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913

  “哼!”
  周元傲娇的回头,继续去他的主考官房里坐着。扭头的时候,还琢磨着这个张都头不错,有点担当,面对李逵还敢挺身而出,是个人才。可惜,他任期也快到了,换了地方,不方便带着去。周元哪里知道,张都头根本就不认识李逵,才有了这么一出。
  这一幕,让张都头看到了,还以为自己家的主子给他撑腰了。他可不会料到,李逵的老师就是县太爷周元。再说了,他要是认识李逵,不就早知道周元和李逵的关系了吗?尤其是今日是县试的日子,县里有一个算一个,参加县试的士子,都得叫县令为恩师。称呼自己为弟子。所以,张头也没有从李逵服软的语气之中听到有什么对他不利的信息。
  都是为了避嫌,回到老家之后,李逵就没有往县衙跑过。一来,恐怕引起其他士子的不满;二来,就是担心引起旁人对老师周元的非议。
  还有就是,这两年内进入衙门的衙役对李逵不太熟悉。
  可总有认出来的不是?
  张头原本就很不满被手下拉扯着,无端的灭了自己的威风。如今,见大老爷出面,顿时抖起来了:“小子,放亮招子瞅着,过了今日……”
  “都头别犯糊涂啊!”
  “是啊!”
  “二爷,您老可得罪不起?”
  捕头是衙门里的墙头草一般的人物,从手下接二连三的反应来看,似乎李逵这厮大有来头。看着左右,不解道:“不过是个士子而已,你们几个岂不知道今日乃我县的大日子,为何一再袒护此人?”
  “为都头好,才阻拦都头,还请都头细细听来。”其中一个年长的衙役拉着张头道:“不知张都头可知道我县出过一个打虎英雄?”
  “倒是有所耳闻,不过那年正好本都头在外乡,错过了见面,要是能相见,倒是少不了结交一番。不过老冯,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头还以为李逵和打虎英雄有什么关系,不过也没有想过李逵会是打虎英雄本人。毕竟两年前李逵才几岁?
  老冯纠结着一张菊花般的老脸,无奈道:“那位都头想要结交的打虎英雄,如今正站在你眼前。”
  “一个书生?怎么成打虎英雄了?”张都头越想越不对劲,顿时恼怒道:“就算他是打虎英雄,难道某就该怕了他吗?”
  老冯气恼道:“你想一想,李逵……”
  张都头眸子中的视线顿时聚焦了起来,愣道:“是李家庄的人?”
  “都头英明。”老冯溜须拍马道。
  张都头顿时气地恨不得抽自己一个耳巴子,什么英明,老子都快被你们这帮不开眼的混球给害死了。不过,一个李家庄的身份,短时期内还不足以让他胆寒。可老冯这厮也够坏,随即有说出了一个人刘葆晟:“李逵和云麾将军府的关系也很深。”
  这层身份,顿时让张都头倒吸一口冷气,谁都知道云麾将军不过是暂时的封赏,刘葆晟的最终身份应该是太尉。这可是国丈老爷啊!谁敢得罪得起?
  老冯继续道:“李逵还是大令的入室弟子。”
  张都头额头的虚汗湿答答黏着脑门上的碎发,对李逵摆出讨好的媚笑。可是李逵压根就不搭理他。
  老冯继续开口道:“还有……”
  “别吓唬我了,行不行?”张都头口干舌燥的,人都快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似的,目光中满是惊恐和不安,他甚至有种想要拔腿直接从县学离开,回到家里打好包袱搬出沂水县的打算了。太坑人了,李逵这厮装成蛮横的傻小子样,专门来坑自己,他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李逵,心中想的只有一个念头:天大地大,难道他躲到大宋的角落里,李逵还能跟他过不去吗?
  老冯怜悯的看了一眼张都头,自从李清离开了县衙之后,这位张都头因为一次缉拿盗贼有功,才让周元提拔成了捕头。
  平日里在手下面前摆着都头的架子,连衙门里的规矩都要破,以前的孝敬,大家伙都有份,如今他一个人就拿走一半,大家也是满腹的不满,却逮不到机会。
  老冯裂嘴一笑:“其实我一把老骨头了,人家也不稀罕见我,知道的也有限。就道听途说了一些,李逵这些年不在家,是去拜师读书了。在苏学士门下求学两年。对了,大令也是学士门生。”
  噗通,张都头跪倒在地上,面如死灰。
  还没完,老冯悠悠道:“李逵还有字,读书人的规矩老汉也不太懂。就听说李逵的字是——人杰。当时给李逵赐字的长者,之前是沂州知州,章相公。”
  张都头突然发现,他得罪了李逵,只要在大宋境内,李逵就有办法让自己活不下去。
  你这么大能耐,为什么不去太学,祸害二代目去,却来和我这个小地方的捕头过不去,安得什么心呐!
  “爷爷,我错了!”
  要是张都头硬气一点,李逵还能高看他一眼,可如今再看张都头,如同一滩烂泥似的软倒在地上,爬到李逵跟前,全身的骨头都没有二三两重,李逵顿时失去了教训他的心思。不耐烦道:“按正常的流程,怎么来?”
  张都头脑子都懵了,幸好边上的衙役还知道自己的责任,开口道:“二爷,是该搜查书箱食盒,有无夹私裹带。”
  “怎么查?”
  “鞋子,头发,衣服,还有书箱和食盒。但二爷是什么人啊!顶天立地的汉子,怎么可能有夹私裹裹挟?还请二爷移步入场,愿二爷文章鸿达天下,早日高中状元!”
  这等吹捧,已经是无边无际了,连李逵如同生铁般的脸皮,都有种被烧红了的发烫。文章天下知,恐怕这一幕,放他身上,这辈子都没指望了。
  再说了,沂水县什么时候出过状元啊!这不是瞎扯吗?
  在场的人见李逵不笑,顿时明白吹捧的力气使大了,让李逵有点下不来台。毕竟,这厮读书也没几年。
  李逵干脆将书箱和食盒递给了衙役,吩咐道:“检查吧!后头还一大帮子人等着呢。”
  书箱很简单,笔墨纸砚这些东西,纸是不能带的,就剩下三样,还有一些文房小用具。很快就检查完了,连夹层不放过。县里的衙役们都是鬼精的人,看李逵的架势就明白,李逵根本就不怕查。再说了,人家老师是县试的主考,夹带什么的太低级了,让老师周元直接取了不是更省事?
  啪嗒,啪嗒。
  李逵将一双鞋子踢到了衙役的面前,一时间,门房,连带着回廊里,都散发出一股子酸涩的味道,还有刺鼻的腐臭味,而李逵光着两只大脚丫子,站在一旁,浑然没事人似的站着。就算是再不爱干净的臭男人,自己也不会觉得自己臭。
  李逵正好诠释了一个臭男人的日常。
  鞋子从新鞋子一直穿到丢掉,不指望他刷洗鞋子,洗脚……看情况。
  这双做工考究的虎头靴,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脚汗浸泡之后,顿时拥有了不一样的威力。
  李云捂着鼻子瓮声瓮气道:“二哥,还请收了神通吧!”
  “翻着看看啊!别傻愣着。”
  李逵身后不少士子顿时对衙役多了一丝同情,这帮人也就是这一天可以对士子们指手画脚,但说起来,也都不容易。
  “头发看看!”
  “对了,要脱衣服吗?”
  “别,二爷,时间不等人,还有许多士子等着进考场呢?”
  ……
  李逵这才提溜着书箱食盒,在张都头发绿的闭气之中,提着李逵的臭鞋帮李逵穿上,很好的演绎了一把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气概。等李逵走了好一阵,门房这里才有人敢大喘气。
  “云哥儿,该你了。”老冯是县衙的老人,对李云也非常熟悉。虽两年没见,但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李云。前都头李清的儿子,听说也去了苏门求学。只是……不知道学的如何,当初李云在沂水县可不像是个靠读书能有出息的样子。
  李云紧随其后,跟着李逵进入了考场。
  在进考场之前,他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张都头。如果他爹不离开县衙的话,或许今日的张都头就该是他父亲了。
  没有李逵,也有张逵,王逵,反正总有县里的捕头得罪不起的人存在。
  他看向李逵背影的目光顿时复杂了许多。之前有过一段日子,他非常恨李逵,因为李逵让他爹李清将很体面的捕头身份辞了。可如今看来,这身份哪有什么体面可言,简直就是羞辱了祖先。
  陆续有士子经过检查,进入了考场。
  李云找到了自己的考棚,刚坐下,一抬眼却发现县令周元的目光正直勾勾的落在他距离不到十米的地方,而且还不带转移的。他这个位子,简直就是了县令能够特地而设立的,当然,还有他边上的李逵。
  李云用自己和李逵的长期斗争经验发现,师伯周元恐怕是要动真格的了。
  想到此处,李云心中顿时哀叹:“师伯,你无端端的吓唬师侄,太不厚道了!”
  就在李云脑子里天人交战的时候,周元字正腔圆的用官话道:“时辰已到,出示考题!”
  铛铛铛,铜锣开道,衙役从过道里走过,没走几步,就说同样的话,警示士子,回到自己的考棚,考试要正式开始了:“出示考题!”
第242章
读书人骂街
  轰——
  考题刚出来,士子们顿时炸开了。
  周元顿时眼皮子又跳了起来。自从知道了今年科举的考试范围,周元的内心就很不爽。朝廷不按套路出牌,到时候士子肯定要闹将起来。
  果不其然,揭开题目的那一刻,士子们顿时轰然而起。二三十个士子离开了自己的考棚,冲了过来。
  作为主考官,周元这时候不能指望他人,他站了起来,走入考场,面对众人脸色阴沉的呵斥道:“考场喧哗者,取消资格,逐出考场。”
  虽然县令周元在考场是绝对的权威,但是面对考试内容的大幅度更改,还是有考生很不理解。直接走到了考场绝对的权威面前,对周元作揖道:“县尊,学生沂水谭家集人,谭敏。心中有一事不明,还请县尊明示。”
  “说!”
  周元似乎对此已经有所准备,本来嘛,大宋王朝建立之后,科举已经举行了六十一科,包括其中的恩科,还有大宋早期的科举没有年限规定,有时候一年一考,也有两年一考,直到真宗时期才规定了三年一考的规定。但也会参差恩科,所以,总数算起来,将近两年一考。可以说自从科举在大宋实施以来,诗词从来都没有缺席过。
  按照以往的科举规定,第一天考试,帖经、墨义和诗赋。甭管是省试还是解试,甚至科举最低级别的县试,都需要免不了诗赋的考试。墨义,帖经取消之后,改为五经题。诗赋之前也是科举之中最为重要的一场,甚至以往考官只看诗赋,不看其他科目取士的情况出现。可是诗赋的题目突然没有了,士子怎么可能不炸?
  “大人,今日你是主考,本没有学生说话的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