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就想当个厨子啊(校对)第10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8/1039

  没有国师大人出手,那么他的设想根本不会成立。
  不过他也没有什么过激的情绪,更没有破口大骂国师的忘恩负义。
  一是他这些年已经激动太多次,现在很少有事能让他再情绪失控,二是没有意义。
  国师既已决定,又岂是几句谩骂就能改变心意的,反而白白惹恼了国师。
  赵皇伸出手,让一旁海大贵搀扶着。
  “海大伴,随朕回去吧。”
  海大贵一愣:“陛下,不再求求国师大人吗?或许,或许就……”
  赵皇摇摇头:“不用了。回去,回去吧。”
  “朕累了……”
  只是走回去的赵皇身形更加佝偻,充满落寞。
  ……
  两个月后。
  上京城城门大开。
  新任赵皇率领百官,手捧玉玺,身着白色素衣,出城受降。
  “赵国亡国之君赵英拜见白起大将军,这是赵国玉玺,请降国书,望大将军受纳!”
  一个月前。
  李家龙骑禁军与白家先登死士决战,败于河西洛川,十万龙骑禁军不存半数,九江候重伤退走。
  而龙骑禁军一败,整个赵国大军就仿佛失去了主心骨,面对秦国大军,再组织不出有力的抵抗来。
  前任赵皇眼见大势已去,也没痴心妄想说什么割地议和。
  毕竟人家明明可以自己拿,为何要他送。
  所以赵皇静思一夜,终究还是决定投降。
  其实以赵国之大,想要抵抗的话,也能再拖个一年半载。
  但为了这一年半载,又得死上数百万的性命,甚至为了震慑他人,说不得那杀神又要大开杀戒,到时候就不是百万能止住的了。
  赵皇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都是输,总是要输的体面一些。
  他这个皇帝,算是为了百姓做最后一件好事。
  这些年的战争,已经让百姓们把他这个皇帝骂了个狗血淋头,临走之前,他想听几句好的。
  而今日,便是约定好的投降之日。
  此时此刻,便是白起代表秦国受降赵国的场景。
  白起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又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扔到人堆里都找不到的那种。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接连灭魏降赵,立下不世功业。
  他目光如炬,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仿佛那数百万的冤魂萦绕在他身后,光是看上一眼就感觉背后发凉。
  他先是问道:“赵武呢?为何不见他人?”
  赵英眼眶微红,抽泣道:
  “父皇已于昨夜病逝,留下遗命,让我等不要忤逆了秦国上军。”
  其实有时候投降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为了能够顺利投降,为全城免去一场兵祸,他的父皇生前最后一次出手,竟是对满朝的忠心臣子。
  他们都是忠于赵国,忠于赵家,宁愿丢下身家性命也要死拼到底的人。
  也正是如此,前任赵皇一提降和之时,便是一片沸反盈天,不肯罢休之意。
  不得已,前赵皇只得对他们痛下狠手。
  赵英知道,他的父皇还能再活一段时间,只是他再无颜面对自己的子民,面对那些死前还喊着陛下不可的忠心臣子。
  所以他只得一同去了。
  这是他身为赵国之君最后的体面。
  闻言,白起没有任何情绪,只是令人接过玉玺,降书道:
  “陛下有怜悯苍生之心,你们既肯投降,免去一场刀兵之祸,也算是功德无量。
  赵英何在,传陛下旨意!”
  赵英当即再次拜倒:“臣接旨。”
  白起面无表情地诉述着秦皇旨意,大概就是秦赵一向交好,只不过赵国背后捅刀子,所以才不得不对赵国出手。
  如今赵国愿意投降,那他就大人有大量,也就不计较了,不仅不灭赵氏满门,还给赵家封个官。
  “……赵英封为安乐候,世袭罔替。”
  赵英高呼万岁:“臣谢过陛下隆恩!”
  白起点点头,便率着大军进城接管,一副公事公办,不讲人情的样子。
  这让赵英有些心神不定,害怕白起接管完京城,整顿好局势后就跟他翻脸。
  不过这时候他想要后悔也不可能了。
  好在白起走后,一个秦国礼官适时上前,扶住赵英道:
  “安乐侯莫要惊慌,西宫娘娘托小人向侯爷问好。”
  赵英一愣,好半晌才想起这个西宫娘娘是谁。
  “你是说小妹?”
  那礼官笑道:“正是原平阳公主,如今大秦的西宫娘娘。”
  “安乐侯尽可放心,如今西宫娘娘为陛下诞下皇子,又认了白家少将军作义兄,乃是我大秦后宫中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而且说起来,白大将军还能与侯爷扯上一分亲戚关系呢。”
  赵英神色一喜:“原来还有这个道理,那朕,不不,是本侯,本候算是放心了。”
  有他远嫁大秦的小妹在,他们赵家即便投降以后,身后也算有个依靠,不至于被人欺辱。
  不过赵家真正的血脉和部分财富早就交给国师带走。
  无论何时,都要做多手准备,这是世家大族的本能。
  而皇家就是最大的世家大族。
  接下来的日子。
  秦国大军拿着赵皇旨意,传令赵国四方,尽皆受降,各郡各府各县之长官全都上京述职,凡是不从者,以违逆者处理,当派出大军讨伐。
  由于有着大义,还有如今战无不胜,凶名在外的秦国大军威慑,很快就让赵国局势平息下去。
  而原来的九江候李牧见大势已去,也顺势受了秦皇的招降旨意,还是九江候,封地也未尝改变。
  只是原本的龙骑禁军全都遣散,只准留下三千人,还有一万守备军的名额。
  不过没了大赵国运支撑,御神兵的血脉开始反噬,李家之人都因此元气大伤,不少人更是直接丧命,李家也开始了闭门不见外人,不过问俗世的疗伤。
  ……
  又是一个月。
  赵国的灭国大战其实对扶苏镇这样的小地方影响很小。
  倒是青云县因为县令的离去而闹腾了一阵子,大家都觉得没有了管束,或者想趁着新官到来前先拿了好处再说。
  毕竟秦国的官哪能管在赵国犯下的罪。
  不过青云县的官府最后受不了了,到扶苏镇借了一批兵,然后所有人就又服服帖帖了。
  闹腾过后,大家的日子好像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只是心里多了一丝不确定。
  不知道秦国的统治会是怎么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8/10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