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1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0/913

  李逵也跟着走了。
  他本来就对范纯仁的举荐不感兴趣,这位别看如今是宰相。可是等到官家亲政,要不了多久就凉了。受他举荐的官员,恐怕一个都不会落着好。他可不想为了一个不入流的仓令,而成为朝堂不久之后清扫的对象。
  不过,这些话可不能明着对范纯仁说,说了,就是掀桌子,让大家都下不来台。
  招揽不成的范纯仁,把怨气都撒在了高孝立的头上。
  “京城的消息到了?”面对高孝立,别说他了,就是高公绘,高公纪两兄弟,范纯仁都不见得给面子。反正之前他是枢相,这俩兄弟都是武勋,算起来是他下属。上官怎么可能给下属面子?对高孝立这个高家的旁支,更是一点好脸色都没有。
  高孝立唯唯诺诺道:“到了。”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里头连高家的嫡系都恨上了。平日里要钱的时候,把他当兄弟,如今落难了,恨不能往他身上砸石头,这还是人吗?
  范纯仁放下手中的书卷,算是正眼看了一眼高孝立,道:“你准备怎么办?”
  “死伤者,每户一百贯,相爷看如何?”高孝立一阵心痛,他不仅要给高家庄的人抚恤,还要给贾家庄的人抚恤,这让他去哪儿说理去。要是贾道全的人马当时攻破了高家庄,他全家都要遭殃。他恨不得贾家庄的人死绝,也不想出这份钱。一进一出,几万贯啊!难道他的钱就不是钱?
  可是势比人强,谁让范纯仁来了呢?
  范纯仁点了点头,应允道:“可以。”
  “另外还有……”
  范纯仁的语气不容质疑,反倒是高孝立愣住了,还有?
  没有了,好不好?
  可是范纯仁指着一份统计数据,对高孝立道:“从元佑元年算起,你高家名下的产业都吐出来。”
  “相爷,这是我高家辛苦攒下的家业啊!”
  “你不想给,我把你带去京城。你亲自去给太皇太后说说,你这家产怎么来的?”范纯仁说是带,可高孝立明白,他恐怕是要以囚犯的身份去京城了。但是让他一下子拿出这么大一笔产业,如何让他甘心?
  迟疑了很久,高孝立这才开口道:“相爷,容我回去想一想。”
  “三天,三天后老夫启程回京,你要是还不舍得,就干脆让太皇太后和你说去。”范纯仁说完,门口的小厮双庆高声道:“送客!”
  出了衙门,高孝立对着颍州衙门恨得牙痒痒,偷偷骂道:“呸,落井下石的老东西。”
  高孝立面对范纯仁大气不敢出,可是当他听到范纯仁给他划出的道之后,顿时炸了。当然不是当场不给范纯仁面子,而是回去之后,在家里大骂范纯仁不是东西。
  眼瞅着靠自己是不成了,高家主家也指望不上,不得已,将颍州当地的乡绅都组织起来。
  只要颍州的大户都和范纯仁作对,到时候,就算范纯仁是宰相,他总不至于将颍州城所有的大户都拉取京城,投入大牢吧?
  这日,高府。
  高孝立忍痛将儿子从京城带来的艺伎舞伎拿出来,招待颍州城内大大小小的人物。
  范纯仁不仅仅是针对他,连颍州城内其他大户也逃不掉。
  看着院子里坐满了人,高孝立顿时有了底气,拿起酒杯凭空敬酒道:“诸位能来,高某不胜荣幸,满饮此杯,干。”
  “干。”
  连干了两万酒之后,高孝立觉得差不多了,这才开口道:“范相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吧?”
  颍州大户有一个算一个,每个人都愁眉苦脸不已,朱老爷也是颍州的大户,家产虽不如高孝立,但是颍州土生土长的人,家族延续一百多年了,朝中也有人。不过朱老爷一开口,就怂了:“高兄,如今这局面,我等诚意再大,相爷恐怕也不满意啊!”
  “没错,出钱出粮都不成,简直就是逼死人了。”
  “相爷的意思我知道了,让我等吐出元佑元年之后的各家收益。”
  “各家的家产都在田产之上,也拿不出多少钱啊!”
  “相爷的目标就是田产,诸位……你们看看,这可能吗?”
  朱老爷直勾勾的盯着酒盏,随后咬牙道:“高兄,我等以前都是以你为马首是瞻,如今也是如此。你说说,到底出多少钱去京城走关系,我们凑一凑,连高兄那一份都给了。让我等吐出田产,恕难从命。”
  高孝立闻听,顿时一喜,对朱老爷道:“朱兄,你胞弟不是在京城为官吗?是否有办法让相爷转变心意?”
  原本还气势如虹的朱老爷听了高孝立的话,顿时惊恐不已,心说:“你老姑奶奶是太皇太后,我兄弟不过是六品京官,他难道还能和当朝相爷过不去?你到底是咋想的,难不成想要我朱家当炮灰不成?”
  高孝立假意为为难道:“诸位你们也知道,我老姑奶奶虽然贵为太皇太后,可是她老人家不能干预朝政啊!这有碍于她老人家的名声。”
  朱老爷气疯了,一甩袖子道:“太皇太后要名声,难道我兄弟连命都不要了吗?”
  硬怼当朝宰相的后果,大家都知道。
  气急败坏的朱老爷,已经不想和高孝立有任何的瓜葛,气鼓鼓的离开。
  其他人见状,也推辞着离开了高宅。很快,高孝立发现自己在颍州城内的影响力大大降低,已经没有人再去找他商议地方上的事了。
  三日后,高孝立无奈,流着泪将这些年积攒的地契送到了州衙门。他不仅仅是破财,而且还是差点破家。高家一半多的产业,都拿了出来,足足有两百多顷土地。
  不仅如此,一旦失去这些土地,高家庄的庄丁,至少要跑掉一半以上。
  此事过后,高家再也不复当初的盛况。
  跌跌撞撞地走出州衙门之后,高孝立站在街头,扬天长叹:“高家在我手里落败了啊!”
第225章
首阳书院
  送走了范纯仁这尊大神。
  颍州又恢复到了原先的平静之中,苏轼终于有时间开始对李逵和李云这对难兄弟难弟下手了。让高俅唤来了李逵和李云,连带着儿子苏过道:“朝廷颁布了法令,今后参加省试需要两年书院的学籍。你们三个我准备送去首阳书院入学籍。”
  李逵很慌。
  来到颍州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首阳书院他还是知道的。京西北路中排名前三甲的书院。排名第一的当然是嵩山书院。不过,嵩山书院太远了,在许州。他们去不方便。但就算是排名不如嵩山书院的首阳书院,也是人才济济。很容易被人发现自己的真实水平。他要是求学十年,自然不怕这等挑战。甚至会心中窃喜。
  可是他来大宋才多久?决定读书才多久?正儿八经的读书又才多久?
  满打满算也就是半年的样子,九经都没有学过一半,去大宋最好的书院岂不是要丢人现眼?
  因为摆在李逵面前的是,他很有可能连书院的入学考试都没法通过。
  不过李逵虽然慌,但还算好。他最多被人看成是学艺不精,仅此而已。至少要比快瘫倒在地上的李云强多了。
  李云绝望的看着苏轼,硬着头皮对苏轼说:“师祖,要是去书院读书的话,我可以去蒙山书院求学。而且蒙山书院距离老家很近,也能照看到家里。”
  “蒙山书院?”苏轼琢磨了一阵,还真不知道这个书院到底在哪里,听李云的话,似乎应该在沂州附近。他有点不好意思的问儿子苏过:“过儿,可知蒙山书院在何处?”
  苏过茫然的摇摇头,不过高俅听李云吹嘘过,笑道:“学士,蒙山书院在沂州。”
  “沂州的书院,考出过进士没有?”苏轼突然觉得好笑,还以为自己孤弱寡闻,不觉一哂道:“要是先生好的话,你们去蒙山书院也未尝不可。”
  李云吹嘘道:“好,怎么不好了。书院创办至今,至少出了十来个进士。”
  李逵也是一脸懵懂,他哪里知道,自己老家还有这么个强大的书院?
  自己怎么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苏轼觉得不对劲,要是出一两个进士,如果年代相隔比较远的话,他没有听说过还有可能。可是几十个进士?每科至少要有一两个高中。可见,这蒙山书院的办学能力不差,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他只有听说过泰山边上的徂徕书院,作为京东书院之首。但从来没有听说过蒙山书院,这不合理。看向李云的眼神顿时不善起来。小孩子,贪玩,贪吃,甚至贪安逸都不是大错,但要是欺骗尊长,这问题就严重了。
  “人杰,你听说过吗?”苏轼冷不丁问李逵。
  李逵对李云对他的眼神提示茫然不顾,不是他不想说,而是真不知道。他对自己老家的熟悉,甚至还不如对颍州的熟悉,让他说什么去?
  李逵摇头道:“是有这么个书院,可是我从来没关心过这家书院何时考出过进士。”
  “李逵,你咋的哑巴了,老家的事都不知道?就在上次,一年多以前,还出过两个进士呢。”李云着急道。
  李逵茫然不已,迷茫道:“有吗?”
  突然想起来了,似乎是有这么档子事,可是想起来之后,对李云瞪眼道:“少丢人现眼了,那是武进士,不是进士。”
  “不一样吗?”李云如今对自己的武功颇为自信。他感觉自己只要去了蒙山书院,很可能成为尖子生。李逵去了,他做榜眼。李逵不去,他就是沂州方圆百里之内的武状元。
  “武进士!”苏轼的眼皮都跳了起来,他苏门子弟已经没落到了要去争夺武进士的身份了吗?再说了,大宋是有武科举,也有武进士,武状元的说法。但不要忘记了,大宋开科武举,都是在省试之后。朝廷会鼓励落榜的学子去参加武举的考试。
  考核内容也有文章、诗词策论、甚至表面上看和省试、殿试都差不多。
  但是这些考试成绩都没用,监考官员连作弊都懒得管,堪称大宋最为轻松的考试……武进士的最终结果出在校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骑马漫射……才是武进士最终记录成绩的关键。也就是说,武举考试就是打架,谁赢到最后,最后中举。
  沂州,蒙山书院?
  苏轼这才想起来,是有这么一个书院,文进士一个都没有出过,武进士倒是每次开考都有高中数人的傲人成绩。
  堪称,大宋书院中唯一的——体校,教学环境恶劣,学生良莠不齐,学风彪悍异常,蒙山书院出来的学子,各个都是炼体狂魔。别的学校入学考试,考诗词歌赋,考九经通论,考文章策论;但是蒙山书院考三番战。上来三个老生车轮战,新生能够顶住三人,授上舍生;两人,中舍生;一人,合格,为入学新生。
  苏轼一开始真没想到蒙山书院是什么鬼,等到他想起来,是这么一所书院的时候,脸上乌云密布。良久才压下胸口的怒火,沉声道:“不准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0/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