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5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9/913

  李秉乾想了想觉得米擒部落对朝廷的怨恨肯定不小,原本是个大部落,如今越来越不成事,说不想恢复当年的荣光,这是假的。于是他点头道:“拉拢过来不难,但你觉得用什么办法?”
  “仁多保忠不是要归宋吗?他一旦离开,西夏的河谷之地就没人守了,尤其是卓罗军主将的位子将空出来。大国师虽不同意你立刻对梁家发难,但不会反对让米擒部落强大一些吧?反正如今的米擒部落也很弱小,强能强到哪里去?”
  李秉乾道:“我担心米擒部落控制不住卓罗军,你也知道,卓罗军在西夏的地位不一般。”
  “能不能控制且不说,先把茅坑……不对,先把主将的官职给占了。”李逵突然话锋一转,龙州如今的情况很不妙,想要让梁家将目光落在龙州,好给仁多保忠在西方归宋准备时间。”
  “你的意思是?”李秉乾觉得前面是个坑,还是忍不住问。
  李逵凑近道:“有办法弄到嘉宁军司的行军路线吗?”
  “这个怎么可能?我在嘉宁军司根本就没有人能帮忙。”李秉乾满口拒绝。
  “不用这么麻烦,只要知道粮草的运送路线,就能知道行军路线。”
  李逵要的不是李秉乾拒绝,而是他的态度。似乎李秉乾也并不拒绝出卖西夏的军事情报,至于想要行军路线,简单的很,只要询问粮草的押运情况,就能得知。根本不用和军司将领接触,只要收买押解粮草的溜首领即可。
  李秉乾脸上有点发烫,第一次当叛徒,有点不习惯,喃喃道:“这不好吧?”
  “什么不好,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谁能知道?”李逵宽慰道:“放心,秉乾兄,我们虽然弱小,但我可有家传的《屠龙术》,可以带领你我走向强大,步入辉煌。”
  口舌如簧也不过如此。
  摆平了李秉乾,李逵立刻准备一队带路党。
  选来选去,只能选阮小二。
  对于这个殊荣,阮小二拍着胸脯表示,一定让李云打一次漂亮的伏击,好好挫一下党项人的锐气。
  可没想到,鲁达却很不乐意,他觉得自己比阮小二更强,理应去龙州帮忙。他可受够了给佛像贴金当监工的日子。嚷嚷着让找李逵来理论,阮小二不服气的跟着同来。
  鲁达指着阮小二道:“大人,阮小二人小机灵,您身边真不能少了个能用的使唤人,可我不一样了。”说话间挺胸道:“战场才是我的归宿,再说了,李云是您的族弟,也算是我鲁达的半个雇主,一家人做事,同心协力,自然事半功倍。”
  阮小二指着鲁达怒道:“少爷,不要听他的,我才是老李家的人,他压根就不是。他才来李家几天,就叛变了我们老李家,跟着郝公公做大官去了,这厮势利的很。”
  鲁达怒道:“你要是骗我在李家要读书两年,我能跑吗?再说了,你好意思说指挥是个大官吗?”
  鲁达也有自己的委屈,他都快二十岁了,还让读书识字,这不是要他的命吗?他目不识丁二十年,也不耽误他快活,更不耽误喝酒吃肉,为何要逼他去读书?
  李逵黑着脸道:“鲁达,用阮小二自然有用阮小二的道理,你要是争,改日我给你找个启蒙先生,先给你上上课。”
  鲁达愕然地盯着李逵,眨巴了一阵眼皮,突然讪笑道:“大人英明,阮小二机灵,比我这等老粗更适合带消息回去。”
第526章
被种地耽误的党项大军
  安排动身离开宥州已经是三天之后的事情,情报购买非常容易。
  甚至不能说是购买,而是李秉乾的管事费听多罗请了看守仓库的溜首领喝酒,对方自己喝到半醉半醒,然后费听多罗根本就没问,对方就说了。
  以至于费听多罗回来之后,对李秉乾抱怨,党项应该禁酒,喝点酒,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不仅军事情报胡乱说,而且军中的隐秘也说了不少。但李秉乾却怀疑这么容易得到的情报是真的吗?
  李逵也很怀疑,因为怀疑,所以不得不去寻找佐证。
  这才耽搁了两天时间。
  最后的结果是,真的,没骗人。党项汉子都是耿直的直肠子,尤其是喝酒之后,竟然说的都是真话,连一句假话都没有。
  可李逵还是觉得不对劲,为何只有三千人偷袭?
  “嘉宁军司这做法是否疯了,才三千人就敢偷袭龙州?”
  李云指挥的军队人数不多,也只有三千。但战斗力已经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并不差。加上龙州的底层百姓,杀了城内的党项人之后,根本就没有了退路,只能死战。还有延安府派遣了一部分步兵,城内能战的青壮将近一万人。如果派遣五万人进攻,或许真的能拿下龙州。
  但三千人,这不是太小瞧了攻防战?
  李秉乾却阴沉着脸怒道:“任孟这个蠢货,为何不征招仆从兵和奴兵,此举简直是把军中的火苗都熄灭了。”
  对于李秉乾如此人不清形势的做法,李逵并没有在意。这货到底是党项人,还是皇族。即便投敌了,内心还在挣扎期内,可以理解。
  不过李逵从李秉乾的话里觉察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党项的军队简直以部落和皇族军队为主。而部落军队,千人左右的军队是溜一级,溜之下是抄,一个溜会管辖二十到三十个抄,视部落实力而定。一个抄有四个正兵,这已经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军队编制了。
  正兵,是党项军队中的精锐。
  也是军队的基本骨架。
  在作战时期,一个正兵会从征召的仆从、奴兵之中选拔7到8人,组建军中最小的作战单位。而抄也会从四个正兵,变成三十人左右的作战单位。然后就是溜,从平时的一百多人,一下子扩充到一千人左右。
  李秉乾骂嘉宁军司将军任孟是个蠢货,大概是指这家伙想单凭正兵,就将龙州给收复了。
  “你是说,任孟没有征召仆从兵?”李逵回过味来,想到了这种可能。这并非是个好消息,正兵战斗力强,战斗意志坚韧,遇到苦战的时候,往往能反败为胜。这也是精锐的定义。伏击精锐需要一个很好的地势,才能成功。
  而在龙州境内,嘉宁军司的军队是本土作战,优势非常明显。
  李秉乾没好气道:“别以为正兵人数少,但战力强,是军队的骨干。嘉宁军司也是可以征召五万人马的大军司,案例来说,也不会如此糊涂。也许任孟也觉得龙州很好拿下吧?”
  “如果仅仅是叛乱,确实容易。但我大宋禁军来了,他们也讨不到好。甚至可能全军覆灭。”李逵分析道:“只要嘉宁军司完蛋了,你觉得你大舅子家的米擒部落能争夺这个军职吗?”
  李秉乾摇头道:“断无可能,嘉宁军司太重要了,是银州、龙州、洪州等入西夏的必经之路,加上土地肥沃,还是个产粮重地。这种地方,米擒部落就是想,朝堂上也不会允许,因为信不过。再说了,李逵你也别觉得嘉宁军司去的人少,但都是一等一的精锐,不是我小看你们,你们宋军还真的不见得是嘉宁军司的对手。”
  说完,李秉乾傲然的看向了李逵。自己人强,还是能够让他内心获取足够的优越感。
  李逵却扒拉了一下衣袂,冷笑道:“就他?我呸!”
  “这任孟再强,能强国讹其满,能强过铁鹞子?我可告诉你,进驻龙州的禁军,可是当初围攻铁鹞子的主力,嘉宁军司的人死定了。”
  李秉乾莫名的愤怒起来:“这该死的任孟,为何不征召仆从兵。”
  这个问题费听多罗可以回答,他贱兮兮道:“王爷,该收麦子了。”
  这季节,正是割麦子的日子。党项在大宋几十年战争之中,很少在这个季节发动战争。西夏要抢收麦子,大宋也要抢收麦子,以至于每年的六月间,可能是两国最平静的时候。
  李秉乾的瞳孔突然睁大了些,豁着嘴巴,仿佛被滚烫的肉块噎在了喉咙口,说不出话来。堂堂的游牧民族,混迹到种地圈之后。种地比不过大宋,放牧比不过大辽,这日子还有啥奔头?
  李秉乾脸色突然涨地通红,脑袋耷拉下去,低声咒骂道:“该死的种地,党项人都被土地被绑住了手脚,还能有什么雄心壮志?”
  这话对也不对。
  粮食很重要,牧民也需要粮食。
  只是比起中原农夫需求的量少很多。同时,种地和放牧最大的区别就是,种地的保守且算计,放牧的豪放且蛮横。骑兵是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兵种,游牧民族一旦失去了骑兵的绝对优势,就说明,这个民族开始没落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放牧的人认为:他的心胸如同草原一样辽阔,所以,没有他们就要抢。
  种地的人坚信:多流一滴汗,就能多收一粒粮食。
  抢来的永远比种出来要容易的多。
  这才是本质的差距。如今的西夏就是如此,西夏从汉人手中学会了筑造城池,也开始开挖水渠和灌溉农田。人变得越来越勤奋。同时,内心也软弱了起来。当然,短时间内看不出来。过上一百年,两百年,西夏就是另一个大宋。好在西夏拥有数量庞大的牧场,只要骑兵不消亡,还是有一战之力的。这一点比大宋强很多。
  并非是任孟不征召。而是征召了一些,但数量不多。总数也就是几千人的样子,这点人马,对任孟来说,或许完全已经足够了。
  阮小二将消息传递给李云的时候,李云也觉得纳闷。
  盘问道:“小二,二哥在宥州还好吧?”
  “不好,整日给和尚干活,累的很。”阮小二吃着久违的小米饭配咸鱼,美美地打了饱嗝。
  “这情报是真的?”李云也不敢相信阮小二带来的情报,嘉宁军司是西夏五大军司之一,竟然派遣不到五千人马就想要收复龙州。
  这岂不是痴心妄想?
  可阮小二对李云正色道:“少爷说了,这些都是党项的正兵,很不好对付。让你们准备用对付铁鹞子的手段对付这支军队。尤其是这支偷袭的军队,都是正兵。也是嘉宁军司的精锐。”
  “你是准备回去,还是跟我一起去战场?”处于对李逵的信任,李云决定亲自带兵去打伏击。
  阮小二犹豫了一会儿,迟疑道:“可是我得送少爷从宥州带来的宝贝,让人捎到京城宅子里去。”
  “什么宝贝?”
  “一本破佛经。”
  “这有啥看头?”李云也不怎么喜欢读书,要不然他也不会去考武举。对于李逵去敌国还不忘收刮这些毫无用处的玩意非常不满:“拿来给我看看!”
  “金刚经啊!”李云毕竟跟着苏轼读了两年书,而且之前还读过好几年蒙学,要是金刚经都认不出来,岂不是丢苏门的脸?可香山居士他确实没认出来,将佛经丢给了阮小二道:“你回去路上给郝公公带个口信,我估摸着今年入秋之后,西夏恐怕要大战一场,让他想办法通知陛下,有所准备。”
  “少爷早就觉察到了啊!”
  阮小二对于李云的建议毫无惊讶,反而随口道:“这事少爷早就给学士说过,学士不是去京城了吗,就是为这事去的。”
  李云惊叹道:“我怎么不知道?”
  “你官太小了。”阮小二有点看不上李云的官衔:“这等机密怎么可能让你知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9/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