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校对)第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705

  “刚刚入冬时,进的蛮地!”陆宁说。
  “啊,啊!”妇人激动的,几乎要站不住,“外间,外间现在是什么年份?早不是清泰年了吧?”
  陆宁呆了呆,现在说清泰年的话,那多半就是指后唐的年号了,距此也二十多年了,这妇人应该是十几岁便被虏入蛮地,想来,吃了很多很多苦,看她容貌,昔年应该是娟秀美女,现今,却和野人一般了。
  “娘亲!”蓝婵终于走上一步,喊了声。
  陆宁讶然,但这妇人激动间,心思全在自己身上,根本没注意到蓝婵也没听到有人在旁说什么,显然是,见到真正中原人出现,太激动太激动了,这二十多年,魂牵梦萦的,都是故乡之地吧?
  “现在是奉天三年,马上就入春,奉天四年了!”陆宁略微提高了声调,看她耳朵好似有些背了,年纪轻轻,但在这鬼蛮之地,只怕身体早就开始衰老。
  “啊,奉天年了!”妇人颤悠悠探出手,抚摸陆宁袍袖,眼中全是热泪。
  “老夫人,我是和蓝婵一起来营救你的!”陆宁任由她摸着自己衣衫,心里五味杂陈,至于鬼蛮们现在会聚集而来,倒也无关轻重,这老妇人,实际年纪没那么老,只是在蛮地煎熬,过早衰老,而她二十多年心中所念,都是要回到中原回到故乡吧?
  听陆宁的话,妇人身子一颤,茫然转头,这才看到了蓝婵。
  但很快,老妇人又转向陆宁,有些激动的道:“是唐军,唐军来了吗?唐军回来了?”
  陆宁点点头:“算是吧!”
  此时,外面甬道,传来铁甲的声音,显然是有鬼蛮,已经去披了甲胄而来。
  陆宁对蓝婵使个眼色,随之一阵风似的出去,外间三个铁甲鬼蛮,还没明白过来,便都额头中箭,极为笨拙的摔倒,又嗡一声巨响,跟在他们身后的十几名鬼蛮,立时吓得撒腿就跑。
  陆宁又回转,道:“出去叙话。”来到抖如筛糠似的雷利面前,“站起来,前面带路,让你部下将赵细封送来,其余人都滚的远远的,你要有半分逃的心思,外面那些具甲蛮,就是你的前车之鉴!”
  蓝婵走过来,手上一堆绿泥,抹在陆宁虎口上,又有蒲草叶,小心帮陆宁绑好。
  她这些药泥和蒲草叶是早就准备好的了,但后来见陆宁手掌被她咬的地方很快止血,看起来伤势不重,便药泥裹着草叶带在身上,准备回头扔掉,但陆宁进入溶洞后的厮杀,用力过度,尤其双手紧握箭矢,磨得虎口血迹斑斑,蓝婵这才来帮他止血。
  虎口清清凉凉,感觉舒服了许多,陆宁笑笑:“谢了!”
  蓝婵呆了呆,摇头道:“本来就怨我!”
  陆宁咳嗽一声,其实,倒也真不能全怪她,这小丫头,青春健美酮体,很有蛮劲,弹力也太过惊人了些,紧紧抱着,她那拼命挣扎带给人的刺激,实在非同一般,自己也确实忍不住,用力抱了抱,算是揩了她的油,虽然,本意不是为此,但下意识反应,真占了她的便宜。
  雷利起身,被陆宁箭矢抵着向外走,蓝婵扶着母亲在后。
  “蓝婵,这位将公,你怎么认识的?”蓝婵母亲问。
  “和你跟我爹爹的关系差不多,我也是他的奴隶,小妾都算不上,不过,我比你更惨,按照中原礼仪,我就算给他生下孩子,也是贱户!”蓝婵硬邦邦甩出这么一句。
  蓝婵母亲呆了呆,轻轻叹口气,脸上露出痛苦神色。
  瞥了母亲一眼,蓝婵轻声问:“娘,你很想回中原是不是?我会求恳总院大人,就是这位将公,求他送你回中原。”
  蓝婵母亲身子一颤,看着蓝婵,眼眶渐渐红了,想说什么,又摇摇头,蹒跚而行间,又看着陆宁背影,轻轻叹息道:“还回什么中原,我又能回去哪里?现今能见到中原来人,听到中原的一点消息,我已经心满意足。”
  又看了蓝婵一眼,“我回了中原,你呢,不就是没爹没娘的孩子了?我知道,你又要说,族人都是你的亲人,我们中原风俗,你不喜欢,我这个娘,还没你的婶娘们亲,因为你们是相同的血脉,我这个娘,是外人!你可以把我当外人,但你是我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我又怎么会放心你孤零零一个?”
  她说了这么多,立时有些气虚,轻轻咳嗽起来。
  蓝婵帮她捶背,沉默不语,心中,却不知道为什么,酸酸的。
第一百七十四章
女王?
  军寨中,伤痕累累的赵细封还是勉力支撑着断断续续讲述了和赫鲁敦交涉的经过,赫鲁敦已经承诺,敦促各大小鬼主放还从乌江东的天山地俘掠的人口,但希望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而赵细封按照陆宁早交代的,答应只要江东人口被放还,赫鲁敦遣派儿子前往汴京拜见中原皇帝,就会得到册封。
  要赵细封安心休养后,陆宁回寝寨。
  寝寨门口,蓝婵正送母亲离开,旁侧还有来接蓝婵母亲的罗真氏,她帮蓝婵母亲在土城寻觅了处宅子,又派了两名土婢服侍蓝婵母亲。
  见到陆宁,蓝婵母亲又激动起来,眼含热泪,一定要再给陆宁磕头。
  “何夫人,不必多礼。”陆宁说着,示意旁侧人搀扶她。
  但一声“何夫人”,更令蓝婵母亲激动,昨日胁迫着雷利脱离险境后,陆宁问起蓝婵母亲姓氏,蓝婵母亲就激动无比,太多太多年,没有人询问过她的姓氏了,在鬼蛮部,她是里塔素,软弱的奴隶。
  “罗御史在,刚刚好,从今日起,蓝婵领遵义军副统领,罗御史也就领了遵义军监察使吧,暂行筹划军务事,招募军户一事,还要罗御史、杨刺史及各土部大力支持,罗御史和蓝婵更要通力合作,争取入春前,能将遵义军军户民户征募到半数。”
  蓝婵莽撞,情商不高,但带兵作战还行,率领部族千里迁徙,能走到石阡寨附近乌江江畔,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世上没那么多名将,而且很多名将的事迹都是很夸大的。
  遵义军领军,出头招募军户等等,自己本来就想选个土部蛮族,但一时没合适的人选,用蓝婵和罗真氏中和一下,倒是不错。
  罗真氏微微一呆,忙躬身:“谢总院大人,下官一定尽力为蓝婵将军分忧!”
  这位总院大人在筹建遵义军上有圣天子秘旨,可以便宜行事,就如同前朝末期的各藩镇得到的墨敕除官的权力,就是可以自己直接任命官员,这位总院大人在边蛮之地筹建军务,对遵义军各级将领的任命,也获得了类似的权力。当然,他选定的人选还是要表奏汴京的,但没有太特殊的情况,肯定会得到正式任命就是了。
  蓝婵却傻呆呆,一时没听明白的样子。
  她母亲何氏夫人也是怔了一会儿,然后忙推了推女儿,“傻孩子,还不快谢恩!”
  何氏却是已经喜笑颜开,显然,蓝婵部这是被中原招安了,而女儿这个小头人,能被任命为中原边军中的将领更是没想到。
  蓝婵这才回神,抱拳躬身,应了声是。
  陆宁也有些无奈。
  遵义军虽然看起来是土军,但毕竟是中原军镇,更纳入禁军中边军管理,但筹备军务,却是要两个土家女子牵头,也算一个奇景了,可想想,好像现今的安排,自己省心省力,也最能把控全局。
  好在这边蛮之地,对男子女子身份,本就没那么敏感,女头人、女刺史、女酋首所在多有。
  最终遵义军第一任统领人选,自己自然会好生琢磨。
  “你们聊!”陆宁挥挥手,正要迈步进寝帐小寨,又想起一事,对蓝婵道:“雷利部要赎回他们头人一事,你来办吧,赎金你也看着办。”
  雷利被一路胁迫,过乌江到了播州成了阶下囚。
  从雷利部,解救了二十多名蓝婵部蛮妇,除了蓝婵母亲外,其余人等,会送去石阡寨和族人团聚。
  ……
  冲了个热水澡,换上身休闲衣服,陆宁才回了寝帐,在原始森林似的闷热中熬了两天两夜,现今才觉得清爽起来。
  坐在软榻上,陆宁顺手写着什么,勾勾画画,一时难决。
  “阿爹,有烦心事?”汤玉娘柳腰轻摆,莲步轻迈,带着沁人香风笑盈盈走来,芊芊玉手,端着一盘本地山果,都是去核去去皮去籽的,青绿橙黄一块块削的精细,摆的也很美观。
  虽然她这样问,但却很守规矩,并不敢去看桌案上,陆宁写了什么。
  陆宁摆摆手,看着桌案上自己最后圈出的两行字,一个是“矩州罗殿诸部女王”,一个是“皇妃罗殿诸部女王”。
  在赫鲁敦令各部放还俘掠的人口后,必然大小鬼主尽皆失和,自己这时候便抛出重磅炸弹,册封那罗殿小王妃为罗殿女王,以那些罗施鬼大小鬼主的一贯作风,必然就有一些鬼主会倒向罗殿小王妃向罗殿小王妃效忠。
  赫鲁敦还未进京觐见,自己不算违约,何况,就算册封赫鲁敦为罗殿王,也不影响册封罗殿小王妃为女王,到时罗殿王和罗殿女王划定统治疆域,就是一种互相牵制的分而治之,这不是什么稀奇法子,治蛮策略的核心所在。
  而且,挑动起鬼蛮内乱,最后赫鲁敦部会怎样还未可知。
  不过如何册封这罗殿小王妃却是个难题,就册封为大鬼主罗殿王类似的矩州罗殿王?好像和以前没什么区别,不过是名义上对罗施鬼诸部有了统治权,唯一不同的就是,这个罗殿王自己比较熟悉。
  如果封个皇妃呢?以齐国皇帝妃的名义统治鬼蛮诸部,关系自然更进一步,也有利于后续操作,教化鬼蛮,使得其最终成为中华一员。
  但历朝历代也没这样做过,其中又有很多难题,鬼蛮们接受不接受?中原臣民们接受不接受?
  如果其他国家征伐鬼蛮,如大理国,侵入鬼蛮地的话,万一俘虏了那小丫头,可不是齐国皇妃被俘虏?这可是大大的丑闻,太损害皇家颜面。
  更别说鬼蛮内乱的话,皇妃如果被诸多蛮部抢来抢去,可就真的成了笑话了。
  思虑了好一会儿,陆宁终于还是在“矩州罗殿诸部女王”这行字旁划上了一条重重的竖线,要考虑的,就是册封的名头具体的名字了,比如可以去了矩州,又或者,换上更贴切的地域,又或者,怎么令这个名头,看起来,最像中原之地的属官。
  至于皇妃之类的,完全不切实际,不再考虑。
第一百七十五章
心事
  徐文广从蜀地回来的同时,奖州送来的快报更是好消息,冯延鲁竟然终于使得汉国同意北朝在广州兴王府设上使院,协商北朝皇帝奴部被汉国征丁的赔偿问题。
  除了冯延鲁重重贿赂卢琼仙、樊胡子、龚澄枢及陈延寿这把持汉国朝政的四人帮外,贤妃在幕后,米珠在幕前,领着赤虎军留在道州的七营练兵,在贺州和贺州边军发生了一次冲突也有极大关系。
  汉国边军几乎是不战而溃,甚至听说发生了哗变,概因贺州边军一年多没领到军饷了,甚至时常要饿肚子,好不容易发到贺州的军粮,也往往掺着沙土。
  汉国一边从兴王府派出精锐平乱,一边同意了北朝在广州兴王府设立上使馆。
  冯延鲁密信里说,他给出的主意,汉国女官宦官四人组给汉主吹风,谈北朝皇帝奴部事项,不如就答应北朝设上使馆,常驻使臣,这样就可以将此事尽量拖延,和常驻使臣打太极,慢慢将此事不了了之。
  看来,冯延鲁的策略却是凑效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7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