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校对)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705

  但此刻,亲眼见到契丹女射之威,这些文弱从未见过兵锋之人,都是骇然。
  北境之地,因为契丹军马曾经攻破汴京掠走帝王帝妃,是以军民对契丹多多少少有些畏惧,不过契丹女射,原本在这些文人观念中自然便是美姬之类的。
  但此刻亲眼看到这些契丹女射的冲天威风,这些文人,都是瞠目结舌。
  方才作为“齐王党”主力辩手的文人,立时得意洋洋道:“除了齐王殿下!谁还能令契丹蛮男骄女屈膝为奴?”
  反方辩手默然,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第四十二章
亲人遭难
  通常陆宁到了哪一州,并不是什么天大秘密,但是,陆宁早有严令,若不得自己诏令,任何地方官员不得拜见自己。
  在齐鲁地,便真有一名刺史两个县令曾经以为齐王殿下只是故作姿态,到了本地境内,难道臣下去觐见还有错了?
  而最后,这位刺史和那两名县令都被罢官,贬到异地为吏。
  从此以后,齐王殿下的踪迹传闻,渐渐少了。
  在德州也是如此,行宫大门前,门可罗雀,只有几名农宫卫孤零零站岗。
  回到行宫,陆宁便给尤五娘回信,又令农宫卫去驿站传讯,不管尤三郎现今在哪里,唤他来见。
  尤五娘的书信里,却是说,三哥好似查探到了自己亲人踪迹,好似在贝州武城县。
  虽然不敢再多说别的,但自然是希望主君,能想办法令她亲人团聚。
  尤五娘家本是淮南大户,因为战乱北迁投亲,又在混乱中一家失散,她和尤三郎最后逃难到了东海,想想,也有三四年了。
  现今亲人失散,再想团聚那就太难了,不过尤三郎是包打听总管,自然是查到了些蛛丝马迹。
  其实这本来就是自己吩咐的,但现在其亲人,却是可能在敌国境内,他便没先和自己说,却是给妹妹送去了书信,想让妹妹吹枕边风令一家团聚。
  显然他是怕和自己说后,自己一口回绝,金口一开,事情就没了转圜余地。
  陆宁琢磨着蹙眉,又写了回信,告诉尤五娘,来德州和自己相会,又说,王妃、东尚宫、北尚宫,也都可来德州,就当作散心。
  虽然陆宁一直和这几位王妃、侧王妃的讲,她们行动自由,本国境内,想去哪里玩就可以去哪里玩,只是不要劳动地方就可。
  但显然,这不是陆宁一厢情愿的事,包括永宁在内,便是出王宫都很少,更莫说离开兖州甚至去外地游玩了。
  这和当初陆宁在河北而小十三在尤五娘陪同下去助阵不同,齐国领土现今基本稳固,陆宁在外巡游,王妃、侧王妃们既然没得允许陪同,更不能私自出宫了。
  想想,陆宁心下觉得这些大小美女实在有些可悲,当然,心里也知道这只是自己强加到人家头上的“可悲”,实际上,除了北尚宫外,其余诸妃怕是都乐在其中。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令尤五娘来,其余几个妃子,也都一起来游玩便是。
  ……
  尤三郎其实就在德州,得到陆宁讯息立时屁滚尿流来见,见面就用力磕头,请主父饶了自己给妹妹写信的罪过,只是自己人微言轻,实在不敢和主父说家中事。
  陆宁也没多说,只是告诉尤三郎,自己将会设司密局,管理所有包打听,尤三郎为司密局左监,甘二郎为右监,共掌司密事,左右监,都为正六品上官员,左监管理河北事,右监管理齐鲁事。
  看似将包打听正式明定了司衙,更任命尤三郎为正式官员,而且司密局自然也会随着地盘扩大而属员越来越多。
  但实则,同样从此尤三郎和甘二郎便互相制衡,免得这尤三郎多了别的心思。
  虽然包打听仅仅是打听情报,但尤三郎显然已经有点翘尾巴,从他发现亲人踪迹却第一个给妹妹写信便可看出端倪。
  把甘二郎调拨来司密局,也是由尤三郎想到,自己现今就该未雨绸缪,别令外戚尾大不掉,都来打探情报就是,这差事,说重要是真重要,本就该用自己最亲信之人掌事,但同时,只是对自己特别重要,没有自己支持,又没有任何权柄在手。
  招远卫事宜,由内府派出精干女官轮换,不令人长期把持那片宝藏,而且,说实话,女人细心,又很能干的话,管这些,才真是把好手。
  尤三郎跪下砰砰磕头,热泪盈眶,是真的激动,真的可以穿官袍了不是?而且是正六品,要一年前,哪敢想啊?!
  而且,终于和甘二郎平起平坐了,何况,自己是左监,他是右监,按理他该是自己的副手,只是主子一视同仁罢了。
  看他如此激动,陆宁有些无语,他现今自然不知道自己以史为鉴的那些心思,仅仅当作自己的恩宠。
  陆宁咳嗽一声,接下来,便勉励了几句,更令尤三郎,恨不得将头磕破。
  接下来,陆宁问起尤三郎发现亲人线索之事,尤三郎更哭着磕头,“主父,小奴从未想过,尚有和大哥二哥幺妹团聚之时,还有小奴的老父老母,都在贝州武城县,只是好似大哥闯了大祸,家里正要受难!”
  他激动的讲述起经过。
  原来,按照陆宁吩咐,齐境邻近州县,他也在尽量收买细作。
  贝州和德州相邻,其东城县,和德州漳南县接壤。
  恰好漳南县有一名商人,在东城县有亲,且其亲属为东城县县兵的步兵都头,尤老三便和这位张姓都头接触,但刚刚接触,尤老三只是以齐国行商身份,试探这位张都头,说想去东城县行商,能不能予以方便。
  齐国重商,其商人和李重进之宋国、江南唐国、吴越,乃至北汉、南汉、以及荆楚地的南平国,都有贸易,甚至在蜀国,有时也有齐国商人踪迹。
  而东城县属于贝州,贝州属天雄军。
  天雄军前身为唐时河朔三镇的魏博军,强盛无比,虽然后来州府被阉割,现今只有大名府(魏州)、洺州、博州、贝州,一府三州,但仍然是极为重要的一处军镇。
  天雄军节度使魏王符彦卿,本来就态度暧昧,在李重进进为宋王后,与其关系更为冷淡,天雄军州府,齐商则通行无阻。
  是以尤老三扮作齐商和那张都头接触,并不令人奇怪。
  倒是张都头,却频频打量尤老三,用一种很奇怪的目光。
  最后,张都头才说,东城县有一户尤姓人家,老父老母,还有大郎二郎、幺妹,其中尤二郎和你,长得实在太像。
  尤老三立时大惊,问起那尤家老父名讳,张都头说叫尤念福,尤老三如遭雷击,这可不是他父亲名讳?
  张都头又说,他对尤家如此熟悉,是因为尤大郎犯了抄家灭族的官司,尤大郎,已经在贝州被打入囚牢,尤老爹、尤二郎及女眷,都被收押进县城大牢,等待州署裁刑。
  “那姓张的腌货说,李重进进宋王,我大兄酒后骂什么乱臣贼子,还诅咒李重进断子绝孙,这,这不没影的事儿吗,我长兄,哪里会在乎这些?”尤老三哭丧着脸。
  陆宁也有些无语,如果尤家就是尤老三和尤五娘的家风的话,那尤大郎的作派也可想而知,哪里会关心什么军国大事?当今天下是姓宋还是姓秦,关他鸟事?
  尤老三,这时就苦着脸望着陆宁,他打听到这些,虽然心里惶急,但自也不敢和那张都头多说什么,只有赶紧给妹妹写信,请妹妹求齐王殿下拿主意。
  陆宁听得渐渐明了,略一沉吟,点点头道:“好,我也正想见识见识天雄军是什么气象,你再和那张都头见面,承认尤家是你亲人,请他帮忙,看可还有回旋余地,若不能,东城县中你亲人,问他多少钱可以赎回。”
  尤老三一呆,随即明白所谓“赎回”就是贿赂那张都头,令他想办法怎么将关在东城县大牢中的自己家人救出来,忙躬身应是。
第四十三章
悲喜事
(上)
  鹅毛般大雪飘飘洒洒从天而降,山河大地一片素白。
  尤老太公踩着厚厚积雪,在这官道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不时畏惧的看着走在前面的张都头。
  本来是淮南大户人家,遇到战祸得罪了权贵要被抄家所以逃离家乡,本以为去淮北投亲,谁知道那亲家也在战火中不知生死,宅子都被烧光,随之遇到乱军,一家失散,他和两个儿子及女眷与流民为伴,又恰好结识的一个流民,说是在河北富足之地有亲戚,便跟着一路乞讨而来。
  到了这贝州东城县张家庄,勉强落足,这张家庄土地,全是村里大族张家的土地,大郎和二郎,只能做张家的佃农,但这几年,总算有口饭吃,路途颠簸,二郎妻子病死,在此处,二郎甚至讨了门续弦。
  却不想,前几个月,在东城县任司功佐的张家三郎,派来媒人说亲,想要尤老太公小女嫁给他的二儿子。
  若说这门亲事,本来不错,对尤家来说,是高攀。
  但那张司佐的二儿子,自幼呆傻,还有虐杀鸡鸭的怪癖,此事整个东城县无人不知,是以年近三十还没有娶亲,自是高不成低不就,而尤家虽然是佃农,但尤老太公之女尤懿懿,却是出落的闭月羞花,美名渐渐传遍四邻八乡,张司佐怕是觉得儿子娶这样一个小美人,说不定还能开窍诞下子嗣。
  尤老太公虽然过得破落,但哪里愿意将掌上明珠送去受苦?何况懿懿是尤老太公翻身的最后希望,本觉得女儿还小,刚刚十二岁,想再等一两年,说上州里富贵人家也未可知,哪怕给巨贾做妾,那么多索要彩礼,总能买些良田,尤家才能真正在此生根立足。
  张家虽然是本地豪族,但三郎本就不是能承袭家业之人,其聘礼想也知道,也不过意思意思,张三郎怕是觉得这门亲事,尤家本来就是高攀,又哪里肯出多少聘礼?
  更莫说,张三郎那二儿子呆傻又危险,送女儿进这种人家,终究还是不忍心。
  不过尤老太公也知道在人屋檐下,所以很客气的婉拒,后来媒人又几次上门,尤老太公都含含糊糊的拖延,甚至开始托人打听县城里州城里有没有合适的豪门富户,只能提前将女儿嫁过去了。
  然后,突然间,得所托之人的讯息,去贝州为妹妹寻觅佳婿的大郎就在贝州被抓,说是酒后痛骂宋王和魏王,说了许多大逆不道的话。
  然后,县兵就来抄了自己的家,将自己等一众人,都抓进了大牢。
  本来,好似要连坐三族,不过自己一家是外来户,在此地并没有其他亲眷,饶是如此,当初引领自己来到这张家庄的那流民陈大郎,也被抓了起来。
  尤老太公这些日子琢磨,估摸着就是张家使得坏,但情势如此,覆水难收,便是对张家服软也已经没用,毕竟自己家人,现今都成了人家砧板上的鱼肉,人家也根本不用你服软。
  尤老太公这几日在牢中,哭天抹泪,肠子悔的都青了,早知道,就答应张家亲事,现今,却是要家破人亡。
  但不想今日一大早,牢头突然将他领出来,交给了这位张都头。
  张都头说带他去个地方,他也不敢多问,只能战兢兢跟着他,坐车马到了附近一个小镇,又下车,跟着他走,风雪之中,实在有些冷,他裹着褴褛衣衫,袍子里用来御寒的柳絮在牢中已经沾满泥水,现今粘糊糊不但不御寒,冷风吹来,反而更加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7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