拖动这巨大的石磙碾压盐场,郑侠看着那石磙感觉非常奇怪:“那是什么石头?”
  苏油笑道:“那是混凝土,先做好模子,然后用水泥浆拌卵石浇铸出来的,要靠开山采石打造,只怕到现在都还完不了工。”
  刘二里现在既是监工又是主要劳动力,听到这边说话,跑过来扑通一声跪下:“敢问哪位贵人是苏少保?”
  众人赶紧闪开,刘二里连着叩了几个头:“二里谢过少保救命之恩。少保你救了我和老娘的命啊……”
  苏油赶紧将他扶起:“扯远了,说不上,救你的是晁补之。”
  二里说道:“少保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苏油笑了:“芦沥这个盐场规模还很小,赶紧将手艺学到,以后不定也能成个员外。”
  刘二里连连摆手:“要是像陆剥皮那样的员外,二里宁愿不当。”
  苏油说道:“好,都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我看守得住本心,才是真富余。家中老娘如今还好吧?”
  刘二里抹着眼泪:“好,如今老娘不用熬盐了,就领着家眷们料理料理饭菜,活计轻省多了。”
  说完又问:“少保,如今的芦沥,应当是大宋数一数二的大盐场了吧?怎么你刚刚说还……很小?”
  苏油看了身周众人:“二里,知道我们大宋有多少人吗?”
  刘二里摇头。
  苏油说道:“据我所知,至少九千万。”
  不光刘二里傻了,其他人都傻了:“这么多?”
  苏油说道:“成人一月斤盐,儿童半之,按这个计算,大宋一年当出九亿斤盐,方能满足正常需要。”
  刘二里眼睛里净是圈圈:“九亿斤,这是多少……”
  苏油也懒得多解释,拍了拍他的肩膀:“总之,好好干。”
  又劝慰了他几句,打发他继续整滩,晏几道这才问道:“明润,我大宋如今一年产多少盐?”
  苏油说道:“丰年的话,一年能到三亿斤,所以如现在芦沥盐场这样的地方,再多八百多个,都能被消费市场吃下。”
  晏几道有些吓到了:“那……那是……多少钱?”
  晁补之说道:“如果按斤盐三十五文计的话,六亿斤就是两千一百万贯的缺口。”
  “难怪我朝食盐走私如此猖獗!”晏几道点头道,然后突然反应过来:“两千万贯!那……那那……朝廷半利也是一千万贯的盈入?”
  苏油哈哈大笑:“哪里有那么简单?!如果要靠浙盐入川,朝廷这点盈入,怕是填到路上了都不够!”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今盐价与钞引挂钩,突然爆发出产能,会导致市场上钞引过多,物价腾贵。”
  “还有这东西会形成东西南北各地域之间,经济上的严重不平衡,如果到时候浙中两盐斗米,而陕西河北仍然斤盐斗米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
  晏几道觉得自己脑筋不太够用了:“什么情况?”
  苏油看向蔡京:“元长,你来说说。”
  蔡京拱手说道:“会导致浙中用大量的盐换取全国大量资源,导致各路资源朝本已富裕的东南集中。而真正急需的西北,河北前线,到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大宋变成什么样子?”
  “富者愈富,贫者益贫;南方益富,北方益贫;敌国之侧缺衣乏食,民生凋敝,军事艰难;江东诸郡远离忧患,安陷逸侈,文恬武嬉……””
  晏几道稍微一思索就吓得脸上刷白:“太可怕了。”
  苏油两手一摊:“所以咯,突然有钱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对吧?发展不均衡带来的后果,有时候甚至比普遍贫穷还要可怕。”
  说完目光闪烁:“尤其是,普遍贫穷的地方,还在敌国虎视眈眈之下的时候……”
  晏几道急了:“陕西还好。河北!如今我朝河北!”
  苏油说道:“是啊,所以你们弄报纸,也得好好呼吁呼吁,让朝廷将我大宋最后一块大短板,重视起来。”
  九月,代北的疆域谈判逾时不决,辽国复遣萧禧来言。
  甲寅,诏枢密院议边防。
  王韶和李宪还朝,赵顼拜王韶为枢密副使。京中百姓以王韶“奇计,奇捷,奇赏”之故,称之为“三奇副使”。
  而李宪升为入内内侍省押班、干当皇城司事,和王韶一样,均为令人侧目的恩宠。
第七百四十六章
礼尚往来
  第七百四十六章礼尚往来
  十月,遣中使赐韩琦、富弼、文彦博、曾公亮。
  诏曰:“通好北敌,凡八十年,近岁以来,生事弥甚。代北之地,素无定封,故造衅端,妄来理辨。比敕官吏同加按行,虽图籍甚明,而诡辞不服。”
  “今横使复至,意在必得。敌情无厌,势恐未已,万一不测,何以待之?古之大政,必咨故老,卿其具奏。”
  这是垂询元老们对辽外交政策。
  韩琦是坚决的反新法派,出言就是讽刺:“臣观近年朝廷举事,似不以大敌为恤。”
  然后将新法从上到下痛骂了一番,最后总结:“夫欲攘斥四夷以兴太平,而先使邦本困摇,众心离怨,此则为陛下始谋者大误也。”
  为今之计,只有先服这个软,“宜遣报使,且言:‘向来兴作,乃修备之常,岂有它意。疆土素定,悉如旧境,不可持此造端,以堕累世之好。’可疑之形,如将官之类,因而罢去。”
  然后养民爱力,选贤任能,疏远奸谀,进用忠鲠,使天下悦服,边备日充。
  最后才能“一振威武,恢复故疆,摅累朝之宿愤矣。”
  富弼的态度很简单,也很了解赵顼蠢蠢欲动的心态:“委边臣诘而严备之,来则御,去则备;亲征之谋,未可轻举。且选人报聘。彼籍吾岁赐,方能立国,岂无欲安静之理!”
  意思辽国也是纯讹诈而已,不妨以经济威胁与之对抗。
  文彦博的上书则认为对辽政策一直就有问题,必须纠改。
  “萧禧之来,欲以北亭为界。”那是因为当年庆历之时西事未平,辽国来要挟请求黄嵬之地,我们那个时候给得太随便,把他们嘴养刁了。
  “中国御戎,守信为上,必以誓书为证。若萌犯顺之心,当预备边,使战胜守固而已。”
  意思是我们有文书依据,如果实在被逼到打战的份上,那就只有干!
  曾公亮上书,表示应该坚决狙击辽国的意图:“嘉佑间,寇边不已,绝其岁赐,始求帖服。今待辽极包容矣,不使知惧,恐未易驯扰。控制之术,毋令倒持。”
  老臣们的态度都很明白,就是国家疆土不轻与人,有理有据有节,实在要打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准备战争就好了。
  赵顼反而心虚了。
  他还是有些恐辽症,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
  虽然他的心目中一直有个大理想,但如今一个西夏都没能料理好,就要对辽国开启边衅,大宋实在是没有哪个能力。
  没有从老臣那里要到自己的答案,便召刘忱、吕大忠与吕惠卿商议,想要同意辽国的请求。
  两个使节还是那个态度:“彼遣一使来,即与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尽索关南地,亦与之乎?”
  赵顼哑巴了。
  忱与大忠坚执不与,吕惠卿知其志不可夺,乃罢忱还三司,许大忠终制。
  ……
  同样是在金秋十月,苏油登上了一艘夔州型纵帆船,从上海务出发向东,往大宋的海上领土,昌国县驶去。
  昌国县属明州管辖,明州,如今是皇宋三大市舶司之一——明州市舶司的所在地。
  昌国西北八百里,有三姑山,那里是水师巡检寨驻地。
  岑港,冽港还设立了两处子寨,互为犄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2/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