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6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2/1605

  说完后退两步,深施一礼:“苏油,恳请相公,立即入朝复相!”
  王安石眼含泪光:“新法七年,群议汹汹,老夫以不肖之身,任天下怨诽。”
  “朝野上下,视如洪水猛兽;亲朋故旧,翻成陌路仇雠。”
  说完自失一笑:“明润,你应该时常笑话老夫无能吧?”
  “呃?”苏油楞了一下:“司马学士德才之论,苏油是不取的;相公的许多做法,苏油还是不取的;算是……各自有各自的坚持吧。”
  “不过就一点来说,忧国忧民之心,大家应该还是一致的。”
  “但是别人,要不一时资历不足,要不我就不太信任。因此我认为相公入朝秉持大政,苏油在两浙路上积极响应配合,现在正当其时。”
  “只要苏湖开发大局一成,相公之前那些激进的增加国入的政策,是不是就可以缓一缓了?与朝野众人的冲突,是不是也可以缓一缓了?国家财政,是不是可以松一口气?于公于私,相公身上的怨诽,是否也能消减几分了?”
  王安石站起身来:“明润,当年你与我同船入京,为何不说起你后来的桩桩件件?”
  苏油苦笑:“相公,事情从来都是一步步做出来的。成绩和能力,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你说的桩桩件件,每一桩每一件,都是在上一桩上一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所以,它们从来不是空谈出来的。而是根据现阶段的成果,计虑下一步的方向。有些局面,苏油事前也考虑不到。”
  “相公,如果那个时候我就算告诉你说,其实夏人不足畏,陕西不足忧,横山可抚,青唐可取,黄河可治,荆湖可开,告诉相公太湖周边有二十万顷良田等着我们开发,四海之外还有无尽的土地……你会相信吗?对我会是什么应象??”
  王安石哈哈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要是那时得闻,老夫会以为及冠狂生,欲盗欺天之名耳!”
  说完又摇了摇头,将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而今再看,天生明润于大宋,乃我皇宋的大幸!”
  苏油躬身:“当不得相公此赞,江口已经备下四通商号的快银船,沿汴渠而上,七日可抵汴京。”
  王安石迈步就走:“那还等什么,老夫这就走!”
  苏油张了张嘴,想说你行囊都还没收拾,然后还是乖乖地闭嘴。
  看你后脖子下那么黑的衣领,跟这邋遢鬼好像也说不着这个。
  ……
  二月,小朝会,两府官员奏事。
  吕惠卿手里已经拿到了李士宁的供状,让邓绾在昨夜写好了弹章,准备今天发难。
  群臣来到殿上,赵顼出来坐下,然后开始奏事。
  事情很不少,首先是去年十二月一件朝中大事的后续。
  苏油的老战友,枢密副使蔡挺,在殿中奏事的时候,突发风眩病扑倒在地。内侍扶他去西厢,神宗亲临赐药,从殿中肩舆归府。
  之后蔡挺卧床不起,屡次请求罢官,诏给优假,让他安心治病。
  蔡挺有个出息的儿子,如今又是刘嗣的好战友——太常寺丞、直集贤院、权发遣荆湖南路转运副使蔡烨。
  之前在荆南立了不少军功,不过蔡挺因为自己是枢密副使,都替自家儿子辞谢了。
  蔡烨出继给了兄长蔡抗,蔡挺如今上言:蔡抗已有子蔡潜钦,请求令蔡烨罢官,复归本宗。
  赵顼非常可怜蔡挺,于是今日便下召要求蔡烨归宗,并不追回官职。
  同时同意蔡挺枢密副使的辞呈,罢为资政殿学士、判南京留司御史台。
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
  第七百八十二章漏勺
  第二件事情,是中书提出的的行政区划管理问题。鉴于灾情严重,将京东路为东、西两路。让江南东路今年停止上供米,均给江东京西两路,用于救治灾伤州军。
  第三件事情,诏出使廷臣,考察吏治,检核各路官员能否以闻。
  第四件事情,权永兴军等路转运使皮公弼言:“宝钞之法,以方寸之纸,飞钱致远;然不积钱为本,亦不能以空文行。”
  如今商州、虢州两处铁冶,所收极广,因此申请朝廷,让永兴军,陕西等处,以这两地的铸铁为本,增加百万缗的宝钞发行量,以刺激经济。
  这事是好事,如果苏油在此,一定会抚额庆幸——大宋可算是有官员开窍了。
  赵顼也表示了同意,从皮公弼所请,下诏让他按照两浙路折二,折五之法,增陕西钱监改铸大钱。
  第五件事,也与两浙路有关系,不过主要是针对遭遇了水旱的河北。赵顼下诏,命“所在流民归业者,州县资遣之。”
  这就有点无厘头了,两浙路倒是有钱有地可以这样折腾,但是河北路荒地不少,可不一定有钱干这事儿,不过诏书下达,那也活该文彦博去头痛。
  第六件事,洮西安抚司上报以岁旱,请为粥以食羌户饥者。
  打着幌子偷人家西夏边民,这是当年苏油在陕西路上首创,全是如今大宋干老干熟了的手段。
  能给西夏添堵,赵顼当然欣然同意。
  第七件事,诏以太常寺太祝王安上为右赞善大夫、权发遣度支判官。
  吕惠卿正拿着朝笏听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心中算计一会儿邓绾发难之后如何措辞,听到这里心中大惊,猛然抬头。
  另一边,韩绛也同样抬头,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一脸嘲讽地看着他。
  王安上,是王安石最小的弟弟。
  糟了!吕惠卿心如乱麻中,就听得殿中臣继续公布:“诏!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知江宁府王安石,复以本官同平章事——”
  朝堂上顿时掀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这消息来的太突然太震撼,一时间所有人都失了应对。
  紧接着,又听殿中臣继续布诏:“宣——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安石,觐见——”
  已经来了!就在殿外!
  吕惠卿惊慌失措,邓绾同样衣袖发抖,如此大事,他们竟然一点都不知情!
  而且,怎么这么快?!新年里书信来往,初八日,王安石都还在江宁!
  陛下下召,最快也要六日,那王安石从江宁出发到汴京,路途上花了几天?!
  这一刻说什么都晚了,大殿门口已经出现了那个有些倔强,有些坚韧,还有一些肮脏的身影。
  王安石缓缓走进大殿:“臣,王安石,拜见陛下。”
  赵顼伸手虚扶:“王爱卿来了,不用多礼,路上可还好?”
  王安石躬身:“今陛下复召用臣,臣所以不敢推辞,七日而至阙下者,乃为报答陛下知遇之恩,希望能为陛下的盛德大业,再尽一点绵薄之力。”
  “臣年老力衰,恐怕不能久事陛下左右,然听闻朝中事多稽留不决,人才多流散外放,因此不敢不至,不能不为。”
  赵顼点头:“相公辛苦,要不先回府修养数日,待调理好精神,再来上朝?”
  王安石再次躬身:“臣不敢以劳顿自苦,实有大政需要报之陛下。陛下,我们耽误的时间太多了,臣王安石,有奏。”
  赵顼有些无奈:“准。”
  王安石第三次躬身:“臣请密奏。”
  满朝官员给雷得人仰马翻,跑不了,王相公,你还是原来那个王相公!
  ……
  于是赵顼散朝,单独留下了王安石。
  从朝堂出来,吕惠卿看着湛蓝的天空,吐出了胸中的一口浊气。
  邓绾从后边跟了上来,目光里有些闪烁。
  吕惠卿像在跟他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刚刚,为何不发?”
  邓绾犹豫了片刻:“发与不发,还有意义吗?”
  吕惠卿叹了一口气:“是啊,好像没意义了。”
  ……
  王安石复相数日之后,几道朝命迅速下达。
  丙寅,命枢密副都承旨张诚一、入内押班李宪,行视宽广处,领殿前司马步军二千八百人,教李靖营阵法,编阅新军。
  同时,下诏奖掖两浙路转运安抚使苏油,入内押班王中正,殿前检点狄咏剿匪之功,命三人将新军编制扩大到衣锦全军,总计三千人。
  诏秦凤路观察使高遵裕,编练新军千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2/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