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校对)第5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6/705

  阿明给他们讲解了好久,他们才勉强接受将会成为半独立政权的事宜。
  而大齐任命的“议长”,就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如果没有这种任命,失去了和齐人最亲密的纽带,古尔人对西迁之事,还真要重新思量,免得最终亡种亡族。
  胡德和拜黑耶夫妻,却突然要成为大齐扶持的一方势力的头人,甚至将来可能被大齐封国封王,又哪里不激动?
  本来,却是担心兄长谋害,为了避祸而来。
  看着两人,陆宁微微一笑,“起来吧,你们用心办差,我是希望你们能得到古尔各部及当地波斯民爱戴,将王位世代传下去的,但最终如何,还看你们两个自己,不过我大齐,会是你们坚实后盾。”
  胡德和拜黑耶,听陆宁承诺,更是激动,都伏地,口称爹爹,“儿定然不会辜负爹爹的期望。”当然,两人说的话语略有不同,大概就是这同一个意思。
  陆宁微微颔首,琢磨着,实际真实世界就是这样了,跟在自己身边,鸡犬升天,至于两人有没有这个能力,只能以后看,反正终归也不需要什么雄主,不然反而是一种麻烦。
第三十六章
北海之地
  “砰砰砰砰”阵阵枪声之后,马穆鲁克骑兵飞奔而出,远方的暴民立时一哄而散。
  陆宁微微蹙眉,显然对这一带的征服,并不似想象中那么顺利。
  这里是漠南城西南一千二百里的贝赫达希尔地区。
  贝赫达希尔已经更名为“古尔胡勒石意德”,古尔人土语,和波斯同源,大概意思是古尔人的太阳中心城之类。
  大齐来说,自然就是标注为古尔城。
  贝赫达希尔七八百年前就建城,这里长期是波斯湾、呼罗珊以及印度河流域的贸易节点,加之土地肥沃,是以极为繁荣。
  贝赫达希尔在后世来说,就是伊朗西南部的中心城市克尔曼。
  不过克尔曼这个名字,是伽色尼苏丹马哈茂德征服本地后所改,今世来说,马哈茂德的王国刚刚被大齐摧毁,对贝赫达希尔地区,短短名义上的统治不过两三年。
  这古尔城,历史上也算多灾多难了,十二世纪后屡被摧毁,自然是因为蒙古、赛尔柱、帖木儿等这些屠夫国家轮流在中亚、波斯等地肆虐。
  哪怕到了七八百年后从全世界历史角度已经进入近代社会,古尔城也曾经被一位默罕默德苏丹破城,男子全部杀死或挖除眼珠,妇女和儿童卖为奴隶,挖出的几万个眼珠被堆垒在这位苏丹脚下,还绘成了臭名昭著的画像,虽然那时候距离第一张照片出现,仅仅还有一二十年。
  而这一切的根源,不过是教派之争。
  不过,今世来说,最起码即将到来的蒙古人之劫难,不会再出现了。
  那么,大齐呢?算不算本地居民的劫难?
  在马背上,陆宁胡乱琢磨着。
  古尔人要在这波斯东南部建国,但经过陆宁对这一片地域的深入了解,最终却是越来目标越是远大,陆宁将其国都的设想,最终定在了这距离漠南城一千二百里之遥的贝赫达希尔。
  当然,漠南城西南五百里左右的部落,名义上还归属漠南城管理,是以从疆域来说,这新命名的古尔城,距离齐城统治的疆域,也不过六七百里,且双方界限,很是模糊。
  但这新古尔地区的富足和战略位置,使得陆宁意识到仅仅依靠古尔人统治此地很难,是以,最终又大量征募俾路支人来此。
  俾路支人,位于印度河流域西北、安夏城(坎大哈)名义上统治疆域的西南等地,普遍生活在条件极为艰苦的山地和沙漠中,实际上,条件极为恶劣的俾路支地区,是东南大齐五河行省和波斯的天然分界线。
  在南域行省正式设南安道后,五河地区,或者说后世来说的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地区,大齐设五河海外行省进行管理,现今这里是土地极为肥沃的大粮仓,设海外行省进行管理,到了后世会怎样,自由子孙后代决定。
  将俾路支人大量迁徙来这新古尔地区,也可以缓解安夏城及五河行省的边陲压力。
  而且,在古尔人和俾路支人联军攻陷贝赫达希尔将其更名为古尔胡勒石意德后,东方皇帝的谕旨也很快到达,好似这位东方皇帝能预知城破之日一般,也不过破城第三日,谕旨便到,封拜黑耶为海北女王,胡德为海北议会议长。
  所谓海北,是因为在大齐海图上,将阿拉伯波斯湾一带,正式标注为西海,且其中一些岛屿,成为大齐疆域的一部分。
  新古尔地区位于波斯湾北岸,是以齐人又称之为海北地区。
  “海北议会”的议员,已经不仅仅是古尔诸部的头人,还包括了俾路支人十几个头人,以及本地七八个波斯、突厥埃米尔。
  现今这海北国,如果能称为国的话,应该便是君主立宪制的雏形了,海北女王拜黑耶为名义上的君主,实际海北议会会真正的中枢议事机构。
  当然,这些议员各个都是有着自己武装力量的代表,且其统领的部族,充斥着大量奴户,从本质上,还是极为原始的部落联盟议事制罢了。
  古尔二十余部,进入海北地区后也大肆扩张,将本地居民编入本部。
  就是现在,其各自占领地盘强夺民户的混乱行为还没有结束,是以,哪怕在古尔城附近,陆宁的马队还遭遇了暴民。
  不过总体上,这四十多个议员都各自划分了领地,大体上,这些议员可以认为是千户长,每一部人口都千户左右,多的两三千户,少的几百户,总体上,包括奴户在内,“海北国”大概有五万余户居民,三十多万人口。
  古尔城及周边区域,最为富裕,属于直接得到大齐册封的海北女王和议会议长。
  同时古尔城,设大齐上使院,城外更划拨军营,有大齐派驻的军马。
  摧枯拉朽般攻陷古尔城,自也因为有大齐火枪营的协助。
  上使院宣慰使为刘大方,额定驻军五百,实则就是烈炎营现今驻扎在这里。
  陆宁也在古尔城,不过身份是多氏观察使。
  这自然是陆宁自己授予自己的新官职。
  多氏,是中原对“大食”,也就是波斯及阿拉伯地的另一种称呼,现今用多氏也更加贴切,表示对西域外更西方多个族群进行观察了解。
  这“多氏观察使”,比之刘大方的海北宣慰使的官阶更高,又因为陆宁加授自己龙图阁大学士,是以,很直观的可以知道这新官职,为正三品官员。
  除了烈炎营,跟在陆宁身边的还有那十个连队的马穆鲁克突击骑兵,其实陆宁本想留下两个连队马穆鲁克经营其牧地,从事生产,后来,干脆征募了一些奴夫农妇,为这些马穆鲁克突击骑兵照管营地的财产,放牧等等。
  所以,陆宁身边这十连队马穆鲁克,已经渐渐有了历史上马穆鲁克的意思,看似是陆宁的奴户,但从另一个角度,也是有了私产和奴隶的一股军事力量。
  陆宁现今更感觉,以后有军事行动的话,要侧重使用这些马穆鲁克骑兵了。
  因为烈炎营的弹药,虽然还谈不上不足,但真的要特别精打细算了。
  因为在西域,大齐虽然也建军械场,但能生产武器弹药的军械场就三处。
  分别在河西城、七河城和万昌城(阿富汗伽色尼)。
  距离古尔城最近的,是北方一千六百里外的河西城,其中更有大片区域属于独立埃米尔或者白益王国。
  东南到漠南城,再到万昌城,看似路途是贯通的,但毕竟没有商道驿站这种维系治安的节点,何况就算大队保护物资不会受到攻击,但路途艰辛,何况直线距离都两千多里,真正的路程,怕超过三千里了。
  是以现今补充弹药的话,真是很困难了。
  好在烈炎营从漠南出发时补充了最后一次弹药,进入海北之地,使用的也不多,以后精打细算,真有什么关键时刻使用就是。
  比如这海北地被古尔联军侵袭,而白益王国三大政治经济中心的设拉子,或者说法尔斯地区,就在正西方,距离海北也不过千余里,其未必会眼睁睁看着此地崛起一股由大齐扶持的新势力。
  烈炎营,主要还是为了警戒白益王国可能对此地的干涉。
  当然,白益王国本身就有几处政治中心,统治雷伊(德黑兰)及伊斯法罕地的赛伊妲·希琳王后,在海北西北两千里,可能反而对此处出现新势力牵制统治法尔斯的她的政治对手,乐见其成,毕竟其夫新丧,其子才几个月大,本身对她家族统治地位的威胁,反而来自白益王国其他的政治中心。
  这雷伊的默罕默德王后,和河西城已经有信使来往,双方议定继续通商,赛伊妲·希琳王后,私下承认大齐对河西以东地域的宗主权,并且不为圣战信徒提供帮助,齐人则承诺止步于河西城,且向其输入齐国商品时,缴纳货值两成的商税。
  这实际由陆宁幕后参与的密约,已经有点后世两国之间,秘密签署的谅解备忘录的意思了。
第三十七章
保护国
  石柱耸立的巍峨殿堂,占地极广的绿色庭院,到处都是草坪和修剪得宜的绿木、花圃,石殿前半圆形的碧池,不得不说,这处占地数百亩的庭院实在美轮美奂。
  现今,这处庭院就是陆宁的私人庄园和观察使官邸。
  其实,这处庭院,最早本来是拜火教的神庙。
  拜火教是波斯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也曾经是波斯国教,亚历山大征服此地时,拜火教受到打压,不得不将神袛希腊化,和希腊一些神袛融合。
  这处挺远就处处可见古希腊风格。
  后来波斯帝国崛起,拜火教成为国教,但三百多年前,默罕默德帝国征服此地,初始哈里发对拜火教徒假装宽容,不久等波斯一地大局已定,便开始对拜火教徒进行残酷打压,使得拜火教徒不是改信,就是远走他乡,不愿意改信残留在波斯本土的被称为迦巴尔,也就是异教徒的意思。
  而这处神庙,也被改为了本城大埃米尔的官邸,后又几次扩建。
  不过总体来说,这古尔城,哪怕到了后世,也是波斯地的拜火教徒两个主要聚集地,当人,人数极为稀少,和默罕默德教徒完全没得比。
  现今,齐人的到来,使得拜火教力量开始复苏,而且,齐人也号召流落到印度河流域以及印度地的波斯拜火教徒回归。
  海北国,将拜火教和天道教同等列为轻税的群体。
  拜火教和天道教都属于多神教,攻击性和排外行远不似一神教极端,很多原始多神宗教类似。
  现今来说,古尔诸部早已经改信天道,而俾路支人,默罕默德教派刚刚传入,因为地理因素,这些生活在山区沙漠中的群落,默罕默德教派很难进行强制性高效传播,齐人势力在本地占据绝对优势后,这种传播也就戛然而止,俾路支人大多数,还是信奉本族群的原始宗教,现今进入海北地的,为了少缴赋税,加之对大齐文明的崇敬,改信天道的族群也开始多了起来。
  陆宁也招募了五百名俾路支勇士作为重甲步兵,当然,俾路支人现今实际被称为巴鲁奇,也就是游牧民的意思,是以,五百俾路支勇士,冠名为巴鲁奇重步兵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6/7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