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9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5/1605

  “如此一来,成了你们只需要将货送到自家边境,丢给我们就算完事儿;而我们却要跨海五百里送到你家门口,这个亏吃得太大了。”
  萧禧哈哈大笑:“少保你就别叫苦了,高丽是贵我两国的共同藩属,我们两国联合对它胁迫,难道它还敢不从不成?”
  “另外有了这个理由,贵国可以在獐子岛上修建仓廪,构建市镇,这本身也是对高丽有好处的。”
  “在宋人抵达之前,那里就是两个荒岛而已,如今每日进出不下十万贯。大不了,给高丽王徽一份租金,让他面子上好看一些就行了。”
  谈判进入了关键节点,苏油也跟着摊牌了:“既然萧使相已经点出了鸭渌江,并做出了对我大宋如此过分的要求,看来这几天功课做得齐全啊……”
  萧禧笑而不答。
  苏油说道:“如此我就不多兜圈子了,这些让步,我大宋都可以接受,只有一个条件。”
  萧禧问道:“什么条件?”
  “条件就是,让步的程度,与辽国能够提供的木材数量直接挂钩。”
  “那敢问大宋能要多少?”
  “敢问大辽能给多少?”
  “你要多少我就能给多少。”
  “你给多少我就能要多少。”
  “此话当真?”
  “绝无虚言。”
  萧禧有些惊着了,估计了一下女直人的产能,决定来个狮子大开口:“一年三万根三尺上的木材,一根五贯,合十五万贯,如何?”
  苏油呵呵冷笑:“使相实在是厉害,连汴京城里房梁的价钱都打听清楚了。”
  “不过使相是真当我苏油是卖国贼了?还是庸钝无能?你大辽国内,木材能值这个价钱?无咎!”
  晁补之起身:“去年上京大火,辽皇命工部重修楼橹,日月宫,灵鹫寺,显真观。共计购入大椿一千六百五十根,计两千零三百四十五贯文。这在辽国国史馆是有文档记录的。”
  萧禧讶异道:“三元连这个都记得?”
  晁补之微笑道:“有些感兴趣的东西,顺便就记下来了。”
  苏油摆着手:“使相不要转移话题,我在你辽国家门口拉木头,你用大宋汴京城的价格卖给我?”
  萧禧丝毫不以为耻,笑嘻嘻地问道:“如依国公之见,又是如何?”
  苏油说道:“十五万贯,一文钱不少你的,不过价格嘛,可就得按照辽国的来,宫观的大柱想来你们也凑不出那么多,就三尺上,一贯一根,不能再多了!”
  萧禧大惊:“这就是十五万根!”
  苏油一副大款的模样:“这就很多吗?就算是三十万根,我大宋也吃得下。”
  萧禧说道:“明润啦,不是哥哥不想做你这笔大单,不过你得想想,女直人他们伐木的办法,乃是在树下堆火焚烧,让其倒塌,你要这么大的数量……”
  苏油一副匪夷所思的模样:“还如此落后?要是大宋提供斧锯呢?”
  萧禧点头:“那可以,但是必须交给我们,由我们来控制发放。”
  苏油翻起了白眼:“然后你们又得一笔好处是吧?”
  萧禧嘻嘻笑道:“刀斧乃是兵器,放到哪个国家都一样,明润你说是不是?”
  苏油犹豫了半晌:“就依你,不过你们得给钱!”
  “可以,不过得从木材钱里边扣。”
  “你!你真的过分了……”
  “干不干?”
  “尼玛……”苏油气得猛然站起身来,就差掀桌了。
  但是就算恼怒却也只有憋着:“成交!”
  转头气鼓鼓地对蔡确说道:“蔡参政,接下的事情交给你了!”
  拂袖扬长而去。
  蔡确将苏油留下的资料接过来,命属员送上笔墨:“铅笔我不大用得惯,还是觉得笔墨好使。鱼国公到底年轻气盛,不过使相,也的确过于咄咄逼人了……”
  “这么多年,能让鱼国公如此失态的,萧使相,你是第一个。”
  萧禧还在盘算从木头交易里自己能得到多少好处。
  三元记忆能力过人不假,的确让人叹为观止,但是也忽略了一点。
  那就是辽国上京的木材价格,和鸭渌江女直人手里买进的价格,中间的差距也是非常巨大的。
  甚至自己招揽几个部族,予以军事保护,直接雇佣他们干活,还能赚得更多。
  听到蔡确说话,萧禧才回过神来,赶紧说道:“好在大事都已经定下,改日回请明润一席,就算是道歉了。”
  “明润这个人做事情讲究,公是公私是私,这一点我还是非常喜欢的。”
  “不用管他了,接下来就是细节,我们接着谈?”
  蔡确点头:“嗯,那就从绢钞的第一批印刷数量和交割地点说起吧,海运虽然量大快捷,但是毕竟风险比陆路较大,我认为还是在白沟交割给贵军比较合适……”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日本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日本
  从都亭驿出来,苏油打马回了军机处。
  蔡京过来接着:“国公,情形如何?”
  苏油甩鞍下马:“上套了。”
  蔡京笑道:“国公大手笔,别说辽主昏庸,萧禧贪婪,就算是贤君名臣,也没有不上套的。”
  苏油说道:“滥发货币的灾难,研究得如何了?”
  蔡京有些笑不出来了:“我觉得,历朝上位者,当真是不知道危害?还是刻意为之?要是今后有机会,我绝不会让这些败政,成为掏空国家的灾难!”
  苏油有些惴惴然,真实历史上的你,可是吹嘘“丰亨豫大”,连国家预算都取消了,视官爵财物如粪土,然后谄媚君王,大造园林,前代积累的财富被挥霍一空不说,还导致国家财政出现巨大赤字。
  之后为了弥补赤字,又滥发盐引作废旧引,败坏盐政。
  富商大贾曾拥有数十万缗,一朝化为乌有,成为乞丐,更甚者赴水或吊死。
  盐引百年来一直坚挺地作为北宋信用货币在使用,此举直接后导致国家经济彻底崩溃,待到金人南下之时,如入无人之境。
  所以说敌在前三排,苏油曾经如同讲笑话一般,说有一个国家的宰相,曾经如此行事,最后被外敌入侵而亡。
  蔡京听得义愤填膺:“此等荒唐之辈,如何能把控要枢?!当四通商号一个伙计都不够资格!”
  苏油当时哈哈大笑,要蔡京体会其中的得失,考议历朝的经济制度,尤其是货币制度,。
  从春秋的“子母论”,“轻重论”;《墨经》中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管子》中关于货币是国家重要经济干预工具的思想,以及货币保有量,流通量的论述;
  到汉代的统一国家货币制度和经济制度思想;
  再到唐开始出现的“虚实论”,即商品与货币的关系理论,货币本身的商品价值和流通价值之剥离;
  到宋初以贵金属金银、盐钞之类的类似信用货币代行货币职能的现象,引入货币流通速度这个概念。
  到最终完成货币的定义:即货币,为由国家信用背书的,各方关于商品交换权的根本契约。
  其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相互约定,即“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的流通工具。
  这是历史上第一本关于货币的论述专注,虽然其中经过苏油的辅导和指点,但是其主体还是由蔡京完成的。
  蔡京想让苏油列名,他自己副署,却被苏油拒绝了,将之作为蔡京独立的著作予以发表,并且上呈赵顼。
  赵顼览后赞赏不已,取名为《宝泉引缀》,列在自己的书房。
  蔡京对苏油感激莫名,认为这是苏油在提携成全他。
  但是苏油的目的,其实是防着这娃乱来,有了这本书,蔡京以后行事作为如果出格,不按照自己书里的来,那就是前后不一,政治态度摇摆。
  在如今的大宋,这是大忌,沈括就是因为前附安石,后诋安石,到今天都还翻不了身。
  吕惠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南海功劳卓著,一样还回不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5/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