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7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4/1605

  一条小小的河流,就似乎让旧州百姓有恃无恐,全都在河边簇拥着,看着诃黎的大军将自己的城池围起来。
  大军列阵,河边走来一队舞人,接着是乐队,拿着胡琴、笛、鼓、大鼓,列队前导。
  紧跟着,一人持槟榔盘在前边开路,从者十余辈,各执弓箭刀枪手牌。
  队伍后边,行来一头巨大的白象,额头上披着金玉,身上垫着锦毯,背上是一座装饰华丽的象亭。
  亭中坐着一人,脑后髽髻,散披吉贝衣,戴金花冠,七宝装缨络为饰,衣衫窄袖,胫股皆露,赤足,蹑革履。
  正是诃黎。
  国王出场的威严,让河对岸鸦雀无声,军士们尽皆礼拜。
  突然,河这边百姓人丛里边爆发出一声愤怒的吼声:“狗王!滚回去!”
  众人怒火顿时被这声怒喝点燃,群情激奋起来,立刻也有人跟着喊道:“狗王!滚回去!”
  声势越来越大,最后汇聚成整齐的口号:“狗王!滚回去!狗王!滚回去!”
  白象的诃黎顿时脸色铁青,一挥手,队伍停了下来。
  紧跟着,数百头战象一一出现在阵前,巨大的身影构成了一道血肉的城墙,顿时又将百姓们的声势压了下去。
  就在这时,两里之外的旧州南城墙上,无数军士涌上墙头,战鼓声轰隆隆响了起来。
  就见城楼上落下两面白幡,每一面上都写着八个大字——左边是“新王不义,敝郡无辜。”右边是“奉召旧君,永归皇宋!”
  诃黎气得差点从象座上摔下来,大怒若狂,将手一挥:“给我攻城!”
  就在这时,河对岸当当当的钟声敲响了起来,一艘小船从对岸划了过来,船上高高挑着一面旗帜,却是红底宋字旗。
  不过旗帜是四方的,不是代表军方的三角牙旗,而是代表交趾市舶务。
  一个模样猥琐的男子站在船前,一身暴发户穿着,但是又不敢违制,一点没有大宋官员那种体面,而是给人一种“老子有钱老子已经尽量把钱穿在身上了但是老子不是大官所以老子也只能这样尽力了”的感觉。
  董非,大宋商场的传奇人物,两次得到大宋朝廷褒奖的“义商”。
  小小一介商贾,竟然连太皇太后都知晓他的名字,没有别的原因,因为他运粮河北的“慈善”举动,太皇太后从内工坊里亲批了五千件琉璃器给他。
  大宋不歧视从商,王安石搞市易司的时候,就大量任用过市井商贾,因此在市舶司这样的地方,更是充满了商贾背景身份的人。
  所以在大宋吏部名册上,董非如今成了莫名其妙的勾当宁海市舶司会安库务公事,引进司南海曹承受公事。
  相当于海关驻外办公室主任和招商局联络处处长,乡党们再见到,都得鞠躬拱手,道一声“好奢遮的董大官人”。
  不过气质这东西,很迷,很不好改。
  所以当董非巧妙的打断了占城王军是士气以后,诃黎只好下令停止进攻,接待这个一眼看上去就是奸商的市舶务公事。
  董非上前施礼:“大宋勾当宁海市舶司会安库务公事,引进司南海曹承受公事董非,见过大王。”
  诃黎很没有好气:“你来是有何事?”
  董非低着身子:“王上,旧州与市舶务仅仅浅窄一江之隔,虽然你与王珍的争执乃是占城内务,但是严重干扰了我市舶务船只进出和贸易业务。”
  “大宋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你们两军交战之际,不得损害我大宋利益。”
  诃黎冷笑道:“那大宋派遣军队帮助三州叛军,帮助王珍,难道没有损害我占城利益?”
  “啊?”董非一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此事的样子:“这话从何说起?”
  诃黎一指城头上的蓝衣军队:“那些人不是?贵官难道要睁着眼睛说瞎话?”
  董非看了城头上挂出的白幡一眼:“哦,正要告知王上,那十六个字,只是旧州守军的想法,我大宋从未回复过王珍投递的信函,也从未与旧州方面讨论过相关议题。”
  “所以他们的行为,与我大宋无关。”
  “还有就是旧州雇佣军的身份,市舶司已经调查清楚了,乃是大宋,大理,吐蕃三国边境的夷人。”
  “这帮夷人,只认钱不认人,绝不是我大宋的军队。”
  “我大宋尚火德,军服上必定有红色装饰,他们完全没有。”
  “他们所用的军器,和我大宋常规制式也完全不同,这一点,同样可以证明。”
第九百一十章
商议
  第九百一十章商议
  “还有,这帮人来到这里,手里拿的是大理国高相爷的通凭,完全没有经过大宋内地通道,是从大理国进入的交趾。”
  “他们声称是前往海西贸易的商队,出于外交上的礼节,我交趾郡只能礼送出境。”
  “中间虽然赚了点食料住宿费,可还赔着不少担惊受怕呢?交趾郡这把赔大了,苏少保还正与小高相爷理论呢。”
  “因此王上说这些人是宋人,这就是天大的误会。”
  “苏少保让我转告王上,大宋是一个温和的国家,从来不会干涉别国内政,这一点,请王上放心。”
  “但是大宋也不会容许任何一个国家侵害大宋的正当利益,这一点,王上同样必须清楚。”
  诃黎冷哼一声:“那三州叛匪,没有大宋资助,他们的军器,粮秣,从何而来?贵使即便是巧舌如簧,怕也说不过去吧?”
  “王上你听我解释啊。”董非身子伏得更低了:“三州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甘蔗,大宋糖商看上那处地方,与当地农户签署了甘蔗种植收购协议,给他们添置了蔗种,发放了定金,还发给了工具。”
  “大王你也知道,甘蔗刀就那个样子,我们也没想到他们会闹事儿,拿着砍甘蔗的刀子砍王军啊……”
  “对了,说起这个,王军和义军在三州酣战,可那些甘蔗是无辜的呀,那些是我们宋国商人的财产,支付过定金的。”
  “苏少保和李都监的意思,是你们打仗归打仗,大宋在三州的利益同样要保证,不得毁坏我大宋商人的甘蔗,不然得照价赔偿。”
  一边的元帅轧丹都听不下去了,拔刀相向:“欺人太甚!我现在就先剁下你的狗头!”
  倒是随军执政官邹时阑将轧丹拉住:“元帅莫要旁生枝节,且听他说完。”
  董非脸都吓白了,战战兢兢地说道:“还有就是市舶务那边……因为贸易隔绝……如今已经囤积了……大量物资,你们和王珍,不得让军士骚扰打劫……任何,任何对市舶务的进攻……都会被……视作对我大宋的宣战行为。”
  邹时阑冷笑道:“那宾童龙人全都跑到对岸去了,还隔江辱骂王上,你们又如何说?”
  董非面色这才好了一些:“贵国内战,导致无数难民前往宋地避难。正好,这些人都是贵国国人,苏少保和李都监的意思,是想问问,贵国到底有没有章程?”
  “如今大宋收纳了贵国难民十万人,就连我市舶务,也收留了旧州近四万人口,按人一日两升米计,这段时间下来,已经消耗了交趾郡无数的钱粮。”
  “既然王上来了,这些费用,是不是该结清一下,由贵国来承担啊?我这就回去将每日账簿……”
  诃黎完全没有想到还有这一出,一时不知道如何应答,执政官邹时阑反应很快:“这些人在王师到来之后,竟然藏匿逃亡,难道还能是顺民?我占城为何要承担起费用?”
  董非面有难色:“可他们明明都是占城人啊……”
  邹时阑一副忠肝赤胆的样子:“只有为王上效忠的人,才是占城人!其余尽皆叛逆!”
  董非急了:“你们……你们怎么能耍赖呢?你们这样,我怎么跟少保和都监交代?”
  轧丹将刀一挥:“轰出去!再敢胡言乱语,当王上取不得你小小一个会安镇?!”
  帐下军士们早就看这猥琐的商贾不顺眼了,上前拎着董非的后衣领就给他拖了出去。
  轧丹恨恨的收刀入鞘,对诃黎说道:“大王,被这宋狗闹了一场,军心已疲,不如回撤两里,先商议商议如何破掉那些竹桩才是。”
  诃黎脸色阴沉得快要滴出水来,缓缓点了点头:“王珍不灭,我寝食难安,象军现在指望不上了,回去再想想办法吧。”
  董非被诃黎的侍卫扔出营帐,随行的两名撑船军士匆匆接着,三人狼狈上船过江。
  撑出一段,董非心有余悸地说道:“少爷你听见了吧?占王就没有把你们当人啊……”
  那名少年舟子一脸愤愤:“不仁不义!迟早要遭报应!”
  当晚,旧州刺史府,王珍坐在厅中长吁短叹。
  “黄通判啊黄通判,我王珍自问平日里待你不弱啊?啊?你就这样对我?”
  “城门楼子上的那俩白幡,谁让你写了?显摆自己文采你也别这样来啊?”
  “我早就说了,咱就闷声发财几方讨好谁都不得罪,就连横山关上头的老将我都孙子一样侍奉着,你说说你这……”
  “再说了,大宋答应咱投奔了吗?他们连三州都不敢收,何况隔着横山天险的我们?”
  黄永笑着拱手:“刺史,别忘了你这刺史是大宋封的,所以咱有理由啊,虽然他们还没答应,我们可以硬赖上去啊!”
  “啊?”
  “难道不是吗?旧州刺史,不是我们帮大宋平灭李常杰,获得的大宋封赠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4/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