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3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3/913

  错。
  运气?
  错。
  巴结人?
  更错。
  刘家真正依仗的是出色的长相,刘清菁在宫廷之中,这么多精挑细选出来的女官之中,还能鹤立鸡群,靠的就是长相。除了长相,她几乎是一无是处。性格不好,脾气大,爱耍小性子,喜欢多嘴,距离知书达礼也是颇为遥远。但是她就是漂亮,漂亮到连皇帝赵煦被她迷倒。
  贞娘的长相能和刘清芫有的一比,显然,刘太师觉得李逵虽是未来女婿,但以己度人,男人怎么可能不偷腥?
  这不对劲,很不对劲。
  可一回头,看到自家夫人目光中透露出的那种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的欣喜,顿时有点回过味来了。
  这厮不会是计谋吧?
  毕竟,李逵虽然长相粗鲁些,人高马大,肤色也黑了点,虽说不难看,但真和俊俏不搭边。李逵能在刘太师这里挂上号,就是因为当初给刘太师出谋划策。当年要不是李逵建议刘葆晟送钱给大宦官冯世宁,贤妃也不可能在步步危机的宫掖之中站稳脚跟。
  要不然,贤妃当初选择的办法就是刁蛮,蛮不讲理,反抗所有对她敌视的势力(主要是孟皇后极其跟班)。
  可自从有了冯世宁的支持之后,贤妃也成了宫中的一方势力,经常能不动声色的和孟皇后掰掰腕子。
  按照刘葆晟对李逵的了解,李逵这家伙十四岁的时候就能搀和宫斗,并且还一眼看出了关键点,这家伙就是个一肚子坏水的狗头军师啊!怎么可能如此纯良?
  越想越不对劲的刘太师,等李逵走了,对自家的夫人道:“夫人呐,人杰不是简单的人。”
  “那是自然,要不然也不能进士及第。”韩夫人慵懒的喝了一口香茗,连打量自家老爷们的心思都没有。
  “我不是说他科举及第,我说他很聪明。”刘葆晟担心自家女儿被李逵这厮骗地团团转,按理说,女婿聪明是好事。可是太聪明,聪明到连老丈人都担心的地步,显然就不那么美好了。
  韩夫人横了一眼刘太师,称赞道:“这孩子人聪明,心也好。”
  得,算他多嘴。
  刘太师也是有脾气的人,反而不想说了。
  韩夫人喜欢李逵是因为他中了进士及第?还是之前帮过刘家,甚至对刘家有过救命之恩?都不是,他喜欢李逵的原因很简单,凡事上报,立场正确。纳妾不是错,错的是,女主人不提,自家男人却擅作主张,这才是大逆不道。
  她早就被李逵的正确立场给折服,相比之下,自家的丈夫反而让她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懑。刘家需要子嗣,难道韩夫人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还能拦着不让刘太师纳妾不成?
  但刘太师纳妾,经过她这个女主人同意点头了吗?
  是她这个女主人挑选的人吗?
  最后偷偷摸摸搞小动作,弄成既定事实。刘葆晟就是因为先斩后奏,这才引起了韩夫人的莫大不满。
  刘葆晟回到书房细细琢磨,顿时回过味来了,觉悟啊!果然是能中进士的人才,自己绝没错。他琢磨着,当初要是自己不先提出来,就他太师国公的身份,自家夫人身边肯定少不了要让刘葆晟家里有个继承者的意思。
  让给族的侄子,就韩夫人那小心眼的劲,能捏着鼻子认了?
  最后……还不得麻溜的给自己找小妾?刘葆晟越想越后悔,自己立场歪了,造成了眼前家宅不宁的局面。要是当初李逵在边上出谋划策,说不定家宅安宁,还能享齐人之福。也就是刘太师没让他夫人自己提出纳妾的事,要不然,韩夫人娘家带来的侍女说不定就派上大用了,老是老点,但也不见得不能生娃不是?
  再看韩夫人,对李逵的表现满意至极。
  男人,要懂得取舍。
  有时候让出去的东西,一转眼,就送过来了。
  收下,反而成了情分。
  一转眼,就该到李逵下聘礼的日子。
  宫里派遣的官媒也成双成对的出动。
  京城在喜庆的事上,不喜欢单数。媒人也是如此。官媒是半官方的成员,京里的高级由礼部管辖,是有资格头上蒙黄头巾的高端人才,专门为官宦人家,达官贵人牵线搭桥。
  当然,家族结亲,尤其是权贵门第的家族结亲,一开始就没官媒出面的资格。等到官媒出动,这事已经板上钉钉了。
  经过半年的历练,皇帝也渐渐理顺了朝政,不像半年前他刚亲政的时候,畏首畏尾。如今虽然朝堂上还是整天吵架,但赵煦也乐地做个局外人,看戏似的看着满朝文武为点小事争论不休。但生活总需要调剂,皇帝的生活太单调了。
  赵煦最近就琢磨着想要出宫去看看。
  他不是没有出过皇宫。
  每年郊祭他都要出一趟城。但是周围都是左右执金吾,前后殿前直的兵马开道,加上皇城司,浩浩荡荡几千人出动,哪里比得上他一个人出宫的自由?
  当然,他也不会真的一个人出宫。
  但赵煦是个迫切想要了解民情,想做个有所作为的皇帝。
  出宫,不是去玩。
  而是体察民情。
  可以想象,身为殿前直大将军的韩德勤听到这话,内心有多么惊恐了。即便大宋不兴下跪,他也跪在了皇帝的面前,就差哭天喊地的装泼妇了,要是装泼妇有用的话,韩德勤不介意他做一回女人:“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父皇也经常出宫啊!”
  最近皇帝翻看神宗起居录,破有感觉。他琢磨着,自己应该向他老爹多学习。连宫门都没有出去过的皇帝,怎么能体察民情?
  还怎么成为明君?
  还怎么去鄙视汉武帝?
  韩德勤的职责其实并不是照看皇帝,毕竟皇帝在宫里没有什么危险,而且还有皇城司的亲从官在保护,他平日里的职责是安排禁卫执勤,拱卫皇宫。要不然,他也不会是大将军的高官。可要是赵煦要出宫,对他来说就麻烦了。
  偌大的京城,他怎么去保护皇帝?
  将上四军都拉出去吗?
  显然不可能。
  但安排好手跟在皇帝身后,万一皇帝在宫外遇袭,他即便运气好,皇帝没事,多半也要贬谪。要是运气差点,皇帝受伤了,绝对是发配沙门岛的厄运。至于皇帝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死了,他全家老小都要陪葬。
  高俅在边上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淡然。要是闭上眼睛假寐实在太露骨,他说不定真相试一试。
  相比惊恐万分的韩德勤,皇帝赵煦很淡定,反而对韩德勤宽慰道:“卿且平身。”
  “陛下不答应臣,臣就不起来。”韩德勤怎么敢起来,他真要是爬起来,就表示答应了皇帝,要死人的好不好?
  赵煦似乎语气软了一些,对韩德勤道:“朕不过是去走走亲戚,也不走远。”
  泰王,还是端王?
  韩德勤脑子里冒出这两个王爷,琢磨起来,赵煦真要是去这两家王府,出了皇城宣德门就是,倒没没多少危险。不过心思缜密的韩德勤还是要刨根问底,不然他不放心:“陛下,您想去哪家王府?”
  “不去王府,朕去李逵家看看。”皇帝赵煦嘴角微微勾起,得意道。
  韩德勤惊叫起来:“李逵和官家可不是亲戚!”随后吃人的目光盯着高俅,似乎想要将高俅一巴掌拍死的狠毒,吓得高俅猛地打了个激灵。
  高俅心说,这可不关自己的事。
  可是皇帝赵煦却振振有词道:“朕是他姐夫!”
第398章
您老不想活了吧?
  身在帝王家,最是薄情人。
  都说古代的帝王薄情,那是因为没办法,帝王无情,自称孤寡,因为站在皇权的巅峰,除了自己,又能相信谁?
  大宋的帝王也是如此。
  可宋朝的帝王也有温情的一面,他们对身边的臣子比较宽厚,对皇帝自己信任的身边人,当他们有能力保护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保护。
  赵煦见韩德勤将怒火对向高球,很有觉悟的将罪责拉在自己身上:“这和高俅没关系,都是朕的主意。”
  这话赵煦说不要紧,听的人却不知道该怎么去想。
  皇帝会错吗?
  皇帝能错吗?
  赵煦说这事和高俅无关,即便教唆皇帝出宫这事真的和高俅无关,但只要皇帝护着高俅,这份罪责说什么和高俅脱不了干系。
  就连高俅听到这话,脸也吓得惨白,啥叫飞来横祸,这就叫飞来横祸。原本他就是个看戏的,一眨眼的功夫,却成了戏台上的主角,唱的还是君前忠奸对峙的戏码,他还是奸佞的角色。这让高俅还能忍?
  忍不了,也得忍!
  他不过是个皇帝身边取乐的弄臣,地位甚至还不如整日跟在小皇帝屁股后头的小黄门。面对韩德勤这等武勋权贵,只能躲在一边飕飕发抖的份。好在,他随着追随皇帝的日子越来越长,皇帝对他的好感度也越来越大,说不定将来也能弄个将军当当。但如今还不成,他就跟着皇帝几个月的功夫,连宫里头溜须拍马的功夫都没有学到家,他得多历练历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3/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