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5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7/913

  西平府的沦陷,让在前线指挥大军和宋军死磕的梁太后终于忍不住了,西夏开始在边境撤退。宋军却步步紧逼,让前线三十万大军苦不堪言。
  章楶指挥左路大军,接连在屈山,光岭一带大败西夏大军,斩首5000,俘上万。
  好不容易从边境撤军的梁太后,发现整个腹地一片狼藉。
  气地在銮驾上吐血晕倒,大军抵达平西府,却发现往日繁荣的平西府一片焦土,连高大的城墙都被熏黑。怒急攻心的梁太后差点吐血而忘,发誓要将李秉乾碎尸万段。但西平府是西夏腹地南下的门户,同时也是黄河重要的关隘。
  渡船被烧光的大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面的叛军不断的攻略城池。
  二十日,静州沦陷。整个王城周围的城池都落入了李秉乾的手中。
  而叛军在这一刻,也扩军到了十二万。
  王城就在他们的眼前。
  守卫王城的西夏大臣嵬名阿吴登上城头,古怪的发现叛军正在运送火油。
  这种漆黑且粘稠的火油在西夏境内多出被发现,照明不太好用,有很浓重的黑烟。但穷人无法选择,只能选择这种火油。嵬名阿吴并没有在意,这种火油点燃很费工夫。
  不过很快,西夏的王城守卫门发现,叛军投石机上投送的火油,根本就不是他们平日里看到的火油,而被加热到滚烫的火油。一点就燃,熊熊大火很快将城楼给包裹了进去。这场火,烧了一天一夜,就连在西平府的西夏大军都看到了。
  二十三日,王城沦陷。
  ……
  整个西夏,大辽,大宋都已经乱套了。
  李秉乾这货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删丹大王,是个什么鬼?
  八百里快马,加急将各种从西夏传出的消息往中京还有汴梁传递。
  垂拱殿,小皇帝赵煦脸色凝重的和宰相章惇,枢密使李清臣等人商讨。他们似乎发现把事想简单了,以为只要大宋下决心,西夏必败。
  可前线只是一再要求朝廷增兵,运送物资,就是没有一个好消息传来。
  这让小皇帝非常郁闷,难道他要像他爹一样,被西夏再羞辱一次?
  正在此时,紧急军情到了殿前,章惇看了军情之后,脸色的阴霾一扫而空,对皇帝道:“官家,大喜啊!”
  “喜从何来?”
  “西夏叛乱,叛军已经打下了兴庆府王城,西夏退兵了。”
  大臣安焘不悦道:“恶邻家失火而已,又非我大宋将士得力。”
  这话让章惇很难受,一口气被堵住了心头,好一阵才顺了下去。
  枢密院同知安焘,是大宋军队的二号人物。安焘早就看不惯章惇动不动就插手枢密院的事,还以有统兵作战经验羞辱他和李清臣。
  李清臣是翰林学士出身,安焘是知台谏御史中丞升任同知枢密院的官职,都不是对打仗有什么心得的人。
  只是消息传到了李清臣的手里,面色有点古怪起来。
  章惇和安焘都没有注意的一个点,让他发现了。他觉得,这才是关键。
  终于,小皇帝赵煦在渴望了好一阵之后,才有机会看密报。大宋的朝堂就这么让皇帝憋屈,面对军国大事,他都可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苦主,只能眼巴巴的等着大臣们看后,才轮上他。
  赵煦仔仔细细的看了密报之后,似乎关注点和李清臣颇为相似,指着密报问:“李卿,这密报上说,西夏叛军匪首是李秉乾和黑大帅,这黑大帅又是谁?”
  李清臣努嘴让将送消息的骑手叫来,问:“你可知黑大帅是何人?”
  “西北各地都传遍了,这位黑大帅,黑衣,黑甲,还带着黑面具,宛如黑煞神一般出现在叛军之中,为匪首叛王手下的兵马大元帅。当初李秉乾出兵的时候只有五千人,而黑大帅就是这五千人的统帅,他指挥大军从黑水城一路打到了西凉城。所向披靡,战无不胜。麾下二十八员面具大将,冲入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
  “就没个名字?”
  其实李清臣和皇帝都有所明悟,这厮多半是李逵。
  而章惇这时候也觉察出来了,捋着胡须不知道该如何说。
  要真是李逵的话,要是让他在西夏造反成功了,李秉乾成为西夏国王,得给李逵什么封赏?
  至少是个王爷。
  小皇帝赵煦一脸凝重的让宫中官宦等摒退之后,口干舌燥的问章惇:“章相,你觉得黑大帅要是成功让李秉乾登基,得谋个什么官职?”
  章惇纠结道:“至少是个大王。”
  “他还会回来吗?”
  完蛋了,章惇心头一片凄凉,万一李逵这货在西夏浪的飞起,不想回来了,怎么办?
  章楶、范纯仁这几个老骨头能挡得住李逵的拆对吗?
  当年屡试不第的张元,都能让李元昊建立西夏国,为大宋树了个五十年都对付不了的敌人。要是李逵……这厮比张元的水平高得多,手段也粗暴的多,真要是李秉乾为了拉拢李逵,不择手段,原本君臣很高兴的送祸害出国,转眼变成了大祸临头。
  章惇顿时头大如斗。
  关键是,李逵这厮才中进士一年多,想要提拔都没有好理由。
  相比西夏李秉乾,大宋根本给不起李逵高官厚禄。更何况,李逵在西夏给西夏人立功,凭什么要让大宋朝堂去褒奖,这不合理,也没脸说。
  再说了,什么官,能比封王香?
第548章
黑大帅
  事实证明,李逵的事,永远都是最棘手的事。
  大宋朝堂上的一干大佬,连带着皇帝赵煦,都头痛不已。李逵这厮,明明是去做探子了,然后还帮着西夏的一个闲散王爷造反,最后,堂堂大宋竟然要给李逵封官。这让赵煦找谁说理去?
  可要是不封官,万一,也就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李逵不回来了,这厮赖在西夏,对于大宋来说真的是灭顶之灾。
  不同于当年的张元,这位不过是落魄的士子。
  还能帮着李元昊建国,李逵能帮李秉乾做什么?
  要是西夏境内的造反成功,李秉乾就是新任的西夏王。李逵对于作战,内政,甚至军队的军械,做生意,都有超强的能力。李逵赖在西夏,这等于是要西夏腾飞的节奏。甚至,大宋的西北,尤其是关中,都有可能要守不住。
  李逵熟悉军政,对关中的官场也有了解。还有过用四千步兵硬抗五万党项大军的战绩,最后还让他打赢了。试问大宋的将领,每一个能做到他这样的程度。可以说,李逵仅凭去年金明寨一战,即可封神。
  这样人对大宋造成的威胁,比任何一个大宋人投靠西夏都要严重。
  当然,李逵应该是忠君爱国的大宋好官员。
  但保不齐李逵觉得在大宋委屈了,被镇压了,脑袋一热做出了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呢?
  章惇堂堂宰相,朝堂上如今能够给他脸色的官员已经没几个了,给他添堵的更少。可他突然发现,李逵竟然也是他降不住的一条黑龙。这脸色要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他可不是那种动不动就妥协的人,沉声道:“官家,臣以为此事不能开先例,万一后来之人学了李逵,岂不是我大宋朝堂永无宁日?”
  这话有道理,但同时也很没道理。
  同知枢密使安焘就很淡定道:“后人想要学李逵,也要学的像啊!”
  这话一出,有人在幸灾乐祸的窃笑。李逵的字,‘人杰’,还是章惇当初在沂州做知州的时候给起的呢。
  怎么,一转眼发现降不住,就要赖账不成?
  皇帝赵煦坐在龙椅上心烦意乱,都火烧眉毛了,是幸灾乐祸的时候吗?还有没有点大局观了?但安焘的话他也没办法反驳,他深知李逵这样的祸害,有一个就可以了,大宋这孱弱的身子骨,根本就承受不住这等货色一波波的来折腾。
  皇帝毕竟是皇帝,很快就发现了在边上一言不发的苏辙。心说,苏辙算是李逵的亲朋长辈吧,让他出主意,应该不会错。
  “苏卿可有建议?”
  苏辙耷拉着眼皮,佝偻着身体,极力隐藏在大殿的柱子旁,让他哀叹不已的是,他都已经如此隐蔽了,还是被人发现了。
  苏辙无奈苦笑,他有什么办法,李逵这厮根本就不听他的。苏辙能够从李逵曾经看他的眼神之中觉察到李逵不少心思。要不是他是苏轼的弟弟,还是亲弟弟,李逵就根本不带正眼瞧他,真要把自己当长辈,去训斥李逵,看这厮看在苏轼的面子上,能和他不计较。但想要以长辈的威风让李逵顺从,千难万难。
  “官家,诸位同僚。”苏辙艰难的吞了吞口水,他发现自己喉咙嘶哑的厉害,干涩的能冒火星子,却还得硬着头皮开口:“李逵乃我大宋士子出身,他也不会将母兄族人,亲朋故交之安危于不顾。臣以为,笼络了李逵身边重要的人,他自然会感念朝廷的恩德,不会做出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来。”
  曾布眯着眼,盯着苏辙的后背,这话听着怎么就这么不舒服呢?
  李逵在西夏折腾,难道你这个啥也没干的师叔祖也想要分一杯羹不成?
  想到这里,他就来气,语气阴阳怪气开口道:“子由,你这是给自己揽功啊!再说了,李逵好好的延安府通判不做,撂挑子去了西夏。擅离职守已是大罪,本朝官员,擅离辖区,视为叛逆,就是一大罪状。且不说朝廷褒奖,就是夺官去爵也不过是以儆效尤。”
  “子宣兄,此事不在此之列!”蔡卞本来不想搀和这事,他也觉察到皇帝对他并不信任。所以,做这个尚书左仆射也是战战兢兢,深怕引起皇帝的不满。
  可曾布这家伙,也不瞅瞅如今是什么局面。
  李逵即便闹翻天了,这时候也不能惩戒他,不但不能,还要安抚,这是大局。
  蔡卞不相信一个李逵就算是投靠了西夏,就会让大宋在西北处处被压制。西夏和大宋的实力不在一条线上,之所以大宋一直拿西夏没有太好的办法,主要是大宋的军队出了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7/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