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2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7/913

  每年上元的东京花魁争夺,也在此楼进行。
  差不多的酒楼也有,比如说曹楼,八仙楼,长庆楼,班楼。
  但是对于东京人来说,任何一家酒楼都比不上樊楼在东京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就是丰乐楼。
  高俅将胸脯拍的啪啪响,对李逵和李云信誓旦旦道:“放心,哥哥带钱了。”
  丰乐楼的开销,三人百贯也是能够拿下来了。当然请楼子的头牌舞女,歌姬不太现实,但是高俅保证都是上等货色。
  其实,高俅也没有去过丰乐楼,他对这座酒楼的印象,也是来源于市井的道听途说。
  算了,既然高俅一再坚持,李逵就跟着去吧!
  走在东京汴梁的街头,李逵其实非常不适应,同时李云也是如此。不同于李云,李逵见识过什么叫超级大城市,后世千万人口的城市比比皆是。百万人口的城市,三线城市都不见得能排的上名。
  可李逵即便是见多识广,也无法适应,百万人都住平房的大城市。
  东京城内一百多万人,都住平房。
  住平房也无所谓,大家都住平房,皇帝家也住平房。皇弟家的平房就是地基高点而已。也不会高地离谱。
  华夏的传承里,九这个数字是天地神享用的,人不配。皇帝可以享用七这个数字,但一生之中只有一次的机会,就是死了,驾崩了之后,发丘七层。
  九五之尊,五是中间的数字,预示着帝位。
  宫廷之中,最雄伟的大殿也只有五层台基,就是这个道理,超过了,人无福消受,要受天谴。
  当然这是封建迷信,不可取,也不可信。
  李逵不适应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房子太低,而是街道没有路牌,周围没有参照物。都是平房,怎么来参照物?放眼望去,都是差不多的建筑,很容易迷糊。
  倒是东京城还是有些地标建筑的,比如说朱雀门和宝寺福胜塔,前者是内城正门,是大宋的门面,修的高些也是必要。后者是开封铁塔。但是这些地标建筑物,除非站在屋顶上才能看到,要是在街上,也不见得能看到。这导致李逵经常有种幻觉,东京城就像是她老家的蒙山镇,只是扩张了数千倍。然后极容易在城中迷路。
  这种感觉在颖州,扬州,甚至齐州这样的大城市也没有遇到了。
  人口十万的城市,难不倒李逵,没想到百万的东京城,却为难了他。
  东京汴梁城给他的感觉就是:人口百万,铺天盖地,无边无际。
  丰乐楼之所以出名,主要是这是东京城内为数不多的三层建筑,而且不是一栋楼,是五栋楼形成一个建筑群,三楼还有往来的索桥,可以通行。站在三楼之上,几乎可以俯瞰大半个东京城,这才是让丰乐楼闻名的最重要的原因。
  至于说别家也建三层,四层……二三十米的高楼不是不行,其实工艺上难不倒大宋的工匠。
  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东京城,皇帝也住城里。谁家的房子修的比皇帝的大殿都要高,且不说僭越违制。
  就是皇城司也不能答应。
  要是别有用心的人,修了这么一座楼,天天在楼上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怎么办?
  七拐八拐的,李逵终于看到了闻名已久的丰乐楼。
  五座三层的木楼,雕梁画栋,彩绘如新,在阳光下给人种熠熠生辉的富丽堂皇。据说,当初修建樊楼的时候,主家参考了商纣王修建的鹿台,不过鹿台有六座高楼相连,不是皇帝根本就不敢修。其实普通皇帝也不敢修鹿台一样的建筑,非昏君不能拥有。
  和鹿台修一样,肯定不敢。主家取巧,取其一半修建。之后易主之后,最近又添加了两座楼。可以说,丰乐楼已经修到头了,再往上修,就要有杀头的大祸了。
  高俅挤眉弄眼道:“待会儿进了楼,有两百步的回廊,如今这天色还早,也不知道歌姬们是否起来,据说华灯初上之时,这两百步回廊下,群芳争艳,将回廊挤地满满当当的,好不热闹。但凡只要兄弟看中了,就尽管挑,都算在哥哥的身上。”
  高俅不是个吝啬的性子,难得出来耍,自然要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站在丰乐楼前,高俅意气风发,左右甩开衣袂,背着手,就往楼里走。
  还没有进门,却被伙计拦下来了。
  伙计看了一眼穿着普通的高俅,冷哼道:“可有请柬?”
  请柬?
  去酒楼吃饭还要请柬?
  高俅在东京生活了十几年,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荒唐之事。指着伙计怒道:“丰乐楼在京城开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听说过吃饭还要请柬的道理?今日你要是不给我个说法,爷们说什么也要闯一闯。”
  “好胆,我家王爷宴请宾客,不要请柬难不成让你白吃白喝不成?”伙计根本就不是伙计,原来是王府的奴仆,说话是鼻孔出奇,傲慢的很。
  “王爷,哪家的王爷?”
  “怎么,看你样子是不服气?想要打听好了改日报复不成?”奴仆阴阳怪气的口吻将高俅都快气炸了,可是他压根就不给高俅说话的机会:“我家王爷岂能怕你等小人物报复?提起你的狗头听着,我家王爷是永阳郡王。三天之内,这丰乐楼都让我家王爷给包下来了,尔等穷酸,也配来此消遣,滚吧!”
  “晦气!”
  高俅好不容易做逮着机会做一回东道,却被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恶奴给毁了一切。
  只是他就算是有举子的身份,也是细胳膊细腿的掰不动王爷家的虎威。
  只是面子上下不来,说好了请李逵和李云去京城最好的酒楼。如今最好的酒楼被人包场了,高俅也是要脸的人啊!
  脸色铁青的有点下不来台。
  要是在荒郊野岭里,李逵压根就不在乎什么王爷的身份。
  但是在京城,城内可是驻有十万禁军,真要是冲撞了王爷,恐怕真有点麻烦。
  李逵拉着气鼓鼓地高俅道:“哥哥换一家即可,喝酒又非要丰乐楼。”
  “可是这家最好。”高俅犹豫道,他就是脸上不好看,丢了面子。让他去冲撞王府,他也没有这胆子。
  不过李逵有点好奇,永阳郡王是那家的郡王,似乎耳生的很。
  随口问了一句:“哥哥,这家永阳郡王是皇亲?”
  “屁皇亲,是外戚。”
  高俅不屑一顾的样子,似乎非常鄙夷这家永阳郡王的王爷。当然,恨一个人,不需要太大的理由。
  “外戚也能封王?”李逵吃惊不已,这岂不是刘家也有封王的可能?
  高俅解释道:“要说京城的郡王,都是赵宋国亲,但是唯独有几家有点特别。曹家被封王且是有功之臣,那是因为妹妹当了皇后。如今说的永阳郡王,正是如今太后的兄长,还有个弟弟,受封永嘉郡王。这向家也够跋扈的,一门双王,不知道的还以为……也多亏是出了个宰相的爷爷,又不是自己的本事?”
  “高兄慎言。”
  高俅在气头上,说话有点口无遮拦。不过随即,他又张罗起来:“既然着丰乐楼不成,那么去宋门外的班楼,也是一等一的去处。”说这里,高俅似乎想起了一段让他回味良久的记忆,缓缓道:“要说起来,这丰乐楼哥哥我还没来过。但是班楼,前些日子在蹴鞠社遇到个豪爽的贵公子,跟着去混了个肚圆。不得不说,班楼虽然名气不如丰乐楼,但里面的歌姬也是一等一的绝色。”
  高俅如今是读书人的身份,怎么又去混蹴鞠社了?
  李逵大为不解。不过他也不想换地方,拉住高俅道:“高兄别折腾了,我看就在这附近选一家临街的馆子,离家也近。如今小弟和李云初来乍到,对京城还不太熟悉,要是晚了,难免会麻烦。”
  “也对。”李云点头附和,根本就没想过穿过半个城市去什么班楼,主要是太远了。
  信步进了一家附近的酒馆,李逵带头进入店内。毕竟是内城,酒馆也不像是普通的酒馆那么简陋,除了歌姬要帮闲出门去叫之外,大厅明亮,雅座宽敞,也是个喝酒聚会的好去处。
  楼上,雅座。
  高俅端起酒碗就一口喝干,随即又倒了一万酒,咕咚咕咚的下去了。
  三碗之后,酒劲上来了,高俅的鼻子脸颊都红了起来,但最让人不解的是,眼圈也红了起来,突然嚎了一嗓子哭了起来:“贤弟,为兄拖累了你们。我……有愧于学士啊!”
  说完,又要喝酒。被李逵拦住了,大为好奇道:“高兄,你这是闹的那出?”李逵大为不解,似乎高俅不被苏辙待见也正常。
  似乎苏辙从头到尾都没有待见过高俅。
  但是高俅心里苦啊!他就是开封府解试的时候,被文试刷下去了,参加了武试而已。但是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消息京城满天飞,这不就传到了苏辙的耳朵里。之前,高俅不受苏辙待见,但他还能登苏家的门。
  可如今,连门都进不去了。
  当然,如果放弃省试的资格,高俅应该还是能够被苏辙原谅的。可是大宋明年开春的省试,武举通过的也能参加,他虽然中进士渺茫,但也想碰碰运气,这等好事,可能一辈子就遇上一次,错过了,此生后悔。他也不想这辈子就这么庸庸碌碌过去了。或许是这个想法,触怒了苏辙。
  高俅求见苏过多次不得,他的名字已经出现在了苏府的黑名单了。
  当然,也不是说高俅一定要参加明年开春的省试,主要是大宋近些年的科举,一年一个样,每年总有变化。今年科举不考诗词,就让很多考生有些触手不及。准备了三年的诗词,都白费了功夫。
  而今年的武举生可以参加文试,也是大宋为数极少的机会。一百年,也就出现过一两次。出现的原因还是因为官吏太少,朝廷需要更多的新科进士,作为官吏储备。几年恐怕是科举爆发的一年,甚至明年还可能开恩科。原因太容易才了,新党上台了,旧党的大批官员要被清理。
  官员被清理,国家总不能不需要官吏了吧?
  只能增加新科进士的选拔数量,以达到大宋官场的官员缺口。这话大伙都知道,都是摆明了的事实。
  其实,高俅对苏辙不待见他,也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思。他从来没有受到过苏辙的待见啊!
  更要命的是,李逵和李云受了高俅的连累,也在苏府外吃了闭门羹。这让讲义气的高俅心中背负了沉重的罪恶感。
  李逵一听,原来是这档子事,顿时笑道:“高兄,就为此事?”
  “就为此事。”高俅脸上还挂着泪,这次是他距离进士最近的一次机会,他不想放弃。但不放弃,却让学士难堪了。
  最近,高俅内心也在纠结,是否要放弃省试。
  机会虽然只有一次,但同样的,在他心里,苏学士也只有一个。当然苏辙不算。高俅认准的学士就只有一个人,苏轼。
  李逵指着李云对高俅笑道:“我还以为李云是这次省试中唯一的武举参加文试的人,没想到高兄也通过此法通过了解试,可喜可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7/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