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913

  大宋不禁止武器。
  尤其是看上去并不怎么危险的单手刀。
  唯独让城门卫兵注意的是,这个带刀的队伍有点长。足足有五六十人。
  还有两个人背着黑锅,给人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仿佛不像是大宋人似的,可开口却是大宋口音。都是京东东路的人。
  而领头的那个老头也古怪,这季节,还穿着黑熊皮的袍子,不热吗?
  热。
  当然热了。
  不仅热,而且还重。
  但三叔公是要脸的人,他能说热吗?这是气度,是气势,老头说什么也不肯脱。
  路上不仅不能表现出丝毫的劳累和困顿,但老头额头上的汗水都已经流淌了下来。走出去十来里地,三叔公不耐烦起来,问候三:“这保康门还没到吗?”
  “三爷,这才哪儿到哪儿,才走了一半。小人还是劝您老雇几辆马车,也方便些。”侯三也是一头的热汗,他做码头带路的闲汉日子不短了,遇到这样的雇主,也是头一个。
  又走了十来里地。
  老头也是旅途劳顿,一路走来已经是口干舌燥。喘气如牛,主要是那件装门面的皮袍子,让他消耗了太多的体力。老头给身边的李庆打了个眼色,后者瞪着眼瞅着周围的环境。似乎很快就找到了目标,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死胡同。
  侯三抬起袖子,抹着额头上的热汗,回头刚想要对三叔公说话,却发现身后一个人都没有了。
  正在侯三表情诧异的有种见鬼了惊悚的时候,后领子被人一把掐住,身体如同一张纸片似的被扯进了死胡同里。
  侯三还以为自己遇到地面上的劫匪了呢?
  闭着眼睛求饶道:“诸位好汉,小人就是个穷苦命,帮人带路混口稀的度日,还请诸位好汉爷饶命。”
  “小子,你故意带偏我们,还敢说自己是穷苦人。穷苦人就没有你这么不实在的人,说,到底哄骗我们来这里做什么,有多少同党?”
  侯三睁开眼,却发现制住他的正是那位三爷身边的中年人。此时正凶神恶煞的盯着他,而他眼神撇了一眼周围,顿时倒吸一口冷气。
  周围的汉子都将腰间的刀拔出了一寸,寒光乍现,威胁之意显而易见。尤其是,他看到了几个半大孩子,也是装出一脸凶恶的样子,拔出巴掌大的短刀,侯三还怎么不明白,他这是掉进了贼窝。可侯三自己在心里头一个劲的叫屈。他什么时候给人带偏了路?
  又不是坐着马车,他也要走路的好不好?他都热的亵裤都黏糊糊的了,他这是何苦来哉?
  “三爷,三爷,小人真的没有带错路啊!这不,保康门都快到了,这里都能见到城门楼子了。”侯三连爬带滚的扑倒三叔公面前。
  而三叔公呢?
  终于将身上的皮裘给脱了下来,就丢在边上,那股子酸涩味,如同老坛腌制的咸菜,味道浓烈且辣眼睛。
  三叔公愕然的看着侯三,随后对李庆道:“去,街头看看,有没有城门。记住,城门下有字,你眼神好,认准了就回来告诉我。”
  “您老放心吧!”
  这百丈村出来五十个壮丁,年长的由李林带队,一两人,也是军中的说法,就是二十五人。少年由李庆带队,也是一两人。加上三叔公,正好是五十一人。
  人人带刀,还带着行军锅。这丫看上去根本就不像是乡下老农进城走亲戚,而是积年老土匪,带着一群杀千刀的匪兵匪将,来城里做大买卖。
  想到这里,侯三一阵后怕,要是真做下了大买卖,最后开封府查到了他的头上,岂不是自己成了帮凶,落下个发配的苦役?
  可这时候想要走,哪里还能走得脱?
  没多久,李庆回来了,对三叔公道:“三叔公,真有城楼子,没错是保康门。”
  侯三张了张嘴,还是忍住了,不敢说。他很想告诉对方,这里虽然能看到保康门的城门楼子,但是门楼上的字比较低,根本就看不到。他也很纳闷,这个看似长相凶恶的少年郎,怎么看到的保康门这三字的?
  可他只想尽快脱离这帮匪徒,只能不做声。
  被押了出死胡同,侯三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街斜对面,又一个市易坊,是京城很大的交易坊市,因为需要收税做了个高大的门楼子。而李庆指着市易坊对三叔公道:“三叔公,您看没错,这就是保康门。俺认得这三个字。”
  侯三惊呆了,他说什么也想不明白,看上去那么凶恶的李庆,竟然一转眼傻的如此纯真,如此可爱。
  尤其是那份自信,侯三绝对学不来。他就是想不明白,不识字就那面丢人吗?是谁给你的自信,指着市易坊睁着眼睛说就是保康门的?
  还真别说,李庆的自信是侯三给的。就他和五叔李林带着的人马,要是去不大的山贼寨子边上一站,对方要是识相的话,少说也该给上一笔不少于五十贯的路费。就侯三这等贼眉鼠眼的闲汉,还敢骗他?
  三叔公笑道:“李庆过来搀三叔公一把。”
  可没等李庆搀老头,老头手中的鸠仗就落在了李庆的脑袋上,三叔公气地大骂:“李庆你个浑球,读了一年多的书,都读到后腚去了,这是保康门吗?”
  “这是保康门吗?”
  李庆捂着脑袋,凶恶的瞪眼看向了侯三,大怒道:“贼子,害我!”
第372章
姜还是老的辣
  李庆也够胆,愣是指着‘市易坊’说成是‘保康门’。
  三叔公识字虽不多,但也跟着颜夫子将就的学了一些。至少‘保康门’这三个字,他认识两个。市易坊,这三个字,他认识一个。而李庆呢?
  这货读书一年,竟然一个都不认识。
  三叔公都快气炸了。
  因为读书没读好,被三爷揍得吱哇乱叫。看到这一幕,侯三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这像极了学渣被父母毒打的场面。至少山里的土匪和强人,不会因为读书没读好,成了睁眼瞎,被大头目拿着棒子在街头追着打。
  可即便如此,身为见多识广的京城人士,三叔公这碗老酒,还是让侯三刚嘬了一口,就呛的受不了。
  这位爷什么来历?
  为何如此大的气场?
  不过很快,侯三不再纠结了。因为三叔公带着人进了李逵的宅子,想来是探花郎的家里人。侯三不仅为李逵默哀不已,摊上这样的亲戚,即便是新科进士老爷,也恐怕也不容易吧?
  院子里,无所事事的小娥正躺在软榻上晒太阳,最近黑了不少,但看着还算白净。
  三叔公进门,咳嗽了一声,小娥如同见到了阎王的小鬼,吓得哆嗦起来。赶紧从软榻上起来,乖巧的站在一旁。三叔公也不说话,悠哉悠哉的坐在了软塌上,这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让人昏昏欲睡。
  在族里,小娥因为有李逵老娘张氏的撑腰,天不怕地不怕。可面对三叔公,小娥就算是有张氏的撑腰也没用。因为后台马上会倒戈,张氏也听三叔公的话,不敢打折扣。在李逵家里最难的时候,伸出援手的不是别人,正是三叔公。不仅如此,三叔公在百丈村李氏的影响力,堪称土皇帝,是说一不二的主。
  小娥要是碍了三叔公的眼,老头立马能给她准备十头黑猪,让她一个娇滴滴的小丫鬟去放猪。在大宋,萌娃有三放,放牛、放猪和放羊。
  放牛容易,因为老牛识途,吃饱喝足了就回家。放羊也容易,只要记住头羊,照应着头羊,甭管多大的羊群,都乖乖的听话。只有猪非常闹腾,吭吭唧唧的叫唤一路,吃一路,拉一路,最后打也不动,叫唤也没用,最是累人。一般,放猪的萌娃,不仅要让猪吃饱了,吃舒坦了,还要担心猪闯进庄稼地里祸害庄稼。
  不仅如此,还要打猪草,给猪晚上准备吃的宵夜。
  可以说,放猪是最累人,也是最折磨人的活。小孩子只要做了放猪的营生,基本上天天是眼泪汪汪的哭着回家。这帮肥爷,太难伺候了。
  面对无法抗拒的权威,小娥还是有眼力见的,乖巧的站在三叔公的背后,给老头捶肩。这待遇,在李家,也就是李逵的老娘张氏能享受的待遇了。
  “三爷爷,舒服吗?”
  “嗯,多使些劲,你自从来了李家,还是很识大体的妮子。以后家里有人找你麻烦,找三爷爷给你做主。”
  小娥开心的双眼都成了月牙儿。这功夫,李林带着人都已经快安顿好了。却还不见李逵回来,嘟哝起来:“咱爷们要不去京城逛一逛吧!”
  三叔公眼皮子都没抬起来,就断然拒绝了李林的想法:“一帮没规矩的乡下人,还想着逛京城,你是心里生出了不好的心思,想要找花巷里的娘子吧?”
  李林被戳破了心思,尤其是在族人和小辈面前,闹了个大红脸。可三叔公压根就不在乎李林的面子,这不听话的孩子啊!甭管多大了,都要时刻的敲打。李林就是这样,作为百丈村最不听话的第二代,还是那种动不动就生出歪念头的刺头,三叔公是绝对不会放松对他的管束。
  再说了,在三叔公看来,家里有不要钱的不用,非要去外头找,那就是浪费,是败家。
  一句户,三叔公就让李林堵死了所有的歪念头:“你那力气使唤错地方了,最近又添了个丫头片子,你小子就不是有儿子的命。”
  三叔公能这么埋汰李林,因为三叔公有儿子,还不止一个。
  早年间,山里人不容易,很多小孩子都养不活。好不容易养活大了,是成年了,去深山老林里打猎,也有个闪失的时候。所以,老头如今身边就剩了一个儿子,七叔李洪。但气人的是,李洪也有儿子。唯独他李林没有。
  “三叔,您老就不能说句吉利话?”
  李林捂着脑袋蹲在了地上,自从百丈村李氏发达之后,老李家的男人学坏了不少。李林这样的都纳了两房小妾。可纳妾并不一定就能开枝散叶,李林在后代方面,成了整个李氏的笑柄。而始作俑者就是三叔公。
  面对三叔公的嘲讽,李林有心无力,因为老头虽然嘴很欠,但说的是事实。
  再说了,老头占着理:“你小子,打从你爹走了之后。就不学好,打猎是把好手,但手里稍微有点钱,就开始不学好。你以为老头住在山里的时候就不知道你每次去蒙山镇卖山货的时候,顺带干了什么?”
  “你这是把汗珠子洒在人家的地头,荒了自己家的地,懂不懂?按照庄稼人的说法,你是傻到缺德冒烟了。”
  “三叔,您老就别说了,给俺留点面子,俺也是有头有脸的人了,小辈面前说多了,多不好意思?”
  “我呸,你要什么脸面。做了不要脸的事,还想着要脸,你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你看你,自从手里有点钱了,就看不上蒙山镇的小寡妇了,嫌对方岁数大,你倒是找了年轻的,可年轻的有小寡妇好用吗?”
  “看看人家,刚改嫁就给王木匠生了个儿子,把那小子给乐的,嘴都笑歪了。”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