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705

  大野森一郎仅仅错愕了一会儿,便满脸喜色的拜倒,“总院大人,森一郎的生命,从此为总院大人寄生,如果森一郎以后背叛总院大人,森一郎定死在最寒冷的刀剑下!”
  虽然说,再没有外寇入侵也没有席卷天下的流民起义的状态下,东瀛学习中原的郡县制、律令制却正渐渐瓦解,地方豪强蜂拥而起,这也代表着,实际上东瀛的朝廷公卿,乃至天皇已经不具备真正令东瀛大一统的威望。
  庙堂上,藤氏和天皇对权力的争夺渐趋白热化,藤氏在天皇幼时摄政,天皇成年后亲政,但藤氏甚至会劝说青年天皇早些出家,如此,幼皇继位后,大权又独揽于藤氏,而且,如此藤氏还不满足。
  原本,天皇成年,藤氏由摄政变为关白,权力由此归还给成年天皇,但现今藤氏正准备更进一步,令关白一样大权独揽,名义上关白辅助成年天皇,实则和摄政一般。
  平安京中除了玩弄权力游戏,公卿就更是尸位素餐,将精致生活研究到极致,比如穿衣服的程序、喝茶的程序等等等等,对京幾外的事务全不关心,哪怕天下盗匪横行。
  最后,当发现募兵制的官兵已经根本失去战斗力后,便开始倚重地方豪强维持地方治安,这些豪强心里,就更没有什么国家族群之类的概念,只是希望获得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领地。
  面前的大野森一郎,算是豪强的一众缩影,只是,他段位太低了一些,毕竟,地方豪强,很少没有出身的,大多都是京幾贵族的分支,有赐姓的那种。
  大野森一郎明显最底层出身,自己给自己编造了个身世和姓氏,但没有背景没有机缘,再更进一步就很难了。
  毕竟,现今还没有经历镰仓幕府,更没有进入那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
  显然,他不是甘于现状之人,而眼前齐人入侵,齐人文总院要收他做“家臣”,他错愕之下,立时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东瀛三岛,怕很快就会天下大乱群豪纷起,而他,可能搭乘上的,是最为快捷的上升通道。
  是以,宣誓效忠时,他完全的真心实意。
  旁侧容真和尚看到这一幕,心底只能叹息。
  ……
  大野森一郎很快就召集港町的居民聚集,宣布他已经成为齐人的家臣。
  居民们麻木的听着,都没什么反应,他们的身份,都被大野森一郎强取豪夺下变成了森一郎的“名子”、“伴类”,也就类似于农奴,渔船,渔场,都属于大野森一郎的。
  大野森一郎效忠于谁并不重要,他们依旧是大野森一郎领土上的名子,他们只希望,他们的生活,以后能变得好一些。
  在大野森一郎召集子民们训话之时,“商船”上的甲士也悄无声息下船,控制了港町对外的数条通道。
  当看到这些寒森森甲胄武士,不仅仅港町的居民,便是大野森一郎都恐慌起来。
  他甚至偷偷数了数这些重甲卒的数量,不多不好,正好三十个。
  大野森一郎在秋田城看过身穿大铠的武官大人,但是,怕是整个秋田城,拥有大铠的武官大人,也没超过三十个吧?
  而现在来港町的大铠齐兵,仅仅是普通兵卒?来护送总院大人打探情报的?
  而且,秋田城大人们的大铠,看着华丽威武,可怎么都感觉,不如齐人重甲慑人,就好像,眼前的这些重甲,才属于血肉横飞的战场,秋田城大人们的大铠,更适合进行威武霸气的表演。
  而陆宁命一名士卒褪下铠甲,将这套铠甲赐给大野森一郎后。
  大野森一郎更是震惊无比,竟然忘了感谢主家。
  陆宁领了三百重甲兵,当然也会带一些盈余的盔甲备用,赏给自己这家臣一套,也显自己这主人的诚意。
  而当傍晚时分,月光下,密密麻麻帆影好似掩盖住整个大海之时,大野森一郎,惊惧的已经难以言表,这才渐渐有了觉悟,所谓“中原东征”,到底意味着什么。
  ……
  对秋田城的攻击,几乎没有费吹呼之力。
  当然,齐军师出有名,围城后,先将容真和尚写得一封信射了进去。
  信里言道,齐人征伐出羽国,是来清剿虾夷,虾夷人在大齐北海道杀伤数十名贸易商人,南遁逃入了出羽、陆奥两地。
  齐天子震怒,发天兵讨伐。
  出羽介、秋田城守及一众官员、民众不必惊慌,开城迎接天兵,齐天子有旨,降者,不治蛊惑虾夷袭扰本朝之罪。
  秋田城内,应该爆发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还是没在限定时间内开城纳降,齐兵立时发起了攻击。
  虽然没有带青铜炮,但秋田城这种大部分栅木结构小部分土筑的城寨,自然不堪一击。
  毕竟,整个秋田城的守军也不过五百多人,临时组织起的民丁,根本不接战已经一哄而散。
  倒是城内巷战,秋田城押领使庄内氏永组织起了几百武士抵抗,但很快被屠戮殆尽。
  所谓押领使,和大野森的追捕使一样,都是地方豪强担任的令外官。
  不过,追捕使就好像乡村豪强,郡守都可以任命,押领使便只能京都或者本地国守任命。
  庄内氏永,便是庄内、秋田一带最大的豪族。
  ……
  稍事休息,同时,在大野森一郎帮助下找好了向导,杨业便令以营为单位,在向导引领下,派出六个营分散出击,前往秋田城附近各栅,如果不降者,便即破城。
  同时,留下四个营两千军马驻守秋田城,毕竟,秋田城是根本所在,一旦失去,海路被断绝,东征之举便陷入了被动。
  杨业又将其余军马分为两队,各五个营,一个前往西北攻击私田栅,一个向北进击城轮栅,这两个栅都很大,属于二层栅,离更名为城只是一步之遥,从某种意义上,便是出羽国的山本郡和饱海郡的郡守地。
  陆宁则会领自己的“宣抚营”,进袭西北的雄胜城,也就是出羽国的第二大城。
  其实杨业是想率本队袭雄胜城,由圣天子袭击私田栅或者城轮栅,但私下和圣天子谈论进击之策时,圣天子开金口要去雄胜城,他自然不能违拗。
  而且说起来,圣天子虽然麾下仅仅五百人马加六百辎重奴隶兵,但战斗力怕能抵得上几倍的部族军,更莫说,如果还有圣天子出手的话,战斗力,根本就不可测。
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骑讨
(上)
  从秋田城到雄胜城一百五十里。
  虽说海路一路颠簸,到了秋田城也没好好休息,但宣抚营从秋田城抵达雄胜城下也不过用了三天时间,沿途,还迫降了两个村栅。
  雄胜城是仅次于秋田城的二围栅城,也就是,官邸有内栅,城则是外栅,而且,比之村栅,城栅比较厚重,沟壕更宽,又有垒土城墙部分驻有角楼箭塔。
  在东瀛东北地区,出羽国和陆奥国,实则平安京辐射到这里的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
  在这两国,现今势力最强大的是清原氏和安倍氏,两大家族强盛的原因也相同,都是世代看守这里的囚俘长,随着虾夷囚俘慢慢和和族融为一体,反而变成桀骜的武士,清原氏和安倍氏势力也渐渐强大。
  甚至安倍氏和清原氏上缴平安京的赋税早已经不足数,看趋势,不再缴纳赋税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安倍氏和清原氏甚至起源都类似,都说是远古天皇旁支,所以才被赐姓氏,但又都有传闻,现今安倍氏和清原氏实则虾夷血统更多一些,甚至安倍氏曾经领养虾夷养子,现今可能就是地地道道的虾夷人后裔。
  出羽清原氏,大本营便是这雄胜城。
  当宣抚营士卒出现在雄胜城下时,明显雄胜人没有任何防备,在城外春耕的农人,仓皇逃进城。
  雄胜城没有秋田城大,城内主要住着清原氏及附庸在清原氏身遭的武士,城外散落的村落,住着农人,但遇到荒虾夷来袭,农人会逃入城内避难,只是,荒虾夷上一次攻击这里,已经是数十年前的事了。
  是以,甚至好半晌,栅城的城门都没有关闭,到得最后,反而呼啦涌出了一群武士,出了沟壕,和陆宁军阵相对,对方武士,有大概有三四百人。
  栅城城门没有关闭,但陆宁并没有令军卒一鼓作气冲进去下城,甚至,弓骑藏在远方,仅仅三百名甲兵列阵。
  三四百武士,穿华丽大铠的阵前将领有七八人,应该都是清原氏亲族子弟,其余武士大多布衫,竹甲都不见几副。
  陆宁揉揉鼻子,好像,自己将困难预计的稍微夸大了些。
  虽说自己由北及南这种只有后世人才敢于决定的战略比直接进攻东瀛核心地区难度小的多,可现今问题是,这东瀛东北武备的羸弱,还是令自己吃了一惊。
  毕竟,元征东瀛时,东瀛武备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想来,是因为接下来三百年间,东瀛经历的大变局,武士集团的正式掌权,使得其和平安时代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而现今,东瀛武备,甚至还不及郡县律令制没崩塌时可以全国征募兵勇之时,同时代横向对比的话,平安时代和周边国家比起来,与其他历史时期和周边国家对比,是武备最虚弱之时吧。
  虽然后世有许多贬诋古代如战国时期东瀛的网络之语,但其实大多数时候,近代之前东瀛的武备,还是很有一套体系的,那些网络轻蔑之词,倒似坐井观天,但现今,简直,可能那些轻蔑之语用在现时代,正得其所吧。
  问题是,这些几块布遮身就敢出战的东瀛武士,谁给他们的勇气?
  大概,以为自己身后三百甲士都是唬人的?那些重甲,都是竹片之类刷的漆?他们也想象不到,数百名全身覆盖铁甲的战士,还能集结在一起组成军团,这简直就是一种不存在的概念。
  至于这三百甲士甚至护住躯干要害的部分都是板甲结构,又和鳞甲、链甲之类有何不同,对他们来说,更是完全天方夜谭。
  陆宁坐在竹辇上,抬着竹辇的,是两名身材高大的虾夷奴隶,又有裴龙裴虎,守护在两侧。其实陆宁给他们指定了两门亲事,本来令他们不必跟随东征,成婚之余也好生修养一番,但兄弟俩甚至跟黄宝仪哭诉求情,又苦又闹的,陆宁好笑又好气,斥责了他们一通,倒也领了他们来。
  此外,宣抚营统领傅潜,全身重甲坐于马上,距离陆宁也很近。
  对面武士,全是步卒,那些大铠武士,是都有乘马的,但很少在马上交战,只作为乘骑的工具而已,一来是因为地形关系,不适合骑兵大队行动,而历史上到现今,东瀛人也根本没形成骑兵冲锋的战术;二来本地马矮小腿短,本就不适合冲锋用;三来,如果骑兵不成规模,在真正的战事中本来也作用有限。
  陆宁好奇的打量着对面之时,大野森一郎则在大声喊话,圣朝勇士在出羽、陆奥义伐荒虾夷,要清原正盛宣誓效忠,一起讨伐蛮夷。
  清原正盛,就是现今出羽清原氏的当主。
  大野森一郎吆喝着清原家主名字令他出来归降时心内那种感觉,简直比吃了仙果还舒畅,从来没这么扬眉吐气过。
  大野森一郎更引经据典,说起大和国本就是圣朝藩属,数百年前,天皇就得到了圣朝的册封。
  大野森一郎当然不知道汉代时这模棱两可的历史,是陆宁和容真和尚还有大野森一郎闲聊,说东瀛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属国云云,容真自不会辩驳,大野森一郎却牢记在心。
  “卑劣的家伙,疯子一样胡言乱语!可敢与我义胜刀狩?!”对面雄胜武士团中,快步跑出一名身着华丽大铠的青年男子,他双手握着长长太刀,大声呼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7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