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6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8/913

  要不是宋军如今不少住在了城内,宋军也不会帮青塘人清理街道。
  但自己住就不一样了。
  童贯一如既往的去他豢养的信鸽笼子边转悠了一圈,四五天过去了,怎么京城还没有消息?
  不行,他还得给皇城司写秘折。
  青塘打下来了,他身为监军,功劳也是不小。
  幻想着成就传世美名的童贯写好了简短的秘折,塞进了鸽子叫上的柱筒里,温柔的捋着鸽子的后背,一会儿笑,一会儿愁,最后还是将鸽子用力抛向了空中。
  他哪里知道,皇帝早在一天前就知道了消息。
  可是不敢信,以为错了。
  大宋朝堂正在转动帝国机器,到处收刮府库的物资,准备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大决战,还没等开打,你说赢了,这不是耽误事吗?大伙儿的功劳怎么算?户部和枢密院吵了半个月的架,岂不是白吵了?
  垂拱殿,郝随站在了皇帝的身边,如今的郝随,一改之前在宫中和皇城外两头讨好的做事风格,一心一意跟着皇帝。早朝前,皇帝不急不缓的吃着烧饼和羊汤,好有精力在朝堂上和相公们斗智斗勇。随着对国事的了解越来越多,赵煦越来越觉察到了相公们的不好对付。
  他不仅要对国事知之甚详,还要能有决断之能。这对于政治经验并不太丰富的赵煦来说,确实非常不容易。
  好在郝随如今听话,还能帮着他出出主意。只是郝随如今的心思只在宫里和家里,和相公们的往来已经绝迹。虽说,按规矩内省押班宦官以前都需要将宫中的部分消息传递给宰相,但显然,如今的皇帝对这种恶政深恶痛绝。
  郝随也不敢头铁和皇帝对着来,另外,他有儿子了。
  自从有了儿子,郝随整个人都变了。变得顾家,一有空就往家里跑。别看孩子的爹不是他,但是养在他家里,就是他儿子。
  唯一吃亏的是他府邸的女人,不知道便宜了京城街头多少闲汉。好在孩子长的喜人,眉清目秀的,看着就不像是普通人家的种。
  有时候郝随也会琢磨,自己为什么要借种?
  领养一个不香吗?
  大宋宦官娶妻是潮流,但生子,郝随绝对是独一份。大部分宦官娶妻,只是为了让自己有面子。可生儿子,确实有心无力。宦官也是官员,也有品级,官职高了,甚至可以荫补子孙后代。领养一个嗣子,也是正常宦官的做法。
  郝随是另辟蹊径,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自从他府中的小妾生了儿子之后,他总觉得在宫中,宫女们对他的眼神有些鄙夷之色。朝臣似乎也和他保持了相当的距离,深怕名声被郝随给毁了。但郝随还是甘之如饴,养育郝家麒麟儿,幸福乐无边。
  “郝随,你说枢密院职方司会不会已经得到了青塘大捷的消息?这几日,都不见李清臣讨论河湟之战的建议,他不会隐忍着等着给章相公难堪?”
  皇帝放下了奏章,从青塘来京城的快报,路途遥远,肯定要比信鸽晚上几天。但职方司作为大宋军队的情报机构,在禁军之中都有探子,也有自己的信息传递渠道,并不会比皇帝知道前线的消息晚多少。
  可李清臣的按兵不动,让皇帝不由怀疑起来。
  “陛下,奴婢想李枢密要是接到了消息,多半也不敢相信。”
  赵煦缓缓点头,心说:“还真有这个可能,他不是也不信吗?”
  郝随立刻从假寐的状态醒来,这才是宦官当值的正常操作。
  平日里要让皇帝感觉不到身边人的存在,一旦皇帝要问话的时候,立刻精神饱满,思维敏捷。可是此事郝随也猜不透,按照他对李逵的了解,童贯的秘折应该是真得。可消息传递的太简单了,就一行字‘十九,大军克青塘城,俘青塘王阿里骨一下五万余’。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信鸽也带不了长篇阔论,可问题是,这消息太震撼了,郝随不敢信,皇帝也不敢信。
  援军,武器装备物资都没送到前线,就已经把唃厮啰国从国王到臣子一锅端了?
  那么青塘唃厮啰国的十万大军呢?
  去哪儿了?
  就是十万头猪让人来杀,也不至于一下子被如此轻松的宰杀吧?去年底,整个秦凤路被青塘唃厮啰的十万大军给揍的溃不成军,龟缩在几个大城内,才躲过一劫。
  “启奏陛下,李枢相求见!”
  “还不快请。”
  在早朝之前,李清臣特意求见,一定是特别重要的事,赵煦急切的从龙椅上站起来:“快请。”
  李清臣匆忙赶来,手捧着奏章递给了郝随之后,心情激荡道:“陛下,大喜啊!我军在河湟之地一战定乾坤!”
  赵煦紧了紧拳头,藏在了龙袍的衣袂之下,心头激荡不已,忍不住想要大吼:“朕,果然是天命之主!”
第616章
来吧,互相伤害!
  垂拱殿内,君臣互相矜持起来。
  皇帝在琢磨,李清臣特意在上朝之前赶来和他见面,难道仅仅是说一声,青唐城打下来了?
  这不符合李清臣的做派,同时,枢密院有职方司传递消息,难道皇帝的皇城司消息传递会比枢密院慢?
  不可能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李清臣向他靠拢了。
  在此之前,赵煦虽亲政了,可以询问大宋国事,履行皇帝的职责。但实际上,章惇也好,蔡卞也罢,在政务和国事上,都没有太把皇帝当回事。就连李清臣也是如此,枢密院让他和安焘弄得铁桶一般,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没有亲政的时候,因为宣仁太后不还政,让十七岁的赵煦很不满。
  当时祖母和孙子之间出现了很大的隔阂,导致在宣仁太后薨后,赵煦就迫不及待的清理元祐时期的老臣。
  可是亲政之后才明白,他是有过问朝政的资格,也有掌舵大宋的权力了。
  而且大臣们,还是他钦点的,可是他自认为是肱骨之臣的大臣并没有太将他当回事。具体表现在,赵煦在讲道理,摆事实上,被一群智商超群,经验丰富,手段老辣的大臣欺负的团团转。他还不能表现出来情绪上的不对劲,显得自己无能。
  往往只能用拖延,稀泥的手段,找回点面子。
  这皇帝当的憋屈啊!
  也许是有了这些经历,赵煦更清楚当初宣仁太后不让他亲政的原因,因为他亲不亲政,没什么两样。朝堂上的事,还是相公们说了算,和他这个皇帝关系不大,和太皇太后也无关。
  或许正因为这种感悟,让赵煦有了将吕大防调回京城的打算。
  帝王术,终究还是要平衡。
  新党的动作,实在是让他这个皇帝也头痛不已。
  现在,机会来了。西夏和河湟的接连胜利,让他拥有足够政绩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同时,也有了限制章惇权力的想法。
  李清臣偷偷拜见皇帝,显然是要和章惇等人割裂。唯一让赵煦举棋不定的是,李清臣能否让他信任,此人也是变法派的中坚。这让赵煦颇为为难,要是有个能商量的人就好了。比如说李逵……可惜,李逵远在千里之外。
  李清臣倒是平静,站在垂拱殿中,做闭目养神状。
  赵煦还是嫩了一点,要是老辣的仁宗皇帝,或许这会儿就让李清臣走了。皇帝对臣子的表现不用刻意,只要记住就可以了。可是赵煦经验不足,还迫切的想要掌控朝堂的主动权,这才僵持了起来。不过,时间不长,赵煦就有了决定:“李卿,青塘大捷的消息,该不该耿在朝堂上公布?”
  相比章惇、蔡卞、苏辙等人,皇帝和李清臣肯定是第一时间得到战争的情报。
  其他人恐怕要等军报抵达京城之后才恍然大悟。
  李清臣睁开眼,嘴角微微扬了扬,他对皇帝的反应有足够的信心,这让赵煦很难受,他仿佛又被看穿了。
  “陛下,臣以为,消息是否真实,需要军报和监军的秘折抵达京城入了通进司之后,抄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之后才能确定消息属实。在此之前,臣以为需要谨慎对待消息。”
  果然,李清臣的来意表露了出来,他就想偷着乐,然后看着章惇几个上窜下跳的出大力,然后偷偷踹一脚。
  皇帝赵煦愣了愣,随即对李清臣的想法很感兴趣,不过他也有担忧:“李卿,如今京城匠作、兵器二监,兵部、工部二堂所属工坊、府库物资都已经筹集优先供应西军。可如今西军大胜,显然用不着如此多的物资,如果户部要启运这批物资,该如何决断?”
  “拖——”
  “军情如火,旁人不知,相公势必会着急。”赵煦缓缓道。
  李清臣笑道:“等瞒不住的时候,就告诉他。”
  赵煦正眼敲了一眼李清臣,心说:“这家伙够坏的,不过……他挺喜欢。”
  赵煦耷拉着眼皮,沉吟道:“就按李卿的做。”
  “臣告退!”
  等到人走了,赵煦似乎自言自语,又似乎问郝随:“也不知道是得是失?”
  “陛下英明!”
  郝随身为宦官,他真参与不了相公们和皇帝的斗智斗勇,皇帝不把他当人看,难道相公们会把他当人看?
  这种筹谋,他根本就参与不上,也不敢搀和。以前他被章惇等人当小厮一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今,他幡然醒悟,决心一心一意跟着皇帝。可是让他参与国事,郝随水平完全不够,只能站在皇帝的身后,狐假虎威的大喊一声:“陛下威武!”
  赵煦没指望郝随能给出好建议,只是笑着骂了一句:“老货!”
  这种明里是骂,暗地里亲近的举动,让郝随心花怒放,一张皱巴巴的脸,愣是挤弄成了包子。
  皇帝赵煦心情大好之下,询问:“你和李逵共事默契,你能说一说,李逵的做事风格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8/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