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沙漠开始(校对)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938

  “同时我可以给你们承诺,你们出去闯荡历练的人,哪怕身陨,家族贡献点仍旧会给予你们指定的亲人继承,而你们出去闯荡历练所得的灵物资源,家族都可以用相当于市场价的贡献点回收!”
  周阳一口气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只觉得心中无比畅快。
  这个想法和打算,是他在流云洲修仙界听完董剑平的人生经历后,就萌生出来的。
  董剑平也只是中品灵根资质,可是却能够以一介散修之身,靠着敢打敢拼的性格,以及过人一等的运气,在六十岁前就凑够了购买筑基丹的灵石,成功筑基了。
  而在镇岳仙城等六座矗立在断云山脉中的仙城内,还有千千万万和董剑平一样的散修,为了筑基拼死奋斗着。
  连这些散修都可以这样做,周家的修仙者们,为什么不可以?
  无边沙海修仙界资源是不如流云洲修仙界丰富,可是周家的修士所拥有条件,又是董剑平当初刚接触修行之时能比的吗?
  周阳亲身经历了“兽潮”攻城之战,亲眼目睹了无数练气期修士像稻子一样在自己眼前被妖兽收割后,他就有了明悟。
  修仙者想要真正求得长生,真正让自己以后获得比别人长的寿命,首先就应该有不怕死的勇气!
  你不是金丹期修士的子嗣,就不要想天上会掉下筑基丹让你筑基。
  你出生平凡,灵根资质一般,又想求长生,又想筑基的话,那就要比那些出身优渥的人更拼命、更不怕死才行!
  周阳想周家产生更多的筑基期修士,想要周家变成紫府家族、金丹家族,但是绝对不希望那些产生的筑基修士,都是躲在家族里面,靠着先辈余荫来获得筑基丹筑基的人。
  尽管,他自己以前就是这样筑基的!
第203章:周阳的决心(下)
  古人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但是修仙界实际上的情况是,等你真正得道的时候,那些跟随你的鸡犬,要么不知道换了多少次,要么就是他们本身也有升天的潜质,能够跟得上你的修为进步速度!
  以身处修仙界顶层的元婴期修士为例,一个修仙者要想修行到元婴期,哪怕是那种天生灵体的修士,也必定要耗时四五百年才行。
  等到那个人修行到元婴期,可以大肆提携族人、弟子、故旧之时,还有多少与他有关的人能够活到那时候?活到那时候的人,又会是庸才吗?
  不可能的!
  所以,周家要想强盛,变得更强盛,周家那些子弟想要筑基,光指望靠着周阳他们这些筑基期修士,肯定是不行的。
  周阳他们这些高阶修士,只能保证可以弄来筑基丹等灵物,可以给家族后辈一个上升阶梯,而想要获得这些灵物的使用权。
  想要跨越阶梯,必须得靠自己才行。
  周阳愿意当家族的守护者,庇护家族低阶修士不受其他筑基修士和家族欺凌压迫,但是不想当家族的保姆,吃喝拉撒都要给其服务到位,他相信任何一个高阶修士都是这种想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文金。
  在面临魔道修士入侵无边沙海修仙界之时,他为了保护宗门修士和附庸家族,为了平息魔乱,可以冒险参与追击金丹九层的魔修,可以不惜损耗寿元连续施展“血遁术”消灭魔宗余孽。
  当时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定是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最终还是做了。
  但是后来,曹文金也可以为了购买延寿之宝,不惜掏空黄沙门宝库一大半的积蓄。
  若不是当时“七色灵芝”的价格已经超出了他心理承受能力,他肯定是选择购买“七色灵芝”而不是“玉液金丹”的。
  有些人看来,曹文金这样做很自私,为了自己能够多活百年,不惜断送宗门下面修士凝结金丹的机会。
  但是实际情况呢?
  若不是曹文金当初不惜损耗寿元平息魔乱,黄沙门在那种情况下,还敢派人去流云洲修仙界购物吗?
  更何况,曹文金如果服下“七色灵芝”延寿百年,则肯定可让黄沙门的传承多延续两百年。
  但是现在购买“玉液金丹”的话,谁也不能保证黄沙门的紫府修士服下此物后,就能够真正结丹成功!
  无疑,曹文金最终在现实面前屈服了,选择了当保姆!
  但是周阳相信,他内心中其实肯定不想当保姆的,不然当时他也不会那么坚定的一次次加价竞拍了。
  同样的,周阳也不想当周家的保姆,他是周家的守护者,是周家的领路人,不是周家的保姆奴隶。
  他可以为周家开辟出一条通往更高境界的阶梯,但是不可能背着周家的人踏上阶梯。
  现在,梯子他已经准备好了,能不能抓住梯子爬上去,想不想爬上去看一看更高处的风景,全凭周家那些后辈们自己的本事了!
  而不出周阳预料的,当他说出家族中目前由两枚筑基丹存货,并且过些年还会有第三枚后,所有练气期的族人们都露出了又惊又喜之色。
  原本他突然打破家族规矩,鼓励家族低阶修士出门历练,真的是连周明翰都震惊了一下。
  因为谁都知道,不管周阳说得有多好听,可是一旦家族修士大量出门历练的话,肯定会有不小人死伤的,而到时候因为受到周阳鼓励出门历练死伤之人,会不会因此怨恨于他?
  可是周阳在说出这件事的同时,又将家族有多枚筑基丹的事情同时说出来,并且谈到了筑基丹的分配问题,侧面又说明了他必须这样做的道理,无形中消弭了族人心中的惊慌情绪。
  是啊!周阳只是说鼓励族人出门闯荡冒险,并未说强制族人这样做。
  你可以不出门闯荡冒险,继续在家静静修行,但是那样就意味着,你获得筑基丹的可能性,将会远远落后于那些出门闯荡冒险的人,等于你自己放弃了筑基的希望。
  周阳看着下方家族修士们脸上的神色变化,没有马上说其他事,而是给了这些人一点思考时间。
  直到过去一刻钟后,他才继续说道:“第一件事说完,我再说第二件事。”
  “这第二件事,是我先前去往灏阳山查看情况之时,看见那片绿洲之后想到的事情!”
  周阳看着凝神静听自己说话的一众族人,语气忽然变得庄重肃穆了起来:“已经坐化仙逝的已故家族长老周玄燕,她是我们周家的英雄,那片绿洲,完全是她二十年如一日用自己双手营造出来的,她营造绿洲的功绩,值得我们全族修士和凡人牢记和纪念。”
  “我们周家原先就有英烈榜,榜上的修士都要由家族统计其生平和功绩,著书立传让后辈修士学习效仿,八姑她有资格名列榜上,我们不应该让她这样为家族做出不朽贡献的人,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无人知晓!”
  “同时,我也要更改英烈榜的入榜规则,以后可以入榜之人,不必要一定是在战场上为家族流血牺牲的人才能入榜,一些在后方默默为家族做贡献,包括不仅限于营造绿洲、培育出新种类灵兽、新种类灵果等对家族做出大贡献的修士,坐化逝世后,也有资格入榜,并且家族对于这些入榜修士,都将给予特殊补助!”
  “八姑周玄燕营造的绿洲,我已决定将其更名为思燕绿洲,以纪念她的功绩,同时一次性给予她两千家族贡献点的特殊补助,这部分补助由其后人周宇继承!”
  他这番话说完,其他人还没怎么回过神来,老族长周明翰却是猛的一声长叹道:
  “哎!听闻族长这番话,老夫惭愧啊!当初玄燕那丫头回来向老夫复命之时,老夫竟是未曾想到这一层,未曾给予她任何补助,而她竟也是无怨无悔没有多说什么……让玄燕丫头入英烈榜,给予特殊补助,老夫第一个赞成!”
  周明翰在周家的威望自然不用提,他都如此,加上又是周阳这个族长提出的这件事,其他人怎么会反对。
  更何况,周阳刚才所言的“英烈榜”适用规则,对所有周家修士来说都有利,让许多人都看到了自己入榜的方向。
  世间之事,莫过于“名利”二字,修仙者虽然高人一等,但也跳不出这两个字的范围。
  强如金丹期修士,也要开宗立派,称尊做祖来让后人牢记自己的名号。
  更别说是修为低上许多的练气期修士了。
  周家的“英烈榜”,筑基期修士坐化逝世后,自然可以随便入榜,但是对于练气期修士而言,就很难了。
  周玄燕之前最近入榜的修士,还是上次参加“筑基大会”陨落的几位周家长老,他们是在战场上为家族流血牺牲的,自然是有资格入榜。
  其余如坐化逝世在家的周光谦、周光荃、周光旦几位老人,都没能有此殊荣入榜。
  现在周阳将入榜的道路扩宽了,对于所有周家练气期族人们而言,都是一件大好事,这些人,都要感激逝世的周玄燕。
  “说完第二件事,再说第三件事。”
  “这第三件事其实和第一件事也有关系,因为家族目前的情况,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向外开扩,目前家族已经在找寻可以开扩的地方,到时候必定会有一场恶战,因此这次家族会议后,所有练气中期修士,都必须给我锻炼你们的斗法厮杀能力,到时候你们都要过去参战!”
  “而且到时候由你们猎杀的妖兽,家族统统都会以贡献点来收购!”
  陆氏父子所发现的那个新绿洲,周阳目前还不能透露给那些低阶族人们知晓,但是以后开扩绿洲的战斗,他却要让这些低阶族人们参加。
  这是强制性的家族任务,是身为家族成员必须履行的职责,就好像当初周家在开扩灏阳窟灵脉的时候,也将所有家族练气后期修士召集到一起一样。
  周阳现在提前数年时间给这些族人们提醒这件事,都是冒了一些险的。
  他说完这件事后,没有像先前那样再给下面族人们思考这件事的时间,而是直接说出了这次家族会议最后一件事,也是最急需要解决的一件事情。
  “最后说第四件事。”
  “这第四件事情就是,家族凡人数量已经到了玉泉湖绿洲能够供养的上限,我会和老族长商议研究如何迁徙凡人的事情,你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迁徙之前,都给我抽时间过去帮助凡人种植的粮食增产!”
  “同时我这里给你们一个赚取特殊贡献点的机会,我不管你们是找也好,自己研究改良也好,只要有人能给我弄出来比目前家族凡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亩产量高出一成的粮食作物,我就代表家族奖励你500特殊贡献点,每增加一成的产量,多加500,上不封顶!”
第204章:沙地驼车
  家族会议过后,周阳并没有停歇下来。
  他先是又带着家族如今唯一的二阶中品阵法师周广翔去了一趟灏阳山,把自己从流云洲修仙界买来的三阶中品阵法“地灵玄罡阵”布下,真正将这座三阶中品灵山建立成为了周家第二座灵山。
  而后,周阳又忙着捣鼓起了迁徙凡人的交通工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9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