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9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1/1605

  第三回。
  第一回是苏轼在黄州得了红眼病,一个月没有出门,过客相以为死矣。
  有人告诉了当时在许昌的范镇,范镇伤心不已,痛哭一场,命儿子送金帛去吊哀。
  儿子说这只是传闻啊?要不父亲你先写封信……去问问清楚再哭?
  结果派仆人去一问,“子瞻发书大笑。”假的!
  第二回是苏轼移东坡,城里人不知道,结果又传言苏轼死了,传到京师赵顼正在吃饭,推案而起,叹息再三,直说:“才难。”
  还是侍讲蒲宗孟劝道:“日来外间似闻此语,亦未知的实。”
  最后又是一个大乌龙。
  结果这次又来,赵顼皱着眉头:“一而再,再而三,就怕成真啊……”
  苏油将报纸和奏章放下:“陛下放心,多半是大苏这首词作性灵勃郁,的确有几分仙气,传到外州被人加以牵强附会,编造成了故事。”
  “至少臣前段时间收到的家书里,大苏只说眼疾已经好了,加上劳身节食,感觉更加清健,也没提别的事情。”
  赵顼又担心了:“更加清健,这不还是要……”
  苏油在心里偷偷翻了个白眼:“黄州如今也是运粮入洛的重要中转地,子瞻到任之后开荒种地,手自衣食,这是一州通判该干的事情?!”
  “因此我去信切责了他,要他对运粮之事上点心,哼哼哼,‘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是颇有怨言啊……陛下,要不再罚他一年的俸禄?”
  开什么玩笑,这事情太后都被惊动了,现在只要他还活着赵顼都开心,连连摇头:“想必京中议论已然蜂起,明日朝堂上又会有波折。”
  苏油笑道:“不如镇之以静,想来黄州知州徐君猷很快也会有奏章送到,甚至大苏的谢表也会代呈上来。”
  “陛下,大苏到了黄州,颇近释老之学,作出这等词章,不足为怪。”
  “最后两句,不过是词人的寄托而已。我就不相信他舍得下家小,美食。”
  “陛下你看这首词作的上阙,明明就是喝酒喝到超过了限刻,被自家新妇关在门外还不敢叩门嘛!”
  赵顼噗地一声笑了出来:“你可算了吧,自己惧内,非要拉着别人遮掩……说起来,你家大苏可是苏家第一个勇于纳妾之人。”
  说完一副鄙视苏油的神色:“其余的人嘛,呵呵呵……”
  勇……勇于纳妾?
  他纳妾他还有理了?!
  人家苏辙侄儿如今三子两女,现在二十七娘都又怀上了,也没说纳妾!
  大苏经过诗案一事,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在徐州时招收的仆妾尽数遣散,就带上了王朝云。
  就这样一大家子也有四十来人,苏油安置了不少在三畿苏家庄子上,让大苏带去黄州的人,从四十开始减少到了十来人。
  大苏领着他们,在黄州东坡建了雪堂,开了六十亩地,养了牛,那架势是真要发奋自省,自食其力。
  他管这个叫修行,王闰之和王朝云还由着他胡闹。
  苏油却认为这是钻牛角尖,还特意去找了王珪和蔡确——我实名举报,黄州通判成天摸鱼不料理政务,你们还管不管了?
  把王珪都给气笑了,通判就是知州的副署而已,人家黄州知州都没有说什么,你闹什么闹?虽然我也很讨厌大苏,但是起码的制度规矩得讲吧?
  此议驳回。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驮马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驮马
  苏油说道:“陛下毋忧,如今黄州运输很重要,四通商号已然派了得力干将陈慥过去打造班底,有陈季常看着,应该不会再有没那么多的无聊传闻了。”
  赵顼有些惴惴:“这悄没声的消失一两个月,立刻就传言纷纷。要不就还是别拘束他了。”
  “传言大苏在黄州,每天起来,不是请客上门就是出门访客。所与游者也不择高下,这样就挺好,就挺好……”
  大苏在黄州搞养生之道,搞得人家黄州太守一日三惊。
  这娃给全家人规定,一天用钱一百五十文,每月初一分成三十串挂在屋梁上,每天取用。
  早晚饮食,一爵一肉,有尊客来,加一道菜,绝不再添,还美其名曰“三养”: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
  但是——但是他还好客,也不挑人,谁都能上门,谁都能请他。
  很多客人和他的文化水平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他也就不要求诗词,但是闹着别人起码得讲笑话。
  要是别人说没有笑话,他就说实在不行可以讲个鬼故事呗?
  别人说我鬼故事都没有,他就说那你现编一个都可以。
  “闻者无不绝倒,皆尽欢而后去。设一日无客,则歉然若有疾。”
  光这样是不会让太守头痛的,关键是他还爱上了远足!
  布衣芒鞋,出入乡间,没事效仿蜀中张仙,约人拿弓挟弹击水。
  要不就到处游山玩水,常常驾船越过州界,还经宿不返。
  到处题字,而且越来越有仙气,民间开始有以“坡仙”相称。
  比如那首《西江月·顷在黄州》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个水平,已经远远甩出如今的苏油无数无数条大街去了。
  其实苏油知道,这是大苏在开释精神上的苦闷,就连刻意节衣缩食,其实也是用物质上的苦闷来分担精神上的苦闷。
  大苏还没有完成自己的苦旅,还没有“洞彻明悟”。
  不过他的这种苦闷,变成了太守的郁闷,三天两头不见人影,动不动就跑到别州去还了得?
  你可是罚俸五年的谪居,老实点好不好?!
  果然,三日之后,徐君猷的奏章到了,说是听到传言快吓死了,连忙命驾赶去东坡雪堂,“则子瞻鼾声如雷,尤未兴也。”
  又是一个大乌龙!
  ……
  洛阳郊外,四支军队正在进行列队换装仪式。
  高遵裕一身新军制服,站在烈日之下,一动不动。
  赵顼授予他的最新官职,是龙神卫都指挥使,右囤卫大将军,感义军节度使。
  身边是两位监军,左监军王中正,右监军李宪。
  身前四支部队,分别是镇国军,定国军,囤安军,控鹤军。
  四支威武的队伍之前,站着几名将领。
  曹南,镇国军节度留后。
  王厚,知定国军军事。
  苏烈,控鹤军节度使。
  田守忠,知囤安军军事。
  这是对外的称呼,在新军内部,四人将有一个新的头衔——协领。
  协领以上,能统带三千新军,外加一个三百人炮营的新式部队。
  已经站了半个时辰,四军的军容风纪,就已经看出差别来了。
  镇国,定国二军,军容还是一般整肃;而囤安,控鹤,就差了那么点意思。
  苏烈和田守忠也明显意识到了这一点,额角的汗水也不知道是热的还是担心的。
  “知囤安军军事田守忠,出列!”
  高遵裕终于下了命令,田守忠松了一口气,走出了阵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