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705

  历史上河朔三镇或者说河北三镇,包括幽云以及已经半自立状态的天雄军,是唐代最强盛之地,河朔三镇税入,几乎是全国的一半。
  至于陆宁现在所说的河北三镇,实则也就等于原来河朔三镇中的一镇,而且,因为各种战乱,逃离河北三镇的人口极多,但不管怎么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现今这小河北三镇真能入齐,对齐国实力的提升显而易见。
  当然,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极大。
  陆宁斟酌着又道:“如果我所料没错,契丹很快会发生叛乱,短时间内应该无力南侵,而趁这段时间收复河北三镇,令其归心,日后我们与李重进、赵匡胤的角力,便会处于主动。”
  所谓契丹很快叛乱,陆宁只是猜想,具体历史事件他自然不记得那么精准,只知道这睡王在的时候契丹叛乱不停,而且,恰好是郭荣伐南唐的时候,爆发了一次极大的叛乱,按照历史来说,郭荣现在,应该还在征伐南唐。
  最近契丹没爆发大的叛乱,加之几次征南都不顺利,贵族怨声载道,只怕一旦被压制的贵族发动叛乱,比历史上来得还要猛烈。
  趁这个机会,自然是收复河北三镇的最好时机。
  “你在镇东关时,得到的讯息?会不会有假?”永宁公主问。
  见陆宁摇头,永宁公主微微颔首,“那,这倒真是个机会。”对陆宁确定的话语,她已经下意识相信,毕竟这家伙从没说错过,他说契丹要爆发叛乱,那多半假不了。
  “不过,要如何去?我们和河北三镇,隔着黄河天堑,调动兵马可不容易。”
  要走渡口,还要调动船只运兵,不过永宁公主,知道陆宁得到胡商集团支持,所以,借调船只之类的,倒是不成问题。
  “我一个人去就可。”陆宁笑了笑。
  永宁一呆,粉脸上,全是服了你的表情,这可不,又是一个拍脑门的主意?
  “我单枪匹马,以示诚意,何况若说领军马去?我带多少?带少了根本无用,带的多了,一来调动不方便,二来,只怕李重进会趁机偷袭齐鲁诸州。”
  陆宁笑笑道:“昔年光武帝单骑收三十万铜马乱军,我准备去的河北三镇,都是官兵,又怕什么?”
  刘秀收铜马军,后世网络上传得极为夸张,其实要细纠,根本没那么神奇,但现今之世,没有网络引经据典拿着世界地图纠错,光武的壮举,饱读典籍的永宁公主自然阅过。
  “而且我一个人,来去自如,没人能擒得了我。”这是陆宁最重要的理由。
  “那么,你是让人觉得,殿下麾下,再无死士乎?”永宁突然反问。
  陆宁摇头,正要再说,外面大蜜桃匆匆进来,“主人,沂州来的快马,说是唐国使者入了我国国境,为唐中书舍人乔匡舜。”
  陆宁微微颔首,正好,给唐主写了书信,一直不见回音,实则和南唐北境,还一堆糊涂账呢。
  永宁公主蹙眉。“怎么又是这家伙?”
  陆宁咳嗽一声,心说你才见他几次,我他娘从来到这个世界,每次见到的南唐使,都是他!
  ……
  第二日,在别苑厅堂,陆宁见到了乔舍人。
  乔舍人根本唱都不唱,躬身将绢册双手奉给陆宁,“圣天子的诏书,请齐王过目。”
  陆宁拿起来看,微微一怔,唐主诏书里,却是封自己为齐王、齐国国主,本邑东海县。
  这就如同藩属国被册封一般了,唐主这诏书的意思,自然就是齐国从此为唐国藩属,唐国为齐国之宗主国。
  南唐中枢,应该为此事合议了很久,现今南唐和吴越交兵,自然要稳定北境,这册封,承认了自己齐王的合法性,而且还名义上变成了南唐的属国,既暂时维持了和自己的关系,使得北境无忧,自己等于帮南唐守北境,而日后,若征讨自己,也师出有名,毕竟藩属国,宗主国提个什么条件,自己拒绝的话,宗主国就有征讨的大义了。
  东海县,送为自己本邑,没收回去,自也是为了维持和自己的关系。
  诏书里还言,裁撤靖海军。
  想来,海州、楚州都会有剧烈人事变动,但诏书里没提,自是因为,靖海军裁撤,是唐内部事务,自己现今是藩属国国主,海州楚州事务,和自己再没有关系。
  不过海州楚州许多士兵留在了齐国,甚至如张彦卿等唐国旧臣留下成了齐国将领,又有海州楚州大量移民迁徙来齐,这些,诏书都没提,显然就当一笔糊涂账,暂时揭了过去。
  “圣天子对殿下,可说极为优厚了,王弟已经由齐王迁楚王。”见陆宁看过诏书后陷入沉思,乔舍人赔笑说。
  南唐原本是有齐王封号的,也就是唐主的四弟李景达,现今,改封了楚王。
  乔舍人心里也叹息,原来还以为这齐王殿下不肯跪着接旨是一种怪癖,毕竟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可现今看,显然齐王殿下从心中,就不是肯屈就人下之人,这道诏书,也不知道合不合他心意。
  陆宁抬头看向乔舍人,笑道:“那我齐国,每年要岁贡多少给上邦啊?”
  乔舍人忙赔笑道:“这却不用了!便是朝贡,圣天子自也会有厚厚赠礼。”
  这种入贡其实就和交易差不多,中原王朝和藩属国的常态。
  而且乔舍人用“赠”而不是“赐”,用词极为谨慎。
  陆宁微微颔首,“如此,我会修书给大唐皇帝,以谢圣恩,我本来就是唐臣,此也理所应当。”
  乔舍人这才松口气,齐王既然称圣天子为“皇帝”,自然就是默认了臣属的关系,如此,对双方都好。
  算是互相有个台阶下,免得因为北境的糊涂账,马上就敌对起来。
  至于以后会怎样,那天知道……
  陆宁考虑了一下,既然南唐朝廷好不容易琢磨出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条件,自己也不想现今就和南唐撕破脸,不然,可就四面楚歌。
  而且,陆宁又想起了那天觐见时唐主憔悴的面庞,心里轻轻叹口气,至少,在他在世时,自己不要成为他的心腹之患,此外,他之子,李煜,自己会保他富贵荣华一世,令其开枝散叶繁衍下去,这南唐皇家,总会比历史上处境更好,如此,自己也算对得起唐主了。
第二十八章
气吞万里如虎
(上)
  风吹起阵阵黄沙。
  烈日暴晒下,黄土路上好似有丝丝蒸汽,看着远方人影都有些恍惚。
  北方的盛夏,炎热无比。
  而闷在铁罐头似盔甲里的陆宁,可以想象身前身后铁骑兵的感受,自己体格,抗寒耐暑,却已经觉得闷热无比,更别说自己麾下的侍卫铁骑了。
  来北境,陆宁本想单身前来,但永宁公主的反问,令陆宁开始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天下人会问,河北三镇也会问,齐王麾下,再无死士乎?”
  是啊,自己初衷是好的,不想有部下出现伤亡,但是,却没有考虑这个年代,麾下勇士们的感受。
  自己若孤身一人来北境,就宛如在抽这些可以为自己舍生取义的儿郎们的耳光。
  自己单枪匹马,落城陷阵,他们没办法,跟不上自己脚步,只能望着自己身影奋死冲杀。
  可自己亲身赴北境三镇,若一个侍卫都不带,对侍卫亲军的士气,绝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是,他们人人都知道,自己极为悍勇,单枪匹马来北境,遇到凶险,全身而退的机会很高,但他们也会希望,一旦遇到凶险,他们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逃离的可能,哪怕,能再多出一丝丝机会呢?
  他们自然不会成为自己的拖累,而是遇到凶险时,为自己成功出逃,可以尽那么一点点力。
  一旦遇到凶险,他们就没想活着回黄河另一边。
  若自己反而要救护他们的话,怕他们都会立时自尽以全忠义。
  翻来覆去,陆宁想了很多很多,最后,终于还是决定选一百名亲卫随同自己来河北三镇。
  陆宁初始想选连珠营的弓骑,但是,众太保却都进言,该当选重骑。
  因为弓骑,擅长游斗,而重骑,便是遇到重重包围,也可争取帮自己冲出一条生路。
  显然众太保也都知道,自己选弓骑的用意,遇到敌人,弓骑需要游斗而不是冲进敌军中硬拼,显然自己是想,将这些弓骑也都带回来。
  然后,诸太保层层选拔,挑选了百名重骑,而哪一位太保作为指挥使跟自己来,太保们却发生了内讧,几个太保甚至言语不和进行了弓马较量。
  最终,还是陆平选定了呼延赞,毕竟重骑虎贲营,呼延赞为指挥使,百名随行虎贲就是呼延赞麾下,呼延赞更熟悉他的部下,而且呼延赞带领重骑冲击的经验也更为丰富。
  昨日,陆宁率这队军马从滨州渡口横渡黄河,对面,早得到信使送信的横海军节度使张美,派出了掌书记唐舒率领数百士卒来迎。
  昨日晚间,在沿途一个小镇扎营休息了一晚,现今,距离沧州已经仅仅几十里。
  “齐王殿下,听到号角响了吗?”策马跟在陆宁身侧的唐舒突然一笑。
  陆宁早就听到了,微微颔首。
  “都护公已经亲自出城相迎。”唐舒笃定的说。
  陆宁点点头。
  果然,不久后,就见前方扬起滚滚沙尘,一队骑兵疾驰而来。
  陆宁远远眺望,脑海里闪过这镇守沧州的横海军节度使张美的传闻,当然,也不能说是传闻,很多事情,就是永宁说的。
  张美由库房小吏,因为精明强干,蹿升很快,到永宁公主的父亲周太祖期间,已经是澶州粮料使,那时候郭荣率兵镇守澶渊,每逢粮草缺乏时,柴荣就向张美求取,张美就私自供给他。周太祖听说后大怒,准备派人前去斥责张美,但恐怕伤了柴荣的脸面,于是就将张美调往濮州,担任马步军都虞候。
  到郭荣继位,马上诏张美入枢密院,周和北汉的高平一战,张美表现出色,升右领军卫大将军,并暂且代替重病的宰相范质判决三司之事。
  郭荣战死后,后周一系列人事变更,张美被任命为这横海节度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7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