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13

  这话敞亮,李逵听着也舒坦,没想到功夫好,还能有这等待遇。不过他是讲理的人,摆手拒绝道:“不用,小爷是来卖人参的,只是你家的伙计太欺负人,以为我等山里人好哄骗。这才出了口角。”
  李逵不着痕迹的将他差点打人说成是口角,大有大是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思。
  韩大虎也听出来李逵不是蛮横无礼之辈,讲道理,他虽然不太擅长。之前他可是沂水县武道第一人,当然是在和李逵对拳之前,之后的话……他应该退出了第一人的争夺。他怒目瞪了一眼伙计,小声道:“等会儿和你算账。”
  “李壮士,这边请。”
  “老邱吩咐人上茶,去看看李壮士带来的人参。价格一定要公道。”
  邱掌柜立刻冲到了柜台边上,看了一包人参,顿时傻眼了:“很寻常的人参。”扭头看了一眼伙计,低声问;“你给估价多少?”
  “两吊。”
  少了,但也差不离,这话是邱掌柜的心里话,但东家似乎有拉拢李逵的意思,再给这个价就是打人脸了。于是琢磨了一阵之后,心中有了计较:“回东家,李爷送来的人参是上品,值五贯。”
  “去柜上拿五两白银来。”
  银子精贵,通常还不是流通的货币。但是在民间,也经常会见到作为钱财使用。主要是铜钱实在太不方便了,而交子虽然携带容易,但是需要到指定的商行兑换,一旦想要去的地方没有兑换的商铺,只能干瞪眼。
  这时候,黄金白银就因其稀有的特性,成了交易的最大赢家。
  而且一两白银,远远要比一贯钱值钱的多。
  虽说邱掌柜已经给了一个高出天际的价了,但是李奎不满意啊!两斤多野山参,就卖这点钱?欺负他没见过世面怎么滴?
  李逵喊住了邱掌柜:“且慢。”
  “你看好了,这是野山参。怎么可能价值才五贯?”
  邱掌柜傻眼了,对方之前不是挺好说话的吗?为什么现在又要耍横了?他贼溜溜的眼珠子在自己的东家和李逵身上来回巴拉,最后才闹明白一件事。原来这位黑爷根本就不知道野山参的价格。这才心中透亮了起来,对伙计道:“长生,去药房扛一袋人参过来。”
  没过多久,李逵傻眼。
  他不认为这个时代的人有种植人参的可能,可以预见,所有见到的人参都是野生的。不仅是野生,还是年份品相上佳的上等货色。
  可是当一麻袋人参放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没来由的心好慌。
  “李爷您长眼,这是上党人参,中上品相,一贯一斤。”
  “这是上上品相,五贯一斤。”
  “中上等品相的就是……李爷您拿来的哪些。无残无缺,五吊一斤。”
  “至于下品,四五十个大子一斤,不论品相,比大枣贵一点而已。”
  “上党还出产一种紫团参,药效柔和却管用,诸多重症都需此参保命。但是实在太少了,小店也没有这等珍贵药材。如果李爷拿来的是紫团参,小老儿做主,可以给五百贯贯一两。只是此物在京城都是稀罕的珍品,王公大臣也不见得能享用。”
  ……
  李逵嘴角哆嗦道:“也就是说我带来的人参也就能卖两吊钱?”
  “两吊不止,除去品相差的,三四吊钱还是值的。”邱掌柜也觉得挺不落忍,多强的一个人啊!竟然被几吊给难住了,世道艰难呐!
  李逵看着对方手里半斤重的人参很无语,难道这玩意在这个时代就是白菜价?
  人参啊!
  药中圣品,在北宋的地位也太低了吧?
  他自己带来的那包人参的品相,他还是有数的。比起来邱掌柜手里的,中上品器重半数是不如的。都这时候了,他更不会觉心灰意冷。他原以为,野山参的行市至少也该和《红楼梦》里的差不多吧,二两的参,一百多两,他拿包参多半能卖上几千贯。而且《红楼梦》里的人参是长白山人参,属于次一等地产地。最好的就是上党人参,要不是上党后来人参采光了,不出产了,也没有长白山人参什么事。
  他原本打算用这笔钱开一个作坊,衣食住行的生意都可以,就是一样,要能挣钱!
  可惜,期待越大,失望也越大。没想到人参的行市在北宋如此凄惨。
  事实给他了沉重的打击,出药铺的那一刻,他目光都是呆滞的,拒绝了韩大虎盛情款待,卖掉了品相好的人参,留下一半不入流的,怀里揣着轻飘飘的两吊钱,长吁短叹的出了药铺的大门。
  也是李逵读的杂书太少,他要是看到过苏东坡给好友的一封,附带人参大枣数斤。他就该知道,人参在北宋有多廉价了。
  苏东坡虽然有才,但他也是真穷。他都能一口气送几斤人参出去,可见人参的价格在北宋比大枣贵不了多少。
  反倒是韩大虎站在街上,看着李逵落魄的背影,唏嘘道:“多好的山里人啊!就是见识少了一点。”
第020章
李捕头
  主有留客意,无奈客人太坚决。
  
李逵说什么也没脸留下吃韩大虎的席面,他是个要脸的人。人真要是放下所有的脸面,或许活的就不会那么艰难了。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如此。
  
人可以潦倒气势不能倒,李逵挺着后背,拉着死皮赖脸想要留下来的李全,走到了街头拐角处,然后双目死死的盯着对方。李全很害怕,他觉得自己犯错了。心虚道:“二哥,我是真饿了。”
  
“等会儿带你去用饭。”
  
李全刚想要笑,李逵就面带阴沉的威胁道:“回去什么都别说,要是让人知道了……以后吃肉不带着你。”
  
李逵也想说几句涨气势的话,小心你的脑袋,皮痒痒了,之类的话。但是这种威胁对李全没用,他就是个傻子,人生最关心的就是他的肚皮。
  
对其他的事,概不关心。
  
李全见李逵走了,跟了上来,低声问:“二哥,说什么啊?”
  
他哪里知道李逵让他不要说什么?他觉得李逵好厉害,识破了坏蛋的奸计之后,带着钱离开了。至于人参,又苦,吃多了还挠心,谁吃谁傻。也对,北宋似乎并没有吃人参食补的习惯。
  
李逵弄不明白,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子?
  
捂着胸口的半包人参,心中发狠道:“既然卖不上价,回去给老娘炖鸡汤喝。”不会随即就面带苦色,炖鸡汤似乎还缺一直老母鸡,但是老母鸡的价格要比人参贵多了。
  
可恨!
  
其实人参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不是什么稀罕物。在明朝嘉靖时期,人参的价格一斤在一钱银子左右,算起来也就是几十文一斤。人参之所以成为人们眼中的药膳之王,还需要两个代言人。一个是天下闻名的名医,李时珍,他就说过,人参可以条理一切的气虚之症。而他正是活在嘉靖和万历年间,于是人参的价格从嘉靖的一钱银子多一斤,涨价到了万历的三两白银一斤。到崇祯皇帝的时候,价格已经涨到了十五两一斤。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野山参论斤卖,还是暴殄天物,还是当白菜价。
  
但人参的价值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翻了几十倍,这就是李时珍的影响力。
  
另外一个代言人就是乾隆。
  
明朝以后,上党的人参已经没有了,只能从关外的长白山采集。而长白山的人参是内务府直管,私人不允许采参,等于说卖人参的钱是皇帝的小金库。乾隆是清朝最能花钱的皇帝,人参能不涨价吗?
  
尤其是国人有一个习惯,越是贵的东西,国人就要吃,砸锅卖铁也要吃。
  
可惜,这些李逵都知不道。
  
他只明白了一个事实,他还没有创业,创业的本钱先折了。
  
而且还折了个干净。
  
这是在李全在汤饼铺里吃了十来碗面条之后的觉悟,结账自后,他兜里就剩几个大子。汤饼种类繁多,李逵选的是最能接受的面条。味道尚可,他才吃了三碗就饱了。主要是心有存着心思,影响了食欲。
  
一个吃饱了,满足的打着嗝,一个是面如凝霜,眉头紧蹙,朝着县衙走去。
  
由不得李逵不担忧,他从灵智上人处得来的家底,原以为最值钱的就是这包人参了。万万没想到,人参竟然不是稀罕物。
  
不过有得必有失,李逵只好傻傻安慰自己,心中暗忖:“至少这包人参不会引起官府的注意,真要是几千贯的人参,指不定是灵智上人从哪儿抢来的,说不定会被官府盯上。如今倒是没有隐忧……只是自己还是觉得亏得慌。”
  
做生意恐怕要从长计议了,主要是他现在有钱,但是不敢拿出来。即便灵智上人存着的金银让他给劫了,但金银都是贵重的财物,他一个穷小子怎么敢拿出来用?
  
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
  
“逵娃子,这里!”
  
老族长和七叔面带笑脸,应该是带来的货物卖了个好价钱。走到近前,七叔李洪开口问:“都吃了吗?”
  
没等李逵回话,李全打了个嗝,这比他说话要管用的多。
  
老族长赞道:“不愧是认字的娃儿,去哪里不忧。”
  
说话间,老族长健步走到县衙的鸣冤鼓面前,拿起鼓锤就要敲,准备擂鼓鸣冤。为什么他老人家去,而不是年轻力壮的七叔代劳呢?要是换一个年轻人擂鸣冤鼓,甭管有理没理,进县衙就按在地上先打二十板子再说,这叫杀威棒,显示衙门威严的同时,官府对于状告者不喜,认为只有刁蛮成性者才会告状,将民风败坏了。也有显示告状者决心的意思,确实有冤情。而老族长都七十了,他进县衙,县令老爷不但不会让衙役打他板子,还给让人给他搬把椅子来坐,这是传统,也是美德。
  
正好从县衙里走出一个公人,穿着一身的黑。黑帽子,黑衣裳,还佩一双黑的皂靴。看到老族长的那一刻,那人脸上带着的笑意突然收敛了起来,想要退回县衙里去,却发现老族长已经眼尖的看到他了。
  
“李都头!”
  
来人就是沂水县的捕头李清。有一身好武艺,被前任县令提拔为捕头。说起来,他也是良家子,之所以做捕头也是存着保护乡里的念头。
  
前段日子的沂水县李氏族人宗会之中,他遇到了个老头,说是蒙山镇的同族族兄。他才三十多岁,叫一个六七十的老头哥哥,这个口他实在说不出啊!其实他们已经认识好多年了,不过以前没有轮过亲而已。
  
回家后他和自己的父亲说起老族长的事才明白,根本就不是他同辈的族兄,而是比他长一辈的叔伯。
  
当时他惊呆了,没想到会有这等操作,诧异之下心慌不已,问自己的老爹:“父亲,这百丈村的李氏不会是老糊涂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