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校对)第5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4/705

  花玉娇倒是落落大方,今日陆宁还是第一次和她见面,柳氏背后早就嘀嘀咕咕,说花玉娇经常借口去戏班里,而且在戏班留宿,就跟这几日一样,这可不是我嚼舌头,爷你回来几日,看她都不肯回来。
  陆宁也懒得理会柳氏,至于花玉娇在做什么,甚至拿文园当成了客栈,那也随她。
  “大老爷,奴蒙您解救收留,该当谢谢老爷!”花玉娇起身,盈盈下拜。
  陆宁笑笑,“你这也是要去了么?”
  “是,再留在这里,怕连累了老爷,若天可怜见,奴再有和老爷相见之日,必重重报答老爷的恩情。”说着话,花玉娇稽首。
  陆宁想了想,终于还是问道:“你告的是,川蜀道哪一位大员?”
  花玉娇轻轻摇头,“还是那句话,不能再连累老爷,老爷什么都不知道才好。”
  陆宁点头,想来这段时间,花玉娇和她的忠仆李班主一直在策划打探告状的事情,现今有了些眉目。
  “好,起来吧,今日酒菜,是为我践行,也是为你践行,祝你马到成功!”
  陆宁也不想多问,但也准备令密监注意此事,看最终会如何。
  花玉娇又磕个头,这个起身。
  陆宁正要说话,随之看向厅外,“老裘,进来吧。”
  裘管家立时颠颠进来,满桌作个揖,赔笑对陆宁道:“老爷,可真是大快人心,刚刚县衙大堂,那杜小三被狠狠打了板子。”
  陆宁微微颔首,那杜小三并没有太大的劣行,是以仅仅被判杖刑,但在大齐司法体系下,这也算是有了案底,再犯事,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必然徒刑起步。
  “来吧,我们走一杯。”陆宁举起酒杯,看着秦氏、柳氏和花玉娇,心说自己这新外室组合,比起当年的文总院府,可显得有些奇怪,而且,马上就有一个,要正大光明离开,想想,也真是一个奇葩的家庭。
  ……
  康华园泰和楼,虽然只是建在高高土坡上,但因为汴京一地是大平原,最近的山峦也在两三百里外,是以,泰和楼上,很有俯瞰整个大地的豪情,近处,是康华园连绵不绝烟雾缭绕的原始森林,远方,繁华无比的汴京城内城、外城和市城轮廓清清楚楚,密密麻麻的房屋楼宇,黑压压一片一片的,远远也能感觉到这繁华大都市的车水马龙。
  泰和楼楼高五层,金黄琉璃瓦在日头映照下越发金碧辉煌,远远看去,便如仙家宝塔。
  此刻,陆宁就在泰和楼五层之上眺望远方。
  在他身旁,和他一起登高远眺的雍容华贵的凤冠贵人,正是永宁皇后。
  “又要领羸弱之兵深入险地,陛下身边,真是无可用之人。”永宁轻轻叹口气。
  陆宁笑道:“朕的才具武勇,天下只此一份,又有什么办法?”
  永宁无奈,白了他一眼。
  陆宁又笑:“朕若不是英明神武,皇后你当年也不会死赖着要嫁我了!”
  “谁赖着要甚么了……”永宁又白了他一眼,随意轻笑,望着远方汴京巨城,眸中隐隐有恍惚之意,想来,思绪回到了二十年前。
  陆宁捏了捏自己臂膀,说:“你也不用担心,我比当年好像还越发体力好了,感觉身子骨,越来越铁打的一般。”
  永宁无奈,这位登高一呼,统治着亿万万子民的天下之主,谁会想到,和当年一般,还是喜欢自吹自擂?被那些内阁重臣看到他现今模样,怕都会以为天塌了吧?
  轻轻倚在陆宁身畔,良久后,幽幽道:“陛下,妾当年,却从未想过,会有今日之荣宠,陛下统御天南地北,十余年间,拓地万里十万里,创不世霸业,历代圣君,皆不及陛下远矣。”
  陆宁笑笑:“哪有那么夸张。”但见永宁眸中崇拜之意,心下也自得,当年是多么骄傲的一个女子呢,现今,却成了自己的贤后,后宫也算管理的井井有条,没有出过什么太出格之事。
  轻轻揽住永宁,转头看向远方,再不说话。
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征四都
  从贵州入川蜀,再到康定镇时,已经是盛夏时分,当然,陆宁在贵州盘桓了近月时间,反而现今最耗时间的长途跋涉,对陆宁来说,用不了几日。
  康定镇,从地理位置,距离川蜀道的雅安府更近,但其直属川蜀道管理,也是现今大齐川蜀道最西部的边镇之一。
  不过从法理上来说,康定西三百里的雅西州还属于大齐疆域,只是雅西州为羁縻州,由内附大齐的波窝王家族世袭刺史。
  而不管康定镇也好,雅西州也好,都曾经是吐蕃帝国的领土。
  现今西南吐蕃地方向大齐疆域就是如此,通常边镇比之前代西移了许多,然后,又有两三百里内附的吐蕃部族为缓冲。
  只是吐蕃地辽阔无比,便是波窝王统治的最西的羁縻州雅西州,距离逻些城,直线距离也有一千七八百里,如果是真正行军,要走的路程,那更不必说。
  ……
  营帐中,陆宁端坐,烈炎营四名都头肃立,但脸上激动都难以自抑。
  四名都头都是年青的小伙子,第一都都头呼延丕显,今年刚刚十八弱冠,为枢密副使、辽北兵马总管呼延赞的长子;第二都都头马知节,年二十二,将门虎子,其父马全义官至泸州将军,但十年前已经过世;第三都都头罗大兴,贵州籍贯,出身乌蛮部落,身材短小,但黑黝黝肌肉虬结,看起来就是个小牛犊一般精壮;辎重都都头赵守礼,出身雅西吐蕃部落,黑红面膛,二十出头的他,常年风吹日晒,倒好似三四十岁的面相,不过同样身上鼓鼓的腱子肉,更有难言的凶悍气息。
  四名都头中,呼延丕显是陆宁小时候就抱过的,甚至呼延丕显这个名字也是陆宁赐的。
  其父呼延赞,是最早跟随陆宁的高级将领之一,现今已经高居枢密副使、辽北兵马总管,当然,所谓兵马总管,只是民间俗称,按照大齐官制,境内各大营及招讨使由攻击性改为中性,毕竟,诸大营并不是招讨大齐子民来的,而是要保家卫国,是以,大营改为地方兵马总司,招讨使,改为司令,呼延赞官位为枢密副使、辽北兵马总司总司令,也是名副其实的令公了。
  呼延丕显,是从京城而来,来得不仅仅是他,还有二十名羽林卫。
  不过,除了呼延丕显,其余二十名内卫,和那些被遴选为羽林郎的贵族子弟不同,他们出身多很贫苦。
  呼延丕显,也是现今大皇帝驾前的内侍卫长。
  此次深入不毛编为烈炎营的西征小股,共五百五十多人。
  二十名羽林卫,三都正卒,又有二百余名辎重卒。
  此外,还有枪械工匠、随军医师数人。
  二十名羽林卫,都来自京城,操控使用大皇帝亲手打造的“神火击”。
  这种神火击,其实就是后装线膛枪,且使用长型弹丸,又有可装卸刺刀,不但装弹及发射速度、射程、精度大大提高,也有了仓促下近身接战的能力。
  这是陆宁在京城工匠房领着一众工匠鼓捣出来的,只是工艺复杂,难以在没有陆宁的情况下普及到诸军械场工匠,到现今,也不过打造出了三十多杆可以正常使用之物,被全部带来了,二十名内卫,也本就是一路实验使用这些枪械的羽林卫,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其余三都正卒,使用的就是已经正向全军普及的撞击式燧发枪,突破性的进展是将弹丸和发射药装在同一个纸筒内的内装枪弹,装填时将纸筒撕破(咬破),把发射药和弹丸一块装入枪膛中去,既简化了装填过程,又保证了发射药的定量装填。
  这些变革,定装子弹也好,燧发也好,如果前人自己摸索从想到提高枪械威力的各种点子,不同方向的实验,再从各种失败到成功可能需要一两百年时间,而对陆宁来说,便都不是问题,需要做的就是,诸多军械场的工匠们,进行技术方面的普及,且对枪管直径等等,进行制式标准制定,且一定程度实现部分部件有辅助模具的制式量产。
  至于所带的工匠以及小型工具,则可以修理一些不太大的毛病。
  辎重都二百多人,主要挑选的附近归附的吐蕃各部勇悍,作战器械便是弓弩刀枪了。
  也正因为此,当得宣令此次是大皇帝御驾亲征且更被大皇帝在御帐召见,赵守礼才更加的激动,比其余三名都头,更有一种得到信任的无上荣耀之感。
  毕竟,其余三位都头,不是大皇帝原本的亲卫,也是大皇帝亲信将领之后,哪怕贵州乌蛮,也在十几年前就被大皇帝收服,贵州女王,却是大皇帝的红颜知己,诞下的女儿,生父却是大皇帝,不久前大皇帝诏令天下,授女儿为贵安公主,算是承认了其是皇室血脉,显然是因为现今贵州地,东西南北皆为大齐疆土,大皇帝不再担心爱妃和女儿被人觊觎用来做文章,诏令一出,贵州乌蛮各部,和大皇帝关系自然更近一步。
  而自己出身吐蕃,本朝之前,还从未臣服过中原,便是现今,也仅仅部分边地部落依附中原,西方诸部,名义上的臣服都未曾有。
  却不想,大皇帝一视同仁,四名都头,都得到召见。
  要知道,这可是天大的干系,大皇帝仅仅领着几百士卒深入不毛亲征,一旦泄露出去,有什么后果很难预料。
  陆宁看着赵守礼,却是琢磨,赵氏兄弟进入藏地,还是影响了本地人文的,比如这些归附的吐蕃部落土民起汉名,用赵姓的很多,毕竟赵匡胤现今也是大秦皇帝,尊贵之人,且又在吐蕃地定居,令他们觉得和他们有了某种联系的姓氏中,赵姓最为尊贵,至于中原皇族姓氏,轻易却不敢用的,不仅仅官方禁止,也是种忌讳,免得福气不够反受其害。
  琢磨着,陆宁道:“波窝嘉措该当征集的牲口还未征齐,三个月了,效率太低了些。”看向赵守礼,“你本是雅西州人,波窝嘉措办事本就如此不力吗?”
  此次西征,征用的牲口本来准备牦牛百头,主要运输各种物资,藏马五百头用来乘骑,波窝王该当送上牦牛二十头,藏马百匹,到现在还没送来。
  赵守礼一滞,这话可不好回答,若回答波窝嘉措原本不如此,那不是故意怠慢西征的徭役?若说他一向如此,那如此无能之辈,那被免也没有怨尤,毕竟面前之人,是圣天子。
  陆宁见他一时涨红了脸不知道如何回答,摆摆手:“算了,明日启程,前去雅西。”
  几名都头,齐齐躬身领令。
第一百三十四章
状况
  “嘿呦,嘿呦,嘿呦!”
  山谷沟壑之间,不知道多少男女老少,如密密麻麻的蚂蚁正在劳作,他们喊着号子,有的正搬运巨石,用各种木板拉动,有的在山前垒砌石墙,雕刻石像。
  雅西州有数座神山,眼前便是其中一座,山一侧全是青褐色的岩石,光洁如墨;另一侧却青松叠翠,绿木郁郁葱葱,景色很是奇妙。
  现今这山被波窝王名为“圣人山”,这驱使的上万农奴,正在神山一侧,修筑天帝观。
  波窝王也早就皈依了天道教。
  陆宁胯下,是一匹矮矮的藏马,看着眼前一幕,不由蹙眉。
  要说,这波窝王实在可以称得上是残暴之君,完全不理农奴死活,驱动这许多劳力,令他们不分黑天白日,要在此神山下修筑一座极为恢宏的天帝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4/7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