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913

  太不明智了,要有策略。
  双庆将看到的给范纯仁一一报告,中间还夹杂着他的内心真实感受,心有余悸道:“叔祖,要不是士子们在考场上,不能冲出来动手。要是在大街上,恐怕叔祖再也见不到双庆了。”
  双庆委屈道,更多的是诉苦。他甚至连在外称呼范纯仁为老爷都改了,显然内心是极度恐惧的。可惜,范纯仁老爷子早就看出来,这小子是装的。
  不仅装出一副可怜相,还想要买好。
  “你还有话要说?”见双庆欲言又止的样子,范纯仁不解好奇道。
  双庆这才开口:“叔祖,您老不知道,今日李二哥和云哥儿吃什么?”
  “不过是酱肉而已,等解试考完了,老夫斥巨资,买上三斤牛肉自己在家里吃,非吃到腻了不可。”范纯仁心痛的赌咒,可惜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让他大气不起来。给人一种小家子气的样子。还三斤牛肉花费快小一贯了,酱好了,才一斤多点。
  怎么可能吃腻?
  要是在汴梁府邸里,家里人估计一人也就能分几片而已。
  您老也是当过宰相的人,能不能大气一点。
  双庆虽说是范纯仁的从孙,他对在范纯仁跟前做事读书没有任何不满。要是叔祖能够在伙食上提高点标准,就更好了。双庆的身份其实和高俅很像,平日里读书,跟着范纯仁外出涨市面,还帮忙整理文稿信件之类的事。苏轼给范纯仁写的信件,他自然也看过。尤其苏轼还是个喜欢分享的人,信中附带着制作叫花鸡秘方。
  在京城,驸马都尉王诜吃上了叫花鸡,美味非凡;同僚副相苏辙也吃上了叫花鸡,美味非凡;连带着之前穷地叮当响的黄庭坚也吃上了叫花鸡,美味非凡……汴梁上流圈子近两年来被苏家菜品的美味给深深迷住了,无法自拔。可惜,贵为宰相的范纯仁老爷子,眼巴巴等着同僚请客,却一次也没有赶上叫化鸡这道大菜。
  范纯仁猜错了。李云为了让老头深刻领悟到自己的错误,放大招了。酱牛肉,他吃过,不过如此。至少牛肉他能忍,但是叫化鸡,他忍不住啊!
  这可比吃牛肉还要贵?
  简直丧心病狂。
  不过双庆不知道是泥焗鸡,还以为是苏轼和范纯仁通信的时候说的叫化鸡。两种菜品虽然烹饪上手法一样,但是味道截然不同。叫化鸡,是菜,同时也是主食。鸡肉的味道被鸡肚子里的糯米等主食吸收不少,反而是鸡肚子里的米饭比鸡肉更加可口。
  但泥焗鸡不一样,鸡是干净的鸡,根本就没有辅材吸收鸡肉原本的鲜香滋味,这是一道纯粹的大菜。
  双庆偷偷摸摸的对范纯仁道:“叔祖,你绝对想不到,他们今天吃叫化鸡!”
  “是子瞻信中所说的叫化鸡?”范纯仁顿时眼珠子都红了。随后猛拍书案,怒骂道:“小子可恨,这是报复。”
  双庆见老爷子生气了,也不敢多说话。
  可是美食当前,他要是不去蹭个鸡腿,良心会受天谴的啊!
  实在忍不住,范双庆也不敢久等,万一李逵几个吃完了,岂不糟糕?
  只好心中忐忑的对范纯仁小声道:“老爷,我考场再看看?”
  看看是假,蹭吃蹭喝是真。
  不过这会儿,范纯仁老爷子也忍不住了,他抹了一把胡子,感觉手掌心有点发潮,他笃定不是口水,是茶水沾在胡子上没干。一脸正色道:“老夫贵为主考,自然不能懈怠。庆而,前头带路,老夫要巡视考场!”
第271章
绝交
  “子瞻说过,这叫化鸡看起来不起眼,制作起来却颇费周折。需天清气朗之日,艳阳高照之时,选岁半小公鸡一只,屠杀之后用梨花酒泡制一刻,待鸡肉带有梨花雅芬芳之后,加入腌料。多一份,酒夺鸡之味,少一分,鸡肉略显土腥。
  “之后,再抹上佐料,静候半个时辰,在用桑皮纸一层层包好,三层之后,用和好的红泥包裹,置红炭中半个时辰闷熟。”
  “此做法最妙之处是将鸡的精华敛在鸡肉之中,吃上一口,鲜美无比,神仙不换。”
  “而且此物最适合春暮食用,春三月,鸡愈加肥美,却不夺其鲜。”
  ……
  范纯仁在前头走着,摇头晃脑的说着苏轼给他写的信上关于叫化鸡的各种工序。这信是当初高俅所抄录,李逵也帮着整理过。自然知道信件的内容。
  要论师祖苏轼的做菜水平,李逵觉得自己能碾压他老人家五百年。
  别看苏轼他老人家写美食的文章天下扬名,甚至还写过《猪肉颂》这样的文章,但实际上他老人家的做菜的水平,比高俅都差很多,压根就不会动手做。
  所有的菜品都是王姨娘做好了之后,然后苏轼巴拉巴拉评判一阵。
  他老人家总有一种将平常菜肴赋予一种神秘仪式感的本事,而大宋人就吃他这一套。比如说春暮的鸡和秋天的鸡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叫化鸡不能在下雨天吃?
  还有一岁半的小公鸡与一岁的小公鸡又有何差距?
  反正他老人家只负责吃,然后写文章,不要钱的吹捧。认识苏轼两年多了,李逵很清楚他这位师祖的喜好,他就是吃美了,想要找个人扒拉几句。
  首选自然是自己的亲弟弟苏辙;
  然后好基友驸马都尉王诜;
  好友陈慥,就是河东狮吼陈季常,和苏轼是同乡,从小就认识,形容这位只用俩个字即可——有钱。经常无缘无故的送钱给苏轼,让他很不好意思;
  还有像章楶,字质夫,章惇的堂兄。苏轼受乌台诗案倒霉被贬谪黄州的时候,这位还写《水龙吟》祝贺苏轼,忒不靠谱了。
  当然,他也有祝贺的理由,因为章楶正好是在两湖做提点刑狱使,要是在明清,这是妥妥的臬台,一省的三号人物。黄州可是他的地盘。这位写词的目的就是告诉苏轼,来哥的地盘,哥罩着你。
  而且章楶也非常牛,他是福建章家第二个状元及第的家族成员。得亏章惇比他早两科中了进士。要不然,这位头铁的大人物说不定还要气不过,再次不接受朝廷的授官,还要考一次。先前遇到侄子一起参加省试殿试,侄子中了状元,他中进士就很不开心,放弃进士身份,再考。
  说起来,章惇也够倒霉,家族两个成员一前一后中了状元,他竟然夹在中间,就知道有多么憋屈了。
  苏轼每次发信件,总要几十封,保证走的近的亲朋好友都能收到他的信。
  范纯仁也收到了,可惜他老人家至今没有享受到叫化鸡的美味,加上自己也爱吃,对美食的期待愈加的强烈。
  双庆跟在自家叔祖的后头,一个劲的咽口水,根本就不敢搭话,深怕一开口,胸口湿一大片。
  走进考场。
  范纯仁老爷子愣住了,正好是士子中午休息,准备吃饭的时间。
  一只叫化鸡,叫愿望实现;两只叫幸福加倍;他有点眩晕的是,一下子出现了四只,这是何等的幸福和美满。
  不过让他奇怪的是,这四只叫化鸡分别在四个人手中。李逵和李云就不说了,老相识了,忘年交。范纯仁不知道的是,李云已经在私下里和他绝交了。
  可还有两个人何德何能,也敢在考试的时候带着叫化鸡?
  你们配吗?
  老头挺气愤,觉得自己的朋友背叛了自己,没给自己送来,竟然将自己一直心心念念想吃美味送给了不入流的匪类。
  范纯仁笃定沂州地面上,就读书人来说,去太学和著名官办书院的不算,在沂州参加解试的士子,一般都不能入他老人家的眼。君子交往,怎么能和不如自己的人扎堆,这是堕落。老头觉得自己有必要替好友苏轼管教一下两个徒孙,防止他们结交匪类,是害人害己。
  他决定了,直接拆散他们。
  范纯仁走到解千和解万的跟前,突然站定了,吓得这两位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站起来躬身道:“见过范相。”
  双庆站边上对衙役喝道:“开不快去拿马扎!”
  自己叔祖的脾气他还能不知道?这位谈话是假的,主要是从灵魂深处攻击对方,让对方吃不下饭。
  范纯仁坐定之后,瞥了一眼解千的考卷,颇为惊讶:“策论不容易,没想到你已经写完了,老夫闲着也是闲着,就给你看看吧!”
  解千不大情愿的双手奉起考卷,送到了双庆的手里,然后再由双庆转交给范纯仁。还低声解释道:“范相,小子写的不好,还请范相海涵。”
  作为学渣,解千和解万压根就没有指望文试中披荆斩棘,获得主考官的认同,从诸多士子中脱颖而出,获得省试的资格。对他们来说,论和策写起来是最快的,也是最容易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打算往好了考。主要是胡说八道一番,将考卷填满,就算是大功告成了。相比之下,反而释经义却变成了最难的。不会,那是真不会啊!
  范纯仁原本是想要借着机会痛斥一番解千和解万,可是当他看了考卷之后,眉头顿时蹙起来,字很离谱,不好看之外,考卷上还有涂抹。放下考卷问:“没有打草稿吗?”
  解千心慌道:“没有。”
  他本来就不指望文试能中,打什么草稿?岂不是浪费精神。
  “混账东西,如此治学,焉能成为国之栋梁?”范纯仁原本并没有生气的想法,可这下子,却真的怒了。
  “不堪造就,简直就不堪造就。”
  说话间,范纯仁将考卷劈头盖脸的摔在了解千的脸上,站起来大声质问:“你就是如此诠释老夫的问题?府库困纾,量入焉,量出焉?这题目真要是就你说的这么去办,大宋还有什么盼头?”
  范纯仁对解千指指点点,毫不留情的痛斥解千。
  李云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可是解千是自己的小弟啊!自己总不能干瞪眼,什么也不说吧?岂不是不讲义气?于是,李云站起来,开口道:“范相,解千虽然文采不佳,但也不至于祸国殃民吧?”
  “你让他自己说,怎么破题的,岂有此理!”
  范纯仁怒指解千,后者没想到,自己会摊上如此厄难。自己都觉得自己很无辜,可是没办法,谁让他已经被范相盯上了呢?只是让他将自己的策论说出来,确实有点犯难。
  策论题下了之后,按照正常的写作流程,先应该是领悟题目,然后着手破题,然后立文意,展开,最后收尾。
  这些流程解千都没怎么在意,再说,就算是让他好好写,也不成啊!于是乎他就随着自己的喜好,写到哪里算哪里,总算将考卷填满了,看着满满当当,之前还挺高兴。现在说什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解千知道自己的优势科目是兵法和武艺,真要解决民生问题,据对是难为他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