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913

  
写吧!
  
写完之后,还不够,添上安宫牛黄丸。没办法,谁让他在厨艺上仅仅能解决自己温饱,真要弄个大菜,整个药膳,他也无计可施。万般无奈之下,只能用药丸来凑。好不容易凑齐整了一本小册子,李逵又有点舍不得了,这盒子是新的,方子是真的,就这小册子是假的,关键是知识产权无价啊!
  
可是他写的药方都是真的,他当初勤工俭学的时候,暑假在药店干过。当时年轻,觉得这知识以后肯定有大用,记下了不少方子。白瞎了当年的热情,这玩意在社会上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好不容来到大宋,他要是还没有机会发挥一下这些药丸的威力,他憋得慌。
  
这些药方说是无价之宝,也可以。每个药方,都能支撑起一家大型药铺的生意。可以说千金不换也值得。
  
说是一文不值,也没错。
  
如果不准备靠着药丸挣钱的话,这东西最多也就是个谈资而已。说话高兴了,说秃噜嘴了,就蹦出去了。
  
写都写了,自然要送出去的,李逵哀叹,早知道把字写大一点就好了,让刘葆晟少沾些便宜,他对刘葆晟的小女儿没有兴趣,白瞎了这份重礼。
  
如果要让他临时换礼物,他一时间又想不出来,只能愤愤道:“便宜了尔等俗物!”
  
好不容等墨色干了,李逵这才从书桌前站起来,撑了个懒腰,准备出门活动一下筋骨,却发现李大郎在院子里急的团团转,一边絮叨着:“这么多钱,要是被抢了可怎么办?”
  
“水路不安全,可大老爷气场太足……但许伯他老人家应该也回去临沂,要是他女儿也在,这是增加了解的好机会,怎么办?”遇到难事,李大郎从来都是没主见的看向自家兄弟。要么就是兄弟不在边上,只能抱住脑袋,蹲下身子,期盼挨打会轻一点。
  
“不准你和我老师同船。”李逵紧走几步到了李大郎面前,唤醒了对方一团糟的脑子:“你糊涂了,老师虽然是顺路,按理说你搭船去未尝不可,但不该是你主动贴上去,而是老师盛意邀请。你要是主动上前去,那是不知天高地厚;但如果是老师盛情邀请,是老师的体谅,懂不懂!没事别老想着省钱,多想一想花钱的事,你就能高兴了。”
  
李大郎傻眼了:“花钱能高兴?”
  
随后李大郎如同看傻子一般的看向李逵,自己兄弟完全不懂躺在炕上数钱的乐趣啊!自己要不要偷偷告诉他?
  
“就算认出你是我兄长,老师也不会邀请你上船,这是规矩。别想着坐官船就安全。你要记住你的身份,老师不可能让一个不匹配他地位的人上船。去临沂也不远,就一两贯的船资,这钱不要省。”李逵的话有点伤人,但李大郎却毫不在意,好奇道:“如果你在码头,你能上大老爷的官船吗?”
  
这还用问吗?
  
弟子哎,还是亲自教授的弟子,怎么可能连船都上不了?
  
入室弟子,可是干儿子的待遇啊!
  
可问题是,李逵敢去吗?
  
这货都快被周元逼疯了,天天背书。好不容易消停一点,过年了,说好在家温习功课,一转眼在码头上相遇,还被发现要去临沂城浪,这不是上赶着让周元抓现行吗?躲着周元还来不及呢,还敢凑到周元面前得瑟。过完年后,他还活不活了?
  
他除了给刘家准备礼物之外,更多的是想着怎么躲过周元的耳目。
  
周元不过是个县令,他身边的耳目也就是管家许伯,还有厨娘,最多有一两个小厮,衙门里的应承。可万一被这些人看到了,还在大老爷面前多嘴了呢?
  
岂不是糟糕?
  
无奈之下,李逵不得不走官道,原本他更倾向于坐船,虽然游泳只是停留在计划之中,万一落水他也要抓瞎。但骑马的水平他也稀疏平常的很,他最多得益于用眼神吓退高傲的马对他的敌视,乃至臣服于他的赫赫凶名之下。除此之外,他和不会骑马的人没多少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力气大,下盘够稳,不太容易从马背上掉下来。但这一路上,肯定少不了煎熬。
  
但总好过在码头上被周元看到吧?
  
“我不坐船!”李逵表示自己不受这刺激。
  
没想到的是李大郎却高兴起来,雀跃道:“兄弟走大路,我和你搭个伴,省了这一贯的船资。俺身上带着这么多钱,要是有了个闪失,岂不是完了?”
  
李逵捂着脑袋发愁,这货难道就不知道一点好赖?“我骑马去,你要是能弄到一匹马,大可以跟着。”
  
李大郎傻眼了,在沂水县有马的人家屈指可数,哪家不是豪门大户?他哪里够得着人家。
  
这时,李全扛着他的大棒子,闪亮的出现在了李逵面前:“二哥,出去耍耍?”
  
李逵气地眼前一黑,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和李全比试。一来这家伙的镔铁大棒太显眼,两头套上了两个黄铜套,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比后世影视剧里的金箍棒都要来的实在;二来,他用长刀打不过李全,用斧头太腌臜。果断拒绝道:“不去。”可是随后又补了一句:“等三叔公把庄子整好之后,有了练武场,我们再练。”
  
功夫一门,三日不练,就会生疏。这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功夫是需要长期保持状态的技艺,马虎不得。
  
李全也不恼,都准备走了,可是李大郎去眼前一亮,拉着李全道:“跟兄长去临沂,哥哥给你吃肉。咱们坐船去,一路上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别给你大哥省。”
  
李全鄙夷的看着李大郎,嘟哝道:“我要守着娘。”多半心中还嘲讽了一把李大郎:谁稀罕你的肉,都过年了,谁家不吃点好的?
  
李全的话被张氏听到了,老大欣慰,觉得这干儿子没白认:“瞅瞅李全,再看看你。过年还不安生,去临沂,那地方是你该去的吗?”
  
李大郎被张氏喷了个透心凉,好在李逵帮忙说了一句圆场的话:“娘,大哥是去临沂城相亲。”
  
“哪家姑娘不开眼……”张氏盯着李大郎瞥了一眼,小娥在她身后一个劲的做鬼脸。不得不说,自从有钱之后,张氏也看着荣光起来。以前的毛皮大衣虽然原生态,但总给人一种野人的感觉,虽然皮子杂了一点,但是小儿子的孝心,哪里舍得扔了?如今蒙上了绸布之后,缎子光洁的如同一面镜子。领子上更是将原先的一张狐狸皮给换了上去,看着富贵华容,大有太君的威仪。没有了忧心事,吃穿不愁之后,整个人都看着精神了起来,仿佛年轻了十来岁:“嗯,也好,去吧。有姑娘看上你不容易,别让人家失望。”
  
李大郎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愣着道;“娘是答应了?”
  
“眼不见心不烦,过年去你舅舅家!”张氏也准备翘家,一转眼,一家人走了个干净。
第087章
人身攻击
  也不知道哪位哲人说过怎么一句话:所有被归结为高级运动的事,都是有钱人自讨苦吃的变着方的折腾。
  
骑马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牧民来说,马匹是工具,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部分。跨上马背,血液里都流淌着炙热的信心和勇气,仿佛视线所到之处,都为其所拥有。
  
但是对于农耕民族来说,骑马的体验并不那么好。尤其是对于骑术还很糟糕的人,就另说了。
  
比如——李逵。
  
去临沂城的半道上,他顶着一脑门的热汗,死死的用眼神威胁着韩大虎借给他的坐骑。老马识途,更知道危险,低眉顺眼地扒拉着蹄子一个劲的后退。
  
李逵气喘吁吁的懊恼道:“你丫,是不是故意使坏?怎么可能骑马比跑步还累?”
  
“钵头大的拳头,你以为是摆设?”
  
“信不信二爷揍你!”
  
老马打着响鼻,默默的承受着李逵对他的无端指责和威吓。
  
才骑在马上半天,李逵就感觉这罪自己恐怕消受不起。大宋有了高桥马鞍,也有了马镫。按理说,骑马比之前要好很多,至少不用双腿夹着马背般幸苦。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会如此遭罪,贴着马鞍吧?时间长了,后腚颠地受不了;可双脚踹在马镫上蹲着吧,时间长了腿麻了。
  
而且李逵一蹲就是半天,上茅房一两刻都能让人脱力到怀疑人生,更何况半天?
  
尤其在马背上起起伏伏的环境之下。
  
他后背上还背着一把长刀,就更累了。
  
当然,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把长刀挎在马上?
  
因为这很危险。
  
李逵是个还算惜命的主,他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曾经有一位将军,从战场上退下来之后回到家乡,骑着大马,挎着长刀,好不威武。有一次他如同往常一样戎装出行,半道上,战马惊了,刀把磕在不该磕的命门上,当场怒碎一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
  
李逵可不想因为这种腌臜事而成名。
  
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他还是背着长刀来的更妥当一些。
  
一气之下,李逵将老马的缰绳牵在手中,迈开大步跑了起来。老马一开始还很不解,眼前的两脚兽很奇怪,骑在它背上不老实也就算了,还气鼓鼓的跳下来对它发脾气。发完了脾气之后,就拉着它跑?
  
马从出生算起能活三十年,阅历也不少,它的马生之中,恐怕没有遇到过这么古怪的人。
  
可李逵不管,越跑越快,反而行程上并没有因为他步行而被耽搁。原计划一天之内赶到临沂,似乎黑天之前可以赶到临沂城。
  
李逵并不担心城门会关,大宋多久没打仗了,除了边塞的军事重镇,其他城市基本上夜里都不关城门。这也是为什么只要大宋有民变,很容易就攻克城邑,甚至有些大城市也被旦夕之间攻克。以为,在大宋腹地,叛军连攻城准备都不需要,只要在夜里蒙着脑袋往城里头冲就可以了。
  
从时间上来说,李逵不需要太着急。
  
反正早晚,他都能入城。
  
但吃了一路的黄土,出了一身的臭汗,脸上的皮都感觉多了一层似的黏糊,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在野外将就一晚。
  
入城之后找个客栈,好好的洗个澡,换身衣裳……
  
直娘贼——
  
李逵想到这里,又暗骂了一句。他忘记拿换洗的衣裳了,还得去成衣铺一趟卖一件新衣。跟在他身后的老马竖起耳朵,如临大敌般迈着小碎步,紧跟其后,深怕李逵这货又要迁怒它。
  
它是一匹马唉,连还嘴的本事都没有,太委屈了。
  
这一跑,他从晌午跑到了黄昏。
  
可是他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劳累,反而精神越来越好。练武之人,平日里最重修行,意志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许是临近了城门,路上的行人和车马也渐渐多了一些,不像之前那样,官道就他一个傻跑。
  
越过慢悠悠的一个车队,车上的人见他牵着马傻跑,嘲笑着讥讽他,听着还是个女人声音,挺清脆的,就是太爱管闲事:“呆子,你这马恐怕是偷来的吧?为何不骑着走?”
  
李逵听着这个叫气啊!他要是但凡有办法,怎么可能牵着缰绳一路从沂水边境跑到临沂城?
  
他没好气的回头道:“你管我呢?”
  
李逵哪里是个肯吃亏的主,立刻还回去道:“也不瞅瞅你的样子,一个女人家,穿着男人的衣服,这叫牝鸡司晨,懂不懂?”
  
“女人就该在家相夫教子,出门露脸还敢讥笑他人,可知家教为何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