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直播攻略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1537

  风瑾一直认为自己是世家贵子,家教良好,正常情形下不会做出失礼的举动。
  直到,他认识了姜芃姬。
  咳得红了脸颊,他有些窘迫地整理仪态,收拾身前狼藉的“犯罪现场”,表情略窘。
  “兰亭,渊镜先生乃是天下人都敬仰的夫子,你怎么可以这么……”
  说到这里,风瑾实在是说不出来了,他发现自己的脑子找不出合适的词汇。
  姜芃姬撇了撇嘴,道,“不就是戏说么,只是换了个方式叙述罢了,又不是刻意诋毁他,你那么老古板做什么?也许我这番说辞丢到渊镜先生面前,连他本人都会赞同。”
  风瑾老成地叹了一声,要说歪理,他真的说不过眼前这人。
  “渊镜先生胸怀四海,自然不会跟你一个小辈计较。”风瑾说道。
  因为手伤势过重,他的右手将会有一段时间无法执笔,很不幸错失了此次考评的机会,所以他最近十分清闲,姜芃姬有空便将他拉过来下下棋或者聊天打发时间,免得他胡思乱想。
  不管是寒门学子还是士族出身,大家伙苦读多年,不就是为了一朝青云直上?
  风瑾脸上没有表现出来,但心里肯定没有这么洒脱。
  姜芃姬的好意,风瑾心知肚明。
  “你在做什么?”
  厮杀一局,姜芃姬令踏雪准备一张桌案置于庭院内,一大叠剪裁好的竹纸静静躺在上面。
  “默书,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跟你下棋,你的心思根本不在棋面,无趣。”
  姜芃姬跪坐在一方竹塌上,踏雪微微掀起袖子,帮她细细磨墨。
  风瑾听到姜芃姬戳穿他心不在焉的状态,面上多了一丝尴尬,旋即收敛心神,转移话题。
  “默写?柳伯父留给你的任务?”
  柳佘作为总考评官,早早去了考场准备,为了避嫌,在考评结束之前他是不会回来的。
  按照风瑾所想,柳佘对姜芃姬如此看重,肯定会猛抓她的学业,留一些家庭作业挺正常。
  姜芃姬却说,“不是啊,我是在默写程先生那些藏书。”
  程先生,指的是程丞。
  她之前跟程丞“做了一笔买卖”,她提供上好的竹纸,程丞将自己的藏书抄写一份给她,但谁让程丞收藏的书简那么多,几万卷不止,等他抄完,少说要等个一两年。
  姜芃姬不是等不了那么久,但她现在清闲,完全可以将事情做得更好。
  越是融入这个时代,姜芃姬看到的东西越多,理解也越深。
  诚然,远古时代有太多地方令她不爽,科技落后、文盲遍地、习俗野蛮、性别歧视……但不可否认,这个时代亦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出彩之处,例如前人积累下来的智慧。
  她翻看不少兵法藏书,发现里面很多观念和她所学的内容十分吻合,有些看似粗浅,本质却十分雷同,要知道她曾经的时代与这个远古时代,相隔至少一两万年时光!
  姜芃姬慢慢收敛内心的轻视,转而改变自己的态度,认认真真去学习钻研。
  若非如此,她之前也不用大费周章套路程丞的藏书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风瑾坐在一旁,见她提笔写下这些句子,细细回想,似乎没有相熟的记忆,然而字句短小精悍,念起来隐含一番深刻道理,他不由得眼前一亮,追问道,“这又是何人所著,其文通俗,顺口易记,倒是有趣。”
  风瑾这么一问,虚拟屏幕上齐刷刷飘过一堆弹幕。
  【老司机联萌】:风瑾少年,这是《三字经》的内容啊,华国古代启蒙教材。
  【音乐家诸葛琴魔】:《三字经》,作者是宋代王应麟,说了你也不知道王应麟是谁啊。
  【毛茸茸的皮袋】:查了度娘,《三字经》的作者是王应麟。
  【农夫山泉有点悬】:宋代王应麟,不过风瑾少年的位面根本没有宋代吧?
  事实上,按照一些大神的分析,主播目前所处的时代倒是有些类似魏晋南北的样子。
  除了答案,弹幕上又飘过诸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类的弹幕。
  内容乱七八糟、五花八门,若非姜芃姬记忆力强大无比,恐怕也要被弄晕。
  面对风瑾的问题,姜芃姬垂着眸子,趁着他不注意瞄了一眼弹幕,记下继续写。
  “不知道,所书人物已经不可考究了,我只是觉得瞧着有趣便抄录下来。”
  今天直播的画风有些不对劲,热闹得像是过节。
  当姜芃姬说想要抄录一些适合启蒙书籍,问他们有没有好的建议,整个直播间的观众都沸腾了,他们不知道古代典籍,但是度娘一定知道,搜一搜就能在主播面前装大儒!
  于是,姜芃姬在第一页书页上写下《三字经》三个大字,作者那边写的则是“佚名”。
  之所以不写上原作者,只是因为她不想有人去考究传说中的王应麟是谁。
  所以,她怎么知道王应麟是谁?
  风瑾对姜芃姬的回答也没觉得奇怪,程丞那些大箱子实在是太多了,他也远远看过一眼,里面的书简摆放整齐,可见主人的用心,但很多古籍都残缺不全,更别说考究作者是谁了。
  “……昔孟母,择邻处……这是讲孟母三迁?”
  风瑾一眨不眨地看着,里面短小精悍的词句,很多都来源于旁人耳熟能详的典故。
  孟母三迁这个故事,每个读书人都知道,但像这样用寥寥六字概括,闻所未闻。
  隐隐约约,风瑾觉得内心闪过一丝异样,只是消失太快,没有抓住那种感觉。
  姜芃姬眉头一拧,抱怨道,“你吵到我了。”
  风瑾眉头一耷拉,默然,然后乖巧地坐在一旁。
  很好,这样就安静很多了。
  姜芃姬继续抄录,直播间的观众还贴心地帮她寻找各种注释版本,只是他们根本不是从一个网页粘贴复制的,导致发出来的内容十分驳杂混乱,她只能删删减减,写废了好几张竹纸。
  有观众热情洋溢地帮姜芃姬,自然也有观众看戏吐槽。
  【农夫山泉有点悬】:我以为主播能免俗,不抄袭,却不想你还是走了套路。
第287章
三字经,王应麟是谁?(二)
  【多啦爱梦】:至少主播没说《三字经》是她写的吧,作者一栏写的是“佚名”。
  【小卷子的卷子】:事实上,我觉得主播这样才是聪明的做法,毕竟古代文人相轻,想要真正令对方服气,除非有过硬的本事和文学涵养,单纯靠抄袭,露馅儿的可能性太大了。
  事实上,也有不少观众撺掇姜芃姬在书页上写自己的名字,《三字经》毕竟是启蒙类书籍,以后要是推广开来,几乎每个孩子念书,最先接触的就是这个,文名能流芳百世啊。
  只是,她的回答让观众都囧了。
  【主播V:依照联邦律法对于原创文学制定的保护条例,抄袭罪名很严重,三年起步,最高终身。哪怕不是被原创者起诉,所得九成利益也要归属原创作者,并且赔偿高额精神损失。】
  除了这个理由之外,姜芃姬还有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
  她的目光着眼于遥远的未来,而非眼前的蝇头小利。
  直播间观众给出的《三字经》很短,姜芃姬没多久就抄录完了,让踏雪拿去用香炉熏干。
  风瑾闲着无事,将熏干之后的纸张按照内容排序,然后订成小册子。
  相较于他以前读的书籍,这本短小的《三字经》十分粗浅,但又易懂。
  “唉,十六国乱世,也不知道有多少瑰宝就此遗失,断了传承。”
  风瑾将手中的《三字经》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聪明如他,隐隐知道这本册子真正的用途。
  因为姜芃姬的误导,他已经认定这是十六国乱世中遗失的孤本,也不知道程丞从什么犄角旮旯里搜出来的,能维持相对完整的内容已经不易,也就没纠结作者是谁这种问题。
  也因为这个,风瑾对程丞的坚持越发钦佩。
  在他看来,那才是文人真正的风骨,而非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姜芃姬听了,随口道,“都是孤本,一旦被毁了或者知道内容的人没了,后人再也看不到里面的内容。要是能扩大范围,人手一本或者读书的人多了,传承起来总是比较容易一些。”
  一个时代想要进步,书籍就不能独独属于一家或者一小拨人。
  偏偏现在的状况就是——很多珍贵的孤本都掌握在一家或者少数几个传承已久的士族世家手中,若是这些士族遭遇不测了,孤本有可能流失或者彻底消失,断了传承。
  造成如今这个现象,原因有很多,但在姜芃姬看来,主要原因有两个。
  其一,造纸术还未成熟,竹简笨重,纸张轻便。换而言之便是社会技术生产力不足,导致读书的成本太高,普通百姓难以承担。吃饭都吃不起了,谁还有多余的闲钱去读书?
  其二,特别阶层对知识体系的传承垄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15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