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5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6/913

  “延安府通判李逵擅离职守,如今已经不知所踪。可延安府政务不能荒废,如今老夫要急于回京,造次之间难以有合适的人选。不得已,老夫有个不情之请,还请彞叔不要推脱。”
  “相爷请说?”
  “暂代延安府通判之职,等老夫抵达京城之后,自然会给你说项。至于蔡京的事,老夫也可以替你摆平,相信老夫还有些薄面,让你回秦凤路官复原职是不太可能。但是让你徙延安府知府的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种建中脑子里嗡嗡的,就一个念头,老子要发达了,老子要有靠山了。
  不得不说,张载的学生们都很倒霉。关中本来就是文教贫瘠之地,同门之中,做高官的一个都没有。以至于种建中只能靠着伯父种谔的余荫在文官群体之中做个边缘人。可问题是他伯父种谔是将门,在文官之中一点面子都没有。听到苏辙要力挺他担任延安府知府,种建中也是被吓了一跳。随即而来的是欣喜若狂。
  但是他也又担心,毕竟跟脚不硬,让他在文官体系之中步履维艰。
  “相爷,可是吕大人哪里?”
  “吉甫那里我会替你说项,毕竟他心思不在西北,做不做知府对他的影响不大,不会阻拦。但是你在延安府的职责需要铭记,一则,如今延安府城寨毁坏严重,需要你发动民夫修缮,至少在入秋之前要恢复到去年西夏进攻之前的水平。”
  “下官尊令。”
  “还有一件事情你要铭记,李逵如今去了哪里,你谁也不要说。我认为李逵很快就会派遣人送来消息,而这些消息你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此事关乎西北六路,关乎国运。”苏辙谨慎道。
  种建中轻声询问:“相爷,是否李大人那里有了转机?”
  “此事不要多说,人杰信任你,才将信件由你周转,但是你也要记住,授人以信,忠人之事,别让朋友失望,别让尊长失望!”
  “下官谨记!”种建中不敢问了,一问,苏辙就摆出臭脸,他这才明白,他的身份要不是有李逵的信任,这等大事根本就不会让他接触,虽然他还不知道李逵到底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甚至李逵这么做,更可能是给他一份便宜功劳。按照这份厚待,种建中觉得自己不和李逵结拜,有点说不过去啊!亲兄弟都不见得会如此帮他。
  毕竟宦官郝随和李逵的关系比他更近。
  当然,郝随也不是万能的。
  郝随毕竟是宦官,他给宫中皇帝赵煦联络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要让他帮着联络文官,尤其是和苏辙接触,李逵觉得郝随真不合适。
  苏辙真不是危言耸听,真要是李逵在西夏折腾起来,将西夏折腾到半死不活的样子,很可能几年之内大宋就能收回西夏。即便不是一个完整的西夏,但也至少是能够打通河西走廊,只要大宋打通了河西走廊,大宋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战马。
  同时商道的恢复,对商业极其繁荣的大宋来说,无疑是增强国力的契机。
  尤其是对西北来说,如今大宋的西北六路因为连年和西夏作战,昔日的长安城,如今的京兆府,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导致这一切的结果就是,长安城已经失去了丝绸之路起始之地的地位,没有商业财富的堆积,加上连战战争,京兆府的没落也是无奈之举。
  可要是打通了西北商道,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京兆府别的不说,光一个大宋马匹交易城的好处,就能吸引大量的商人前来。
  西北的繁荣指日可待。
  至少关中之地,如果拥有陆上丝绸之路的供养,西北六路,以后就不需要大宋每年在西北扔掉三千万贯财政收入了。
  不求西北能够上缴大宋王朝赋税,只求自给自足,对于大宋足以心满意足了。
  有了这三千万贯的收入,对于大宋来说,真的是一笔无法想象的大钱。
  当初仁宗皇帝为什么要变法?
  那是因为大宋财政出现了赤字,财政开始亏空。因为和西夏的战争,让大宋原本健康的赋税出现了不足的状况。每年的亏空数字超过两百万贯。实际上,这笔钱对大宋来说不算多。朝廷每年的铸钱的收入足以弥补。
  但这对大宋来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原先大宋每年都能从赋税中剩余五百万贯,甚至更多的财富。
  一下子开始亏空了两百万,从皇帝到朝臣都慌了。
  变法的念头在皇帝和大臣之间产生,一开始范仲淹的变法也并非阻碍重重,等到朝臣们发现,老范的变法是劫富济贫,顿时怒了。因为劫的是自家的钱,救济的国家的府库。这不是让当官的不拿俸禄,还给上交国家一份孝敬吗?岂不是变相的卖官鬻爵。
  这如何能忍?
  随后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也是如此。
  这才是变法难以为继的原因,同时,变法自上而下,肯定会疏忽百姓的实际情况,而百姓抗击风险的能力是非常差的,越来越多的百姓因为变法而破产,也是矛盾扩大的原因。
  可要是朝廷一下子每年多出三千万贯,还变毛法?
  钱多到用不完,还用折腾百姓和朝堂吗?
  甚至有了这笔钱,解决了西北的麻烦,大宋可以开始对辽国有所企图了。想到这些,苏辙就忍不住激动起来,解决大宋几十年困境之人,才需要看咱苏门啊!
  龙州。
  李逵嫌弃的看着明明已经入夏,城内的百姓还穿着冬日的皮裘。颇有点大宋暴发户的味道。只不过天气热了,人就忍不住出汗,一身的臭汗,还裹挟着牛羊的膻味,皮毛的臭味,实在让人作呕。
  李秉乾在大宋生活久了,也不太习惯党项人的邋遢。但是没办法,党项不缺皮毛,但是缺少布匹,谁都知道天气热了,穿轻便的衣服又舒坦又凉快。可问题是,他们根本就买不到轻便凉快的衣物。
  人都是有廉耻的,党项人其实在宋初,习惯和汉人已经相差不大了。也知道光膀子属于没羞没躁的不要脸,不能图凉快,而让自己和家人蒙羞。
  李秉乾见李逵蹙眉,虽说他恨不得李逵这厮去死,但关乎到家乡的声誉,不得不解释起来:“如今寻常衣物都价格高昂,普通人根本就买不起,只能将冬日的皮裘套在身上遮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大人行行好吧,她还小!”
  “要是你太老,也轮不到她!”
  几个孔武有力的壮汉,拉着个小女孩,地上倒地的女人苦苦哀求,却没能让大汉们有丝毫的怜悯,一脚将女子踹翻在地,扬长而去,如无人之境。
  “唉唉,她家就一个女人,怎么能缴的起赋税?”
  “听说男人战死了,官府的抚恤也被侵吞!”边上的人窃窃私语。
  李逵听不懂党项话,可是他有翻译啊!一字一句的将周围的话源源本本的告知了李逵,听到是这么个结果,连李逵都大为惊诧道:“刚才的壮汉是税丁?”
  仁多彦痛恨地看了一眼扬长而去的税丁,长叹道:“这个国家已经没有希望了。”
  几人路过的时候,鲁达不经意的在女人胸口塞了一把。不明白的还以为鲁达好色。尤其是女人惊恐之后,反而捂着胸口,眸子中透着喜色。距离鲁达很近的仁多彦却看清楚了,那是一块银子。低声对鲁达训斥道:“别多事,你会害死她的。”
  鲁达却对仁多彦撇嘴满不在乎道:“爷乐意。”
  李秉乾沉默不语,他是西夏皇族,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但是西夏的沉沦已经无法改变。如果长此以往,不等宋军攻过来,西夏的百姓恐怕都要造反了。
  “少爷,是这里!”
  阮小二拿着钥匙,打开了一座小院的门之后,发现院子阴森森的,好在他们也不是怕事的人。进入之后才发现放置着灵堂。
  也许这是邱宣怀的故布疑阵。
  没有看灵堂,他们直接去了柴房,搬空了杂物之后开始挖起来。
  咚——
  铁器碰到硬物的声音传来,引得人一喜。
  随后,几个大箱子从泥土中被起了出来,打开之后,金灿灿的金饼出现在了众人的眼中。金灿灿的黄金,照耀的人脸更加的古怪不已。
  李逵大致估算了一下,心中大致有了个数:“差不多两万两。”
  李秉乾也是松了一口气,对李逵道:“这下我们终于有买丝绸的钱了。”
  “有了黄金为何还要买丝绸?早知道你要丝绸,留下些就好了。”
  李逵满是不解。
  李秉乾脱口道:“寺院里的佛像需要丝绸制作佛衣,这是贿赂寺院最好的财物。”
  丝绸?
  给佛穿衣?
  李逵迟疑道:“为何不用黄金?”
  李秉乾惊呆了,别说他了,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敢想,佛像穿上黄金的衣服会怎么样?
  但李逵清楚啊!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没有金装的佛,那还是佛吗?
  良久,李秉乾心痛道:“太败家了吧?”
  李逵鄙夷道:“那是你们不够虔诚!”
第515章
被通缉了
  “不够虔诚!”
  “你们不够虔诚!”
  “党项人不够虔诚!”
  李逵随口一说的话,将李秉乾震的如同被雷击一般,周围的环境都仿佛被抽离了,让他听不到任何声音。
  对神佛不够虔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6/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