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8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1/1605

  “要给百姓们提供足够的粮食,商品,让百姓们手中的钱花得出去,地方政府有大量的赋税收益,如此甚至可以不劳朝廷拨付,自己就能解决刚刚所说的那些问题。”
  “建议学士从此次赴京参加海贸交易大会的行商里边留意,要是有从京东河北来的,不妨好好观察一二,扶持一二。”
  “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学士只需要把控好政策,协调好需求和供给,处理好上下之间的关系就好了。”
  一番分析纲举目张,王克臣这回心中完全有数了,对王师约说道:“看到没?什么叫宰执之才?不是文学优进,陛下宠信,空读六经就能得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在地方事务上反复锤炼近二十年,才培养得出来的这份干能。”
  “师约你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今日让明润来,就是让你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干才,听听什么叫真正的谏议,开眼界了吧?”
  王师约拱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苏轼说道:“从教之谓学,施学之谓术,任术之谓器。”
  苏辙说道:“是故知天命者可达道,能传道者谓善教。”
  张敦礼说道:“从善教得学,而后施为,明道之术,足器之用,天下无不称焉。”
  在座的都是聪明灵秀之辈,如今都明白了苏油这套方法论,你一句我一句,转眼就点缀成了一篇文章。
  王克臣一副老怀弥慰的样子,瞧咱家这一屋子,真真的都是人才啊……
  这边屋里听得茅塞顿开,那边屋里听得瞠目结舌。
  卫国公主轻轻碰石薇的肩膀,低声调笑:“还是姐姐威武,探花郎这样的人物都能降得住,我家那位就会描几笔工笔,我都不敢管他呢。”
  石薇见众人对自家夫君如此推崇,正自又幸福又骄傲,结果为卫国公主如此一调笑,顿时闹了个大红脸,低啐了一口:“妹妹你又胡说八道!”
  徐国公主咳嗽了一声:“卫国不闹,后园中已然设好帷帐,大家移步到那边,边吃边聊吧。”
  因为还是国丧期间,大排宴席搞不好就引来弹劾,因此徐国公主搞了个半野餐会一样的东西款待来宾,既显得雅趣,有不饰铺张。
  帷帐就是类似两个相连的大帐篷一样的东西,枣木的标准杆子,黑漆贴螺钿的装饰,用镂花铜件套接,一看就不是凡品。
  帐内温度还不冷,周围有几个盘子一样的炉具,烧着不见烟也不见明火的火焰。
  那是固体酒精炉。
  王克臣见苏油瞅着那几个炉子,笑道:“舒亶之辈意图以水运二字构陷子容,听说被明润驳斥得哑口无言?”
  苏油笑道:“他们啊,固步自封得厉害,完全不去了解世界已经变成了什么模样。”
  王克臣点头:“水火之变,这个酒精就最能说明问题,酒精可以着火,最神奇的是,燃烧之后又生成了水。都说圣人见微知著,古籍当中,这等变化也无人论及过。枯守六经之辈,岂能有这等见识?”
  这东西现在是唐四郎在獐子岛上的拳头产品,固体酒精炉没有一点碳气,而且安全高效,对于喜欢打野的辽国皇帝来说,是最佳的野外火源。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东西在辽国那游牧风俗盛行的国度里,流行程度远远超过了在大宋。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观量派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观量派
  固体酒精的生产方法很多,发明的初衷非常搞笑,除了为让酒精能够更加安全外,还有个重要目的——防止士兵偷喝。
  当年在陕西连续出现数起士兵因偷喝军用酒精导致失明和死亡的事件之后,苏油便让四通商号研发司成立了这个科研项目。
  苏油也不知道后世的固体酒精是如何生产的,结果四通商号立项之后,研发出了好多种方法好多种状态,而且还都能用!
  搞得就连苏油都吃不准后世到底是不是用的这其中一种或几种。
  南海郡和两浙路的做法,是酒精七成,琼脂粉一成,水两成。将配方中的琼脂粉与水加热、而后加入酒精混配、冷却成形即得固体酒精。
  便于保存运输,目标很明确——海战,烧船。
  汴京的做法,是在常温下将酒精溶入硝化纤维中,再加入水即可。
  这种固体酒精燃烧值高,且燃烧时间长,能够满足权贵们郊游露营之用。
  蜀中的做法,则是用醋酸钙与酒精形成凝胶。
  醋酸钙易溶于水而难溶于酒精,当两种溶液相混合时,醋酸钙在酒精中成为凝胶析出。液体便逐渐从浑浊到稠厚,最后凝聚为一整块,就得到固体酒精。
  而陕西的做法,则是酒精溶液和硬脂酸,石蜡搅拌均匀,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加入酒精搅匀,趁热灌注成型的模具中,冷却后即成为固体酒精燃料。
  听了王克臣的话,苏油自己都不由得苦笑:“每一个地方,都根据自己当地的物产,因地制宜的制造出了固体酒精或者酒精膏,这完全出乎苏油的意料之外。才知我大宋聪明才智之士,真是所在多有。”
  王克臣笑道:“辽国就没有!听说这东西的利润惊人,两斤就能换一匹四尺好马?或者一对东珠?”
  苏油说道:“那是辽东的女直部落,要是黄龙府那边,价格更加高昂。那边现在最流行的就是围炉,酸菜炖肉粉条锅子,烧鱼贴饼锅子,羊杂龙骨锅子,午餐肉萝卜锅子……还有铁盘烤肉包生菜!固体酒精加工出来的食物一点异味都没有,受欢迎也是正常的。”
  王克臣有些哭笑不得:“明润饕餮之名我是知道的,却没想到竟然连辽东菜式都有研究?”
  苏油一副恬不知耻的样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今天的菜式是炙肉和火锅。
  比现在晚一百年的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道:“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活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
  将这种吃法称为“披霞供”,其实就是“涮”,与后世火锅形式基本一致。
  王驸马家盛放汤料的铜锅不用说了,里边是酸菜,火腿,油煎鲫鱼,花胶,猪骨,鸡骨,樱桃酱,各类干菇,发笋干熬出的底汤。
  食材则盛放在一种名叫“镂装花盘架车儿”的金字塔形架子上,架子镂出各种花纹,四壁镶嵌黄铜,外面用丝绸和彩线精心缠绕,各种食材用小银盘盛着,放在每一层上面,非常赏心悦目。
  蘸料就是简单的韭菜花香油酱加咸盐。
  这不是大宋老式火锅,而是新式的苏家白锅,被王家盗版了。
  炙肉也改版了,从薄油变成了如牛排那般的香煎款式,生菜夹上码味香煎的五花,外加一片蒜,再来上一杯在外头冻得冰凉的凉茶,现在在大宋最流行。
  几个公主大病初愈,当然架不住这样挑战生理极限的吃法,所以她们那边用的是海鲜粥底锅子,清淡鲜香,吃完还可以来一碗海鲜粥养胃。
  大家都挽起了袖子,不过苏油是在从事烤肉,打蘸碟之类的工作,王师约,张敦礼,大小苏玩射箭。
  帘子撩起来,外边五十步外立着几个靶子,王师约引弓,松手,长箭飞出,前半段没入了靶子正中心。
  “彩!”众人都是轰然叫好。
  君子六艺,大宋的读书人,在学宫里都要过射这一关。
  因此不少的文进士,如陈尧咨,包拯,王师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挂上弓囊,才知道苏油取法于后世蒙古骑兵挤压式箭囊的好处。
  箭囊很小,有点像一个小书包。
  长箭在箭囊中的部分,只有长度的四分之一。
  内层用的三层地丁胶片,长箭分两排插入其中后,因为两层胶片的挤压和摩擦,即便是纵马奔驰,长箭都插得极稳,不用如现在的普通箭囊一样,担心被抖落出来。
  还有个好处就是箭囊短小,取箭时箭头在箭囊中的行程,比以往短了三分之二,取箭的速度就快了三分之二。
  不要小看这三分之二,性命相搏的时候,一点点时间差异,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王师约箭囊最外层还是真皮烫花的,装饰了金银丝和宝石,华贵非凡。
  徐国公主年纪最大,性子沉稳,没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置产经营。
  因此徐国公主的资产比其他两位公主多得多。
  长姊如母,两位公主平日里除了受到姐姐的教训,也没少接受姐姐的馈赠。痛并快乐着。
  苏油一边拿着夹子翻动烤肉,一边观察他们射箭。
  苏辙的箭法,只是在水准之上,比王师约还是差了不止一筹。
  反倒是大苏让苏油吃了一惊:“子瞻你何时这么厉害了?!”
  苏轼得意洋洋:“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法全,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而十中矣。”
  “拽什么拽!你就说程杲教的不就得了?!”
  蜀人和北人没法比箭术,王师约帮苏辙调整了几下姿势,最后还是说道:“子由和子瞻没法比,要调教也不是一两日之功。”
  “要是明润不怕泄密,干脆让子由用你和景润的作弊弓箭吧。”
  苏油顿时不服气了:“什么叫作弊弓箭!我们只是流派有别!”
  王师约和张敦礼气得一起翻白眼,张敦礼是吃亏吃够了的:“那你说说你们那叫什么流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