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705

  结果,却是大败而特败。
  毕竟现今的秦军,可能比史上的赵匡胤部还要彪悍,都是和李重进血拼过的百战老兵,甚至见识过齐军的火炮火铳,当初本来自己就该一棒子打死,偏偏契丹南侵,南唐又蠢蠢欲动,自己这才不得不退兵。
  如果趁其士气低落一棒子打死,倒是不费什么力气,现今,怕也修整过来了。
  就算对齐军还留下了阴影,但碰上久不休兵利的蜀国,却是砍瓜切菜一般了。
  兴元府都失陷了?
  兴元府,就是汉中啊,不用看现今情报,玩过三国游戏,就知道汉中对蜀地是多么重要。
  陆宁恨得直咬牙,这个王昭远,真是该死!
  自己本来诸多计划,比如,原本也想趁机解决党项人一事。
  到了河中,便征募定难军党项部相助,如果党项人听宣就最好,如果不听宣,以后收拾党项人也有了借口,总之党项人从不从,也要将西夏国掐灭在萌芽状态。
  可现在,计划怕是要泡汤。
  陆宁一边胡思乱想,一边赶紧回寝室穿好衣衫,恋恋不舍看了锦帐中兀自昏睡的两个小丫头可爱脸蛋一眼,自己起床后,两个小丫头却是不知不觉间,搂抱在了一起,这画面,温馨可爱而又极为诱人,让人更是想疼爱她俩。
  陆宁暗暗咬牙,春宵之后,两个小丫头刚刚被自己疼惜,却等两个小丫头醒来说说话告别都不得,王昭远这混账玩意,汤玉娘想不想你死,你也死定了!
  快步出房,命人备马,要孤身快马前去河中。
  ……
  从汴京到河中的千里官道极为平整,三十里一处驿站更是修缮的极为完备,毕竟从前唐时,汴京、河中到长安的这条官道,就是最重要的一条主要官道。
  驿卒八百里军报,不但三十里一换马,人也要换,不然,禁不住长时间颠簸。
  陆宁只换马不换人,第二天黄昏时分,便到了河中府。
  突然出现在河中大营军城前,自己通报姓名,“陆宁到了,叫林仁肇出来见。”
  开始城头军卒还没反应过来陆宁是谁,随之有老兵见到这锦袍金冠的圣天子卖相,立时失声大喊,圣天子到了!圣天子到了!
  满城皆惊,河中大营招讨使林仁肇匆匆出来迎驾时也是惊诧万分,八百里军报前天送出,圣天子今天就到了,显然是接到军报,马上就出发,一路驿站换马而来。圣天子,真金刚铁人也!
  陆宁也不多话,要林仁肇立时和陕中道巡抚、河中府府尹陈致雍接洽,征募民夫伐秦,同时要林仁肇派人去夏州,给定难军节度使、夏王李彝殷下自己之谕旨,齐国伐秦,要夏王李彝殷,征募党项勇士相助。
  郭荣时,后周封李彝殷为西平王,后来赵匡胤和李重进相争,又以幼主的名义,下旨封李彝殷为夏王。
  不过李彝殷虽然接了旨,从此称夏王,但却没有派一兵一卒,介入赵匡胤和李重进的战事。
  陆宁给林仁肇留下两道谕旨,一道是给陈致雍令其征募民夫的,一道是给夏王李彝殷的。
  随之,陆宁便去了二十多里外的侍卫亲军临时搭建的军寨,命令侍卫亲军立时拔营,进袭华州。
  侍卫亲军六千人,一千的预备营,又是幾重队,粮草本都备好,说拔营便可以拔营。
  斥候队随之先行飞马奔出四散而去。
  整个军寨,沸腾一片。
  又要在大皇帝统御下征伐敌国,很多军卒,反而充满期待。
  因为大皇帝御驾亲征,一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甚至,击溃敌军的速度,快的都往往令人难以想象。
第一百九十六章
兵临城下
  华州前,本来有潼关,扼守关中之地,但唐末混战中多次战火波及,到现今五代更替,迁都汴京,潼关暂时失去了原本重要无比的战略意义,但齐秦相争,华州和河中成了对峙的前线,赵匡胤便想将已经残破不堪的潼关重新修葺加筑。
  不过河中军自然不会允许秦军在眼皮底下构筑城壕,所以,每次秦军征募民夫来筑城,河中军都会出兵阻挠。
  通关地,双方这种小规模冲突一直不断,但潼关城,也就没能如赵匡胤所愿重新筑成险要关隘。
  本就险峻无比的华州城,前唐的京畿重镇,成了赵匡胤苦心经营的前线之地。
  此次伐秦,陆宁就准备用六千侍卫亲军、三万河中军以及邓州的五千神威军,而不动用其他大营力量。
  当然,民夫团练怕也要征募数万,加一起,也能号称十万军马。
  原本,蜀军牵制,加之殿前侍卫亲军进一步升级的神兵利器,这场战事陆宁很有把握。
  却不想,一个王昭远,将什么都打乱了。
  从汴京出发时,陆宁也令快马送谕令到邓州,令邓州王大眼率神威军挺进西北,攻击商州。
  如果玩三国游戏就会有一个直观的概念,也就是一路军马从洛阳攻击长安,一路军马从宛夹击。
  只是现今,时间却有点对不上了。
  不过陆宁也考虑过最坏的处境,比如,蜀国突然反水帮助秦军,包括定难军党项人,也响应赵匡胤,袭扰河中。
  这些,都有相应对策。
  是以,战事虽然没有按照预想的展开,但总体上,这些变数,并不影响大局。
  ……
  华州城前数里,侍卫亲军顺利扎下了营寨。
  华州守军虽然见到了这支齐军的动向,但却没有轻动。
  尤其是,这支齐军军马,迎风展开的无数黑压压旗帜上,有着醒目的巨大金色飞龙,在华州城头,仿佛也能看到那金龙盘旋吞食天地的威压气息。
  这,这代表什么?
  齐国天子的亲军,到了华州城前。
  哪怕,齐秦爆发的大战已经过去了三年,亲历过这场战事的秦地老兵,见到远方飘扬的那一面面旗帜,却不由自主有些颤栗,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噩梦般的战场上。
  现今华州城头,手紧紧握着刀柄的李大一眼皮就在不由自主的跳。
  他当年,是秦王禁军中的铁甲骑兵,犹记得那一日,齐帝亲军旗帜出现在战阵上,好似来送死的待宰羔羊一般,自己和同伴,催动坐骑冲杀,万余名重骑轻骑卷起狂沙,好似瞬间就能将齐帝羸弱的亲军斩杀干净,却不想,等来的是震天动地巨响,天塌地陷一般,一身铁甲的他,重重摔落马下,他的运气足够好,很多同伴,都在那场惨烈的战事中死去。
  他被俘后,又被“教育”了数个月,尔后编入了河中军,因为在他被俘那天就留了个心眼,没有真正说出自己的籍贯,他是邠州人,家就在秦地腹地,只是出来时间长了,改了乡音。
  果然,不久后,那些籍贯为秦地的降兵,都被迁去了中原内地,而他和许多陕中、陕东乃至中原的降兵,都被编入河中军。
  他抓了个机会,千辛万苦逃回了秦地,本来回到家乡只想安稳度日,却不想秦王征丁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三户抽一丁,他不得已,又被征入了秦王军中。
  他隐瞒了曾经的从军生涯,家乡人也不知道他这些年漂泊在外做了什么,而且好像就算乡邻知道自己过往,也没人会告密,秦王税重,徭役军役也极为苛刻,好像,渐渐失去了秦地民心。
  就如,和蜀国之战,听闻是秦王弟赵光义领军,竟然以屠城激励士气,也不知道,秦王知道不知道,总之感觉,秦王这些年,好像变了很多。
  而现今,秦王,终于又要面对,那强大无比的对手了。
  李大一,心嘭嘭的跳,可隐隐又觉得,有一种解脱感。
  “都头,我看齐军也没多少人啊?为什么不下去杀光他们!”站在李大一身侧,舔着嘴唇笑的,是一个矮胖子,姓刘,家中排行第三,性格暴戾,在乡间就杀伤过人命,前几日,又伙同同伴“尝了尝郊外小娘们”的滋味,这是他忍不住自己吹嘘的,也不知道真假,但李大一相信,他干得出这种事。
  听闻攻蜀时,南面招讨使、燕国公赵光义下了屠城令,刘三因为自己没在征蜀的军中,懊恼了许久。
  李大一懒得理会他,默不作声。
  “潘都护,胆子真够小的!”刘三不屑的撇撇嘴。
  镇守华州的,是永兴节度使潘美,华州永兴军,有三万众,华州背后,便是前唐都城长安,现今的京兆府,本来屯有四五万重兵,但听说,抽调了一部分和凤翔军一起伐蜀。
  因为现今眼看就是秋收季节,齐国河中军,根本没有半分征募民夫的征兆,是以,蜀国先行挑衅而又不堪一击后,秦王当机立断,令其弟南下伐蜀。
  不过,李大一总觉得,好像秦王的作派,越发像前唐时的流寇,屠城掠财,如此作为,或许能多打几个胜仗,但又如何能得蜀人之心?
  想着,李大一轻轻叹口气。
  “命令真是潘都护亲自下的?”刘三又问。
  李大一向远方努努嘴,“你不会自己看,都护还在城头呢!”
  刘三远远看去,却看不真切,转头看向城外那影影绰绰旗帜和立起来的军寨,撇嘴道:“也就几千人吧?就敢大摇大摆立寨?”
  李大一终于有些忍不住,“城外扎营的,是齐国天子的侍卫亲军,多半,齐国天子也在军中。”
  “啊?!”刘三立时眼睛一亮,“那如果能杀了齐国皇帝,不是可以封王封侯?”
  李大一就想抽自己个耳光,理他干嘛?
  大牢里关的都傻了,本来就是该死之人,现今也被特赦充军。
  平素好勇斗狠的亡命之徒,乡邻都怕他的很,就真以为自己很凶悍无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7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